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1年起,非连续性文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起重视。2017年非连续性文本首次进入高考,作为高考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原来的以人物传记为主的连续性文本转到以新闻材料为主的非连续性文本。同时,在这道题的题目设置上分为两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本文将从高考考纲和高考真题入手,找到解答该主观题的方略——抓、找、析关键词法。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关键词;解题突破;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87-02
新课程改革后,中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实践性的培养,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加之,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人民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快餐文化、碎片化阅读、信息无纸化逐渐凸显。原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理解,特别是小说、散文的教学,忽视了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几年都是停留在人物传记、访谈等上转圈,这种重人文轻实践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2017国家高考I、II、III卷都不约而同地在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上,采用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形式,来考查考生获取与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让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与备考在一线的考生,猝不及防,感到了困惑与迷茫,不知如何下手。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现行社会实践需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及部编版教材的结构导向,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合理组织与选择教学内容,构建高质量的非连续文本阅读模式,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2017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首次进入高考,作为高考考试试题,这是非常具有历史研究的一刻,下面就以高考首次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例,探究其主观题,试图找到解决办法,以期给广大教师与考生参考。
一、非连续性文本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亲缘
“非连续性文本”这个概念,2011年正式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收入其中,2016 年秋,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全国推行,非连续性文本被編入教材,正式进入课堂,来到学生和老师面前。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在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提到“非连续性文本”这一个概念,2017年“非连续文本”首次进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指挥棒——高考试卷中。至此,中小学全面开启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究,这既是受到国际上PISA测试的启发,也是我们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诉求,适应了市场经济下社会发展的需要,非连续性文本的入选拓宽了语文学科背景下的文本阅读新视野,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
非连续性文本,应该是相对于于传统意义上现代文阅读中以小说、散文为主的非连续文本而言的,包括图表、漫画、说明书、信件、清单、数据等日常生活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而组成的多重组合材料;这个名称源自以 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为代表的阅读素养测评。从某种意义上说,“非连续性文本”出现在高考中目标是既要考生学会读单一的材料,还会“读图”“读表”“读数据”等多重组合材料,又要考生学会“整体阅读”,他们形式上不连接但是意义上相互连接的。这恰恰也是符合《语文考试大纲》“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 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的要求。同时,“非连续性文本”也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阅读与鉴赏”第4条“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相符合。
二、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突破方略
(一)抓“非连续性文本”文本关键词
抓关键词,是收集处理非连续性文本最有效方法,能快速理清文脉,抓住文本意思。《语文课程标准》(2011) “阅读”中明确要求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获取“非连续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十分的重要。然而,如何破解呢?教学实践表明,高考备考“非连续性文本”,引导考生学会抓文本关键词,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读文本中一些特殊的字、词、句等关键往往是快速读懂文本的关键所在。如2017年全国II 卷,整篇非连续性文本由两则新闻材料和图表混合组成,从材料一中图表的表头“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显示,考生如能抓住两组关键词“民众”、“认识与实践”就轻松地厘清了材料一想要展示给考生的主要信息是:民众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切实履行,两者相互矛盾的状态。抓文本关键词,指引考生快速读懂、厘清材料,为考生回答主观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找“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题干关键词
找“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题干关键词,是考生回答主观题问题,冷静组织答案的基础。考场上,考生想准确、全面的解答“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首先,考生要十分注意题干问什么,你需要答什么的问题,切记不可答非所问。在平常的考试中,备考在一线的教师总是会感叹:学生答非所问,殊不知,这是考生根本没有明白题干问什么所致。解决”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答题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找关键词”法,找到题干需要考生回答的关键词,才是答题的钥匙。如2017年全III卷“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题干关键词“科研方面”,那考生切记不可忽视题干关键词的提示,转而去寻找“经济方面”、“学校方面”等其他领域的作用。找“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题干关键词,考生就能很快速地筛选“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节约时间,有的放矢。 (三)析考生答案中的关键词
高考阅卷中,阅卷老师经常碰到考生回答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时,大段大段的照搬照抄原文;东抄一句西抄一句;没有踩对得分点,答案缺乏概括性。乱抄、乱凑、乱编是考生在回答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的多种态势。析考生答案中关键词,就是在考生最后组织答案时分要点作答,踩对得分点。每一要点都是对“关键词”的分析,具有排他性;每一个要点只析一个关键词,避免要点不充分和重复,赘余。,在“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的回答时,考生需要紧扣得分点,围绕“关键词”得分。考生的答案既要概括文本内容,又不能照搬照抄文本内容,更不能脱离文本内容。考生“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答案的组织既要分点作答,又要从不同的侧面作答,还要具有针对性。如2017年全国III卷,题干“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考生组织答案时语言要分点,每一个要点只析一个关键词。所以,第一,从居民方面,要提高垃圾分类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第二,从政府方面,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考生答案既是对题干关键词的解析,也是对独一无二要点关键词的解析。析关键词才是组织主观题考试答案的纽带,切记不可随意。
