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黛姮,半生“复活”圆明园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ii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关门弟子,郭黛姮在建筑学界大名鼎鼎。
  杭州重修雷峰塔,她是总设计师。她主持维修的六和塔,被视作文物建筑保护的范例。但献身建筑半生,她最大的梦想是守护圆明园。“我对这里一草一木都深有感情,希望恩师以我为傲。”
  摸索中,被遗忘的圆明园一点点展现
  郭黛姮生长于北京的四合院,自小便对满眼的青砖灰瓦兴致盎然。高中毕业,她如愿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
  郭黛姮对圆明园的痴迷始于第一次去圆明园上课:画素描,老师选了西洋楼(圆明园内一景),当时她不了解,以為圆明园就是西洋楼,不知道还有那么多中式建筑。老师苦笑着,遥望远处怅然地说,万园之园,怎么可能就这一景呢?西洋楼只在园子最北侧一块很小的区域内,为的是满足皇帝的猎奇心理,圆明园主要区域都是中国传统建筑。当年,木结构建筑、花草园林都被烧毁,唯有“石头景”残留下来。
  郭黛姮的心被刺痛了,之后,圆明园的一切,她都十分关注。
  后来郭黛姮留任清华大学建筑系,被选为梁思成的助手,师生二人常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间驻足。上世纪60年代,这一片成了农村,没有围墙,住着农民,分布着稻田,郭黛姮无数次暗暗叹息:这不该是圆明园应有的样子。
  梁思成说:“150余年的营造毁于一旦,痛心啊。不论是颓败的残墙,还是残破的石刻,都是诉说着的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正是这句话,点燃了郭黛姮的梦想,她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为圆明园做点什么。
  第一次机会源自偶然。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珠海市旅游局找到她,请她设计一个旅游景区圆明新园。郭黛姮觉得人生一下敞亮了,精选出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加以复原。6年后景区开业,民众热情膨胀,每天的接待量都近十万人。
  尽管如此,郭黛姮却心生难受。这些复建建筑,不过是满足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处景点而已,怎么能代表圆明园的文化内涵呢?
  从珠海回来后,郭黛姮一有空就跑国家图书馆,查阅关于圆明园的档案。2000年,郭黛姮申报了圆明园档案资料研究这一课题。彼时计算机业刚起步,郭黛姮决定建一个圆明园的数据库,也许以后修复时用得着。
  付出很快有了成效,圆明园管理处找到郭黛姮,希望做进一步的研究规划。
  于是在圆明园里,经常能看到郭黛姮和学生们的身影。很多遗址人迹罕至,大家在一人高的草丛里艰难摸行。这样的摸索中,上下天光遗址的台阶被发现了,杏花春馆遗址的山洞、假山被找到了,濂溪乐处遗址的木桩于乱草丛中重见天日,天然图画遗址的湖心岛被准确定位……遗忘的园子一点点展现出来,那一刻,郭黛姮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直面质疑,拒绝让园林返老还童
  研究圆明园之外,郭黛姮还有另一项重大任务:捍卫圆明园。
  新世纪伊始,关于圆明园是否复建的话题,一度掀起社会大讨论。在甚嚣尘上的全面复建声中,郭黛姮坚决站在了反对面:圆明园不仅具有文物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即便复建,也要建立在对遗址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
  因为她的捍卫,圆明园的修缮与保护最后确定为保持整体完整性,重点安排建筑遗址的清理,山形水系、植被景观、围墙园门的恢复。在此基础上,再复建部分向游客提供服务和展示功能的建筑和景点。
  郭黛姮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作为最牵动民心的遗址公园,它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信息才最重要。”
  她反对在遗址上全面复建,更反对任何无厘头的新建、重建。
  2005年,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策划在横店重建圆明园,用于旅游和影视剧拍摄。他托人找到郭黛姮,咨询意见,也希望她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郭黛姮表示,在遗址上复建不可能,在异地复建也不可能。当年建造园子的很多资料、图纸早已遗失流散了;当初的建筑材料很多是海外进口,现在国内也找不到;目前工匠的建筑技艺水平也达不到当时的水平,很多工具都不会使用了;再者,古代建筑和山水的空间搭配很巧妙,现在去复建,也很难达到当时的意境。
