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生活主题课堂,提升政治核心素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四个有机联系的要素构成的。如何理解和贯彻这四大核心素养?这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一线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反思。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框架的指导下,高中政治教学要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贯彻“生活化”这个主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必修二中《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对生活主题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活主题;政治课堂;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又称“21世纪核心素养”,是指人们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为了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的情境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和品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也相应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各地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是与“立德树人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应对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和挑战,及时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教育必须从顶层设计上有所改革——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当前,核心素养已经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
   什么是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四个有机联系的要素构成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理解和贯彻这四大核心素养?这需要政治教师在一线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反思。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领悟到,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框架的指导下,高中政治教学要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贯彻“生活化”这个主题,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充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二中《政府的責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对生活主题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指的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中政治教育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等功能,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德育阵地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一)树立学科自信
   在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需要高中政治教师自身首先要树立起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同时,教师要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和总结,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维度,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学科自信,并把这种自信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去。俗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优秀和自信,认同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科能力,才能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自然形成政治认同感。
   (二)引入生活情境
   政治认同感绝对不是靠教师“满堂灌”的讲授就能够渗透于心的,为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自觉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过程,不要一味强调依据教学设计步步推进的封闭性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生为本、紧扣教学目标,创设学生易接受、易融入的生活化主题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政治生活、了解政治生活,培养政治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关注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本课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明了,但是知易行难,如何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等知识点,并真正培养出对政府的认同感才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在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用一张学校门口“堵车”的图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会得出堵车、违章停车的答案。在活动2“自主探究,探究新知”环节中,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解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整理出公民向政府求助和投诉的各种途径进行板书归纳,由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总结、反思,要让学生知道对交通拥堵这个问题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的一个正常现象,国家已经在尽力解决该问题,进而切实体会到政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向政府求助解决的。如此,学生对政府的政治认同自然而然产生,不是教师强行灌输的、违心的感悟,而是真实地从现实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体验而得到的。
   二、参与生活案例,提高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法治意识涉及人们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行为是否正当的法律评价、对法的功能和本质的态度、对现行法律的理解,等等。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法治意识的渗透,对学生个人法律素养的提升和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善选生活素材
   课堂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时间有限的课堂内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法治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善于选取素材,选择的素材要有典型性、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素材才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选取了具有时代性、生活性的交通拥堵这个题材。利用课件展示杭州交通拥堵的一系列图片,学生感受到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后,自然而然会产生想解决该问题的积极性,这时再提出探究题:面对交通拥堵,我们该怎么办?学生随即畅所欲言,会想出许多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私底下我们会听到个别学生说出一些意气用事的回答,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不能当作没听到,反而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回答生成教学素材,让学生议一议:这样的做法正确吗?在学生你来我往的对话中,就能给类似的行为定性:这样的做法是不合法的,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情形,我们应该找到合法、合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能触犯法律的底线。
   (二)巧用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节奏,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进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课改背景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肯定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研究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例如,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活动3“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环节中,笔者就采用了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开展模拟“我们圆桌会议”的活动模式,由不同的学习小组抽签决定各自要扮演的角色,下发任务单后布置讨论任务,学习小组讨论5分钟,完成任务单并展示讨论成果。各个小组代表不同的角色就如何解决杭城堵车问题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在组内讨论和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会在这个环节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合适的渠道向政府反映或者求助,但是偏激的、非法的、不合理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三、辨析生活热点,培养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学生这种理性精神和思维的形成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一)培养质疑精神
   美國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的确,任何的“思”都是由“疑”开始的,并靠“疑”来推动其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善思敢问,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相长的宝贵契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传递和情感体验,创设轻松的、学生能大胆质疑、勇于表达的民主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才能展现真实的教学情绪和学习成果,教师才能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策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活动2“自主探究,探究新知”环节,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整理公民向政府求助和投诉的各种途径时,就有学生在底下提出了疑问,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什么不同?本来这个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是打算放在活动5“课堂练习,反馈巩固”时再深入分析的,但是学生在这里就提出了疑问。在这个情况下,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的这种追问精神,不能打压学生思考质疑的积极性,否则学生可能就不会再认真自主思考或者提出学习中遇到的疑问了。笔者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表扬了学生:“××同学真厉害,完全有当命题老师的潜力,把老师想为难你们一下的小心思都给提前挖掘出来了,那我们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看看这三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吧。”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这里涉及了不少专业的知识,可能学生回答得不是很到位,笔者也注意不打击学生参与思考与大胆发言的积极性,而是鼓励肯定并给出提示信息,给学生提供一张对比形式的表格,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解决该疑难点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处理虽然有些打乱了预设的教学节奏,但是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价值和质疑精神,对我们的整个课堂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议辩课堂
   目前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少学生已然成为知识的“接收器”,习惯于把教师讲授的东西直接存储到大脑中,而不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与理解,更缺少质疑的精神,认为只要是出于教材的或者是教师之口的就是“真理”。为了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我们必须建构起一个以问题为依托的议辩型课堂。而这个“议辨点”就是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研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或者是关键点。
