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8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为古镇就是古镇,到了古镇才知道古镇就是古朴镇的简称。
  乡下空气新鲜,满目葱茏,草长莺飞,绿油油的大地和碧蓝的天空唤醒了我们这群所谓城里人的麻木的神经,一切令人振奋,激动而神往。梨树、桃树、杏树、樱桃争相挂果,煞是丰饶。青涩的果藏在碧绿的叶片后面,或一串串一个个地裸露着昭示着它们的存在。村庄和田野里透着一股原始的清香,紫云英开的正艳,花瓣在微风中舞动,细听还有青蛙呱呱的叫声。
  小桥流水人家,淳朴的乡民,远离城市的喧嚣、繁杂、躁动。目及之处一切归于平静、安详、宁静与纯粹。广袤的土地,春风江南,再到古朴的老街,蕴含故事的田园庭院唤起多少离家游子的乡愁。
  汽车在村道上颠簸着,小心翼翼地行驶着,到达金鸡碑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依然兴致勃勃地围绕在碑前瞻仰。金鸡碑坐落于古镇金鸡村杨家大山东部,杨家湖北岸,高1.1米,宽0.75米,青山绿水围绕其中,金鸡碑由白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碑的正文为“金鸡社令正直之神位”,两侧分别冠以“日”“月”二字……由于年代已久,只有金鸡两字依稀可辨,金鸡碑是戏神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一项重要资料,我想如今的金鸡奖可能是取名于此吧。
  我被金鸡碑前宽阔的湖面迷住了,只见水面纵横,一只水鸟欢腾着掠过,芦苇悠扬地随风飘荡。据说这里曾经是繁华的商业渡口,古时长江流域的主要商道之一,后来修起了堤坝,阻碍了水的流向。
  我想象着这里古时渡口码头繁荣的景象,戏班子锣鼓喧天、旌旗飘扬;名伶唱着优美动听的古老戏曲;挑夫挑着担子咿哟嘿哟;商贩挑着货品叫卖;回家的人们蜂拥着赶上渡船……
  听朋友说过古镇草场很多次了,很是向往,第一次来真的有被震撼到。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小道行驶,在碧波荡漾的草场土坡上停了下来,葱茏的青草围绕着人和车,在风的助力下翩翩起舞。雨不大不小地下着,满目的青草像草原一样在人们的面前铺展开来,除了刚刚经过的村庄,几乎看不到房屋和农田,放眼望去碧波荡漾的草场一望无际,偌大的草场不见牛羊。我早已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扑下车,高兴地冒雨深一脚浅一脚地朝草場深处走去,好美!好漂亮!像大草原一样宽阔。大家争先恐后地拍照留影,全然不顾被雨淋湿的窘境,冻得瑟瑟发抖。天公不作美,若是晴天来草场,定是另一番景象,有人感慨。但这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可以怀抱大自然,我们这些整天待在钢筋混凝土里生活的人们得以放飞出来的心情无可比拟。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探出头来和我们一起欢愉,红的、紫的、黄的、白的,争奇斗艳。于我来说这里不亚于真正的大草原,看!一样的美,一样的肥沃,一样的青翠碧绿。我想,如果在阳光下一定能听到虫鸣鸟叫,看到蝴蝶飞舞、蜜蜂采蜜……
  徜徉在草场,清新空气扑面而来,人的境界得以升华,心如水般透彻清亮,仿佛世间万物此刻已经静止,只有天与地、人与草在一起缠绵共舞。
  在去看牛灯的路上,汽车停在了一户农家门前,一位老者迎出来与我们握手。有人介绍老者71岁了,是一位了不起的农民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碉堡下的村庄》《石牛传奇》等。老人激动而自豪地拿出厚厚的一叠书并一一发送给每一位来客,接着他又搬出一大摞画稿,有古代人物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刘彻、秦始皇、成吉思汗、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等等;有现当代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独秀、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等等。