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园林中白墙黑瓦的文化韵意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园林白墙黑瓦的文化韵意,分别是白墙、黑瓦的艺术美和功能美。艺术美分析了中国园林白墙黑瓦的自然美与意境美; 功能美体现的是白墙黑瓦的分隔功能,通过借景、框景、漏景几个构景方式,分析院墙的功能美以及白墙黑瓦下蕴藏的文化韵意。主要以苏州园林为例,阐述了中国园林中白墙黑瓦的文化韵意。
  【关键词】: 白墙;黑瓦;艺术美;功能美
  一、白墙
  白墙,就是用传统白石灰涂抹外墙表面。由于苏州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水较多,粉墙可防止雨水渗漏。历史资料《苏州平江府志》就有记载:“涂白垩以防潮,非为费材而饰也”,由此可见,白墙是古建筑对生态性的一种选择,也就是说是白墙的实用功能影响了墙面颜色的选择。白墙除了可以防潮外,白墙也是园林中室内和室外的主要色彩,因为白色是色彩中反光性比较强的色彩,通过利用白墙的漫反射原理,可以增强室内室外的光线和光感,补充室内木质小花窗的光线不足;在室内白墙可以显得室内空间干净明快,而且还可以衬托出室内的场景布置,比如,中国传统的木质家具的色彩比较低沉,有白墙作为背景衬托,使体形更为明朗而突出。另外,白墙在灰蒙蒙的城市中能提高人们的视觉舒适度,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建筑显得特别清新舒适;在晴朗的天气下,白墙视觉效果变弱,渐隐到天色中,有开拓视野、扩大空间的作用;在蔚蓝色的蓝天白云下,显得清新明快,和蓝天白云相呼应、融为一体;当白墙与水面相结合时,白墙的倒影在水面中微波荡漾,白色与绿色显得清新而明快,让人感觉浑身舒畅;在这样的环境下,配上绿植、小桥、垂柳、石块、太湖石、绿蕉翠竹,就立马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动人的画面。这些,都是先辈在建筑与景观不断的搭配实验中,最终选择了白墙作为建筑的主要色彩基调,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使用性的优点的。历来也有个别的,为了强化与普通人家的差异,对白墙精工细作,在取材、用料和工艺上强化白色墙面的光感和质感,用这些来区别于普通人家,历史资料《园冶》这本书中曾有记载说:“历来粉墙,用纸筋石灰,有好事取其光腻,用白錯磨打者。今用江湖中黄沙,并上好石灰少许打底,再加少许石灰盖面,以麻帚轻擦,自然明亮鉴人”。就是利用白色蜡把白色墙面磨光打亮,让墙面光滑、平整,或者使用上等的白色石灰盖在表面面,用麻帚轻轻擦拭,以达到墙体表面亮白的目的。
  白墙在园林中的作用和特点:
  白墙是因为南方环境颜色丰富且光照充足,为了反射夏季的阳光和一种素雅的清爽感觉(如果颜色花哨,则炎热的夏季心情烦躁)。白墙在园林中也起到划分和组织景观的重要作用,比如长廊中的白墙、白色的月亮门和白色花窗等等,这些白色花窗具有借景、借色的重要作用,因花窗本身就是一个景,所以很难透过花窗去欣赏景色,所以就会把更多的自然色彩纳入白色墙面,一般可以透过花窗映入眼帘的是绿色植物,主要就是黄绿色,白色与花窗透光下的黄绿交织在一起,给廊道空间赋予了一种幽静、清新、轻快、变幻而明亮的视觉效果和精神享受,白色墙面上的白色的漏窗是苏州古典园林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由此可推论门窗的雕花窗损纹样、以及以前所用的窗户纸、贝壳等都是对视觉感官需求有很多讲究的,这些高明度的、半透明的材质和造型对园林中的视觉效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着从室外建筑景色与白墙取得色彩的呼应以及在视觉上连贯性的作用。这些材质有一定漫射效果,使外界自然光和景色进入建筑内部变得模糊和抽象,并不能看清室外景物的真正轮廓。中国古典园林色彩体系的研究的形,是以一种整体的葱葱绿意在窗外摇曳。景象进入室内是一种微微泛绿的柔和阳光,看起来宁静清新,以一种感性的方式提示了人们自然的存在,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自然更深的渴望。
  二、黑瓦
  中国园林中的黑瓦,就是砖瓦建筑中灰黑色的瓦,人们成其为青瓦,这种瓦当遇到受雨水浸润后呈现黛色,在光照条件下瓦的暗部也呈现出黛色。这些屋顶的瓦在烧制的时候,本为黛色(青黑色),只是在长期的雨水浸泡下,生长了薄薄的苔藓(因为瓦本身就是泥土烧制的,含有机质),因此显现为黑色。黑白两色,也就是对应了夏季炎热(纬度低、光照强),为了给人一种素雅的、清爽的感觉,才用黑白搭配。这种民居特色于气候的关系就是——1、纬度低,光照强,反射阳光,所以为白墙;2、降水丰富,使得瓦上生长了一层苔藓植物,使得颜色变黑。这些白墙黑瓦的园林与皇家园林丰富的色彩还不一样,苏州园林建筑的色彩主要以白墙黑瓦为主。形成这种风格一方面是由于过去的朝廷对民居建筑的样式和色彩有很多的限制、封建等级森严,民居不可能与皇家园林相媲美,另一个方面是中国的文人墨客都知道。中国的民间文化和黑白两色间的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中国的水墨画是黑与白的在对比中的展现,中国围棋的棋子是白与黑的对弈。所以在园林中,白墙黑瓦、黑瓦在白墙的衬托下,就像一幅水墨画,最易表现丰富多彩的花草建筑,也最容易在白墙黑瓦上展现自然界的美好画面。栗柱把园林空间围合成大小不一的画框,在光线的强烈对比之下,把诗情画意的画面重点框选,直接引入观赏者的眼帘。