  徐文荣不甘心,几次三番登门拜访,还带来了横店影视城一些仿古建筑的照片,试图说明复建的东西可以很逼真。郭黛姮也不多说,带着徐文荣在圆明园好好走了一趟:“圆明园代表的历史信息无法复制和重现。即使能够重建整个园子,也绝非真实的它,不过是一个仿制品、一件赝品。”
  郭黛姮牢牢记着恩师梁思成的叮嘱:那些善男信女要修一个佛寺,然后捐了钱,结果寺院却修得像返老还童。佛寺也好庙宇也好,随着岁月沧桑会有很多变化。现代人的修缮要使它们老当益壮,而不是返老还童。
  “复建”圆梦,为了守护也为了传承
  虽然尽力保护了圆明园,郭黛姮却并不痛快。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面对一个主要靠想象来弥补形象缺失的圆明园,这也是民族之大不幸。
  于是,2009年,郭黛姮毅然领命,带领80余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开始了一次世界园林与遗址史上空前的研究——圆明园数字复原工程。
  做三维仿真表现圆明园景区,并且把建筑细节也呈现出来,需要容纳大量信息。为了尽力真实再现,郭黛姮带领研究人员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甚至多次远赴异国他乡,才辗转求得。
  这个过程的艰难自不用言。由于圆明园有关的图纸资料珍贵而脆弱,国内的保存机构管理严格,“概不外借”。郭黛姮不得不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去敲门。在国外,情况也没有好一些。
  郭黛姮海外寻访第一站为美国,虽然美国国会图书馆接待了她,显然并不太热情。之后寻访小组又去其他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碰壁依然时有发生,即使开门迎客也相当戒备。更有一些馆内明明存有圆明园文物,却拒绝向寻访小组开放。
  寻访难度极大,郭黛姮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到海外寻找线索是必要的,因为很多圆明园的陈设器物、字画等文物信息和档案都缺失,特别在英国,大量圆明园流失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经过两年的努力,团队完成了第一期项目。22个景区和55个不同时期的建筑全景,得以复原三维模型库。两年后,基于此的“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投入使用,游客可以通过郭黛姮的数字模拟系统,看到12个景区。
  过去一些电影、电视里也出现过模拟圆明园的图景,但准确性不够,模型从3000面到2万面不等。郭黛姮要求做到15万面,这样就很逼真。团队先后画了4000张图纸,模型做了几千个,每个细节都自己建模,而不是贴图。
  2017年4月,郭黛姮的虚拟复原取得长足进展,成功“复活”圆明园32个景区、270年间的面貌,其中九州清晏、含经堂等10个最具代表性的景区是首次上线。只要下载再现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App,便可跨越时空,看到圆明园多个历史时期的盛时景象。
  这个系统推出后,一片惊叫声涌来。郭黛姮像所有用户一样激动:“我们将不止看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还能从虚拟场景里感受到它曾有的辉煌。经历了多少变迁,这也是另一种还原。”
  目前的复原占了圆明园全景的六成,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郭黛姮已经颇感欣慰:“也许等不到全景再现的那天,但我尽力了。我对得起作为华夏子孙的良心,对得起恩师当年的教诲。”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其他文献
《走笔集》是陕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刘玲的一部散文随笔。全书分途中、短长书、长篇小论与附录四个部分,涵盖了作者在旅途中,在日常生活中及工作中的见闻、思悟、感想。附录具有较强的学术风格,收入了作者对广西小小说创作的评论等学术讨论。刘玲任教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曾出版学术专著《后现代欲望叙事》,在《走笔集》中,又为读者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孩童的随性。  读罢《走笔集》,只觉一个人作两个人行走,孩童的天真,学
期刊
当下,鸿雁传情变成视频聊天,海誓山盟变成房产证上的名字,距离、物质等不再是问题,爱情却仿佛更脆弱,以至于平凡生活都成了考验。当曾经拥有愈来愈简单,天长地久只能成为传说?潘彩霞的新书《爱像水墨青花》,探幽发微,寓深意于回味,给我们启迪。  书中记录了45位现代名人的婚恋故事,有政治家、作家、科学家、艺术家。身为名人,他们的婚恋经历比普通人有更多曲折、更多磨难和不得已。同时,因为是名人,透过这些富于傳
期刊
