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使得学习方式发生着变革。教师对学习者设计的活动、进行的评价等也正在重新定义。相比传统教育,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多种选择,学习者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媒体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提高学习质量。信息化教育帮助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什么,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地、创新性地思考。因此,学科课堂教学与作业改革势在必行。
作业“难”阻碍教育教学发展
提到“作业”,我反复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我们布置的常用作业类型有哪些?我们是怎样进行批改和评价这些作业的?我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作业的?
在教师眼里,“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知识的认知和巩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劳动中的一项重负。在学生眼里,“作业”无异与“任务”划上等号,无趣、厌烦、疲惫、压力……类似消极的词语不难从学生口中得知。在家长眼里,“作业”经常是重复的机械劳动,教育效果单一,并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面对教育教学中因“作业”而起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从反思中寻求新出路——作业到底怎么了?
经过与一线同事们的交流,我分析归纳出传统作业的四“难”。
第一,“反馈难”。学生的书面作业只能通过教师批阅后人工统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反馈结果不能及时、准确的呈现,利用周期长,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第二,“量化难”。由于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很难将每个学生的学情做出监督及评价。特别是听、读、背、实践活动等过程重于结果的作业形式,教师无法及时掌握所有学生的完成进度。
第三,“积累难”。作业布置的根本目的是反映学情、引導进步。但传统作业都是零散的学习模块,无从整理积累,更无法从中发现学习规律。
第四,“分层难”。传统作业一般都是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做到分层、分类的布置作业。作业千篇一律,学生缺乏个性化体验。
中小学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认识论的影响下,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方法和作业评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导致学生负担过重,作业改革也因此陷入困境。重新理解作业改革需要科学的理论基础,生存论与认识论不同,它关注师生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为作业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
乐教乐学云平台改革作业难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支撑下,作业改革与实践就从数字化课堂内外扎实地开展起来。
1. 先学后教、翻转课堂
实施“翻转课堂”,学生需要依托网络、终端等技术条件,通过学习教师给定的微课、文档等数字资源,完成知识的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个性化的。乐教乐学云正是在“翻转”过程中担当起“存储数字资源”和“处理学习数据”的重任。有了云平台的数据反馈的支持就突破了传统作业差异性差、批阅费时费力、反馈不及时、利用周期长等困境。
由此,我们逐步确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将“云平台、网络、终端、应用”四位一体,形成并实践“作业信息化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环节做出“翻转”。
课前,教师利用互动平台将微课、学习单、文档等数字资源共享给每一位学生,然后通过智能平台组卷系统发布相应练习,供学生完成学前自我检测。学生在完成知识的个性化学习后提交测试。平台的即时反馈系统会自动反馈出集体和学生个体客观题的答题情况,主观题教师可以进行网上批阅。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或讲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2.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支持下,能够迅速反馈学习成效,方便教师调控教学。按照学生学习情况分成不同群组,设置有层次的作业后分别发送。学生收到的是适合自己的作业,完成起来不会吃力,在日积月累中实现成绩的提高。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自由选取作业,并对高一级的题目进行挑战,从而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学习。从而很好地体现学习自主性、差异化,也使教师教学调控准确,知识巩固和运用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彰显。
3. 全科普及、实践量化
作业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适合学生的能力与生活背景,能使他们意识到学校课程中所学知识的价值,又能够使学生对学校教育形成一种积极态度,同时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因此,以“互动、参与、分享”为目的的“活动”成为综合学科作业改革的新形式,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实现由“作业”向“作品”的过渡。
音乐、美术、思品、安全、信息、传统文化等学科教师依据不同学科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阶段性创意活动,利用云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发布活动、征集作品、互动留言。平台系统会自动分类统计数据,反映每个班级、年级、学生的活动情况。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关注活动情况,可以及时对学生作品给出指导和评价,还可以将评价结果公布在平台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被关注”,还为进一步学习带来了正能量。
4. 云存储、记录过程
