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课堂有“问题”吗?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hu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与同行开展教学研讨时,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理论课和技术原理课难度系数较高,教学设计难以出彩,课上讲得很累,但学生却不感兴趣。有些教师甚至把课堂搬回到教室专心讲授,可学生更是听得昏昏欲睡。显然,这些问题应该在改变教学行为上找对策。那怎样进行设计才能提升学生对理论课和技术原理课的兴趣?怎样开展教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些“有营养”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呢?
  解决上述问题肯定有很多办法,在这里我和大家探讨一个方法,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把理论知识或技术原理问题化,把问题解决实践化——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把教材中以陈述为主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同时把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践化,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只有有了问题,才能把教师的讲转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才能把看似难懂的理论知识变成可供学生思考探索的实践活动。下面我以《图像背后那些事儿》一课为例,阐析具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
  《图像背后那些事儿》一课源于《信息技术基础》教材“3.3多媒体信息处理”中图像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图像基本概念、图像数字化原理和简单图像编辑处理。《图像背后那些事儿》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由于专业术语多、理论性强、有一定的思维难点,所以它是高中阶段难度系数较高的学习内容。要想让学生突破思维难点,更好地吸纳、消化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我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整合、提升,把教材里以“是什么”这一陈述知识方式处理成“为什么”这一问题形式,通过问题引领并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实现知识内化。我设定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理解图像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和术语;通过对不同情境下产生的四个问题进行探究实践、分析讨论,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从定性到定量的体验和认知,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课堂教学
  1.三张关联图像引出问题一
  上课伊始,依次展现三张经过巧妙设计的关联图像,让每一张图像看起来都像是在前一张图像的基础上增加了内容,然后问学生:“这三张图像的文件大小有变化吗?如果有,会怎样变化?”很多学生在我的“鼓动”下都认为图像文件大小变大了,也有学生认为没有变化但说不出所以然。当学生看到三张图像文件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时(如上页图1),问题“奇怪!图像文件大小为什么会相同呢”就自然跳出来。课堂在这样的认知冲突中徐徐展开,屏幕上出现这节课的标题——图像背后那些事儿。
  教学阐析:这节课从一开始就以问题的触发为逻辑起点,学生的思维被问题激活、牵引,从而推动课堂逐步深入。具体上课时,也有一些班级的学生说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分辨率相同导致图像存储容量一样。这时要大声为学生点赞,同时也要激励这些学生继续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图像背后的学问。
  2.讲述图像基础知识解决问题一
  图像文件大小为什么会相同呢?在这个问题驱动下,自然引出位图图像、像素、尺寸、分辨率等概念。学生这才明白:图像的大小与分辨率有关,由于三张图像的分辨率一样,即使图像的内容不一样,图像的存储容量也是一样的。接下来让学生查看三张新的图像的分辨率,让这些概念感性化,同时对比图像大小得出本堂课的第一个结论:分辨率越大,图像存储容量就越大。
  教学阐析:学生只有通过体验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学生对图像很熟悉,但对图像的原理很陌生,当这些感性的图像通过一些科学的术语来解读时,学生会建立感性与理性的联结,形成新的意义建构。
  3.四张关联图片引出问题二
  解决第一个问题后,我再展示经过处理的四张图片,这些图片有相同的分辨率,但学生发现图片存储容量却不一样,而且差异性很大(如图2)。一个新的问题又撞击着学生:太奇怪了!为什么这些图像的分辨率一样,文件大小又不相同了呢?
  教学阐析: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学生建立了初步认知。一个新的情境又打破了这种认知,产生了新的冲突和问题。知识从不完整到完整,又从完整到不完整,课堂一步步递进,推动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和实践。
  4.实践研究解决问题二
  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对图片进行研究。“好动”的学生研究后发现四张图片除了“位深度”不同,其他图片属性都一样。难道是位深度导致图片大小不一样吗?那什么是位深度呢?我也不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理解。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后,我才讲解位深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每个像素在计算机中使用的位数就是“位深度”,图像的色彩越丰富,位深度的值就越大。同时让学生明晰1位(黑白2色、单色)、4位(16色)、8位(256色)、24位(224色、真彩色)中“位”与“色”的关系。
  随后我让学生继续开展实践活动,在画图软件中把一张24位色图片依次另存为256色、16色和单色位图,并观察文件大小变化和色彩变化。经过操作、分析和对比,学生自然得出本课的第二个结论:相同的分辨率下,图像位深度越大,容量越大。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认知24位色可以表示16.7兆种颜色,我结合Photoshop软件,讲解计算机RGB三原色模式,并让学生查看、填写特殊颜色的三原色。
  教学阐析:有了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应指导学生先学习研究,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教师再来点拨讲授,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也符合“先学后教”的理念。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质疑,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实践。
  5.实践活动引出问题三
  接下来给学生四分半钟时间,完成一个实践活动:在画图软件中略有创意地画一个分辨率为800×600的图像,然后以单色位图格式保存后提交,提交后查看其文件大小。
  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开始“涂鸦”。他们很好奇:教师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交上了他们的“涂鸦”作品。打开作品存放文件夹,他们发现:大家的作品文件大小都一样。但随即顿悟:分辨率和位深度一样,文件大小当然一样。当然由于分辨率设置出错或存储时颜色选错,也会有个别学生的文件大小与其他同学不一样,这样的错误刚好可以形成对比(如图3)。突然,大家惊奇地发现:这些正确的文件大小全都是59KB。又一个问题跳出来:由于分辨率和位深度一样,每位学生的文件大小一样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大小是59KB呢?