  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这些园林建筑可以说是建筑中的极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统治阶层追求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环境美,在名山大川中游历成为社会管理阶层的一种风尚。
  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最终目的是追求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结语
  苏州园林建筑自出现至今,经典的白墙黑瓦经过了岁月锤炼,在历史的变革中沉淀它独有的文化底蕴。这种黑瓦白墙的形式最终形成,外观上雅致、清新,仿佛一幅幅水墨画,苏州园林的基本风格的最终形成,外观上的大气,布局上的典雅、质朴和别具一格,白墙黑瓦的建筑在装饰等细节上的不落俗套、自成体系都是在苏州地区内自然与人文因素经过历史的沧桑变化共同积淀下的成就。苏州园林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人们日常环境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苏州园林承载着苏州人一切的精神遗产及其流传数百年的文化风气,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框架下的园林样式的一个典型,是历代苏州人民以及文人墨客和园林设计师智慧的结晶,是苏州区域内社会文化的直观反射。 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来看,包括苏州建筑在内的中国古建筑都也是长久以来中国最为珍贵的、可以触摸的、以有形形式留存下来的文化传统,我们必须在深入学习、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加以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習[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奥秘》――余树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园林水景》――蓝先林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郑伟超(1990—),男,河南省方城县人,2015级,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攻读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亨德尔的音乐创作特点,即世俗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并以声乐作品分析为主,主要介绍了其中的创新性。从其音乐创作特点中可看出亨德尔的确是世界性的音乐大师。  【关键词】:亨德尔; 音乐创作特点  亨德尔出生于巴洛克这个充满着生机和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展露出卓越的音乐才能。他创作的作品体现出人文主义的世俗倾向、独特的想象力和与时俱进的灵活性。同时他又用自己开创性的手
期刊
【摘要】:《三门峡畅想曲》是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一首二胡乐曲,该作品在二胡音乐史上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这首乐曲形象生动的描写了三门峡水库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赞扬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们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本曲的内容、形式和结构上都有一定的独特性,为二胡的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是刘文金先生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关键词】:创作特色;乐曲结构;演奏技法  《三门峡畅想曲》是由刘文金先生于19
期刊
【摘要】:混合教学模式作为当代先进的教学方式,正在受到建筑室内设计教学的不断关注,它不仅可以为教学整合资源,而且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具有着现代教学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混合教学;应用策略  本文在总结建筑室内设计教学领域使用混合教学模式现状基础上,探讨室内设计教学领域混合教学模式的使用原则与使用策略,着力于提高建筑室内设计的教学质量。  1.混合教
期刊