二战,苏德战场。苏联红军与训练有素的德军对峙,武器装备数量之多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战争,惨烈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个个村庄被毁灭,饿殍满地,尸横遍野。炮火中,一位身材娇小的中国女子身穿皮衣、头戴皮帽,驾驶着军用吉普车穿梭在茫茫雪原上,采访伤员的间隙,面对扑上来的德国士兵,她利落地举起了枪……  这是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胡济邦的生活缩影。那时,她的公开身份是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新闻专员、《中苏文化》驻苏
期刊
恩爱老夫妻两地分离  今年70岁的刘刚和吴晶都是吉林省长春市人,刘刚是化工系统的干部,吴晶是企业工人。两人育有两儿一女。1994年,大儿子刘星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在一家通讯公司做工程师。女儿刘娜在长春市一所职业学院做老师。小儿子刘森在长春市一家机关单位做公务员。  2004年,33岁的刘星结婚。次年,刘森也成了家,而那时刘刚和吴晶都已退休,刘娜7岁的女儿就是他们带大的。2006年初,小儿媳生下一名
期刊
在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有10位不让须眉的女职工。虽然她们人数不多,但指挥部为她们参与海洋强省建设、服务沿海大开发积极搭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女职工争先创优的热情被大大激发。  指挥部先后组织女职工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执法人员培训、技能考试,以及海指杯“依法行政知识竞赛”“廉政建设知识竞赛”等,让女性有机会一展身手。指挥部还注重以党建带妇建,开展“学典型·见行动”结对助学活动、“传扬好家风·争创
期刊
无巢女人,我亦飘零久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九月 乌耕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无巢女人,我亦飘零久  女性的身体内,有个孕育生命的“小房子”——子宫,从生命的萌芽到成熟到出生,都给予了全部心血凝结的呵护与温暖。但一部分女性因为生活奔波等种种原因被迫离家,而成了无巢女人。她们在各地劳作、迁徙,像只永不停息的鸟,在天空飞来飞去,却没有一根可以停留的树枝,更没有一个可以栖息的暖巢。她们在生
期刊
提起民谣,你耳边会响起哪段旋律?是前两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董小姐》《南山南》,还是最近让无数游子落泪的《成都》?  和以上相比,有支民谣乐队恐怕挺另类,听听他们的歌名,《腰椎间盘突出症》《甲亢》……这些民谣诞生于八位医学博士之手。主唱曲音音干脆将乐队取名“青光眼”。  博士乐队,蓄势待发“青光眼”  在乐队里,曲音音还兼吉他手。她现在是北医三院麻醉科医生。  其他乐队成员也都从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
期刊
周尹然是一名青年艺术家,不久前刚刚入围本年度的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而在她工作室的墙壁上,挂着许多款式各异的针织帽。这些帽子大部分都是绿色的,每一顶都出自她母亲之手。  母亲织的帽子挂满墙  2015年,周尹然去成都商讨开展览的细节,顺便回了一趟老家泸州。她想给父母一个惊喜,没有提前透露要回家的消息。到家时,她刚好遇见小贩在向母亲收购帽子,整整两麻袋的帽子只换来几百元。  周尹然非常诧异,问母
期刊
读者问:今年是《中华人名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25周年。3月底的纪念大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提到,要进一步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意义;要全面有效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使广大妇女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对照之前的一些社会事件,如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多地女大学生受害等,这番讲话给我很大鼓舞。如何给撑起“半边天”的女性以充分尊重和关爱,值得全社会
期刊
塞雷娜·威廉姆斯曾累计获得过23个大满贯冠军奖杯,是网球公开赛时代迄今为止,夺得大满贯次数最多的女子选手,被球迷们亲昵地称作“小威”。威廉姆斯不单是网坛的传奇,也是时尚圈的宠儿,经常为顶级媒体拍摄写真。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女,黝黑的肌肤、丰满的身材、粗壮的大腿和手臂并不符合主流的审美观,但她周身充满着力量,这种力量感使她如黑珍珠般耀眼夺目。  新网球散发出醉人的香气  1985年,美国密歇根州一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