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细节的把握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5个字:成功在细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而教学细节,即是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关节点,对教学具有重要推动和联接作用。关注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不难发现数学课堂是由无数个教与学的细节组成的,鲜活的课堂教学总是呈现在许多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间”。因此,关注课堂和细节是焕发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在教学实践研究中的细节价值,并在实践中打造出精彩的课堂呢?
  一、把握细节智慧,审视教师机智
  赫尔巴特把教学实践智慧称为“教学机智”,并明确表明“谁将成为好的老师或是坏的老师,左右这个问题的只有一个,这就是如何形容这种机智”。显然课堂教学的细节正是最生动、最原始地保留着这种实践操作的过程和实践智慧生成的。课堂上密切关注学习动态、对学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引领学生进入思考境界的法宝。
  一次,在听“统计中的平均数”时,为了顺利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并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者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两次夹球比赛。第一次是人数相同的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到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只要比较两组的总数就能决定胜负,第二次是人数不等的比赛,一组为3人,另一组为4人,通常情况下4个人的比3个人的多,这样就会引出冲突:简单看总数的大小,不能直接判断出哪组更好,需要一个新的指标来反映小组水平,教者设计的意图就是利用这个冲突,引入“平均数”,没想到的是,第二次比赛出现了以下的结果:
  师:请你算一算这次他们的总成绩分别是多少?
  生:6+7+8=21(个)
  5+4+6+5=20(个)
  师:这次比较总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还是男队胜!
  师:女队太可惜了!如果女队再多夹1个球,水平就和男队一样了。
  生:不一样。
  师:总数都是21个,为什么水平不一样?
  生:因为人数不一样,男队人数少,女队人数多。
  师:看来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行不行?
  生:不行。
  师:怎样才是公平的呢?
  生:算出平均每个人夹多少个球:
  21÷3=7(个)
  20÷4=5(个)
  师:比较两队的总数发现什么?说明两队的水平如何?
  生:两队的总数只相差1个,说明两队的水平差不多。
  师:是的。在比较两队的平均数发现什么?说明两队的水平又如何呢?
  生:男队平均每个人比女队多夹2个,说明男队的水平比女队的水平好得多。
  ……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中随时都会出现意外。上述案例中,教者智慧地利用了这种意外,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选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要随学生知、情、意、行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想方设法地利用这种“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睿智地进行处理,让原本看起来一个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生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亮点。
  二、体悟细节状态,感受师生情感
  课堂教学细节,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更是师生活动的状态。师生的精神状态和情感就是课堂教学的直接体现。
  一位教师上课时出示例题:“金桂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16.6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结果出示的时候,漏抄了“圆形”二字,学生在试做时,出现了如下情景:
  生:(小声地)老师,这道题不能做,缺少条件,没说什么形状。
  师(一时语塞沉思后):请同学们停一下笔,会做这道题的举手。
  这时,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
  师(指一名没有举手的):你不会做吗?
  生:我觉得这道题差—个条件,补上“圆形”条件就能做了。
  师:对,确实差一个条件。其实,我并不是有意掉的,而是由于自己的粗心,漏掉了“圆形”二字。还好,几个细心的同学及时发现并提了出来。这里我要说一声‘谢谢!”,老师不是完人,老师也有缺点和错误,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提意见。
  这时,已举了手的又慢慢放下了,目光注视着老师。
  师:现在,我看这样,不加“圆形”二字,这街心花坛的形状您将如何设计呢?要求周长还是18.84米,先设计图形,再求花坛的面积,行吗?
  生:行!
  师:小组合作设计,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图形多。
  小组汇报:
  生1:(18.84÷3.14÷2)2×3.14
  生2:(18.84÷4)2
  生3:(18.84÷3.14÷2)2×3.14×2
  生4:先设一直段边为x米,2x+3.14x=18.84
  生5:(18.84÷6)2×2
  生6:(18.84÷3÷3.14÷2)2×3×3.14
  生7:(18.84÷8)2×3
  师:同学们的设计真漂亮,祝贺你们——未来的设计师。请你们把自己设计的最漂亮、最合理的花坛面积算出来,好吗?
  生:好!
