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外形势也非常复杂。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又要树立信心,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
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深知这两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要轻松。“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一、坚持不断改革,腐败是当前最大危险
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面临的工作还十分繁重。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
第一,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协调推进,这是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失去的危险。
第三,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第四,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分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做到所有这一些,都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第五,要给每个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因为只有人民有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民主的真正含义。
我们已经在县和不设区的市实行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在村一级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在市以上以至中央,我们还实行的是间接选举,我们在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当中实行了差额选举。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要相信,群众能管好一个村,也能管好一个乡,也能管好一个县,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稳定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地进行。
二、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国进民退问题
我们的方针是要实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在2005年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36条。去年我们又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36条。应该说,这两个36条雷声不小。为什么说它雷声不小呢?就是我们明确地提出,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无论是在财税金融政策,还是在准入政策上,我们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一视同仁,鼓励相互竞争,共同发展。
而为什么许多非公企业还感到雨点小,甚至提出存在所谓“玻璃门”和“弹簧门”的现象?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落实不够。
目前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同样也不存在“民进国退”的问题。应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单就民营经济看,在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在工业企业当中,无论从数量、产值、资产总量还是就业人数,都超过了国有企业,这是一个事实。
国有经济虽然比重降低,但它依然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国有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通过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这样也有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三、干部考核标准要彻底转变唯GDP论
“十二五”规划要得到真正地实施,真正地贯彻落实,最难的地方在哪里?我以为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
所谓创新机制,其实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在教育和科技。我一直强调,中国的振兴不单在经济总量,而根本在人才和科技进步,并且要建立和完善鼓励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的机制。通过改革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以为有两个数字比GDP更为重要,一是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是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这两条就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
所谓观念,就是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需要不断地增加经济总量,但是这种总量的增加是不能以过度地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那样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会给我们子孙后代造成影响。
与它相关的就是干部政绩的考核。我以为对干部政绩的考核,最重要的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不彻底从根本上解决这两条,我们现在制定的计划也是难以实现的。
四、未来发展主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十二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和“十一五”规划相比降低了0.5个百分点。主动调低经济发展速度,是一个重大举措。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经济发展速度、就业与通货膨胀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经济发展速度高,就业人数就会多,但通胀的压力也会大;经济发展速度低,就业人数少,但很容易使经济走向衰退。我们必须在这两条道路当中走出一条光明的路,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
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基数大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谈到就业,我们应该重视结构调整,特别应该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主要是科技型的小企业。重视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服务业,这些都可以容纳更多就业。我们一定想办法,在比过去低的速度下还能解决中国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问题,这对政府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们完全有决心办好这件事情。
五、今年宏观调控抑制通胀摆在首位
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我们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国际性的,由于某些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造成汇率和大宗物资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这不仅影响一个地方,连欧洲也突破了2%。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对中国有很大影响,这也是我们难以控制的。
另一方面,我们国内也有因为劳动力成本提高、各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而造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我们必须重视解决这些问题。通货膨胀包括物价、房价都涉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今年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各项工作中,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了第一位。
我们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管好通胀预期的。首先,要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保障供给;第二,加强流通,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这个薄弱环节;第三,主要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管好市场。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把这项工作做到底。
至于房价,我们也是三管齐下。第一,还是要控制货币的流动性。对于物价这一点也是重要的,也就是说消除房价、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第二,运用财政、税收和金融的手段来调节市场需求;第三,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无论是物价和房价,地方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来。也就是说,“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房价也由地方来负主要责任。
