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校园"孩子们需要吗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ak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破恶性循环
  孩子在上课期间要学习新知识,注意力比较集中,一节课40分钟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会产生疲惫感。下课后,不能通过玩耍进行放松,反而要小心翼翼地活动,时刻担心会不会给班级扣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更加劳累。等到下一节课的时候,孩子的精神状态就会变差,甚至慢慢形成恶性循环。上课时孩子盯着黑板,课间又在教室里坐着,眼睛也没法得到放松,伤害孩子的视力。教师可以给孩子立下课间活动的规矩,课间10分钟可以玩耍,但是不可以欺负别人,也不可以和他人起冲突,更不能争吵打架,如果违反规则就惩戒学生下一个课间留在教室里。孩子们为了能够在课间拥有玩耍的时间,更容易自觉规范言行。(曲海雁,山东省青岛崂山区南宅小学)
  ◎别把学生当成“笼中鸟”
  学校是个练兵场,社会才是大战场。无论在校学习多长时间,学生最終是要走向社会、接受社会实践考验的,真正的教育并不囿于课本或是校园。怎样既保证孩子安全、维护学校秩序,又尊重孩子的天性呢?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利用每周校会、班会以及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其次,经常性校内“排危”。查看并排除学生活动范围内的危险建筑、物品,以及学生有无携带危险物品等。第三,“小老师”跟踪监管。课间一般来说处于“无人驾驶”状态,应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阻止或调解同学间的小矛盾、小摩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帮助同学形成自律意识。我们不能以安全为理由,把学生当成“笼中鸟”,让他们失去应有的自由和快乐,甚或失去成长的翅膀。(张会军,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龙门乡官上村完小)
  ◎多方协作改变现状
  虽然学校一般会统一给学生购买商业保险,但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一部分家长会认为学校没有尽到责任,层层问责下来,从校长、主任到老师都“消受”不起。想要改变现状,需要学校的保障、老师的配合以及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学校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完善基础设施,设置专门的体育活动区域,可以分为室内、室外两种。老师平时可以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多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化禁止课外玩耍为主动不去做危险的事情。家长应该足够信任学校和老师,遇到问题不急不躁,对老师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拒绝无理取闹。(张莹莹,天津市北辰区安光小学)
  ◎“放养”不可取,贴心才可靠
  没有学习任务的课间学生是快乐的,没有教师的课间学生是原生态的,但这样的课间也成了“真空带”。可让本就辛苦的教师到班里看学生,或是在教室走廊监督也是变相的因噎废食。这样的课间让教师始终徘徊在学生周围,烦琐又紧张,无奈又尴尬。学生则总感觉有双监督的眼睛在盯着自己,玩不尽兴,学不上心,自然就衰竭了课间活动应有的活力。长此以往,师生关系更是得不到改善和加深。
  课间活动并非完全不可预见,学生的喜好、性格,近期班级的状况,都可帮助预测。教师在空间上的走近只是看住了学生的身,而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有机会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成为他们的一员,就不会今天解决了一个问题、担心明天不知哪里又出现新的问题。任课教师下课后慢走一步与学生交流片刻,班主任走出办公室,加入学生活动中放松一下。这样的课间就在教师可掌控的范围之内,教师的参与也让学生游戏得更加起劲和投入。同时,开发课间文化,创造快乐健康的课间环境。我们班学生喜欢打乒乓球,我便指导他们组建班级联赛。课间活动有了目标,瞎玩瞎闹的孩子一下子少了不少。活动规范了,安全压力就小了很多。(李琳,西安市新城区昆仑小学张家庄分校)
  ◎智慧决策,以动制动
  顺人性,给孩子们点自由的时间。儿童好动调皮,这是上天赋予的权利。一堂课后孩子们利用短暂的十分钟活动一下筋骨,或聚到读书角翻阅心仪的书目,或到校园撒撒欢释放一下自己。这都无可厚非。顺动性,给孩子们点有益的活动。出现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不是因为“动”,而是因为动之无“章”。课前操、课后舞,“阳光大课间运动”更可以有花样百出的运动。这样有序组织活动,孩子在教师的监护下,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不大。保安全,教育人要奉献。有的学校做得很好,每当学生课间活动时,校园的角落都有执勤人员,发现孩子们有过激行为及时制止。
  “静悄悄的校园”是要的,“生龙活虎的校园”也是要的。(许宝亮、齐涛,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中心小学)
  ◎卸掉学校不能承受之重
  我认为有几方面值得深入探讨。一是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要认真反思。学校面临着完全无法预料的责任风险,因此想尽一切办法防止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该给予学校一些明确的免除责任条款。学校履行好安全责任后的意外事件,追责过程中,不能无限放大学校责任。二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引导。当前学校领导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安全责任风险,压力层层压实,最后传导到学生身上,最好是“非必要,不动不说话”。三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网络时代,学校的安全事件很可能在网络迅速传播。迫于舆论压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往往都是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导致责任被无形放大。解放学校,才能解放孩子。只有在法律框架下,构筑起良好的教育管理生态,让全社会都逐步认识到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孩子的时候,回归教育的本真,也就不再那么难了。(向佐军,华中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教育神经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习科学,在近20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初步的学科研究领域框架。情绪调控与脑的学习机制作为环境与脑学习机制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家学者的重视。情绪对儿童的身心发育、人格的建立、学习能力、道德的发展、共情能力、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对儿童情绪发展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全面