大家感叹不已,频频点头称赞。我不懂画,但觉得老人的画立体感很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人找老人签字,有人与老人合影,还有人悄悄捐助,但老人说什么也不需要,他说现在国家政策好,生活也好,住着大楼房不愁吃穿。老人说写作和绘画不仅仅是他的个人兴趣爱好,更多的是使命和创造的快乐促使其渴望留给后人一笔精神财富。
  最后,老人说只要他活着就要写下去、画下去、坚持下去。老人侃侃而谈兴致勃勃,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尚有梦想和追求,对我而言是何等的激励和鞭策。
  牛灯戏道具展览馆就设在老人家前方不远处,用黑纸扎成的老牛,牛背上披挂着红布。这头牛灯道具历经时代的变迁和沧桑,诠释的不仅仅是中国民间戏曲的精髓,更是对研究民间戏曲的发展有着极为珍贵的学术价值。
  新农村五桥有一座三百年历史的石拱桥,名“纪家桥”,紧挨着它的是新建的一座水泥平板桥,两桥并排相行却透着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走到桥下从侧面观看别有洞天,河岸绿油油的树木和天上的云彩相互倒映在桥洞下面的河水中,美轮美奂。因为是新建的平板桥,所以从平板桥这边看过去,石拱桥就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石拱桥坚固的石头平面,两头敦厚硕大的桥墩上端分别有两个造型别致的圆孔,这或许是古代石拱桥的特征吧。
  清澈的河水从上游流下来,水草在流水中飘荡起舞,鱼儿欢快地穿梭游动。我蹲在小河中央的大青石板上嘻哈玩水,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曾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家乡小河里的石拱桥下捉鱼嬉闹……
  中午时分,古镇老街依然热闹,吃的、用的应有尽有,小吃店门口摆着热气腾腾的特色小吃香粑,冒着热气的蒸笼里是好吃的诸葛汤包。灯笼、匾额、货亭、吊脚楼,木质的店铺门前摆着各式老物件,有各种色彩和款式的老虎鞋,还有马桶、煤球和鸡毛掸子等,全然往昔模样,浓浓的旧时味道。
  熙熙攘攘的人群,买卖人的吆喝声,让人心安。微雨蒙蒙中,村民们端出蓝边碗大口吃饭,青油油的炒莴笋铺在饭面上喷香,锅巴汤更是诱人。此时的我格外得馋,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起来。我吞咽着口水,突兀地看到一个老农在抽烟斗,这可是个稀罕物啊!小时候看过村民抽烟斗,现在,这种老物件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老人却乐呵呵地说:“这东西好,黄烟,省钱又方便,不用买,自家地里种的。”
  历史的车轮碾过时光的隧道,总能留下一些东西得以保存。新的世纪,展望和回顾已经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责任编辑 歆 瑶
其他文献
我所住的小区地处偏僻,要紧要慢外出,打个的还真不容易。  那次急着去市里,呼了半天的招车电话88008800,却始终没把车叫来。失望之余,瞥见对面停着一辆捷达车,便上前和司机搭讪。他愿意送,价钱呢,按出租车算。  “走!”我挥挥手,坐他车去了城里。于是便结识了于师傅。  于师傅老家安徽六安,身高一米七六,五黑愣登,看似50开外,却只有48岁。理着寸头,粗壮的发茬根根竖直,头皮泛着青光。  结识于师
期刊
一  罗母生坐在那儿,坐在火边。他说他哪也不想去,只想坐在那儿,坐在火边。算起来,他在那儿坐了有四个钟头了。夜露把他浑身弄得很湿,这种湿气在夜里是看不着的,但能触摸到,也能闻到,那种味道就像带腥气的水草一样好闻。我拉开帐篷的拉链,伸出脑袋,我冲他喊叫:“罗母生,罗母生,去睡觉吧。这里晚上这么冷,去睡觉吧。别冻着了。”他充耳不闻,依然坐在那儿——岿然不动,像一尊黑黢黢的雕像。  我裹着衣服走出来。手
