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粮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队保管员李富正专心致志地对付一只肥猪头,烧红的火钳在那些旮旯缝隙里来回烙烫,猪头“滋啦啦”直冒青烟,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肉香味……
   彼时,是1968年除夕日,午时。
   一个背背篓的小个子妇女,踟蹰在李富家院坝边上,身体瘦弱、面容憔悴的她,唯有那条粗麻花辫和一身缀满补丁的干净衣服,透射出主人的格调与境况。
   李富家的狗早招呼上了,龇牙咧嘴一纵一纵地扑着她咬。小个子妇女把背篓挡在前面,一边焦急地喊:“李富哥,李富哥!”李富早瞟到她了,只是懒得搭理。叫到第三声,李富很不耐烦:“你吼啥?”
   “家里一点细粮都没有了,娃儿一早吵着喝米粥,我想把生产队的谷子(稻谷)借50斤……”
   李富压根就没听,还是专心致志地烧他的猪头,直到整个猪头烧出一层均匀的焦黄,好看极了。
   “哪怕40斤也行!开年砌粪池装猪圈央工用人,那点粮怎么匀都接不住。”小个子妇女还在小心翼翼地诉求,声音都被狗叫盖住了。
   “去保管室等,老子过个年都不得消停。”李富不等她说完,像赶苍蝇一样一挥手。
   小个子妇女长吁一口气,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李富家的狗比李富还凶,追出来好远,她一边用背篓挡狗,一边趔趄着往保管室走。
   瘫坐在保管室的门槛上,她看到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烟囱都曳着长长的尾巴。“年三十儿的头,正月十四的尾。”川北农村讲究年三十吃猪头,待到正月十四吃过猪尾,年就算过完了。但这个年对她来说,米,尚在天上飞,肉是想都不敢想的。
   也不知等了多久,李富总算来了,“分了粮胡吃海喝,吃光了喝风屙屁呀?”李富瞪着眼珠子,粗野地呵斥。
   那个可怜的小个子妇女,便是我娘。
   每当娘提起这段经历,我胸口就堵得难受。我曾经打断过娘的叙说,她以为儿子不耐烦了她的絮叨,从此再也不提。但往事怎么会因为苦痛就从记忆里消失呢!
   娘18岁时经别人做媒嫁给了我爹,她的娘家在远远的另外一个山头。娘是个胆小懦弱又自尊心极强的人。保管员冷嘲热讽挖苦她,她不敢吭一声,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咽。保管员磨磨蹭蹭了半天,最后装进背篓里的谷子也就30斤。李富板着脸,使劲关上门,“还要借50斤呢,想把集体整垮啊?”上了锁,转身骂骂咧咧地走了。
   李富的话和30斤谷子,在娘背上像山一样沉,她连哭的工夫都没有,她得赶紧背到李家祠堂院子里借人家的碾子和牛来碾米。家里我爹躺在床上呻唤——他因为多吃了米糠做的馍馍便不出来,疼得满地打滚。还有我两岁的姐,瘦得像小猴,一早醒来吵着过年吃干饭!
   等娘碾好米回到家,别人早吃了午饭。我姐坐在地上,嘴里嘟囔着,脸上哭过的泪痕已经干了,手里的搪瓷小碗在门槛上那么来回地刮。娘再也忍不住,热泪肆流,一手抱起我姐一手烧水做饭……
   有关往事的文字,我半个都不敢虚构。
   前几日,父亲从我这里回老家张罗人修缮老屋——当我在城里把日子過起来的时候,爹和娘就一直跟我生活——他来电话讲工程的进展,谈到最后,他顿了一下,说:“李富死球了。”说完,父子俩都沉默了,一时谁也没讲话。从村子里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算,李富还是我爹的一个老表。他在集体保管员的肥缺上一直干到包产到户。那些年人人面露菜色,只有他一家红光满面,身体没丝毫受过摧残的痕迹,谁曾想他却死在了我爹前头。沉默片刻后,我突然冒了句:“死了百了!”