教学评价需要记录学生的全部作业过程。基于智慧云的乐教乐学云平台具有强大的存储能力,会按时间顺序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的过程实时记录下来,并系统存储在不同的模块。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学生任一阶段的学习轨迹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5. 自由空间、自我积累
成长需要积累,记录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是在形成新的学习资源。“学校云”上为每位学生留有一片“学习自留地”,鼓励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空间,收藏整理自己的作品,描绘自己的个性生活。
互动平台上的模块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给每位学生做自己秀自己的机会。“才艺秀”上有孩子们的书画朗诵、乐器演奏、旅行记忆、手工制作、心情表白……只要是想表达的都展示在这里。“错题本”让孩子们养成了自我纠错和积累的习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错误,孩子们都会通过拍照上传的方式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空间”是习作的园地,孩子们把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积累久了就会从中发现成长的痕迹。
6. 计划完善、活动常态
作业改革如同一项工程,完善的计划必不可少。因此,学校、级部、班级都分层制定了作业改革计划,统一活动与个性活动相结合,让全程记录与评价作业成为常态教育教学的一部分。
7. 家校一体、互联互动
传统教育教学中,评价往往是被忽视的,并且是单一的。然而评价是推动课堂教学和作业改革的关键。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重视了评价的多元化——家长参与评价、生生互动评价、教师指导评价。
“乐教乐学云平台”的学习把教师、学生、家长“圈”到一起,互动成为主题,教师和家长同时关联学生账户。大家可以共同浏览教育资讯、观看微课、评价才艺、参与活动、互动交流……随着家长成为作业的参与者、评价者,家校沟通更加紧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零距离”接触,促进了作业改革的前进步伐。
作业改革是关注成长的重要一步
基于乐教乐学云的“作业”改革更好地优化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的结构。在教学形式上,能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观,充分尊重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主的意识,培养自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质量上,更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发展智力。
关注度、互动性的提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教育教学的局限,每个人都可以作为知识的获取者,也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当“作业”成了学生自己喜欢做的事儿,自然就不再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了。
我们一直以来追求一种每个孩子都被重视、被关爱、被唤醒、被激发,从而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真正统一的课堂形态的教育理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孩子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是我们改革的唯一动力和目的。我们坚信,用“作业”见证成长,用坚持大步向前,就一定能够走向教育教学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
作业“难”阻碍教育教学发展
提到“作业”,我反复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我们布置的常用作业类型有哪些?我们是怎样进行批改和评价这些作业的?我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作业的?
在教师眼里,“作业”作为教育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知识的认知和巩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劳动中的一项重负。在学生眼里,“作业”无异与“任务”划上等号,无趣、厌烦、疲惫、压力……类似消极的词语不难从学生口中得知。在家长眼里,“作业”经常是重复的机械劳动,教育效果单一,并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面对教育教学中因“作业”而起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从反思中寻求新出路——作业到底怎么了?
经过与一线同事们的交流,我分析归纳出传统作业的四“难”。
第一,“反馈难”。学生的书面作业只能通过教师批阅后人工统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反馈结果不能及时、准确的呈现,利用周期长,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第二,“量化难”。由于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很难将每个学生的学情做出监督及评价。特别是听、读、背、实践活动等过程重于结果的作业形式,教师无法及时掌握所有学生的完成进度。
第三,“积累难”。作业布置的根本目的是反映学情、引導进步。但传统作业都是零散的学习模块,无从整理积累,更无法从中发现学习规律。
第四,“分层难”。传统作业一般都是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做到分层、分类的布置作业。作业千篇一律,学生缺乏个性化体验。
中小学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认识论的影响下,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方法和作业评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导致学生负担过重,作业改革也因此陷入困境。重新理解作业改革需要科学的理论基础,生存论与认识论不同,它关注师生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为作业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
乐教乐学云平台改革作业难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支撑下,作业改革与实践就从数字化课堂内外扎实地开展起来。
1. 先学后教、翻转课堂
实施“翻转课堂”,学生需要依托网络、终端等技术条件,通过学习教师给定的微课、文档等数字资源,完成知识的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个性化的。乐教乐学云正是在“翻转”过程中担当起“存储数字资源”和“处理学习数据”的重任。有了云平台的数据反馈的支持就突破了传统作业差异性差、批阅费时费力、反馈不及时、利用周期长等困境。