  由于粗心,漏掉了“圆形”二字,面对意外,这位教师并没有马上把漏掉的字补上去,而是向学生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并且真诚地向学生表示了感谢。如此诚恳的语言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正是这种蹲下身子来的真诚,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宽松的环境,为师生的平等交流、生生的合作互动搭建了宽阔的平台。教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课堂意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同时感受到课堂的那一份天然、温暖和精彩。
  三、反思细节价值。追求教学真谛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有的可以成为我们感悟成功教学,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有的也可以成为我们反思教学行为、引发求异思考的节点。张齐华老师在学生写36约数的练习中,他有意选择了两份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
  36的约数:1、2、3、4、6、9、12、18、36。
  36的约数:1、36,2、18,3、12,4、9,6。
  他首先让两个孩子分别介绍自己寻找约数的方法:第一个孩子说采用的“逐一法”,第二个孩子采用的是“配对法,两个两个找”。张老师不动声色,让其他同学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很多孩子自然认为“配对法”好,一一寻找,不易丢失答案。张老师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异口同声”,立即反问:“难道第一种方法没有值得肯定的吗?”这幽默一问,化解了第一个孩子的窘境。孩子们静心思考,独立反省,终获顿悟。最后,他追问那个采用“逐一法”的孩子:“如果继续让你找因数,你打算采用哪一种方法?”在这个教学细节中,张老师将“比较”方法演绎得淋漓尽致:第一层次的比较,学生学会了不同方法之间获得“最优化”的思想;第二个层次比较,学会了“辩证分析”的思想,看问题不能简单化;第三个层次的比较,获得了“欣赏借鉴”的思想,只有放大别人的优点,才能共享智慧之果。三次“比较”,不仅仅是一种数学方法的传授,更是一种思想价值的渗透。
  总之,细节是透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它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蕴涵着课堂的大量信息,是学生、教师发展的节点:教学是不应该也不能忽视细节的,关注细节将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在诸多教学原则中,有一些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提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把握如下这些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合理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将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优质、高效的促进作用。  一、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表现为教学内容要选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基础知识。影响学生接受能力主要有两个因素,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能力基础。所以小学
期刊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在“活”字上做文章,活用教学方式方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把教学内容变“活”  教师应当从多方面人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谢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从他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出发,创设精妙的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感,让学生自主地进入到问题的角色中。  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时,设计了学生间互抢“学号”的游戏:请学号12的同
期刊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脱离学生实际,闭门造车,单纯进行应试作文技能训练,忽视了提高小学生自我表达与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降低难度、读写结合、自由表达、贴近生活、合作
期刊
课堂教学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有效方式。西方学者德加默有这样一种看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在一首诗中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他们对课堂提问给予充分肯定。提问运用得好,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要运用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教师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讨论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讨论时热热闹闹,讨论后干干净净”的现象,讨论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那么,如何恰当、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深入参与、体现最大效应呢?  1、讨论前注重思考  讨论的内容通常是教材内
期刊
常听家长这样责问孩子:“老师讲课,你听懂没有呀?”孩子低语:“听懂了。…懂了,懂了怎么不会做呀?…你会不会呀?”孩子也无法解释,说:“会的。”“会?会怎么做错了?”……  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禁自问:“是呀,这孩子上课时确实‘懂’‘会’了呀,为什么作业就是做不起来呢?为什么作业就是做不对呢?”  思来想去,终于明白,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无论怎样改革,最终的归宿都应该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从会到对
期刊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是最具儿童游戏精神特质的教学方式。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针对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行自主且有意义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游戏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语文游戏强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紧张单调变为轻松愉快。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
期刊
苏教版小学教材,选编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文字通过老师的智慧解读,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向学生传递着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随着年段的升高,我们发现许多名家名篇也逐渐增多,特别是高年段,文学史上的大家们更是频频露面,冰心、鲁迅、高尔基、海伦·凯勒、萧红……编者把他们以“小卡片”的方式放在了教材的后面。大多数老师有意无意会让学生去读一读这些小卡片,目的是出于更好地理解课文或者为了应试(考试有可能
期刊
纵观我国新课程实施的历程,不难发现,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而园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为新课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因此开展园本教研的研究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园本教研是幼儿园针对自己的实际条件,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建构式课程实施以来,为了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园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园本教研呈现日常化、生动化、互动化的特点。  一、完善制度,实现园本教研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