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途中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ong966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与革命,毕竟是两件事。读书取代不了革命,革命也取代不了读书。毛泽东1964年8月25日对一个外国青年学生代表团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书教育我们怎样革命,但是也不等于读了书就知道如何革命了,读革命的书是一件事情,实行革命又是一件事情。”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正是在“实行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感到,把书本理论运用到革命实践殊为不易,若光有实际经验没有理论认知,也会蹒跚而行。因此,在实行革命的风云途中,他始终把读书视为获取思想资源以促实践的重要途径。
  从1921年到1935年这14年间,毛泽东先后领导工人罢工、主持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工作、主办报纸刊物、从事农民运动、领导红军打仗、创建革命根据地、主持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工作,参加和领导长征,他依书仗剑,一路风云起伏,干得轰轰烈烈,又惊又险,甚至九死一生。他逐步从一介书生,成长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战略家。这期间东奔西跑、南征北战,有计划的书斋式阅读少了,但读书的作用却更加具体和实际了。
  编书:从宣传到农运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阅读,和他作为革命活动家、宣传家的关联很大。他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名副其实地搞宣传,除主编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以外,还阅读和指导一些地区和部门办的报刊。此后专注农民运动,主要途径也是宣讲教育,还是离不开和书刊打交道。
  确切记载毛泽东这期间读书活动的材料不多,但他下功夫编纂的两套丛书,可反映他当时阅读和思考的重点所在。
  据毛泽东1926年5月20日在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的《宣传工作报告》,他主持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工作期间,实施了一套5辑60本的《国民运动丛书》编纂计划。这个计划制定得很详细,具体编纂书目为毛泽东开列,主要有国际政治经济、世界革命运动、国民党思想及其策略、苏俄研究、国内政治经济5个方面的内容。为使这套丛书能够切实发挥宣传普及作用,他要求每册字数至多12000字,不能在这个规模内编纂成书的,如《中国近百年史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等,可以分册出版。
  对一些小册子,应该怎么编纂,毛泽东也具体作了说明。例如,关于《中国近百年史略》,他要求“此书应注意外交之失败及民族思想之发展,不宜纯记政治成为一姓家传”。关于《从原始共产社会到封建社会》,他注明:“有一书可以依据,原书为俄人某所著,纯以唯物史观为根据解释过去历史。原为三本世界史略,今拟分为三册分题三名,则分合皆便,或可加小题曰‘世界史略之一’”。这里说的苏俄人写的“世界史略”,尚不知原著书名,但为他读过无疑。关于《将来之国际大战》,他注明,“此为各帝国主义国家武力与苏俄武力之比较及新式战备之研究,取材于俄国军事委员长福龙斯(伏龙芝)之论文”。关于《中国国民党史概论》和《孙文主义》两本书,他提出“由中央委员担任编辑,不另征稿”。
  为完成这个编纂计划,毛泽东还聘请当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中共早期党员沈雁冰(茅盾),担任驻沪编纂干事。茅盾晚年在回忆录里说:这套《国民运动丛书》,“对当时的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都有重大教育意义。这套丛书究竟出了几种,现在记不清了。”
  1926年5月底,毛泽东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之职,专任广州农民运动第六届讲习所所长。这届讲习所招收了来自20个省区的300多名学员。除了亲自给学员讲授中国农民问题等课程外,他推动工作的重要办法,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和编书读书来宣传理论政策,进行思想教育。他曾带学员到韶州和海丰农村调查实习,还把学员按省组成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主持拟定租赋、田赋、地主来源、主佃关系、抗租减租、农村组织状况、农民观念、民歌等36个调查项目,要求学员根据家乡情况如实填写,由此形成各省农村的调查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把当时搜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农民运动、农民政策的文献和农讲所教员对农民问题的专题研究,以及学员们的调查材料等,汇集起来,编纂了一套《农民问题丛刊》,目的是总结推广国内外农民运动经验和理论,以促进和指导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
  丛刊第一集出版时,毛泽东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序言,开篇即称:“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这些道理,一直到现在,即使在革命党里面,还有许多人不明白。”编这套丛刊的现实针对性,鲜明道出。
  这套丛刊计划出版52种,实际出版了26种。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列宁与农民》《俄国农民与革命》《中国农民问题研究》《土地与农民》《社会革命与农民运动》《日德意三国之农民运动》《孙中山先生对农民的训话》《中国国民党之农民政策》《革命政府对于农民运动宣言》《广东农民运动概述》《湖南农民运动目前的策略》等。这些小册子的印发,为大革命时期各地从事农运的骨干,提供了系统学习和研究的材料,在宣传革命思想、提供政策指导、推广农运经验、传播知识信息等方面,起到很实在的作用。
  用编书的方式,来推进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的宣传教育,表明毛泽东当时的阅读,主要是围绕自己的工作内容展开,这就使他在理论上的思考,比此前鲜明和具体许多,一些主张在当时也走在了国民革命的前列。
  在阅读了解马克思主义方面,毛泽东这期间围绕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实践需要,有所拓展。在《国民运动丛书》中,他计划编译一本《马克思的历史方法》,一本《马克思论东方民族革命》。关于后一本,他注明“此共荐论文三篇,极关重要”。还有一本《妇女运动解放小史》,他注明,这本书以德国共产党人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为蓝本。在1926年3月写的《纪念巴黎公社应注意的几点》一文中,他还介绍了苏联郭范仑科《新社会观》中关于巴黎公社的论述。在广东农讲所为学员讲授《中国农民问题》课程时,他直接引用刚刚出版的列宁《国家与革命》的论述,来解释国家的性质和制度,并说,《国家与革命》把国家说得很清楚,“国家于革命后,一切制度都要改变的”。收入《农民问题丛刊》的《列宁与农民》,是一个叫谢文锦的共产党人撰写的,1925年4月发表在《新青年》上面,是当时系统介绍列宁论述农民问题的重要文献。
  山沟沟里的“知识饥荒”
  1927年夏天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转入土地革命,由此也改变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从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开始,他主要在偏远山区活动。环境变了,读书条件顿失,常常是无书可读。这与青年时代的读书,建党时期的卖书,大革命时期的编书,形成强烈反差。在井冈山时,有次打下一个土围子,他到地主家里想找本《三国演义》来读,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了,没有了,被共产了”。很是失望。毛泽东后来几次提到此事。