由此,我们逐步确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将“云平台、网络、终端、应用”四位一体,形成并实践“作业信息化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环节做出“翻转”。
课前,教师利用互动平台将微课、学习单、文档等数字资源共享给每一位学生,然后通过智能平台组卷系统发布相应练习,供学生完成学前自我检测。学生在完成知识的个性化学习后提交测试。平台的即时反馈系统会自动反馈出集体和学生个体客观题的答题情况,主观题教师可以进行网上批阅。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或讲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2.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支持下,能够迅速反馈学习成效,方便教师调控教学。按照学生学习情况分成不同群组,设置有层次的作业后分别发送。学生收到的是适合自己的作业,完成起来不会吃力,在日积月累中实现成绩的提高。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自由选取作业,并对高一级的题目进行挑战,从而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学习。从而很好地体现学习自主性、差异化,也使教师教学调控准确,知识巩固和运用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彰显。
3. 全科普及、实践量化
作业的内容、形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适合学生的能力与生活背景,能使他们意识到学校课程中所学知识的价值,又能够使学生对学校教育形成一种积极态度,同时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因此,以“互动、参与、分享”为目的的“活动”成为综合学科作业改革的新形式,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实现由“作业”向“作品”的过渡。
音乐、美术、思品、安全、信息、传统文化等学科教师依据不同学科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阶段性创意活动,利用云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发布活动、征集作品、互动留言。平台系统会自动分类统计数据,反映每个班级、年级、学生的活动情况。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关注活动情况,可以及时对学生作品给出指导和评价,还可以将评价结果公布在平台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被关注”,还为进一步学习带来了正能量。
4. 云存储、记录过程
教学评价需要记录学生的全部作业过程。基于智慧云的乐教乐学云平台具有强大的存储能力,会按时间顺序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的过程实时记录下来,并系统存储在不同的模块。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学生任一阶段的学习轨迹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5. 自由空间、自我积累
成长需要积累,记录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是在形成新的学习资源。“学校云”上为每位学生留有一片“学习自留地”,鼓励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空间,收藏整理自己的作品,描绘自己的个性生活。
互动平台上的模块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给每位学生做自己秀自己的机会。“才艺秀”上有孩子们的书画朗诵、乐器演奏、旅行记忆、手工制作、心情表白……只要是想表达的都展示在这里。“错题本”让孩子们养成了自我纠错和积累的习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错误,孩子们都会通过拍照上传的方式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空间”是习作的园地,孩子们把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下来,积累久了就会从中发现成长的痕迹。
6. 计划完善、活动常态
作业改革如同一项工程,完善的计划必不可少。因此,学校、级部、班级都分层制定了作业改革计划,统一活动与个性活动相结合,让全程记录与评价作业成为常态教育教学的一部分。
7. 家校一体、互联互动
传统教育教学中,评价往往是被忽视的,并且是单一的。然而评价是推动课堂教学和作业改革的关键。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重视了评价的多元化——家长参与评价、生生互动评价、教师指导评价。
“乐教乐学云平台”的学习把教师、学生、家长“圈”到一起,互动成为主题,教师和家长同时关联学生账户。大家可以共同浏览教育资讯、观看微课、评价才艺、参与活动、互动交流……随着家长成为作业的参与者、评价者,家校沟通更加紧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零距离”接触,促进了作业改革的前进步伐。
作业改革是关注成长的重要一步
基于乐教乐学云的“作业”改革更好地优化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的结构。在教学形式上,能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观,充分尊重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主的意识,培养自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质量上,更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发展智力。
关注度、互动性的提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教育教学的局限,每个人都可以作为知识的获取者,也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当“作业”成了学生自己喜欢做的事儿,自然就不再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了。
我们一直以来追求一种每个孩子都被重视、被关爱、被唤醒、被激发,从而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真正统一的课堂形态的教育理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孩子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是我们改革的唯一动力和目的。我们坚信,用“作业”见证成长,用坚持大步向前,就一定能够走向教育教学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