  9.总结本课知识结构
  课堂最后,我总结并展现整个知识结构(如上页图5),同时把课堂开始时的标题“图像背后那些事儿”改为“图像背后的科学”。
  教学阐析:课堂最后,把标题“图像背后那些事儿”改为“图像背后的科学”,这是这节课的画龙点睛之设计。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学生终于明白:原来我们熟悉的图像,竟有这么多有趣的科学奥妙。
  课堂综述
  教材上有这些问题吗?没有!教材上有实例分析吗?没有!教材上有图像计算公式推导吗?没有!但我们有能力通过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二次开发,对知识进行逻辑重构,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实践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这些问题为串接结点,步步为营,多米诺骨牌式地依次生发四个问题(如上表),课堂在这四个问题的产生、化解、融合中,将图像的一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学生在亲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中逐渐理解了位图图像、像素、分辨率、位深度(图像颜色)、图像格式等知识点,也建立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通过问题的渐次消融,一种相对完整、稳定的知识结构已被学生主动建构。
  观点总结
  周国平曾言:“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因此,无论是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还是深涩难懂的技术原理,只要教师把握教育和学习的本质,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学生就一定会愿意倾听、主动思考和积极实践。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解决实践化,是一种尊重学习本质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理念。用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起点走到终点,用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把握教学内容,对理论知识的前因后果有清晰的认识,对技术原理的来龙去脉有精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钩连知识的问题链,让问题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原动力、推动知识建构的逻辑链和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引擎机,从而助力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土壤中生长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知识。
  亲爱的教师,您的课堂真的有“问题”吗?这是个问题!
其他文献
调研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了解相关人员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理解与诉求,可切实反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现状。  调研设计  1.调研目标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标是了解试验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情况,摸清信息技术课标在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2.调研内容  调研从课标的落实情况入手,重点关注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价值取向、课程的模块结构与内容安排、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的衔接性等方面。就课程
摘要:数字化录播教室的建成和使用,在为教师提供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环境的同时,也为教学和教研提供了更好的探究和实践平台。本文结合《DNA的结构》这一实际案例,探讨了数字化录播系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录播系统;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5/16-0177-02  数字化录播系统是一种研究常态教学的先进设备,
过去几十年来,区域教育信息化问题可以说是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大课题。然而,在过去差不多二十年间,在国内各个地方,差不多都是经历了由学校单独建设到区域协调统筹,再到区域云数字校园的发展历程。为此,过去一些年,许多人始终都在思考,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佳切入点是什么?是单体应用区域推广实验,还是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数字校园建设的最佳模式到底是怎样的?  这两年,我走访过不少地方,也和不少区域教
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一方面能给师生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能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以及细微的结构等。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前言:  在同步国际的前提下,现阶段可能运作的空间,无外乎是走出去、请进来。从上一篇开始,我们就依照这样的思维惯性,以项目接触的时间长短为线索,点线面体地展开我们的视野和践行思绪。在此,将接下来的项目也一并做个预告,包括基于参赛国际项目的过程体悟、对接国际学术交流一线的论坛参与、课程导向的假期考察游学、联合国际开源社群的专项众筹、沉浸其中的学术研究访学,以及打破围墙的双认证合作学习、以创客文化为支
● 创新整合点  运用视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时尚崭新的地理信息能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电子地图、图片的收集与运用等。  ●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的第四节《交通运输业》。以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分述交通运输业的作用、发展及两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与铁路,各部分内容、体系间有紧密的顺应逻辑关系,以交通业概述为起始,分论为终点。本节内容居全书之首,以
杨晓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博士生  Face Hacking是一项源于日本的视觉艺术,该技术通过投影的效果,变换人们的表情和外貌特征,相比古代的“易容术”有过之而无不及!  Face Hacking的发明者是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的浅井宣通,他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投影技术(3D 投影捕捉画面的技术)制作了“OMOTE”视频,视频中的人物可以迅速地变换面部的图案、风格还有尺寸,是现有人脸投影项目中,效
教材插图是指教材中具有直观、形象特点的图片、图表、流程图、示意图等描述知识和知识结构的视觉化形式的内容,也包括图中说明、解释性的文字等,是与教材文字系统共同表征知识的要素。教材插图不仅能增加教材的美观,更重要的是能将抽象文本内容可视化,将复杂的概念、原理、过程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促进和帮助读者理解文本,还能提高读者的视觉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插图是所有学科教材中插图数量最多、比重最大的。因此
近日去扬州采访,应学校邀请听了几节课,在课后与授课的青年教师座谈时,我说:“我们今天来,不是为了检查教学工作,也谈不上点评指导,除了了解一线整合教学现状的公事之外,我还有一点小小的‘私心’,就是借此机会让刚授课完毕的老师们进行一点反思。”  是的,我想说说“反思”,虽然都知道这是一门教师“必修课”,可你仍然要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嗤之以鼻了吧。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制作课件,公开课还
职业生涯规划师古典认为,2040年的职业环境将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概念时代需要的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因此,感性的思考力在未来变得尤为重要。古典预测,未来孩子的培养方向是从强到美。  这是一个尚美的时代。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的决策。为什么审美教育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美育研究中心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