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的今昔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正因为如此,60年来(1949~2009),中国快速发展体现的不仅仅是经济建设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人的健康的增强和寿命的延长。通过历史的比较以及横向的比较,可以看到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一些真实状况。
  
  人均预期寿命步步提高
  
  人们通常所说的寿命是指一个人实际所活的年限。但是,要衡量一个社会的人均寿命实际上是用人均预期寿命来衡量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任何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但却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预测某个人群的平均寿命,也即人均预期寿命。二是,寿命的长短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条件和个人条件。前者包括一个社会总体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它们从多个维度制约着人的寿命,因而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人类寿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后者则包括每个个体的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由于每个个体都有差异,因而导致每个人的寿命长短有较大差异,甚至十分悬殊。
  如果想要知道某个人群的寿命,最直接的也是最准确的办法是在他们死亡后,计算其平均寿命。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做不到,因为这意味着计算一群人的寿命至少要等待一个世纪以上才能进行。不过,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计算并得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所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人的实际寿命不同,它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是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的某一年龄。
  我们过去所说的某个国家的人寿命有多长,或历史上中国人的寿命有多长,实际上指的是当时当地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在中国历史上,人均预期寿命差异是很大的。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时期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
  若以194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37岁(有的统计是35岁)与最新统计(《2003~2007年中国卫生发展情况简报》)的2005年人均预期寿命相比,近60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了约36岁(若以1949年人均预期寿命35岁计,则增加了38岁),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如果以前32年来看(1949~1981年),则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较快,增加了约30岁。而从后24年(1981~2005)来看,人均预期寿命则只增长了约5.23岁。
  当然,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更有意义的增长点是在2000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的国家即为长寿国家。也就是说,我国在2000年迈进了长寿国家的行列。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首先有着世界和中国的共同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巨大效益的背景。从垒球来看,人类寿命的增长是共同的趋势。人类寿命延长有两次飞跃,未来可能发生第三次飞跃。人类寿命的第一次飞跃发生在1700年至1900年,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从30岁提高到45岁。人类寿命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00年至1996年,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从45岁提高到76岁。现在,有研究人员预言,21世纪人类寿命可能发生第三次飞跃,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有望突破百岁。
  人类前两次预期寿命的飞跃主要靠的是科技的力量。人类寿命从30岁提高到45岁靠的是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各国克服了饥荒并极大地改善了卫生条件。人类寿命的第二次飞跃也主要是靠科技,比如人类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磺胺药等)和疫苗,并对儿童和成人广泛实施免疫接种,有效预防和控制了传染病,尤其是控制了引起儿童夭折的传染病,使人类的预期寿命产生二次飞跃。未来人类寿命可能实现第三次飞跃,当然也主要靠科技,如基因工程和更多更好的疫苗。
  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总体而言要归因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如果就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而言,则首先有两个要素,一是孕产妇死亡率的减少,二是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因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首先要依赖于一定的出生率和人口的存活率。孕产妇死亡和婴儿夭折的减少正是提高出生率和生存率的重要前提。从表2、表3两组不同年代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成就。
  
  2007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53,0/10万降低至36.6/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0年的32.2‰降低至15.3‰。再与2003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由2003年51.3/10万下降到2007年36.6/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3年25.5‰下降到2007年15.3‰。从2000年到2007年的7年问,每10万孕产妇减少死亡16.4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约1.5倍;每1000名婴儿减少死亡16.9人,婴儿死亡率下降了约2.1倍。
  如果与1949年相比,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降低更为明显。1949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是1500/10万,婴儿死亡率为200‰。如果与2007年相比,则每10万孕产妇减少死亡1463.4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约41倍;每1000名婴儿减少死亡184.7人,婴儿死亡率下降约13.1倍。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降低显然与孕产期保健、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倡导住院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妇女常见病的普查普治工作以及儿童保健不断加强密切相关。例如,从2003年以来,我国妇幼保健系统管理覆盖面变得更为宽广。孕妇产前检查率维持在90%左右、产后访视率86%左右。住院分娩率为88%,这个比率从2003年到2007年的4年间提高9个百分点。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也达到85%。
  从2003年以来,我国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74%,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75%。从2003年到2008年的5年,我国1岁儿童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百(百日咳)白(白喉)破(破伤风)疫苗、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均保持在98%以上。2007年乙肝疫苗三针接种率达95%以上。这些保健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儿童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也极大地减少婴幼儿和儿童的死亡率。
  如果说传染病是过去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那么预防儿童的一些常见传染病则是减少儿童死亡,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卡介苗、百(百日咳)白(白喉)破(破伤风)、麻疹等几种常见的传染病是过去儿童死亡的常见原因,在50年代和60年代几乎没有对这些疾病的计划免疫。我国是从1978年才开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的。1995年,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和麻疹4苗报告接种率分 别达到92.3%、92.1%、93.8%和92.9%。因此,仅仅是计划免疫的发展和普及就极大地减少了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
  