抓关键词,快速厘清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信息;找关键词,准确地辨明题干中要求考生应该回答什么内容;析关键词,考生能有效地在考场上组织答案,不偏不倚。非连续性主观题抓、找、析关键词法,致力于让考生学会筛选非连续文本中的信息;致力于解决非连续文本阅读中的教学、答题针对性问题;致力于让考生准确地组织非连续文本主观题的答案。
三、非连续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测评不像一般阅读测试题那样检测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赏析和运用。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检测学生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图表、文字及有关线索,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并进行碎片化处理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整洁信息、推断理解、判断评价的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侧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欣赏能力。
从中小语文教学实践中看,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虽然对非连续文本有一定认识,但是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对于非连续文本的介绍还是非常少的,对于这一文本的教学评价更是知之甚少。从中小学语文教学考察来看,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仅限于图文转换或是材料的列举,系统地、规范化的试题比较少。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非连续文本的教学评价大概这几种:一是提取其中关键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否提取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文本最常见的考查题型。非连续性文本提供的信息是碎片的、非连续性的,有些内容和阅读目的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是毫不相干。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从这些凌乱的材料中准确提取与阅读相关的、能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二是筛选归纳推理能力,对多个信息群,进行有用信息的筛选,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联系已有知识或生活实际,进行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建构自己的语言能力结构。三是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如课程表、统计图、平面示意图、产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等。形式眾多、适用广泛,与生活联系紧密相连,学习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知识,凸显出非连续实用类文本的实用功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赖烯泰.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J].亚太教育,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4]安军.浅析“关键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4.
作者简介:
肖丙珍,硕士研究生,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法。在省市发表论文十余篇,论文多次获奖,参与省级课题三项,主持市级重点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三项,曾多次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及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指导教师。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关键词;解题突破;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0087-02
新课程改革后,中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实践性的培养,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加之,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人民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快餐文化、碎片化阅读、信息无纸化逐渐凸显。原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理解,特别是小说、散文的教学,忽视了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几年都是停留在人物传记、访谈等上转圈,这种重人文轻实践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2017国家高考I、II、III卷都不约而同地在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上,采用了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形式,来考查考生获取与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让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与备考在一线的考生,猝不及防,感到了困惑与迷茫,不知如何下手。教师结合学生的学情、现行社会实践需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及部编版教材的结构导向,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合理组织与选择教学内容,构建高质量的非连续文本阅读模式,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2017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首次进入高考,作为高考考试试题,这是非常具有历史研究的一刻,下面就以高考首次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例,探究其主观题,试图找到解决办法,以期给广大教师与考生参考。
一、非连续性文本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亲缘
“非连续性文本”这个概念,2011年正式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收入其中,2016 年秋,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全国推行,非连续性文本被編入教材,正式进入课堂,来到学生和老师面前。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在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提到“非连续性文本”这一个概念,2017年“非连续文本”首次进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指挥棒——高考试卷中。至此,中小学全面开启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究,这既是受到国际上PISA测试的启发,也是我们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诉求,适应了市场经济下社会发展的需要,非连续性文本的入选拓宽了语文学科背景下的文本阅读新视野,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