   近日,我在与一位朋友闲聊时,他忆及当年的父亲,吃完杂面糊糊,非得把舌头伸进碗里,随着碗快速地旋转,里面就被舔得干干净净。有一次,他撞见父亲躲在灶后,就着萝卜干喝刷锅下来的汤水,他那时尚幼,一双小眼睛不解地瞪着父亲看……一个父亲,愣是靠着节俭,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11个养育成人!我为在极端生存环境下人的天性之爱而感动,粮食与生命又如此息息相关,就倏然想起我娘借粮的那一幕来了。
   这些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每逢大小宴请,动辄几十道菜,大多浅尝辄止。收拾桌子的人走过来,拎一只大桶,面色漠然地将一碗一碗菜肴倒进桶里……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该在锦衣玉食中麻木、浪费、挥霍,忘了“饿”。
  责任编辑:青芒果
  美术绘画:马国强
其他文献
母亲说,有舍的人才有得。    母亲出生于胶东半岛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的乡民纯朴、友善、热忱。在老解放区做过青妇会工作的她,后来随打淮海战役受伤转业的父亲进城,并辗转于父亲任职工作过的一些城市,曾有过一段任国家公职的经历。父亲离休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好环境,母亲便想起重开而立之年中断的育儿工作之花。在父亲的支持帮助下,她办起家庭托儿所,收留了就近家属院十多名一岁半至三岁的孩子。她把家中最大的一间二十
期刊
春节刚刚过,公司紧急安排我启程,远赴新疆担任一个政府重点大型项目的总负责人,地点在距乌鲁木齐约60公里的昌吉州阜康市。   万事开头难,中标通知书下达一周就要签合同并筹备进场,20天之内正式开工建设,19个子项目工程分布在市区和乡镇,项目之间最远相距73公里。除了协调设计、监理、跟踪审计和分包,还要负责内部人员调配、外部人员招聘,吃住行全要安排。最怕的还有新疆的酒文化,伊力小老窖起步按斤喝,令我
期刊
记忆中,在父辈们口中总是零零碎碎地听说一些关于永胜的地名儿,像“打红”、“马过河”、“仁里街(gai)”、“黑乌海子”、“永北城”等,这些地名在孩提时代听取来颇具传奇色彩,长大了一定要去看看。  再后来,长大点儿了,才知道父辈们口中那些传奇的地名,其实是在“文革”后的一段特殊时代里,父辈们为了维持全家老小的生计,从华坪县的通达乡维新村,途径鱼比叉垭口、打红村、马过河、仁和镇、程海镇,到达永胜县城的
期刊
永新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个赣西古邑,古风遗存很重,侠义之风浓郁,就连女子也多有汉子之风。   永新女子单是称谓,就颇有些讲究和学问。未成年时,唤之“女崽娌”, 崽者,小孩子也;成年而未嫁时,谓之“客娘”,意指客居娘家,在娘家做客;婚后则唤之“娘货”,做娘的货色,孩子他妈的意思;年老了便叫作“老妪”,这可是个古称谓,诗人杜甫《石壕吏》就写过:“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因为曾经在天河煤矿生活时的
期刊
母亲没有文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几个简单的字,这应该是父亲教她的。   外公是旧社会的私塾先生,可他的三个女儿一个都没上过学。母亲长得很漂亮,个子不高不矮,不胖不廋,四方长脸,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小嘴巴,笑起来非常好看。母亲嫁给父亲是因为我的爷爷也在私塾教书,和我的外公互相认识,两家知根知底,门当户对,儿女又才貌相当,两位先生就做成了亲家。母亲出嫁时,日本侵略中国,苏北平原上到处都是敌人
期刊
父亲的自行车,是他上世纪70年代初分家时的唯一财产。   那辆自行车是一辆二手的黑色永久牌自行车,虽是旧的,但维护得挺好,有八成新。我们家住在山上,从山下到山上有二百多米。每次下班,父亲都会把车从山下推到家里,晚上或是下雨天,还会把车搬进堂屋,擦得非常仔细。老式的车子很笨重,山上人家堂屋门高,把车搬进堂屋要先搬上五级门前石阶,再搬过二十多厘米高的门槛。有几次父亲有事,让我搬车进屋,我费了好大的劲
期刊
我是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出生的。在湖南一带的民俗中,这一天正好是牛的生日,又叫“牛王节”。这一天出生的孩子,小名一般都带一个“牛”字,当然是牛了。   听母亲说,当时她还在地里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突然觉得肚子疼痛起来,感觉很快要生了,便匆忙向生产队长请假,一路捧着肚子走回家去。一边走还一边在心里祈祷,这孩子,你别急,千万别生在地里面。回到家,不到半个小时,就生下了我。   父亲当时还在一个乡下供销
期刊
冬至,冬天阴气最盛之日。古人又说冬至是“阴气极,阳气萌”的日子,也就是说,次日阳气便开始由衰转盛了。   家乡已下过几场雪,现在是呵气成霜的时节。穿上大棉袄,孩子们就开始在落雪纷纷的“琉璃世界”里撒欢了,他们堆雪人、打雪仗,还会拿着竹竿去捅人家屋檐上的冰锥子,哗啦啦碎一地,也有人要取整根的,小心翼翼地在下面接着,一边用来打仗,一边舔着吃——少时的孩子仿佛并不知道脏的,少时的雨水冰雪仿佛也并不脏—
期刊
五一期间,女儿叫妻子去成都游玩,妻子不停地念叨着:“我后悔死了。去成都坐高铁,两人车费得一千多元,下西安车费来回三百元,女儿网上订的旅店每晚300多元,加上各景点门票、吃饭、坐车游玩,我掐指算了算,游一趟四川,两人最少没有8000元拿不下来。儿子去年结婚,花费三十多万元,买楼带装修四十多万元,花了七十多万,还欠着贷款28万元,要不我跟女儿说不去了。女儿去年后季才参加工作,手里没积蓄,我可不想给女儿
期刊
母亲是异乡人,娘家在百里之遥的重庆长寿县,经姑姑的撮合与父亲相识,18岁那年,母亲辞亲别水与父亲牵手,嫁到了大竹县四合乡马渡村。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柔弱的外表潜藏着一颗强大坚韧的内心,她在大队从妇女主任一直做到党支部书记,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历练出母亲沉稳坚强的性格。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仍流过三次眼泪。   母亲第一次流泪,是我上中学时。   1984年初春,一个晚上,风儿轻柔地吹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