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史的终结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终结”问题是当前国内外文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其始作俑者是黑格尔,1983年,德国艺术史家汉斯.贝尔廷出版了他的名著《艺术史的终结?》,1984年,美国哲学家阿瑟.丹托发表了《艺术的终结》,它“几乎是黑格尔的重复”,“这一书一文,在欧美艺术界曾经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讨论与回应,但却没有造成很深的影响。”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艺术的终结与历史的终结密切相关”,随着1989年日裔美籍历史学家福山的《历史的终结》的发表,西方学界逐渐对艺术终结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史终结论”、“哲学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艺术终结论”等等,像一颗颗小小的子弹,不仅打进了书刊、报纸和各种媒介,而且打进了文学艺术的圣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哲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作家、艺术家的惊悸和恐慌”。在这股“终结”潮流的裹挟下,国内文学界和文艺理论界的学者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这一问题的讨论。
  【关键词】:艺术史;丹托;终结
  “终结”的话题,是从黑格尔开始的,黑格尔所做的,是将艺术放在全部精神史的体系之中的。在黑格尔的叙述中,充满着对古典艺术的赞美,以及对艺术黄金时代一去不返的忧伤。对于丹托来说,情况则不是如此。新艺术的层出不穷,给他带来了阐释的焦虑,也由此出现对艺术本质的质询。丹托自己的对“终结”命题的理解,也有着一个深化的过程,他在1984年提出这个命题的时,主要论述了“再现性视觉表象”,以及技术的进步的可能性被耗尽后,黑格尔的哲学是怎样提供进步的可能性被耗尽后,黑格尔的哲学是怎样提供进步可能性。此后,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花了十年的思考,将这一终结观大大的扩展了,将之理解成“全部宏大叙事”的终结。
  丹托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艺术终结”:艺术的哲学化、艺术历史意义的终结、艺术发展与进步可能性的耗尽及叙事的终结。应该说,在不同的时期,丹托对这四个方面的强调是不一样的。艺术本来是供人们欣赏的,从欣赏中,可以透露出意义。当艺术品要依赖于解说或阐释才能被人们所接受之时,艺术品的这种独特地位就开始丧失了。这种倾向发展到极致,就是丹托所举的《布里洛盒子》。一件日用品的包装盒,照样被作了模仿,没有美,不提供欣赏和享受,甚至于原物也看不出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分,却被当作艺术品。其原因正在于社会和思想文化,以及艺术发展的状况,使得人们对它作出艺术的阐释成为可能。于是,它就成了艺术品。丹托艺术终结论的主要问题在于它基于一种反直觉的历史理论,这对于研究哲学和艺术的读者以及其他读者来说可能会导向混乱。把艺术的历史局限于某个特殊的时期似乎有些随意,因为艺术一直是几乎所有已知文明的一部分,而且在我们的时代以充满生气的步伐持续下去。为了迎合一种更有条理的对艺术和美学的说明,而求助于一种忽视上述事实的美学理论或艺术哲学,并不足以取消人们在这方面的关注。
  “艺术终结”的观点,是从进步的观念提出来的。当我们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艺术之时,似乎在暗示,后代胜过前代。后一代人的艺术是比前一代人强了,弱了,还是只有变化。如果是强了,那就是艺术的进步,如果是弱了,那就是退步,如果说,只有变化,那就是不进不退。艺术向着一个方向发展,是进步。而当艺术有了多种可能性:怎么样都行,不体现技能,与美无关,只是在一定的“精神-社会-物质”一体性的层面起着对话功效,这时,艺术就“终结”了。
  “终结”似乎一直处于被误读之中。丹托作过多次申明,说“终结”不是“死亡”。
  在终结说遇到质疑时,他打过这样一个比方,说明什么是“终结”:童话都是用这样的话结束: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经历了种种磨难,故事到达了一个幸福的结局。这时,一个叙事结束了,以后的叙事并非不存在,而是于此无关。
  如果想通一些,将终结说成死亡,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哈姆雷特》剧终时,哈姆雷特死了,丹麦王子来了,新生活开始了,这也是“终结”。一个人死了,无论是带着希望死还是带着失望死,生活终将前行。
  在丹托的《艺术的终结》一文发表五年之后,亦即他的收有《艺术的终结》一文的著作,即《哲学对艺术的剥夺》一书出版三年之后,福山发表了他轰动一时的《历史的终结?》一书,比较丹托和福山的“终结”观,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丹托的“终结”观来自黑格尔,福山也是如此。但是,福山认为,马克思对这种“终结”观进行了改造,并发展出了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历史终结于共产主义的观点。这是福山所反对的。丹托喜欢用马克思的话,说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设想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历史是从原始社会开始的,它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结束。共产主义社会之后,生活还会继续,而且是幸福的生活,但那就是一个后历史的时代。分工造成的物质对人的统治并由此形成的人的奋斗历程,在这里终结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丹托认为,艺术终结的标志是:“正如马克思也许会说的那样,你可能早晨是一位抽象主义者,下午就是一位照相现实主义者,晚上成了极简的极简主义者。或者你可剪纸人,或者做任何你喜欢透顶的事。多元主义的时代来临了。你无论做什么都已无关紧要,多元主义的意思就是如此。当一个方向与另一个方向行得通时,方向的概念就不再适用。”
  但是,这时还有艺术吗?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丹托提出了一个定义:辨别艺术与非艺术的特征,一个极简的定义,在于在历史的一个独特的阶段,由于借助理论而进行阐释,一物能获得意义而另一物不能。這么说当然太抽象了。如果我们回到当代艺术的命運问题,就可以看得更清醒一点。
  艺术发展到20世纪后期,实际上是在双重压力下走向“终结”的,一种是丹托所谓的被哲学所剥夺。前一种情况存在于哲学家的焦虑中,而后一种情况下则存在于资本家的快乐和资本家所制造的快乐之中。前一种情况造成艺术与美脱离,后一种情况造成美压倒艺术。这后一种情况,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所带来的从工艺设计到通俗文化,再加上娱乐业所带来的处处皆美的世界。艺术在这种双重压力下终结。
  所谓“艺术的终结论”不是艺术的终结,而是艺术概念的终结。艺术的终结源于艺术概念的危机,即“艺术是什么”的危机。事实上,当代艺术的危机问题并非是审美的,它触及到我们关于共同生活的理由与基础的信仰。所谓的当代艺术危机,其实是艺术表征的危机,也是艺术功能表征的危机。