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动摇。从1994年算起,我们大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已经进行了三次。现在同1994年相比,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57.9%。我们这次改革主要是改变单一的盯住美元,而实行根据市场需求,参照一揽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浮动的弹性。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这种升值还是渐进的,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就业,我们要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六、落实房价政策,真正实行问责制
关于房价调控,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中央来讲,就是要加强对地方落实房价调控政策的检查力度,真正实行问责制。同时,密切跟踪和分析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形势,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对地方来讲,就是要认真落实房地产调控的责任,比如首先要公布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和房价控制目标。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出,我们三管齐下,其实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从供求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今年再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明年再建1000万套,也就是在今后五年能够建设3600万套。
保障性住房除了棚户区改造以外,主要用于公租房和廉租房,这个方向必须明确。中央今年将向地方补助1030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加大投入,但还必须更广泛地利用社会资金。
有件事情非常重要,现在就应该提到日程上来,那就是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建设必须有高标准、高要求,要确保质量、安全和环保。特别是环保,从设计到建设整个过程,都要实行节能。这是中国房地产建设的一大机会,如果丢掉了,十分可惜。
我想强调一点,就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后,管理和退出机制现在就要着手制定规则,使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证,使将来它的管理也得到保证。
七、应对金融危机:“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中国受到了巨大冲击,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国际贸易下降26%,而中国的出口占GDP的近1/3,波罗的海指数一度跌到零。我到深圳集装箱厂去考察,连一个集装箱的订单都没有。我们最低的GDP跌幅达到3.8%,不少企业停业,大批农民工返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施了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的一揽子计划,这就是: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结构性减税,使企业恢复活力;大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民生继续稳定和改善;大力度推进科技支撑,使经济充满后劲;同时大强度推进企业的结构调整,特别是发展新兴战略产业。
所有这些都不是单一地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方向。我们实施4万亿的投资,关于投资比例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详细阐述了。所谓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冲击小,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经过这样的努力,使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回升向好,从而避免经济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至于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是国际范围内的,在新兴国家,CPI都达到8%以至10%。原因我也已经分析了,我们注意在抑制通货膨胀中,要管好货币,也就是说要减少货币的流动性,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的基础。
八、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十分关注西亚、北非发生的政治动荡,但是我们认为,任何把中国同西亚、北非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相类比都是不正确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这是举世公认的。我们的经济总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一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当中,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发展已是一种模式。同样,我们认为任何国家都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我们认为,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借鉴。
九、中央的规划绝不会代替香港的自身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港澳单独列为一章,表明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和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定支持。
香港背靠祖国,面向国际,有着开放自由的经济,有着同国际经济接轨的完备法律法规,有着全面的各类管理人才。香港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都经受住了考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没有改变。
在规划当中,我们特别强调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事实上,这些年我们在金融上的改革都首先在香港先行先试。我们首先实行了货物贸易在香港以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合作得到加强,与此同时,香港连接内地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地向前推进。这些都有利于巩固和发展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目前不仅有应对区域竞争和风险的能力,也有应对世界竞争和风险的能力。但是,香港也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外部局势。因此,也要有忧患意识,利用好机遇,迎接各种挑战。
我曾经讲过,香港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要有一个长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第二,要重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第三,要努力改善民生。我以为,在香港还要重视教育、科技,重视发展服务业。香港有着比较充裕的财政收入和雄厚的外汇储备,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特别要照顾好弱势群体,致力于改善民生。
在“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在香港有一种舆论,说香港“被规划”了。我想在这里再次强调,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遵守基本法。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都是支持香港的发展,中央的规划绝不会代替香港的自身规划。
十、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发展不会被边缘化
大陆与台湾的ECFA协议的早期收获今年1月1号开始实施。在今年2月份,两岸有关方面进行了一次评估,总的认为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效果初显。今年1月份,两岸贸易额增长了30%。去年大陆与台湾的贸易额超过1400亿美元,台湾的顺差达到860亿美元。
对于担心大陆经济转型会使台湾企业边缘化的问题,我想讲,大陆已经成为台商投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地。现在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已经有8万多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如果算上异地投资,整个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台商投资已经占到大陆吸引外资的9%。
就是我们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只会为台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为有利的商机。我们将对台资企业继续实行国民待遇。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发展不仅不会被边缘化,而且会有更大的发展。在ECFA实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还将本着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推进ECFA的后续谈判。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大陆的诚意和对台湾商界和人民利益的关心。我们是同胞:“骨肉之亲,析而不殊”。
总理引用的古诗文出处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忧国不谋身”,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原诗为:“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晚唐诗论家司空图《诗品·纤农》,原文为:“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摘自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时的讲话)
