427例血培养病原菌阳性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e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了解菌血症或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分析。方法:血培养仪采用美国BectonDickinSon(BD)公司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AIP-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2005年1月~2007年12月,427例患者培养阳性,革兰阳性球菌172株(40.3%);革兰阴性杆菌244株(57.1%);真菌11株(2.6%)。对3年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教分析,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为主,而且菌种多样化,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做血培养,以便更加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 血培养 细菌耐药
  
  


  血液培养是菌血症或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应用于发热、新生儿肺炎、肿瘤化疗放疗病人的监测诊断的重要依据,我院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对病人的治疗严重受到影响。对我院近3年血培养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其前四位的细菌构成比进行病原菌耐药分析,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试验依据,降低病人死亡率。资料与方法
  菌株来源:2005年1月~2007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有血培养标本培养出的菌株。
  试剂与药敏纸片:法国梅里埃API-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血培养瓶是美国B-D公司生产购买的有树脂型和儿童型,药敏纸片是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购买的。
  仪器:血培养仪美国BD公司生产的9050型。
  药敏试验:质控菌药敏用K-B纸片扩散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5年文件判定结果,每周做1次室内质控,所用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ATCC25923,铜绿假单胞为ATCC27853,均购置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统计分析:细菌鉴定及耐药分析应用,API,ATB系统软件进行耐药率报告统计分析。
  
  结果
  
  病原菌分离率与构成比,近3年共分离出阳性菌株427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72株(40.3%);革兰阴性杆菌244株(57.1%);真菌11株(2.6%)。血培养阳性病原菌构成比,见表1。
  病原菌在医院的分布情况,427例菌株分布于16个临床科室,以儿科、呼吸内科、肾病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血液肿瘤科、心内科、普外ICU监控室为主,分别占19.3%、18.4%、9.4%、12.3%、8.4%、5.7%、3.1%、3.4%。
  药敏试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2、表3。
  
  讨论
  
  


  血培养仍然是确定菌血症的重要依据,我院从2005~2007年3年间住院病人送检血培养分离出的427株病原菌,排列在前6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这与张亚莉报道的基本一致,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血液的主要感染菌群,总的革兰阴性杆菌占57.1%,本院沙门氏菌属占有9.84%,是由于2005年本地区有病原菌流行,及时控制未造成爆发流行。回顾3年血培养阳性的标本,条件致病菌逐年增多的原因很多。临床上手术用药经常使用2联、3联联合抗生素,肿瘤病人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侵入性治疗越来越多,破坏了人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比例,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加,血培养的病原菌在本院以儿童为主,特别是新生儿,由于小儿皮肤黏膜薄嫩,易于破损,引起皮肤感染、脐带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肠炎等。本院由于地区特点,患儿引起的败血症感染为39.3%,与文献不一致,我院超过其他医院主要是儿科医生高度重视,发热患儿住院时及时抽取血液培养,提高了阳性率。由于未乱用抗生素,用药效果也好,药敏敏感率较高,未发现产生β-内酰胺酶和耐万古霉素苯唑西林的菌株。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见表1,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我院3年来临床败血症分离出的最多细菌,从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性来看,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很低,其次是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头胞噻肟、复方新诺明等,其他的耐药率基本在20%~40%之间。尤以替卡西林最为严重,占90%左右,不可忽视。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院对产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酶菌分离率为1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保持高度敏感性,可作为首选治疗用药,其他的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见表3,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均>40%,提示以前的老药产生耐药性加强,已不适应治疗葡萄球菌败血症的首选用药。本院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首选药物是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米诺环素、林可霉素、夫西地酸、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诺氟沙星,本院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对耐苯唑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用药。万古霉素和提卡拉林仍然是治疗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用其他的敏感药物最好采用阶梯性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院内感染,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了解绝经后官腔出血的病理类型,分析绝经后阴道流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分析456例绝经后官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456例绝经后官腔出血病人中,非器质性病变61例,占12.15%:良性病变占77.14%:恶性病变占19.97%。患者年龄>60岁、流血距绝经时间>10年、子宫内膜厚度>7nma者,恶性肿恶瘤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DIC早期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对1995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6倒产科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熟知产科DIC的主要诱发病因为妊高征、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羊水栓塞等。及时祛除病因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补充凝血因子、合理使用肝素抗凝是阻止DIC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结论:早期诊断DIC是关键,及时祛除病因选择性应用小剂量肝素,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切除子宫是治疗DIC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和类型的不同,对2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分别实施抽吸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结果:治愈13例,好转6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5例。14例进行了随访。有智能、语言、肌力障碍等脑损害后遗症者5例,完全康复者9例。结论: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颅内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维生素K1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
期刊
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是由于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所致,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20例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早产儿3例,足月儿17例,年龄14天~3个月,29天~3个月者居多;母乳喂养16例、人工喂养4例(其中奶粉喂养2例、牛奶喂养2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
期刊
摘要 目的:2种不同方式的剖宫产手术对妇女近期及远期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剖宫产手术的5432例妇女的追踪观察及分析。结果:下腹横形切口的神经损伤及再次手术困难远高于下腹纵形切口,而纵形切口的脂肪液化偏高。结论:下腹纵形切口优于横形切口。  关键词 剖宫产 手术方式 观察 分析    随着现代年轻妇女生育观的改变,对生产存在的恐惧心理,又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胎
期刊
临床资料    2002年2月~2008年1月收治外伤后基底节区腔隙梗死患者2l例,男16例,女5例;年龄9个月~60岁;车祸4例,坠落伤3例,跌伤14例,失语8例,17例神志清楚,2例伤后一过性意识丧失,1例浅昏迷,1例昏迷。  CT所见:梗死位于左基底节8例,右基底节13例,平均直径0.7~1.9cm,边界清楚,呈卵圆形或圆形。2例侧脑室轻度受压,13例4周后复查表现为等密度、模糊效应,3个月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儿1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治疗组8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药物外加用蓝光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简单而有效。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光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微波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方法:常规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即行活检,得病理结果再次镜检,调节内镜微波治疗仪功率和治疗时间进行治疗。结果:36例上消化道息肉经微波内镜治疗后全部消失,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微波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方法简单,效果确切,应作为首选方法推广。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胃镜检查 微波    内镜下的上消化道息肉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腔的黏膜上皮增生所形成的
期刊
摘要 目的:解除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塞、鼻出血等症状;保证手术中良好地暴露中鼻道和相应的鼻窦。方法:50例均在内镜直视下保留鼻中隔软骨,切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或凿除偏曲的犁骨和上颌骨鼻嵴。结果:单纯鼻中隔成形术23例,鼻中隔成形术与内镜下鼻窦手术同期完成27例,均治愈。结论: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关键词 内镜 鼻中隔成形术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期刊
我院从1998年9月~2008年8月先后收治乌头碱类药物中毒65例,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5例中,男45例,女20例,平均年龄37岁。  药物剂量:全部口服中毒。服草乌酒38例,液量20~100ml;雪上一枝蒿酒7例,液量5~20ml;服生草乌20例,质量30~50g。  主要症状:62例表现为口唇、舌、四肢麻木、全身肌肉紧束感伴有痉挛性肌肉疼痛,恶心呕吐14例,心悸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