  
  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很快,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能达到更高的目标,则更能体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成果,体现文明的高度发展。
  从自身比较来看,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水平在城乡之间并不平衡,这首先体现在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差距上,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2008年11月1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京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2008>>一书提出了中国城乡人均预期寿命的差异和一些原因。
  以2000年为例,中国城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5.2岁,而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9.6岁,相差5.6岁。同年,中国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3.8‰和45.7‰,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城市高了3.3倍;同年,中国城乡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9.3/10万和69.6/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比城市孕产妇高出2.4倍。
  即使到了卫生状况有较大改善的2005年,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也有较大差距,分别为10.7‰和25.7‰,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城市高出2.4倍;城乡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5/10万和53.8/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比城市高出2.2倍。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这一差距已从2000年的2.79倍扩大到2007年的3.33倍。
  这意味着在降低城乡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和城乡孕产妇死亡率方面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只有首先做到了这两点,才有可能较快缩短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
  当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不平衡还体现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异上。2005年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都在80岁左右,而西部贵州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不足70岁;北京与青海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11‰和35.04‰。同时,大城市市民平均能享受到12个医疗人员的服务,而贫困地区每人则只能享受一个医疗人员服务。由于医保的城乡差别,导致中国大城市人均预期寿命比农村高12年。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尽管达到长寿的标准,但与世界上更为长寿的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公布的世界各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情况是,圣马力诺男性最长命,平均可活到80岁;澳洲、冰岛、日本、瑞典及瑞士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亦达79岁;加拿大、摩纳哥及新加坡等地男性寿命为78岁;英、法、德男性亦有77岁;美国及古巴等男性寿命则为75岁;中国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1岁。
  女性方面以日本最长命,平均预期寿命为86岁;摩纳哥妇女紧随其后,她们平均活至85岁;西班牙、澳洲、法国、意大利及瑞士等地的女性平均活至84岁;英国及美国妇女一般寿命分别为81岁及80岁;中国女性则为74岁。
  中国目前的人均预期寿命仅排在世界第81位,虽然在发展中国家中位居第一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因此,未来中国的卫生保健、经济和科技都需要有更大的提高,才能保证人均预期寿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文章代码:1603)
  