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深知这两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要轻松。“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一、坚持不断改革,腐败是当前最大危险
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面临的工作还十分繁重。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
第一,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该协调推进,这是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会是亘古不变的,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失去的危险。
第三,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第四,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分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做到所有这一些,都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第五,要给每个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因为只有人民有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民主的真正含义。
我们已经在县和不设区的市实行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在村一级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在市以上以至中央,我们还实行的是间接选举,我们在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当中实行了差额选举。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要相信,群众能管好一个村,也能管好一个乡,也能管好一个县,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稳定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地进行。
二、中国经济发展不存在国进民退问题
我们的方针是要实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在2005年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36条。去年我们又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36条。应该说,这两个36条雷声不小。为什么说它雷声不小呢?就是我们明确地提出,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无论是在财税金融政策,还是在准入政策上,我们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一视同仁,鼓励相互竞争,共同发展。
而为什么许多非公企业还感到雨点小,甚至提出存在所谓“玻璃门”和“弹簧门”的现象?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落实不够。
目前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同样也不存在“民进国退”的问题。应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单就民营经济看,在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在工业企业当中,无论从数量、产值、资产总量还是就业人数,都超过了国有企业,这是一个事实。
国有经济虽然比重降低,但它依然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国有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通过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这样也有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三、干部考核标准要彻底转变唯GDP论
“十二五”规划要得到真正地实施,真正地贯彻落实,最难的地方在哪里?我以为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创新机制和干部考核的标准。
所谓创新机制,其实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主要在教育和科技。我一直强调,中国的振兴不单在经济总量,而根本在人才和科技进步,并且要建立和完善鼓励科技进步、人才成长的机制。通过改革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以为有两个数字比GDP更为重要,一是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是研发经费占生产的比重。这两条就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量,这才是最有力、最持久、最可靠的发展因素。
所谓观念,就是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需要不断地增加经济总量,但是这种总量的增加是不能以过度地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那样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会给我们子孙后代造成影响。
与它相关的就是干部政绩的考核。我以为对干部政绩的考核,最重要的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不彻底从根本上解决这两条,我们现在制定的计划也是难以实现的。
四、未来发展主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十二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和“十一五”规划相比降低了0.5个百分点。主动调低经济发展速度,是一个重大举措。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经济发展速度、就业与通货膨胀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经济发展速度高,就业人数就会多,但通胀的压力也会大;经济发展速度低,就业人数少,但很容易使经济走向衰退。我们必须在这两条道路当中走出一条光明的路,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
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基数大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谈到就业,我们应该重视结构调整,特别应该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主要是科技型的小企业。重视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服务业,这些都可以容纳更多就业。我们一定想办法,在比过去低的速度下还能解决中国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问题,这对政府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们完全有决心办好这件事情。
五、今年宏观调控抑制通胀摆在首位
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我们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其实是国际性的,由于某些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造成汇率和大宗物资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这不仅影响一个地方,连欧洲也突破了2%。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对中国有很大影响,这也是我们难以控制的。
另一方面,我们国内也有因为劳动力成本提高、各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而造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我们必须重视解决这些问题。通货膨胀包括物价、房价都涉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今年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各项工作中,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了第一位。
我们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管好通胀预期的。首先,要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保障供给;第二,加强流通,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这个薄弱环节;第三,主要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管好市场。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把这项工作做到底。
至于房价,我们也是三管齐下。第一,还是要控制货币的流动性。对于物价这一点也是重要的,也就是说消除房价、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第二,运用财政、税收和金融的手段来调节市场需求;第三,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无论是物价和房价,地方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来。也就是说,“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房价也由地方来负主要责任。
