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也进入了语文老师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文教学;有效开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走进我们的课堂。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的合作显然要胜于于个人的努力。”合作学习如此受到青睐,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一、明确职责分工,激励全员参与
首先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做好各种层次水平的搭配。第二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个人责任”是合作关系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在合作中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组内要分工明确细致,如哪位同学当小组长,哪位同学负责收集资料,哪位同学是中心发言人,哪位同学作记录,哪位同学作汇报等。只有这样分工,合作学习才能有实效。如我指导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这一内容时,我让四人学习小组中的组长围绕对联、 广告语、店名、街头匾额、标语、广告、报刊等用语中存在的错别字,网络用语分成四类内容,再把每一类具体落实到个人身上,收集后统一进行整理,最后由一人综合汇报,再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由于责任明确,加上合作,四人学习小组搜集的资料就大大增加了,而且也加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这样,每个学生在合作中不仅为自己负责,也为小组其他同伴负责,分工协作建立起休戚相关的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得到参与,得到发展。
二、合理确定主题,趣引学习内容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可让个人独立解决或开展全班教学;而那些复杂、综合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时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合作学习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很有必要性。
如我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时,提出“美国1969年登月是假”的这一论题,开始学生觉得选入课本的课文不太可能是假的,但又对老师提出这样的论点感到好奇,知道老师对美国当年登月报道有一定的了解,提出假说肯定也有依据。因此对于这种有争议而且带有探索性和求知性的问题,他们不敢下结论,也不敢轻易相信自己的思考,于是学生之间便会想要合作交流的相法,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之间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就会特别有意义。
有时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时,教师可以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如我让学生探究《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一问题时,学生中有说失礼的,也有说不失礼的,还有说他既有失礼的地方,也有不失礼的地方,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加以评论,而是让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方进行辩论,为了使自己一方的观点成立,理由充分,同学们合作协商,交流探讨,挖掘课文的信息,查找资料,热情高涨、辩论精彩。
三、参与学生活动,关注合作过程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员,应真正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而不是袖手旁观,放任不理。包括之前所说的指导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等等,教师都应参与其中。教师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参与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及时调控及处理合作中生成的问题。当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立即给予说明;当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如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或窃窃私语,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当学生出现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排除障碍;当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评价激励。在教学《春》一文中,我让学生说说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好在哪里,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说出“钻”字用得好的浅层次认识,而忽略“钻”字的深层独特性的探究。发现这一点后,我随即引导小组成员往深层探究为什么这个“钻”用得好,它好在哪里并及时地表扬说得中肯的学生和合作学习小组。这样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就更加浓厚了。
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励者。
四、精心设计教学,有效开展合作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教学时间,调控好课堂,千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匆忙展开,草草收场。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就匆忙展开的讨论,一方面使得一些学生因思考不够成熟,而导致讨论流于肤浅。而另一方面那些思维较慢、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要么只能默默无语;要么只能人云亦云,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性。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不了疑难,而且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如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主要是在对内容的整体感知和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字词的查阅和书写、作者和背景资料的收集、某个问题的独立思考。没有这个基础,合作中听和说的交流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这一阶段必须安排较多时间,而不能匆匆展开。如果在这个阶段中没有充分引导、组织学生预习,课堂上没有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就有可能变成几个精英学生的表演。
不论是什么方式的学习,都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一旦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在探究《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童话的主题内容时,我在小组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从盲孩子或影子或太阳、月亮、星星等任选一个角度,然后让他们独自思考获得了哪些启示,要求学生把想法写一写,写完后到小组交流,其他人倾听,经过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所以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时,必须保证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讨论、思考的主人。制定目标、确定重点、选择方法、时间長短,都应在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商定。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思想与理念,课堂上,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合作学习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塑造,以及培育群体的合作精神。有效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文教学;有效开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走进我们的课堂。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的合作显然要胜于于个人的努力。”合作学习如此受到青睐,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一、明确职责分工,激励全员参与
首先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做好各种层次水平的搭配。第二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个人责任”是合作关系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在合作中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组内要分工明确细致,如哪位同学当小组长,哪位同学负责收集资料,哪位同学是中心发言人,哪位同学作记录,哪位同学作汇报等。只有这样分工,合作学习才能有实效。如我指导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这一内容时,我让四人学习小组中的组长围绕对联、 广告语、店名、街头匾额、标语、广告、报刊等用语中存在的错别字,网络用语分成四类内容,再把每一类具体落实到个人身上,收集后统一进行整理,最后由一人综合汇报,再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由于责任明确,加上合作,四人学习小组搜集的资料就大大增加了,而且也加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这样,每个学生在合作中不仅为自己负责,也为小组其他同伴负责,分工协作建立起休戚相关的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得到参与,得到发展。
二、合理确定主题,趣引学习内容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可让个人独立解决或开展全班教学;而那些复杂、综合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时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合作学习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很有必要性。
如我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时,提出“美国1969年登月是假”的这一论题,开始学生觉得选入课本的课文不太可能是假的,但又对老师提出这样的论点感到好奇,知道老师对美国当年登月报道有一定的了解,提出假说肯定也有依据。因此对于这种有争议而且带有探索性和求知性的问题,他们不敢下结论,也不敢轻易相信自己的思考,于是学生之间便会想要合作交流的相法,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之间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就会特别有意义。
有时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时,教师可以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如我让学生探究《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一问题时,学生中有说失礼的,也有说不失礼的,还有说他既有失礼的地方,也有不失礼的地方,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加以评论,而是让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方进行辩论,为了使自己一方的观点成立,理由充分,同学们合作协商,交流探讨,挖掘课文的信息,查找资料,热情高涨、辩论精彩。
三、参与学生活动,关注合作过程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员,应真正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而不是袖手旁观,放任不理。包括之前所说的指导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等等,教师都应参与其中。教师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参与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及时调控及处理合作中生成的问题。当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立即给予说明;当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如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或窃窃私语,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当学生出现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排除障碍;当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评价激励。在教学《春》一文中,我让学生说说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好在哪里,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说出“钻”字用得好的浅层次认识,而忽略“钻”字的深层独特性的探究。发现这一点后,我随即引导小组成员往深层探究为什么这个“钻”用得好,它好在哪里并及时地表扬说得中肯的学生和合作学习小组。这样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就更加浓厚了。
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励者。
四、精心设计教学,有效开展合作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教学时间,调控好课堂,千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匆忙展开,草草收场。没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就匆忙展开的讨论,一方面使得一些学生因思考不够成熟,而导致讨论流于肤浅。而另一方面那些思维较慢、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要么只能默默无语;要么只能人云亦云,助长了他们的惰性和依赖性。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不了疑难,而且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如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主要是在对内容的整体感知和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字词的查阅和书写、作者和背景资料的收集、某个问题的独立思考。没有这个基础,合作中听和说的交流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这一阶段必须安排较多时间,而不能匆匆展开。如果在这个阶段中没有充分引导、组织学生预习,课堂上没有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就有可能变成几个精英学生的表演。
不论是什么方式的学习,都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一旦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在探究《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童话的主题内容时,我在小组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从盲孩子或影子或太阳、月亮、星星等任选一个角度,然后让他们独自思考获得了哪些启示,要求学生把想法写一写,写完后到小组交流,其他人倾听,经过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所以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时,必须保证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讨论、思考的主人。制定目标、确定重点、选择方法、时间長短,都应在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商定。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思想与理念,课堂上,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合作学习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塑造,以及培育群体的合作精神。有效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