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视角下的瘟疫大流行的特点及思考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给人类各项社会生产活动造成了巨大影响。虽然至今为止,人类还无法杜绝大瘟疫的发生,但对其特点的把握和思考从未停滞。本文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从正反两面探析其给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政治军事活动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黑死病;流感;新型病毒性肺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K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83-03
  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历经了与瘟疫的无数次斗争。我们对其大多持否定意见,习惯于从负面角度来展开研究。而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对立统一的眼光探析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本文通過回顾历史上数次严重的瘟疫,了解瘟疫传播的特点,从正反两面探析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一、历史回顾
  自古以来,人类遭遇的瘟疫数不胜数。种类繁多的病毒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是抗击瘟疫对人类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章先来回顾一下人类历史上几次最为灾难性的瘟疫:
  (一)黑死病
  蔓延于十四世纪中叶的“黑死病”又称“鼠疫大瘟疫”,它由蒙古大军攻打黑海港口卡法时传入城中,再由亚欧商人传到欧洲。这次疫情历时7年,席卷整个西欧,并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据估计, 此次鼠疫夺走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基督教徒在绝望中慨叹:世界的末日到了。①黑死病传染性极强,对此齐格勒(Philip Ziegler)在他的著作《黑死病》中说道:“此种疾病之强烈传染性实在可怕,当一个人染病死亡所有在病中见到或探视过患者以及为死者送葬的人都会迅速地步死者的后尘去没有任何防范措施”。②在经历了7年的首次大规模传染后,黑死病于1361-1363年二度肆虐欧洲。此后,又多次反复出现,使欧洲社会秩序陷入动荡与混乱之中。
  (二)流感
  作为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流感是影响人类史上最厉害的传染病之一。从16世纪以来,光是有记载的全球性大流感就多达30多次。20世纪以来,全球又相继爆发了西班牙流感(1918)、亚洲流感(1957)、香港流感(1968)、美国猪流感(1976)、俄罗斯流感(1977)和甲型H1N1流感(2009)。
  虽然后来的几次大流行, 其严重程度要明显低于1918年的大流行③, 但是都给全球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恐慌。
  二、大瘟疫的特点
  历史上人类与瘟疫的交锋层出不穷,对其了解程度也不断加深。虽然至今为止,人类还无法杜绝大瘟疫的发生,但对其特点的把握和思考从未停止。
  大瘟疫具有下列几个特点:(1)突然性,突然性是大瘟疫最显著的特征,事件没有固定的发生时间、发生方式和发生人数,往往突然发生,难以预料,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瞬时性。1979年,“埃博拉”病毒在刚果肆虐之后,突然销声匿迹达15年。但是,其后又数度爆发,人类几乎难以掌握其行踪。(2)恒常性,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指出:“传染病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早于人类天长地久,而且,它也一定会和从前一样,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④瘟疫传染病在人类的历史中不断有新型种类产生,从古至今,它们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未消失过。起源于14世纪中叶的鼠疫虽然目前流行的次数已大幅减少,但在我国西部、西北部至今仍有散发病例发生(3)破坏性,无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瘟疫,都或多或少地给人类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和精神上的破坏与损失。欧洲中世纪大瘟疫造成2500万人的死亡。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得黑死病死掉者达到骇人听闻的80%,城市中尸横遍野,成为人间地狱,足可以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破坏性之强。(4)外趋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当前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病毒可以通过现代交通工具向外传播,从而实现跨国的流动。所以过去地区性的病毒传播,如今极具外趋性易形成全球性的传播。本次新型冠状肺炎即是最好的例子,短时间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肆虐,除了南极洲以外,其余各大洲皆笼罩在病毒阴影下。
  三、瘟疫大流行对人类社会的启示
  传统上人类对瘟疫大多持否定意见,习惯于从负面角度来展开研究。而唯物辩证法指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对立统一的眼光探析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同时,正确把握瘟疫大流行与其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一)瘟疫大流行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瘟疫大规模的传播往往会给社会带来动荡与不安,本来处于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极易受影响。病毒的肆虐会导致严重的劳动力人口锐减,14世纪在欧洲盛行的大瘟疫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死亡估计达欧洲总人口三分之一,而5个世纪过后的西班牙流感死亡人口更是达到4000万~5000万。如此大规模的劳动力减员必定使经济生产和消费活动陷入停滞。于2019年年底发现的新型病毒性肺炎,疫情的发生导致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呈断崖式下降。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影视业因受疫情影响,大年初一的票房仅仅只有181万元,就院线排片来说,仅仅不到1500场。而生产方面更是如此,由于交通管制,货物运输不畅。然后因为假期的延迟,复工复产出现显著延迟,企业的货物出现大量积压堆积。随着经济的衰退,社会失业率上升,导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开始出现问题。对于西方消费型社会来讲,居民喜好提前消费,背负大量债务。于是,一旦疫情影响居民的正常收入之后,社会便会出现大量闲散失业人员,成为不稳定因素。   近日来,美国“乔治?弗洛伊德案”一事在当地引发的抗议活动蔓延至美国多地。表面上看这是一起由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执法失当引起的种族案件,但是从深层次来看,疫情导致的经济的衰退以及政府防控措施不利才是罪魁祸首。