  责任编辑 张田勘
其他文献
2010年5月3日~7日,金正日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此次访华是金正日在2008年中风后首次出国,由于此前刚刚发生韩国“天安”舰爆炸事故(有媒体猜测此事可能与朝鲜有关),朝鲜媒体又对金正日此行秘而不宣,因而更加引起了外界的猜疑。金正日访华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这将对朝鲜政治产生何种影响?一时之间,朝鲜政局的走向成了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谁将成为接班人?    金正日出生在上个世纪40年
近日,湖北武汉成立“城管武装部”,让城管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当地官方称“城管武装部”有助于和谐,但“武装”二字的出现似乎很难让人不与“暴力”相联系。其实在中国古代,“城管”还真跟“武装”二字有关,甚至城管必须“打人”。  中国“城管”是何时出现的?  说到城管,首先得说一下“城市”。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如在江淮之间的凌家滩、环太湖流域的良渚、黄河中游
自从转基因作物和产品诞生以来,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与否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甚至出现了很多反对转基因作物的行为,一些研究人员也加入到反对转基因作物和产品的运动中。   世界各地的反转基因浪潮   1998年英国罗伊特研究所一项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可使免疫系统和内脏受损。但是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一研究的调查认为,这一实验的设计、进行和分析都有明显缺陷,因而结论不可信。 从199
传统观念认为,恐龙只会在白天活动,而美国一项研究成果则挑战了这一观念。研究人员对164种现存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的眼睛进行了分析,并判定了其活动模式与眼睛结构的关系。这些动物的活动模式分为白天型、夜间型以及无定时型。结果发现,白天活动的动物的眼部巩膜环开口较小,而夜间活动的动物开口较大。他们随后分析了来自33种恐龙的化石,并根据它们的眼睛结构特征来推断其活动模式。结果发现,翼龙等飞行动物大多在
昆虫叮咬令人痛苦不堪,但哪种才是咬人最厉害的呢?美国昆虫学家贾斯廷·施密特决定以身试“虫”。在被多达78种昆虫叮咬之后,他排出了“叮咬痛感指数”,也称“施密特指数”,用来评判昆虫叮咬带来的痛苦。指数从0到4,代表痛感逐渐增强。科学家还发现,昆虫叮咬带来的痛感越大,这种昆虫的攻击性越强。在叮咬目标时,一些昆虫还会释放信息素,召唤其他昆虫,让受害者遭受更多袭击。  1.子弹蚁  疼痛指数:4   子弹
蜜獾是鼬科、蜜獾属中的唯一一个物种,它的分布范围很广,包括亚洲南部、西南部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蜜獾表面看起来很可爱,实际上攻击性极强。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把它命名为“世界上最无所畏惧、最大胆的动物”,因为它常常攻击体型比自己还要大的动物。它能杀死体长约1米的鳄,也敢于从熊的嘴里夺取食物,还是非常有效的蛇类杀手。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对蛇毒有抵抗力的动物之一,蜜獾连眼镜蛇、蝰蛇和黑曼巴蛇等剧毒的蛇类也能不费太
德国西部城市乌珀塔尔的悬挂式铁路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单轨铁路系统,在德语中被称为“Schwebebahn”,即“漂浮火车”。乌珀塔尔的悬挂式铁路建于1900年,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各种各样的事故和其他动荡事件,但自1901年以来,这个奇特的交通工具100多年来几乎从未停止过运营。  一方面是日益繁荣的工业区需要高速有效的运输系统,另一方面却是诸如多山的地形、易于泛滥的河流以及地下水位高等复杂的地理
7月30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布了“带薪休假全球排行榜”,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居首,中国以21天排名倒数第一。排行榜发布正值暑期休假高峰,“带薪休假”由此成为上班族的热议话题。    什么叫“带薪休假”    带薪休假,是指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在工作满一定期限后每年享有保留原职和工资的连续休假。CNN的榜单以39个国家和地区“一周工作5天、并有10年工龄”的企业员工为样本。其“带薪假期”
无论人类对自己的评价有多高,显而易见,“人之异于禽兽几希”。在一些人,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贾雷德·戴蒙德看来,人类不过是第三种黑猩猩,第一种则是黑猩猩,第二种是倭黑猩猩(又名波诺波猿)。戴蒙德在其著作《第三种黑猩猩》中从多方面论证了这一点。  三种黑猩猩分手的时间  人当然与动物和黑猩猩有区别,但是,比较基因的异同,人与黑猩猩有98
铜鼓是布依族有声的语言,她是布依先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灿烂民族文化,承载了布依族的历史,也是千百年来布依人用作民族自我教育的生动“教科书”。    分布概况    布依人通过铜鼓、摩经、布依古歌把布依人的历史过程记录下来作为“教科书”,并将其当作布依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凡有布依族的村寨均有铜鼓收藏。  兴仁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地处南北盘江的中心地带,面积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