非连续性文本,应该是相对于于传统意义上现代文阅读中以小说、散文为主的非连续文本而言的,包括图表、漫画、说明书、信件、清单、数据等日常生活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而组成的多重组合材料;这个名称源自以 PISA(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为代表的阅读素养测评。从某种意义上说,“非连续性文本”出现在高考中目标是既要考生学会读单一的材料,还会“读图”“读表”“读数据”等多重组合材料,又要考生学会“整体阅读”,他们形式上不连接但是意义上相互连接的。这恰恰也是符合《语文考试大纲》“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 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的要求。同时,“非连续性文本”也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阅读与鉴赏”第4条“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相符合。
二、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突破方略
(一)抓“非连续性文本”文本关键词
抓关键词,是收集处理非连续性文本最有效方法,能快速理清文脉,抓住文本意思。《语文课程标准》(2011) “阅读”中明确要求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获取“非连续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十分的重要。然而,如何破解呢?教学实践表明,高考备考“非连续性文本”,引导考生学会抓文本关键词,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品读文本中一些特殊的字、词、句等关键往往是快速读懂文本的关键所在。如2017年全国II 卷,整篇非连续性文本由两则新闻材料和图表混合组成,从材料一中图表的表头“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显示,考生如能抓住两组关键词“民众”、“认识与实践”就轻松地厘清了材料一想要展示给考生的主要信息是:民众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切实履行,两者相互矛盾的状态。抓文本关键词,指引考生快速读懂、厘清材料,为考生回答主观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找“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题干关键词
找“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题干关键词,是考生回答主观题问题,冷静组织答案的基础。考场上,考生想准确、全面的解答“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首先,考生要十分注意题干问什么,你需要答什么的问题,切记不可答非所问。在平常的考试中,备考在一线的教师总是会感叹:学生答非所问,殊不知,这是考生根本没有明白题干问什么所致。解决”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答题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找关键词”法,找到题干需要考生回答的关键词,才是答题的钥匙。如2017年全III卷“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题干关键词“科研方面”,那考生切记不可忽视题干关键词的提示,转而去寻找“经济方面”、“学校方面”等其他领域的作用。找“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题干关键词,考生就能很快速地筛选“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节约时间,有的放矢。 (三)析考生答案中的关键词
高考阅卷中,阅卷老师经常碰到考生回答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时,大段大段的照搬照抄原文;东抄一句西抄一句;没有踩对得分点,答案缺乏概括性。乱抄、乱凑、乱编是考生在回答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的多种态势。析考生答案中关键词,就是在考生最后组织答案时分要点作答,踩对得分点。每一要点都是对“关键词”的分析,具有排他性;每一个要点只析一个关键词,避免要点不充分和重复,赘余。,在“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的回答时,考生需要紧扣得分点,围绕“关键词”得分。考生的答案既要概括文本内容,又不能照搬照抄文本内容,更不能脱离文本内容。考生“非连续性文本”主观题答案的组织既要分点作答,又要从不同的侧面作答,还要具有针对性。如2017年全国III卷,题干“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考生组织答案时语言要分点,每一个要点只析一个关键词。所以,第一,从居民方面,要提高垃圾分类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第二,从政府方面,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考生答案既是对题干关键词的解析,也是对独一无二要点关键词的解析。析关键词才是组织主观题考试答案的纽带,切记不可随意。
抓关键词,快速厘清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信息;找关键词,准确地辨明题干中要求考生应该回答什么内容;析关键词,考生能有效地在考场上组织答案,不偏不倚。非连续性主观题抓、找、析关键词法,致力于让考生学会筛选非连续文本中的信息;致力于解决非连续文本阅读中的教学、答题针对性问题;致力于让考生准确地组织非连续文本主观题的答案。
三、非连续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测评不像一般阅读测试题那样检测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赏析和运用。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检测学生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图表、文字及有关线索,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并进行碎片化处理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整洁信息、推断理解、判断评价的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侧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欣赏能力。
从中小语文教学实践中看,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虽然对非连续文本有一定认识,但是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对于非连续文本的介绍还是非常少的,对于这一文本的教学评价更是知之甚少。从中小学语文教学考察来看,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仅限于图文转换或是材料的列举,系统地、规范化的试题比较少。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非连续文本的教学评价大概这几种:一是提取其中关键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否提取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文本最常见的考查题型。非连续性文本提供的信息是碎片的、非连续性的,有些内容和阅读目的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是毫不相干。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从这些凌乱的材料中准确提取与阅读相关的、能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二是筛选归纳推理能力,对多个信息群,进行有用信息的筛选,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联系已有知识或生活实际,进行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建构自己的语言能力结构。三是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如课程表、统计图、平面示意图、产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等。形式眾多、适用广泛,与生活联系紧密相连,学习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知识,凸显出非连续实用类文本的实用功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赖烯泰.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J].亚太教育,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4]安军.浅析“关键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4.
作者简介:
肖丙珍,硕士研究生,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法。在省市发表论文十余篇,论文多次获奖,参与省级课题三项,主持市级重点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三项,曾多次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及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