期刊
杭州市建兰中学党组织成立于2000年,下设4个支部,现有党员117人。学校党委围绕“党建领航,立德树人”,实施思想强基,坚持五育并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助推学校高品质发展,在“干实一三五、共绘建兰红”中争做党建“双强”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
期刊
"353"教学模式  “353”教学模式,即“3阶段”“5环节”“3载体”,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纺织苑小学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提升教师“给予学生支点”的教学能力为抓手,在长期的课题研究和探索实践中开发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基于课题“‘353’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纺织苑小学完成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成果“以
期刊
课程建设全方位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自2001年教育部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程建设是推动教育改革、实现科学育人的重要支撑。目前,中小学校的课程建设仍然存在思想观念陈旧、育人功能缺失、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推动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学校如何从理念到行动,做好课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开发出符合学生和社会需要的校本课程,推动课堂建设有
期刊
从湖南邵东一学生持刀将班主任杀害,到黑龙江15岁女孩杀母藏尸,近年来,时而发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令人触目惊心。那些向亲友、师长举起的拳头和利刃,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孩子对于生命的残忍和漠视。  不知从何时起,不少孩子开始表现得迟钝、麻木、冷漠。他们看不见春花秋月、听不见鸟语虫鸣,对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发展、他人的命运漠不关心,眼里只看得到分数,一心只关注自身的利益。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会教出如此无
期刊
为落实青岛市“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开发研学课程,推进项目融合,通过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生活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研学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结合学校“培育阳光生命,奠定智慧人生”办学理念,全學科骨干教师组成专业研发团队,开发区内、国内、国际三级研学课程。每学期学校根据学情,以级部为单位统一组织研学课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对中小学校教师确保正确育人方向、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塑造师德师风、坚定未成年人理想信念、培养
期刊
学习科学是国际学术界近30年发展起来的关于人类学习原理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依托学习科学开展的科学教育及其技术的专业研究和实践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教育改革浪潮。目前,学习科学也在我国各大高校引起重视和研究。作为国内学习科学领域的先行者,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跳出传统学科教学思维模式,将脑科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前沿成果应用于青少年学习问题研究。他所创立的积极学习系统、学习
期刊
当今基础教育深陷应试泥潭,中小学办学活力明显不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要在学校层面落地,当前亟须从优外力、放权力、赋能力三方面着手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建立三权统一的教育领导体制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教育行政部门之外,还涉及编制、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多元主体的多样化价值诉求容易使政策协商、决策过程陷入无休止的博弈,削弱治理效能。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事权、人权、财权的
期刊
当前,许多校园里没有了嬉笑和讨论的氛围,许多父母期待拥有一个乖孩子,“听话式”教育、“静宝宝”教育占据着不少学校和家庭的阵地。然而,表面的安静、乖巧,真的是教育的成功吗?  知乎上一个提问揭示了“乖孩子”的困境: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不少成人眼里的“乖孩子”,其实只是顺从和迎合的“提线木偶”。当孩子压抑了所处年龄段的诸多本能,不敢表露真实的意愿,不敢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