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 写真事 抒真情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实施,其中“写作部分”对写作内容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能“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无论是早期的《教学大纲》,还是本世纪初进行的课程改革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以及刚刚颁布实施的《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均在写作的内容上强调“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这是语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同学们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
  所谓“真情实感”,就是要求同学们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教育家于漪也说过:“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可失缺的。”这个“精神”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真情实感”。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呢?
  一、 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真情来源于生活。作为中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社会,多方位地关注生活,将丰富多彩的社会纳入自己的视野,写出有创意的内容。
  1. 关注学校,不落俗套。
  “同学借文具、老师送医院、病中送教到家”……这些题材比较普通,流于一般,容易落俗套,要学会选择“富有个性的师生形象、富有创意的班级活动、与时代同步的校园新闻趣事……”如2012年七年级暑假作业《快乐暑假》“练习四”中的第一个阅读训练题《我最好的老师》。文中的怀特先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怀疑精神,是一个个性鲜明而独特的教师形象。
  2. 关注家庭,力求创新。
  “雨中送伞、深夜就医、节日游戏”出现的频率很高,无法出新意,如能写出“家庭随社会发展的变迁、家庭与社区、几代人因代沟产生的观点上的碰撞”等就有创意了。如作文《我与父亲PK》。
  3. 关注社会,开阔视野。
  这是同学们多角度观察生活的主要方面。社会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花园。上到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新闻八卦、自然科技,无所不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自然与人类生存。如:《明天不封阳台》。(2) 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如:《用爱心构建和谐家园》。(3) 跨越时空的对话。如:《我与贝多芬大师的对话》。(4) 科技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如:《纳米机器人》。(5) 人性的善恶美丑与人格的丰富多样。如2012年七年级暑假作业《快乐暑假》“练习七”中的第二个阅读训练题《兵的故事》。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辆车被风雪困住了,一个只有19岁、入伍才半年多的兵把自己的大衣给了去求救的司机,把帽子给了一位老大爷,把手套给了小姑娘……最后为了不让车子向下滑,他用身体顶住了车子,最后英勇牺牲了。
  文中写了五类人:① 大兵——为了全车人的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是一个可敬、可亲、可爱的英雄形象,是真善美的化身。②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为了一己私利而无视他人生死,极端自私和冷酷,是假丑恶的代表,与大兵形成鲜明的对照。③ 几个男人和女人——既不损人也不利人,是不关己,高高挂起。④ 司机——一个有条件尽自己职责的司机。⑤ 老汉、少女、年轻母亲与小孩——他们是文中的弱势群体。
  文章通过具体的记叙和生动的描写集中表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丑与人格的丰富多样。
  二、 细处刻画,以小见大。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能够人人久久品读的生动画面,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作文中只要抓住了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就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精妙境界。
  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对父亲过铁道、爬月台替我去买橘子的背影的动情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特写镜头,作者没有静止地描绘父亲的背影,而是通过白描的手法,层次分明地先描摹他的形态:身体肥胖、穿着臃肿、步履蹒跚。这简朴的形体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而且写出了父亲老态、憨厚。接着作者深情地写出了父亲的一系列动作,字里行间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慈爱。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两手攀着”、“两脚向上缩”、“身子向左倾”……父亲艰难的举动,肥胖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使他禁不住落下泪来。这里背影的描写,把父亲对儿子的一腔爱怜之情以及儿子的心理变化和盘托出。
  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三、 方法多样,全面呈现。
  要写好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最基本的是记叙、描写、抒情要三结合,作文时不能仅仅是叙事。有的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太注重情节的完整性,一直在“兢兢业业”的交代事情的经过,却没有放慢节奏,关注局部。具体的有这样几种方法:
  1. “点染”突出法。
  “点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在叙述、抒情性问题中,作者通过有意用点明主旨的句子抒发对文中人、事、物、景的强烈感情。其实在考场作文中这是很有效的点题、扣题,深化中心的途径。
  “点染”的句子可用于篇首、篇中和篇末,这些都是关键之处。如考场作文《老屋的女人》最后说:“生无所息,创造生活;生有所息,只为更好地生活。我会努力,实现老屋里那个女人的梦。”简简单单的几句议论,就将文章点化,深化了文章主旨。同样,有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富有韵味的写景来“点染”,以达到升华感情的效果。如考场作文《眼中有泪》中间有一段:“路旁的玉槐树在秋风中簌簌作响,像是彼此在诉说着什么。路灯已经亮起来了,白光柔和,却又是那么地无力。”几句写景,让文章弥漫着浓郁的感伤氛围和悲情色彩,便于叙述故事!
  2. “你”字倾诉法。
  为倾吐内心难以抑制的感情,有“你”作为倾诉的对象,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和心理距离,这个不同于“他”的“你”与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作者所热爱、所怀念的人或物,通过与“你”的矛盾冲突和情感交流,比较容易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难以抑制的不吐不快的情感在“你”的疏导下就显得格外蕴藉而富有魅力。如考场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全文就以“你”(鲁迅)作为写作对象,以下是一段集中抒情的文字:
  “你的手,是那曾经握起手术刀的手,你的手,是那曾经弥漫着酒精气味的手,然而如今,你的手,是“笔落惊风雨”的手,是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手,因此,我能够体会,在那个年代,是民众何等的麻木唤醒了你,并赋予了你充满愤慨的灵魂!”