  虽然疫情给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的出现还对经济发展了有促进作用。纵观历史,在中世纪欧洲,瘟疫过后劳动力的缺乏导致物价暴涨,农民无法支付地租后大量逃亡,之后为反抗地主的镇压,汇成强大的力量,推动农奴制生产关系的破产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而2003年“SARS事件”时期,由于疫情防控对线下商业活动受到冲击,线上零售获得长足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以阿里巴巴等为首的线上零售业一起绝尘,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
  而此次的新型病毒性肺炎疫情,在春节居家隔离期间,线上预定的水果和蔬菜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许多新零售线上平台,都出现了配送时长明显增加、供不应求的迹象。另外,由于假期延长,复工复产受到影响,线上办公成为企业和学生上课的不二选择,Zoom、腾讯会议、钉钉等一批网络办公App使用率迅速攀升。制造业方面,为了摆脱对“人”的过度依赖,加快人工智能发展以实现对工厂的改造和升级被迅速提上日程。
  (二)瘟疫大流行对政治军事活动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經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⑤由此看出,瘟疫大流行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影响,必然会对政治军事活动产生作用。
  中世纪“欧洲大瘟疫”期间,病毒的肆虐导致严重的劳动力人口锐减,劳役地租被迫货币地租转变,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越来越多,新兴阶层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强大,导致以土地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受到冲击。地位逐渐衰退的神职人员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浩劫当前,城市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部荡然无存了,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⑥
  由此可见,黑死病破坏了欧洲当时的等级秩序,这种破坏深刻地影响了西欧社会后来的历史进程和转型。
  而到了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流感病毒造成正在参与一战的各国军队大量减员,使军事行动的实施遭到巨大影响。据统计,在美国大约有100万军人感染了流感,约占军队人数的26%。
  不仅如此,流感还影响了战略物资的供给,消耗大量的战地医疗资源,大量伤重病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更重要的是,流感和其他因素的推波助澜使德国经济崩溃,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霍亨索伦王朝灭亡。“在法兰克福,流感、战争、饥饿、人民不满、 工人起义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⑦ ,德国的战败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尽管我们不能过分夸大“西班牙流感”对推动一战结束的作用,但是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这是不能忽视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和平。
  回来当今现实生活,新型病毒性肺炎疫情还未消散。但是,中美之间围绕新型病毒性肺炎的政治博弈却已成为世界政治焦点。美国总统为转嫁疫情带来的经济问题和选战危机,大力推进单边主义,并将中国树立成主要敌人。首先,妄图操控世卫组织,污蔑中国是病毒源头。接着,将疫情作为借口,极力推行“逆全球化”。
  然后,围绕新型病毒性肺炎抨击中国所谓“人权问题,”频繁介入中国内政,妄图对中国实行“颜色革命”。上述一系列行为,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病毒性肺炎)实际加快了由中美主导的“一超一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秩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四、总结
  2019年末至今,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传播给人类敲响了防疫的警钟。
  在人类还无法杜绝大瘟疫爆发的状况下,特别加之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类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其传播的特点,从而采取合适的防护性措施。
  在评价瘟疫这个问题上,用对立统一的眼光探析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十分重要,既要正确把握瘟疫大流行与其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也不能“一刀切”,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同样,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遭遇此次的新型病毒性肺炎,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疫情更是机遇,在打好防疫攻坚战的前提下,我国要抓住机遇,发挥自身制度优势和利用好庞大的市场规模,尽早摆脱瘟疫,率先纳入发展正规中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
  注释:
  ①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2月,第54页。
  ②Phillip Ziegler. The Black Death.Harper and Row.1963:23.
  ③Del Rio C&Hernandez-Avila M. Lessons from previous influenza pandemics and from the Mexica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influenza pandemic. Archiv Med Res. 2009(40) : 677–680.
  ④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台北天下远见出版社1998版,第5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66页。
  ⑥Robert S . Gottfried. The Black Death-Natural and Human Disaster in Medieval Europe. New York:Free Publishers. 1983:97-98.
