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之美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07081820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它渗透在班级管理的角角落落,影响着班级的正常运转与全体成员的健康成长。以“静”为抓手,创设环境,营造宁静致远的班级氛围;以主题班会为阵地,引导学生理解“静”的内涵;打造榜样,使学生在待人处事时有样可学;多管齐下,让学生享受“静”之美,从而使班集体的个性化追求逐渐成为每个成员的共识,逐渐沉淀为班级的文化,以达到“火熏幽兰人自香”的效果,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静;突出;理解;学习;享受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85-1
  “静”在“百度百科”上解释的引申义为: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西方的礼仪要求中也推崇“静”,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就是不打扰别人,特别在人多的场合要保持安静、有序。即使有非说不可的话,那也得窃窃私语才行。喧嚣、嘈杂,不管不顾地哗众取宠被视为没有教养的表现。而在我们东方的传统中,静是通往学术殿堂和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智慧静里生,万物静中求。
  但走进今日的校园,一到下课,往往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喊的、叫的、追逐的、打闹的,也是屡见不鲜。媒体报道中,也常见关于公众场合,孩子肆无忌惮、大声喧哗的报道。打造以静为美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身心都是有益之事。班级“静”文化构建的探索实践,不是指单纯的表面的安静,而是指致力于形成包含沉稳与细心两种性格的一种生活态度,并且引导学生在道德方面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一种由内而外的静气。
  目标既定,如何去实施呢?
  一、班级布置,突出“静”
  人是環境的产物,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有物质形态的建筑物、一草一木、桌椅板凳等;有制度形态的规章制度、纪律要求等;也有精神形态的校风校训、文明标语、名言警句等。教室是学习的场所,为了提高环境育人的效果,我们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班级布置方面,以“静”为主题,为潜移默化的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能。如:黑板上方张贴湖蓝色的“静”字;书包柜上陈列同学带来的绿植;绒板上展示班级公约、名人名言;书架上陈列师生带来的书籍;墙上悬挂学生的书法、绘画……走进这样的空间,整个人就会安静下来。文化的熏陶是需要潜移默化的,环境育人是最高效的德育活动。
  二、主题班会,理解“静”
  想让一个人从心底里接受一件事物,就必须让其深入地了解它。班主任有得天独厚的教育阵地,如:晨会、班会、队会等。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和同学一起探讨:什么是静?哪些地方是安静的?做到“静”有什么好处……真理总是越辩越明。通过大家思维的碰撞,各抒已见地讨论,他们就会达成共识。比如在讨论哪些地方、哪些时候是静的呢?学生交流后得出:图书馆、教堂、音乐厅是安静的,我们上课听讲时、听音乐时、欣赏展览时是安静的。归纳可以得出,一切高雅的,需要内心专注投入的活动都是需要安静的,学习怎能不静心呢?古人关于“静”的名人名言也有很多——“自古贵人声音低”,静是一种修养;静能生慧;宁静致远;安静能获得健康……”从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加深对静的内涵的理解,为实施“静”打下基础。
  三、多管齐下,享受“静”
  做任何事如果都像苦行僧一般,就味同嚼蜡,也很难坚持。教师应首先让孩子在静静的环境中理解了“静”的内涵和要求,然后再让学生体验和享受“静”之美,让“静”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利用中午练字的时间,给孩子们播放古筝、排箫、二胡等名曲,在音乐渲染的宁静状态下,领悟汉字之美;课余,倡议家长带着孩子到公园、名胜走走,感受山水田园静谧之美;又或者成立雏鹰假日小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个历史名胜的前世今生,体会时光沉淀的沧桑之美……这些多元化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向历史深处探索,往内心深处追寻,于自我成长中感受静、喜欢静、推崇静并习惯静。
  四、榜样示范,学习“静”
  对于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罗马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塞内加认为:“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可见打造榜样,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达到“静”的目标。这个榜样不仅在学生群体中产生,教师、家长也位列其中。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与学生交流轻声细语;另外,通过微信、qq等,号召家长参与,还可以在班级中评选“静学少年”,可以是静静阅读的、静静练字的、静静钻研……让他们成为榜样,成为大家学习的目标,从而形成人人以静为美,向静而学的氛围。
  当然,静只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在追求“静之美”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动与静的关系。我们倡导“静”,并不是要扼杀学生的天性,一味地要求学生坐在座位上,禁锢在教室里。而是希望学生的活动能够劳逸结合、动静相宜。该动的时候动,该静的时候静,比如我们希望学生在体育课上享受运动、尽情挥洒汗水;语数外的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讨论。而在自己阅读、作业、探索、研究时沉浸其中,不怠于思考,不打扰他人。
  二是行与思的关系。我们倡导“静”,并不代表我们不重视学生的思维互动、实践活动,而是希望学生在宁静中,学会深度思考,学会实践时向宽处拓展、往深度探寻、向广度求索。有热火朝天的行动,也有富有挑战的思考,思行结合。
  总之,“静”是班级文化这一隐性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静”的修炼,为创造宁静的学习共同体而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我们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教学常态,忽视了学生的成长需要,显得过于成人化、政治化和模式化。因此,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本义。本文就教师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生活化课堂的途径。  关键词:常态;生活化;情境;核心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笔者通过构建小学英语的苏式“灵动课堂”,在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升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达到了“以学活教,心动课堂,心随课动,课随心动”的境界。  關键词:苏式课堂教学;灵动课堂;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50-1  
摘要: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历来是个难题,教师对如何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存在困惑,甚至有无所作为的消极观念。学生作文能力体现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作文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重心之一,学生写作指导教师大有可为。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高度重视升格指导,认识到优秀作文是学生在教师认真批阅、精心指导下,反复修改打磨出来的,教师是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关键力量。本文就作文升格指导教学谈一些思考与实践感悟。  关键词:作文教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内部以及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逐渐呈现,为了保证教育优质、高位、可持续地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常熟市教育系统组建了若干义务教育集团。本文介绍了集团建立的背景、三种运作模式、三个发展阶段,并解读了三项内容和三级管理的落实情况。  关键词:义务教育集团;城乡一体化;三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要强调对学生的美术知识的灌输,同时更加需要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但是,总体来说,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并不是很令人满意,说美术教学仍然存在有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摘要: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拓展能力,而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由单墫主编的苏教版教材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笔者通过一道课本探究拓展题的求解、延伸和拓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积累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升华。  关键词:课本习题;探究拓展;数学素养;三角形内
摘 要:语文的阅读教学离不开对文本的品读,只有深入文本去品味解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增强语文阅读与学习的趣味,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的解读由肤浅走向深入,真正走入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课堂  
摘 要:导学案的编写和应用是初中英语“三步五环节”小组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初中英语“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加强导学案的编写指导和使用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如何进行“三步五环节”导学案的编写和应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模式;导学案;编写;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法制教学部分,法律案例是一个经常被广大教师所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法律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之中引用案例,可以将抽象的法律条例、规定具体化,生活化,从而更为深入浅出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引起学生更强烈的共鸣,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教育更加有效、高效。因此,本文便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律案例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分析通过哪些方式方法,遵循哪些原则才能够取得最佳
摘 要:初中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候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当前社会现状初中班主任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进行分析,指出不足,并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来帮助初中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