期刊
一挂了电话,老龚直骂无耻之尤。  又是再过一周!类似的承诺,老龚耳朵都听出茧来了。不是一周就是十天半月,每次都信誓旦旦,每次都言而无信。除了愤怒,老龚还真佩服尤达怎么能找出如此多花样翻新的理由。  尤达是楼盘“仙山琼阁”的开发商,打电话时老龚当然是叫尤总的,私下里却给他取了个“昵称”:无耻之尤。  老龚不是催讨房子,是讨钱。仙山琼阁开发之初,尤达以3分的月息向社会筹资。老龚几经犹豫,准备将全部积蓄
期刊
1  到晚春,夜晚渐短,白昼渐长,桃花谢尽,油菜花开。太阳落下去,露珠升上来。田地、村庄弥漫着金黄的油菜花香,寡静得慌。  一只野猫窜过村巷,村庄里流动着一缕绵绵暖暖的塑料气息,酷像一只野猫在村前村后、院落屋脊间蹑足轻走,在满满的油菜花香的缝隙,在零星的几盏灯影里。灯影甜兮兮的,灯一盏一盏的熄灭,灯影愈来愈稀,唯有村主任家的灯要亮至深夜。村主任家聚着一桌麻将,这恰是村主任聚拢村人的一种饱含德意的举
期刊
Party1  法官:1人  玩家:8人  警察:2人  杀手:2人  水民:4人Night1  我和A,我们管玩杀人游戏叫“进去收尸”。这意思并没有半分托大,如果你参加过我们的杀人游戏,就知道为什么在大半个H市.只要有我和A在场.这游戏就得多加一条规则:我和A不得首刀首验。此条规则凌驾于一切规则之上,包括天黑请闭眼。  A只是一个代号,你可以认为他是任何人。为了方便讲述故事,我们就暂时称呼他为A
期刊
梨花和民谣晃动  沙原 风  一轮老太阳  ——关于砀山的意象  我继母,二十六岁嫁给我父亲的时候,还是一个大姑娘。刚解放那阵,很多进城干部娶了地主资本家的小姐,我继母她家,说是地主很大,有几千亩好地和许许多多的瓦房。  都说她俊,柳叶眉,杏核眼,只是眼皮有些红肿。后来她说,风吹的,故道上,风大哩,俺砀山,都这样。  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吧,她没有回过家乡风风雨雨中,她极少提起她家的人和事,只偶尔地,
期刊
蓝马鸡  隐秘于山林的蓝马鸡,行踪诡谲、举止优雅。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它们一行数只,正各披一身灰蓝大氅,悄悄来到寺庙前的空地。这时,红衣僧人普华,早已等候在此。它们互相谦让,彬彬有礼地享用着僧人掌中的青稞。  这是三月的青海,青沙山中石峰突立,寂寥清冷。积雪自山上倾泻而下,對面的山坡上,云杉密布。用过早餐的蓝马鸡在沙棘丛中来回踱步,低头沉思,从不同角度看,皆像是一件艺术品。都说鸟类多嘴,可蓝马鸡不像
期刊
瓦埠湖白浪百里,水为咸寡,无风而波,湖面宽极之处,青青的波纹里能映见五十里外八公山的巉岩与瘦松;窄隘之地,自成一溪,溪上横跨一座百年石拱桥,终日鸣溅溅地低语着。  瓦埠湖有气势的尽是浩淼之壮,无气势的是东岸纵横的岔河,芦苇、水草丛生,野鱼和青虾相间而戏,水蛭与蚌相拥而眠。瓦埠湖东岸是诸色砾土,岸若僵蛇蜿蜒,没有尽头也看不到岸的起点。东岸之东为一洼地,是瓦埠湖闭塞之所,形同簸箕状,沿溪水深入,驻足石
期刊
山风吹到欢时  成了一双长腿跑得勤  一路跑绿了高高低低的岩石  还像爬山虎的触须网络般蔓延  还像唐人用惯了的剪刀  被磨得葱郁、铮亮  剪开太平湖底下甲骨文的秘诀  晚生的乌龟游进了青弋江  上追它們三十代  都读过天问、汉赋以及万家酒  还像异乡人醉倒在竹林  吟哦着黄山、泾县、桃花潭  我是乘风回乡的旧地主  穿行在皖南的一道道竹简缝里
期刊
1  秦淮河是南京的一只肺,还是一只胃?  我是过客,不知这条河里藏有多少秘密,更不知这条河与这座城市的命运纠葛。坐在船舱里,我一心想寻找的,只是沉在时光里的桨声灯影,在码头,却差点被鼎沸的人声淹没。我生活在北方,对江南山水怀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在我的想象中,秦淮河的桨应是木桨,灯应是纱灯,月应是远月,水应是碧水,独坐船头,举杯风中,任凭小船在半明半暗中咿呀行走,唯如此,方能品味出江南体贴的清冷,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