  ⑦Van Hartesveldt& Fred R. The 1918-1919 Pandemic of Influenza: the Urban Impacting the Western World. New York: Edwin Mellen Press. 1993.
  参考文献:
  [1]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54.
  [2]Phillip Ziegler. The Black Death.Harper and Row.1963:23.
  [3]Del Rio C&Hernandez. Avila M. Lessons from previous influenza pandemics and from the Mexica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influenza pandemic. Archiv Med Res. 2009,(40): 677–680.
  [4Gao G F. From “A”IV to “Z”IKV: attacks from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pathogens. Cell. 2018,(172) : 1157–1159.
  [5]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M].台北:台北天下远见出版社,1998:54.
其他文献
【摘要】 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国内亲友的汇款与家书的合称。其类型多样,包括各种监管文件、汇票、信笺等;内容丰富,涵盖家庭琐事的处理,亲友的嘱咐叮咛,爱国热情的抒发,侨居地的政策变化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记忆遗产的号召下,可将新媒体手段如公众号、网站、AR技术等运用到侨批的推广中,以增强侨批这一文化符号的感召力与生命力。  【关键词】 侨批;记忆遗产;
期刊
【摘要】 文章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历程,即“传统——学院——舞台”为切入点,归纳并浅析了当今中国舞台民族民间舞的几种主流创作形式,简述了笔者对于未来中国舞台民族民间舞的发展设想。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舞;学院派;舞台化;民间舞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65-02  一、中国舞台民族民间舞的构成  民
期刊
【摘要】 刘冰鉴导演的电影处女作《砚床》改编自徽州作家李平易的短篇小说《巨砚》。影片在徽州取景拍摄,通过古宅、古街巷、古祠堂等意象构建独特的徽州地域空间;自然风光、文房四宝等元素的引入再现了徽州民俗风情;父子伦理观与女性贞洁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徽州伦理文化的映射。影像与文化相互生发、彼此成就,反思传统文化同时传播地域文化。  【关键词】 《砚床》;地域空间;伦理文化;民俗风情  【中图分类号】J93
期刊
【摘要】 文化生态视域下“草根歌手”当代价值给我们以深刻的文化与经济思考,然而“草根歌手文化”也同时成为当今中国文艺热点中最热门的话题。从它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去分析研究,从而使“草根歌手文化”转化其相对应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文化生态;草根歌手文化;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52-02 
期刊
【摘要】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艺术事业的进一步壮大和繁荣发展,优秀钢琴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院校的重要任务。院校作为钢琴教育的主要阵地,优化钢琴教育教学,提高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需要从钢琴教材和曲目的选择这一角度着手。结合教育培养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钢琴曲的研发。本文针对《梁祝》这一曲目展开探讨,立足于曲目分析和改编的视角,探讨《梁祝》中的钢琴语言,希望能够为钢琴曲目的
期刊
【摘要】 戏曲器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育具有一定的戏曲理论相关知识,并掌握与戏曲器乐相关的专业知识的综合型表演型人才。在戏曲器乐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中实践教学理念是该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传统的实践与理论有机互动以及实践技能培养需要理论和平台的介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提出培育学生问题研究意识的实践能力培育,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索理论、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有机互动,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
期刊
【摘要】 中国话剧表演从诞生以来,便将“斯氏体系”作为主要发展依据,二者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概述话剧表演和“斯氏体系”,围绕内在支持、外在动力两方面探究话剧表演和“斯氏体系”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斯氏体系”对于话剧表演的影响,进而定位“斯氏体系”实质精神,为中国话剧表演积累理论要素。  【关键词】 中国话剧;话剧表演;“斯氏体系”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2011年起,非连续性文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起重视。2017年非连续性文本首次进入高考,作为高考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原来的以人物传记为主的连续性文本转到以新闻材料为主的非连续性文本。同时,在这道题的题目设置上分为两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本文将从高考考纲和高考真题入手,找到解答该主观题的方略——抓、找、析关键词法。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关键词;解题突破;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比对历史上中西方国家艺术与商业文化呈现出的关系,反观当代在商业文化极度丰富的情况下,为艺术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更加多元性。与此同时泛化的艺术,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通过历史的推演,试图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商业文化与艺术之间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商业文化;艺术;哲学;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
期刊
【摘要】 自席勒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之后,审美教育一直以“心育”的形式存在着,席勒从人的感性出发,强调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完整的人。当代随着消费文化带动的对身体话语的格外关照,美育也开始重视对“身体”的培育。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首先,从审美教育对“人”本身的关怀和对完整人性的塑造,指出“人”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讨论在以“人”为本的审美教育中,在时代文化和身体美学的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