【摘要】:邓丽君是华语流行乐坛中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邓丽君的音乐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她那甜美圆润、温婉多情的声音感动了一代代的人,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超越時间的延续。邓丽君的音乐承接了流行音乐的历史,引导了流行音乐的新时代。本文主要从邓丽君的音乐风格特征,其音乐在内地流行的原因以及邓丽君歌曲对现代流行乐坛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邓丽君;音乐
期刊
【摘要】:品牌形象设计是企业核心的视觉外延,一个好的品牌形象设计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能够提高品牌在受众心中的知名度及美誉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品牌形象设计也不断的以新的视角和新的面貌呈现给受众。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自媒体兴起,这给品牌识别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意义。文章重点阐述了在互联网时代下,自媒体品牌形象设计与传统企业品牌想象设计的差别和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期刊
【摘要】:“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之母。2011年它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换言之,它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遗产。本文着眼高校学生对于昆曲的了解,意在扎根高校,保护和传承昆曲艺术。  【关键词】:昆曲;大学生;认知;传承;戏曲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的瑰宝,现如今在广大百姓中的认知度却不断降低。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而通过大学生的力量把
期刊
【摘要】:民族情感是民族心理特征之一。将民族情感融入到室内设计中,使本民族的消费者在室内空间中能够得到情感共鸣,同时,也使不同民族的消费者在室内空间中能够了解和认同这个民族的情感以达到情感共识。近些年,情感设计越来越被设计师所重视,并不断被用于设计当中。情感设计最初被用于建筑设计,之后又延展到室内设计。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所处空间的舒适程度和情感认同程度,对舒适度
期刊
【摘要】:山水画有自己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作为一个学山水画的学生,在继承传统山水画的“线”法的基础上,对线应该深入了解、体会,怎样用线语言来表达山水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意境。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其笔法主要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线。几千年来,传统山水画家们的表达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定式,根据不同的对象,先以线勾形,再用疏密、粗细、刚柔、轻重……变化的线条来塑造形体。画家们用个人独
期刊
【摘要】:蝶古巴特装饰手法是一种日益受到消费者好评的DIY装饰手法,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倡绿色环保的概念,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本文从蝶古巴特的起源、与其他DIY手法的对比、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等方面来分析蝶古巴特的特点,为人们了解蝶古巴特提供一个窗口,鼓励大众对蝶古巴特制作的热情。  【关键词】:蝶古巴特;DIY;绿色环保  一、蝶古巴特的起源  蝶古巴特是将美丽图型剪裁,拼贴装饰于家
期刊
【摘要】:大伾山大佛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内大伾山东部的天宁寺院内,历经千年,依山开凿,高二十余米。大佛先凿出了一个轮廓,后世接续完成,经过数个朝代访才竣工,历代时代特征均在大佛身上有所体现。最初的建造是为镇黄河水患,故有“镇河将军”之称。  【关键词】:摩崖大佛;大伾山;天宁寺  大家一谈到摩崖石刻大佛,立即就会想到闻名于世的四川乐山大佛。毋庸置疑,乐山摩崖石刻大佛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都有其独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