  总之,艺术没有终结,艺术史也没有终结,但是有关艺术的传统概念已经终结。因此,笼统地认为艺术已经终结的论断,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骗局。
  参考文献:
  [1]丹托:《萨特》,安延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2]丹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3]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王春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4]丹托:《美的滥用美学与艺术的概念》,王春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情感是民族心理特征之一。将民族情感融入到室内设计中,使本民族的消费者在室内空间中能够得到情感共鸣,同时,也使不同民族的消费者在室内空间中能够了解和认同这个民族的情感以达到情感共识。近些年,情感设计越来越被设计师所重视,并不断被用于设计当中。情感设计最初被用于建筑设计,之后又延展到室内设计。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所处空间的舒适程度和情感认同程度,对舒适度
期刊
【摘要】:山水画有自己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作为一个学山水画的学生,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的“线”法的基础上,对线应该深入了解、体会,怎样用线语言来表达山水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意境。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其笔法主要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线。几千年来,传统山水画家们的表达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定式,根据不同的对象,先以线勾形,再用疏密、粗细、刚柔、轻重……变化的线条来塑造形体。画家们用个人独
期刊
【摘要】:蝶古巴特装饰手法是一种日益受到消费者好评的DIY装饰手法,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倡绿色环保的概念,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本文从蝶古巴特的起源、与其他DIY手法的对比、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等方面来分析蝶古巴特的特点,为人们了解蝶古巴特提供一个窗口,鼓励大众对蝶古巴特制作的热情。  【关键词】:蝶古巴特;DIY;绿色环保  一、蝶古巴特的起源  蝶古巴特是将美丽图型剪裁,拼贴装饰于家
期刊
【摘要】:大伾山大佛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内大伾山东部的天宁寺院内,历经千年,依山开凿,高二十余米。大佛先凿出了一个轮廓,后世接续完成,经过数个朝代访才竣工,历代时代特征均在大佛身上有所体现。最初的建造是为镇黄河水患,故有“镇河将军”之称。  【关键词】:摩崖大佛;大伾山;天宁寺  大家一谈到摩崖石刻大佛,立即就会想到闻名于世的四川乐山大佛。毋庸置疑,乐山摩崖石刻大佛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都有其独特
期刊
【摘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园林白墙黑瓦的文化韵意,分别是白墙、黑瓦的艺术美和功能美。艺术美分析了中国园林白墙黑瓦的自然美与意境美; 功能美体现的是白墙黑瓦的分隔功能,通过借景、框景、漏景几个构景方式,分析院墙的功能美以及白墙黑瓦下蕴藏的文化韵意。主要以苏州园林为例,阐述了中国园林中白墙黑瓦的文化韵意。  【关键词】: 白墙;黑瓦;艺术美;功能美  一、白墙  白墙,就是用传统白石灰涂抹外墙表面。
期刊
【摘要】:历史是我们不曾忘却的过去,尘封的时空是先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被历史保留下来的史籍资料是我们研究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历史背景下,乐舞的特殊概念也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前提思想。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因为有诗的存在也让舞蹈和音乐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得到了恰当的保留和保存,加之历史朝代文字的记录让今天的我们可以研究整理其中关于乐舞的相关资料,可以做到以史明鉴,经世致用。  【关键词】:史籍
期刊
【摘要】:本书“身份”这章先从历史背景给我们阐述艺术主题的身份,介绍身份在之前三十年概念的不断变化,并且对一部分术语的变迁进行解析。虽然在艺术创作中身份经常被当做隐藏因素,但是最近才在政治化的艺术主题中引用。本书中涉及的时间段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身份的定义引来大量的争议。归于身份名下这一类的当代艺术作品形形色色,从事人数众多。  【关键词】:艺术;主题;身份  引言:  《当代艺术的主题》此书主要谈
期刊
【摘要】:建筑效果图是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行业中的重要设计展示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效果图所表现的场景是白天日光下的效果,但也有少数建筑需要表现其夜景效果。建筑物效果图的夜景展示,其表现思维较白天景象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天空和整个画面场景的亮度掌控、灯光及建筑物光线的表现和掌控等方面,需要设计师依据和结合生活经验,合情合理地表现。  【关键词】:建筑;效果图;夜景;表现;思维  建筑效果图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刻而全面的影响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设计的语境下,室内装饰设计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何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下该去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室内装饰设计的地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关系,详细的指出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的方法,努力做到对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传统文化;室内装饰
期刊
【摘要】:《小小鸟》是叶永青《画个“鸟”》系列中画面极其简单而有充满了儿童画的拙朴与活力的作品。作品在形象上保持近乎涂鸦的外在形象,然而在形式上却采取了极为繁复古典的表现媒介,同时在内容上传承了新时代文人对“鸟”这一传统主题的再探索。这种简拙形象与精工细作制作情景所产生的巨大反差呈现出强烈的荒诞感,在观看画作时产生的错愕与顿悟,给观者以兴趣去仔细的观看与思索这幅简拙而又不平淡的画作。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