  那时,他最渴望读到的,还不是《三国演义》这类中国传统书籍,而是马列著作。原因很明显,马列理论对教育成分复杂的红军官兵,对解释土地革命时遇到的问题,更直接有用。于是,井冈山时期,他把《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这类马克思主义启蒙读物油印出来,发到各个连队学习。
  1929年1月下井冈山后,转战赣南闽西,阅读条件又差了一些。少书读,给毛泽东带来难以忍受的精神饥渴。为聊作“充饥”,他在福建上杭甚至找来两本当时中学生使用的《模范英文读本》,津津有味地念将起来。这年11月,他在福建长汀分别给上海中央和主持中央工作的李立三写信,提出的要求就是寄些书刊来。给李立三的信中说:“我知识饥荒到十分,请你时常寄书报给我。”在给中央的信中,则明确希望将党内出版的斯大林《列宁主义概论》(即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和瞿秋白《俄国革命运动史》寄来,还说:“另请购书一批(价约百元,书名另寄来),请垫付”“我们望得书报如饥如渴,务请勿以事小弃置”。可惜,毛泽东“另请购书”的书单,没有保存下来,他当时想读哪些书不得而知。
其他文献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教育实践活动要确立一个较高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抓部署、抓落实、抓检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准确把握第二批活动的总体要求、实践载体、重点对象、组织指导原则、特点规律。这“五个准确把握”,为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成效显著,就在于高标准部署、严要求落实,做到
期刊
中纪委网站的荐书目录,日前引起不小热议。推荐给广大干部的书籍,古今中外,政经文史,题材广泛,内涵丰富。从荐书的品类,其实可以反思“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做官”这个命题。  一是能力与修养并重。有媒体梳理过这些书,发现社会治理与德行修养类书籍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时代对干部能力素质和德行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社会治理观念,业已深入人心。对于当代干部而言,了解社会治理的内容,能够在行政管理工
期刊
湘西州将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提质,努力把凤凰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湘西州建成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优融合条件。一是加快建设对外大通道。积极推进与贵州铜仁市合作共建铜仁·凤凰机场,加快湘西机场规划建设,着力构建旅游空中走廊。在常吉、吉茶、吉怀、凤大、张花五
期刊
盘古开天十八峒,仙女撒下花数丛。  唯有盘瓠峒奇雅,菊花至今开石中。  泸溪是著名的盘瓠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辛女嫁给盘瓠时,盘瓠非常穷,没有礼物送给辛女,就用盘瓠峒里的石头雕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菊花戴在辛女头上。盘瓠的真挚感动了玉皇大帝。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玉皇大帝派仙女到盘瓠峒撒下许多菊花。次日,盘瓠和辛女看到岩墙上冒出了一朵朵漂亮的菊花。  养在深闺  湘西州泸溪县菊花石,是天地自然造化赐予人类
期刊
这本书没有孤立地写毛泽东,而是坚持将毛泽东放在一个群体里进行比较研究,将他的思想与同时代的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周恩来、邓中夏等人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既很好地揭示了毛泽东在思想理论上的独创性建树,又很好地揭示了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群流并进”的生动局面。唐振南同志长期在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这块园地上耕耘,付出的汗水很多,收获也很多。《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是他的
期刊
也有幸运的时候。1932年4月,红军打下福建漳州,毛泽东到漳州龙溪中学图书馆里,翻阅了整整一上午。当时参与此事的漳州中心县委秘书长曾志回忆:“我同他一同去龙溪中学翻书,在图书馆里他一边翻一边说,这个好,那个好,找了好多书,恐怕有好几担书,是用汽车运回中央苏区的。”挑的这些书中,可能就有《资本论》《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以下简称《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以下简称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说,“道德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在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湖南省先后有袁隆平等11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道德模范总数名列全国第一。如何更好地发挥道德模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如何更准确掌握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带着这些问题,2014年3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组织省直5家媒体,对湖南省全国道德模范洪战辉、文花枝
期刊
徐特立是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60岁大寿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给他写信,称赞他“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虚心学习新的东西”的学习精神;70岁大寿时,中共中央又发表贺信,高度赞扬他“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而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迄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不惜破产读书的“败家子”  徐特立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和个人3个层面,用12个词组、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作了概括。有人认为,这样的概括还是长了些。尤其是同西方社会更为简洁鲜明的价值观的表述相比,仍然觉得不容易记住。  我注意到,党内外都有这样的反映。首先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是在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期刊
在大湘西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有“中国最美的小城”凤凰,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张家界地貌,有沈从文、黄永玉、宋祖英动人的华章、图画与歌声,有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各民族兄弟创造的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然而在大湘西地区,长期存在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如何依托“大湘西”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软实力和雄厚坚实的旅游产业硬基础,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和武陵山片区连片扶贫攻坚的战略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