   例如,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在活动3“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公民行动篇”环节一中设置了一个能激发学生讨论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说话、敢说话,愿意并能切实参与进来的“议辨点”——解决目前的交通拥堵问题,只是政府的责任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主体需要参与进来?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普通市民、私家车司机、公交车司机、村委会居委会……笔者从中归纳出一些主要代表,然后布置各个学习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请各方代表就如何解决杭城拥堵问题,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组内讨论5分钟后派代表发言。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会逐步体会到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把责任全部放在政府身上,社会各界都需要尽自己的力量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树立起全面、理性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立足生活体验,引导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公共参与主要包括立法层面的公共参与、公共决策层面的公共参与和公众治理层面的公共参与。在当今社会,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公共参与的意识,也拥有一定的公共参与的知识,但是由于高中生缺少公共参与的常识与经验,所以作为培养现代公民重要平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我们必须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一)引导合作探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政治教学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而组织学生在生活化题材背景下的探究活动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它以探究为主题,串接了“教”与“学”两条线,使学习共同体之间能实现共享、共同参与,在平等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成长。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收集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活动3“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公民行动篇”环节一中设置了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利用“我们圆桌会”的活动模式,各学习小组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代表私家车代表、公共交通代表、热心市民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就如何解决杭城堵车问题向政府建言献策,学生通过该活动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同时在感悟政府的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升对政府的认同感,体悟到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另外,笔者在活动6“课后作业,巩固提升”环节中布置有兴趣的学生可组成小团队,就杭州交通拥堵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社会调查,撰写研究型小论文。这样的课外作业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更加充分地利用了课外资源,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作为公民的社会公共参与意识。
   (二)开展体验学习
   构建高中政治课高效课堂,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魅力和品质,必须要努力促进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高度融合,让学生在体验、参与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提升自身的政治核心素养。教师要善于找到合适的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比如政治课每周一次的时政演讲,让学生自己收集国内外的新闻素材,讲讲自己关注的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并进行简单的点评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参与社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备课过程中,笔者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上网或者实地收集杭州市政府近一年来在解决杭城交通拥堵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并简单进行分类梳理,整理好课件和发言稿,做好汇报的准备。只有在学生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课堂中活动3“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政府行动篇”环节二中角色扮演杭州市政府代表进行总结发言的环节才能顺利开展,也只有在经历自己亲身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并且落实到行动中去。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也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总之,在新课改和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补充鲜活的素材,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学生在参与中更真切地体验政治生活,在活动和体验中提升自身的公共参与意识、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势在必行!而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必须坚持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黄慧玲.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7):113-114.
   [2]肖晓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原则[J].福建教育,2016(6):69-70.
   [3]盛振宇.在情境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价值与价值观”一课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6(9):49-50.
   [4]高欣,吕林.培养四大核心素养 打造“四气”魅力课堂:以《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9):79-81.
   [5]邱斌.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4-57.
   [6]陈增春.构建生活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J].学周刊,2017(22):108-109.
   [7]杨有平.巧妙教学设计 提升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參考,2017(4).
   作者简介:郑艳,余杭区骨干教师、余杭区教坛新秀、余杭区师德优秀教师、余杭区优秀班主任、余杭区高考工作先进个人,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班级被评为区级、市级优秀班集体。
  编辑 陈鲜艳
其他文献
摘 要:区域认知能力作为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而且适合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才能够对不同区域的人地关系的特点、问题进行明确的认识、分析,并解释规律和预测未来的发展。拟通过强化地图作用、引导高质量问题、重视内容关联性以及注重学生的质疑和思辨过程探讨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区域认知;地图;关联性;思辨   通过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解读可
摘 要: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倾听意识、倾听习惯上的缺失,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反馈,或者学生在倾听教师的教学时,显得倾听能力表现欠佳,甚至有的倾听还走进了误区。就学生如何学会倾听进行阐述。结合在数学课堂上一些倾听的误区,教师积极采取教学倾听策略,从而切实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且真正使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倾听;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学高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整体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为打造一道别样的风景,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运用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依据一篇文章或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篇文章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的主要任务已从被动的基础教育知识灌输转变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于是高中化学课堂需要更高的要求。以化学课堂教学实际为例分析化学核心素养,以“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乙酸”教學设计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设计;有机物;乙酸   一、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阶段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时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非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理论逐渐成为教学讨论的重点内容,幼儿园的教育体系离不开幼儿游戏活动,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游戏体系,如何利用游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成为当下很多幼兒园教师所面临的难题。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为探讨对象,重点研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的应对策略,分别从教师观念、内容设计和家校联合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完善策略,为更多幼儿园教师开
摘 要:角色扮演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方式,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添姿添彩。小学语文教师应先了解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形式,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再设计出角色扮演教学活动具体方式,渲染表演的氛围,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选择角色的权利,以激发学生学习教材文化知识的兴趣,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培养;角色扮演;实施策略   语文课堂改革教学策略,不仅要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现在一年级数学评价中往往是以笔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因此如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方式则必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关键词:数学评价;数学活动;形成性评价;多元化评价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相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评价来看,可以从数学交流、数学活动、家长观测和数学分层测
摘 要:学校的主题班会课聚焦于学生发展的共性需求,着重从生涯教育现状和学校调查问卷中分析小学期间生涯教育与发展方面的不足。从实践层面以班会课为切入点,以深圳S小学实施的积极教育为背景,对基于生涯教育主题的班会课建设进行一些改进和实践,其主要呈现为“自我察觉、生涯察觉、生涯探索与规划”三个层次的生涯发展能力指标为导向的递进发展模式。通过主题式班会课,以期在观念上端正学生对生涯教育的认知,在情感上深化
借着《见字如面》和《朗读者》节目的火热,我也会当“朗读者”给学生读我手边正在阅读的好内容,也会特意挑选内容适时教育,搞点我的“小心思”。“起初,它的眼前一片黑暗和寂静,没有阳光的抚慰,没有轻风的陪伴,有的只是未卜的前途。它本来可以安然地躺在某个角落里,悠闲地晒晒太阳、吹吹风,舒舒服服,浑浑噩噩,完全不必思考什么未来的生活。……我还没努力,没有看到自己美丽的模样。它紧闭双眼,忍受着身体的胀痛,张大嘴
摘 要:美术是一门艺术,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能力。而材料是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无论是纸张、蜡笔、铅笔、水彩笔,还是其他手工材料,都能够成为小学生美术创作的得力助手。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运用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结合相应材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