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动摇。从1994年算起,我们大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已经进行了三次。现在同1994年相比,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57.9%。我们这次改革主要是改变单一的盯住美元,而实行根据市场需求,参照一揽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浮动的弹性。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这种升值还是渐进的,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就业,我们要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六、落实房价政策,真正实行问责制
关于房价调控,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中央来讲,就是要加强对地方落实房价调控政策的检查力度,真正实行问责制。同时,密切跟踪和分析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形势,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对地方来讲,就是要认真落实房地产调控的责任,比如首先要公布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和房价控制目标。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出,我们三管齐下,其实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从供求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今年再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明年再建1000万套,也就是在今后五年能够建设3600万套。
保障性住房除了棚户区改造以外,主要用于公租房和廉租房,这个方向必须明确。中央今年将向地方补助1030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加大投入,但还必须更广泛地利用社会资金。
有件事情非常重要,现在就应该提到日程上来,那就是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建设必须有高标准、高要求,要确保质量、安全和环保。特别是环保,从设计到建设整个过程,都要实行节能。这是中国房地产建设的一大机会,如果丢掉了,十分可惜。
我想强调一点,就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后,管理和退出机制现在就要着手制定规则,使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证,使将来它的管理也得到保证。
七、应对金融危机:“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中国受到了巨大冲击,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国际贸易下降26%,而中国的出口占GDP的近1/3,波罗的海指数一度跌到零。我到深圳集装箱厂去考察,连一个集装箱的订单都没有。我们最低的GDP跌幅达到3.8%,不少企业停业,大批农民工返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施了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的一揽子计划,这就是: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结构性减税,使企业恢复活力;大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民生继续稳定和改善;大力度推进科技支撑,使经济充满后劲;同时大强度推进企业的结构调整,特别是发展新兴战略产业。
所有这些都不是单一地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方向。我们实施4万亿的投资,关于投资比例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详细阐述了。所谓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冲击小,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经过这样的努力,使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回升向好,从而避免经济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至于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是国际范围内的,在新兴国家,CPI都达到8%以至10%。原因我也已经分析了,我们注意在抑制通货膨胀中,要管好货币,也就是说要减少货币的流动性,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的基础。
八、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十分关注西亚、北非发生的政治动荡,但是我们认为,任何把中国同西亚、北非发生政治动荡的国家相类比都是不正确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这是举世公认的。我们的经济总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一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改革和建设还在探索当中,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发展已是一种模式。同样,我们认为任何国家都要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我们认为,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都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借鉴。
九、中央的规划绝不会代替香港的自身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港澳单独列为一章,表明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和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定支持。
香港背靠祖国,面向国际,有着开放自由的经济,有着同国际经济接轨的完备法律法规,有着全面的各类管理人才。香港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都经受住了考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没有改变。
在规划当中,我们特别强调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事实上,这些年我们在金融上的改革都首先在香港先行先试。我们首先实行了货物贸易在香港以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合作得到加强,与此同时,香港连接内地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地向前推进。这些都有利于巩固和发展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目前不仅有应对区域竞争和风险的能力,也有应对世界竞争和风险的能力。但是,香港也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外部局势。因此,也要有忧患意识,利用好机遇,迎接各种挑战。
我曾经讲过,香港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要有一个长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第二,要重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第三,要努力改善民生。我以为,在香港还要重视教育、科技,重视发展服务业。香港有着比较充裕的财政收入和雄厚的外汇储备,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特别要照顾好弱势群体,致力于改善民生。
在“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在香港有一种舆论,说香港“被规划”了。我想在这里再次强调,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遵守基本法。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都是支持香港的发展,中央的规划绝不会代替香港的自身规划。
十、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发展不会被边缘化
大陆与台湾的ECFA协议的早期收获今年1月1号开始实施。在今年2月份,两岸有关方面进行了一次评估,总的认为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效果初显。今年1月份,两岸贸易额增长了30%。去年大陆与台湾的贸易额超过1400亿美元,台湾的顺差达到860亿美元。
对于担心大陆经济转型会使台湾企业边缘化的问题,我想讲,大陆已经成为台商投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地。现在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已经有8万多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如果算上异地投资,整个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台商投资已经占到大陆吸引外资的9%。
就是我们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只会为台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为有利的商机。我们将对台资企业继续实行国民待遇。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发展不仅不会被边缘化,而且会有更大的发展。在ECFA实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还将本着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推进ECFA的后续谈判。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大陆的诚意和对台湾商界和人民利益的关心。我们是同胞:“骨肉之亲,析而不殊”。
总理引用的古诗文出处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忧国不谋身”,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原诗为:“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晚唐诗论家司空图《诗品·纤农》,原文为:“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摘自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