  行云流水般的倾诉,有利于抒发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有利于使文章在真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无限的文字魅力。
  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有利于作者从多个角度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为了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的过程中,要同时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
  四、 写出感悟,深化主题。
  如果说关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感受生活则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就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同学们要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像。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能引起我们的想像和联想。如果同学们能做到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种现象都不轻易放过,都能多加思考、想象和联想,都能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哲理来,品出点情味来,那么就不愁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如:看到蜡烛成灰烬犹如看到老师的无私奉献;看到塘中荷花就会联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看到山中的修竹犹如看到君子的高风亮节;看到花开花落犹如看到时光的飞逝。这就是通过联想得到的人生感悟。
  如果你在文章中能够表达出你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来,那么,你文章的主题就会深刻,情感就能升华,表达就有创意,就能实实在在地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
其他文献
中考英语作文一项考分颇多,同时失分也颇多,如何在2011年中考中正确的书写好高分作文,结合自身经历,从平时备战的角度,给同学们做一点解析,供大家参考。  在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写(writing)四个环节中,“写”无疑是最主观灵活的一项。在考试中,其他三项一般只需按照题目要求给出条件反射式的“应答”,而“写”则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一话题进行正确
期刊
酸、碱、盐知识内容丰富,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核心,历年来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展望今后的命题趋势,考查的知识点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基础题仍是主角。试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间相互联系,学科内综合分析的特点会更加明显。在题型设置上除保留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外,将会加大信息题、知识迁移题、开放性题、学科内外综合题等的分值含量。  一、 中考命题预测  1.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的变
期刊
一、 把握概念  1. 正确理解功与能的关系  我们知道物体具有能量的大小可通过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在理解功与能关系时需要注意下列两点:(1)具有能的物体,不一定都处在做功的过程中.如:悬挂着的钢球,它虽没有做功,但它具有重力势能.(2)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飞行的子弹穿越鸡蛋的过程中,子弹对鸡蛋做了功,子弹的能量就会减小,子弹做了多少功,就减少多少能量.  2. 正确分析物体机械
期刊
一、 目标导航  1. 正确认识分类问题中的诱发因素,进行正确的分类解答.体会引起分类讨论原因的多样性.  2. 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  二、 精讲点拨  例1AB、AC与⊙O相切于点B、C,∠A=50°,点P是圆上异于B、C的一动点,求∠BPC的度数.  分析异于B、C的动点P可能在优弧或劣弧上  解连结OB、OC有∠BOC=130°,  如图
期刊
电磁波作为现代通信的重要媒介,在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虽然地位不是十分重要,但也是常考的知识点.有关电磁波的中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  一、 从考查电磁波的基础知识角度设计.  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等于真空中光速;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这些关于微波的基础知识要记住.  例1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由于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理解不深,以及忽视题目给出的隐含条件而造成在解题时容易出现错误.作图题、计算题是中考必考的题型,现就学生在解答这几种题型时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简单分析如下.  1.在下甲图中画出水平木棒所受阻力F2以及阻力F2的力臂和动力F1的力臂.  错解剖析错解如图乙所示.错把F当成动力,F是作用在滑轮上的力,而不是作用在杠杆OA上的力.动力F1是杠杆受到
期刊
知识扫描  能源的利用经历四个时期.分别为:火的利用、化石能源的利用、电的利用、核能的发现.不同的划分标准将能源划分为不同类别,按能否从自然界直接得到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按能否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按是否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的利用分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按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分为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  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来自于太阳能,到目前为止,在我
期刊
近年来部分省市在中考试题中设置了一些妙趣横生的趣味考题,这些考题紧扣化学学科特点,将化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既活跃了考试氛围,带给考生一丝轻松愉悦,又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趣味考题成为各地中考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学生紧张考试中的调味剂。下面就近两年的中考题来例析一下这类考题的命题特点。  一、 从医药、食品、保健品、饮品等真实问题中取材,设计出考查基础知识的
期刊
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经常遇到有关切点三角形的问题.所谓“切点三角形”,这里是指“相外切两圆的切点和这两圆的一条外公切线与两圆的切点形成的三角形”.通过探究发现“切点三角形”有如下性质.  如图1,⊙O与⊙O′外切于点P,直线AB分别切⊙O与⊙O′于点A、B,在三角形PAB中有:  性质1两圆的内公切线平分外公切线长.(即DA=DB)  性质2切点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圆外切的切点是直角顶点.
期刊
初中电学中测电阻或测电功率几乎成为一道必考题,它是对学生电学知识的一种综合考察,尤其以根据实验器材和测量要求来设计电路测电阻难度最高,也是初中学生最头疼和失分率极高的考题,下面以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为例来剖析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一、 等效替代法测电阻  基本思路:等效替代是物理学上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曹冲称象即是用了这种方法,在等效替代法测电阻时,最显著的特征是器材中提供一可调节并可知道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