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的异同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家萧红与作家林海音在《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中回望故园,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思考和叩问。两位女作家不约而同采用儿童视角来叙述,本文试从作家创作背景、文本解读儿童文学视角、人生反思和女性主题的三部分来比较两部作品儿童文学视角的异同。
  关键词:《呼兰河传》;《城南旧事》;儿童视角
  一、创作背景
  萧红的一生,孤寂落寞。萧红在《呼兰河传》的后记中写道:“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萧红的寂寞在她的人生中一路如影随形,多年的漂泊之后,在人生的末端,萧红重新回顾童年的生活,提笔写下《呼兰河传》。萧红的一生无疑是苦命的,为了寻求精神救赎和摆脱痛苦而创作,萧红回忆的童年注定了会有大量不太温暖的东西——呼兰河小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无知和绝望。
  相较于萧红尝尽人世凄凉,作家林海音的一生显然要安逸,平顺的多。与萧红为了心灵的救赎不同,作为台湾乡愁文学代表的林海音在作品中寄予的更多的是对第二故乡的思念之情。林海音在提到写《城南旧事》的动机时说:“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多年后远离北平多年的林海音对那一段宝贵而又美好的孩童时光依然难以忘怀,缕缕的哀愁、抹抹的沉思依然深深地印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于是就有了这本《城南旧事》。
  二、文本解读儿童文学视角
  (一)儿童视角及其选择原因
  儿童视角是指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使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从晚清到五四,随着儒家尊奉的社会道德体系逐渐崩溃和“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提出,儿童的独立性得到了空前的尊重。在文学作品中,儿童视角的出现为现代文学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作者林海音和萧红写的都是回忆性小说,两部作品以儿童的另一种眼光去观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间,从而打造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展现不易被成人所体察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和生存世界的面貌。
  (二)女童视角下悲剧叙述方式异同
  《呼兰河传》和《城南旧事》都写了两个来不及长大的悲剧。《呼兰河传》里的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花钱买来的媳妇”对她的一切打骂在老胡家和呼兰城的人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她甚至连鸡鸭都不如“打鸡打鸭还要面临着经济损失的风险”而打她只要打不死就不存在这一问题。愚昧无知是这座小城的代名词,小团圆媳妇最后被活活用开水烫死。但是对于这样的一个结局,“婆婆心疼那五千吊钱”,“众人可惜没有了热闹可看”,没有人同情她。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呼兰河传》中,萧红想要在文字中传递的悲愤远远超过儿童视角所能表现的范围,所以在行文过程中依然显露出成年萧红的视角和话语。
  《城南旧事》中来不及长大的悲剧是指妞儿,作者林海音以女童口吻完成对妞儿命运的叙述。作者在结束也没有直接交代妞儿的结局,作者从这种儿童视角出发,回避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性,这样刻意隐藏了人世悲凉的部分,给小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呼兰河传》相比,少了力透纸背的直白,多了几分委婉。从这一点来看,《城南旧事》的儿童文学地位要远远高于《呼兰河传》。但同时作者也兼顾了成人读者,成人读者同样能从小英子相对快乐的童年中发现一个被藏匿的世界,这个世界虚伪与欺诈并存,这个世界绝对真实。林海音先生选择了在宋妈与母亲的对话中交代妞儿最后被火车轮子碾死的命运,从而表达出淡淡的哀伤。
  三、人生反思和女性主题
  (一)人生反思
  与林海音的创作背景不同,作家萧红为了寻找心灵的寄托而创作《呼兰河传》。呼兰小城是不完美的,但对比萧红的一生,那样不完美的童年也竟成了美好的回忆。正因为萧红所承受的巨大苦楚,在萧红以女童视角回忆童年时,成年萧红的感受总会先于童年视角,所以在《呼兰河传》中,“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这样凄凉的句子已经挣脱了童年视角的范围,是成年萧红对已逝年华的反思。
  (二)女性主题
  萧红在文章中是一脉继承鲁迅的批判精神,在萧红眼里那些受传统思想禁锢的妇女是悲哀的,麻木的。在萧红冷静的叙事背后,是对呼兰城女性的讽刺:“先到老爷庙去,打过钟,磕过头,而后才上娘娘庙去,娘娘还得怕老爷打呢!”“怪不得那娘娘庙里的娘娘特别温顺!原来是常常挨打的缘故。”一方面表现了萧红对妇女的痛心和同情,另一方面极度讽刺了父权制的罪恶。萧红更多的是关注人精神上的麻木和冷漠以及傳统道德和文化对人的禁锢和毒害。
  而林海音显然不会具有萧红为抗议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的勇气与气魄,当然林海音性格也和她从小优渥的生活和长大后嫁入传统式大家庭的经历息息相关。她对女性的关注其实是基于自身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同基础之上的,某些时刻她甚至还扮演了这些传统女性的角色,这也表她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认同和回归。
  四、总结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是现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作,都是具有自传性质的回忆小说。儿童视角的书写使得两部作品都具有散文化,回忆美学的特征。但儿童视角作为成人作者回忆往事的代理人,因其背后成人视角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作品。但她们对于儿童叙事视角的娴熟运用,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优秀的学习范本。
  参考文献
  [1]林海音.城南旧事.林海音作品精编.漓江出版社.2004.
  [2]马森.《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比较.夏祖丽.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三联书店.2003
  [3]萧红.《呼兰河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艾晓明.《世紀文学与中国妇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设计界兴起了“留白热”的现象,它体现的是一种以无生有的思想。它以空白作为载体,简洁的视觉形象,传达出无尽的信息。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不仅简洁了视觉内容,更是反衬了主题,提升了艺术品位,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留白;平面设计;简洁;视觉效果  白色是所有颜色的合成,这体现了它最大的特点:包容性,它并不是一无所有,相反地,它饱含着无尽的能量。留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
期刊
摘 要:明清时期,中国透视画技术的理论构建主要源于唐宋、元及之前的一些时期,郭熙的 “三远法”宋朝的“界画”以及后来的传教士对中国透视画技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明清时期当时宫廷画家对透视技术也做了很大的研究,以及郎世宁为代表的一些传教士画家对中国透视画技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清代学者年希尧和他的《视学》做了系统的分析,并且阐明了中国透视画技术构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明清;中国绘画;中国画透视
期刊
摘 要:王家卫凭借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敏感和反省,呈现出一部部独特的影像世界,《花样年华》所讲述的基本上是一种感情的逃避或错位的爱,本文通过对《花样年华》的叙事结构、影像塑造、时空特征进行探讨,分析王家卫电影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王家卫;花样年华;后现代主义电影;影像记忆  王家卫在参加北京电影学院座谈会时说:“《花样年华》对我来说是一个关于回忆的故事,回忆里面有些事情对你来说重要的,一秒都觉得很
期刊
摘 要:电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休闲项目,大到电影院,小到个人家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电影的身影,甚至对于一些影迷来说,为了等待一部电影能够做到茶不思饭不想,然而对于电影来说,除了夸张的特效和完美的演技之外,还需要高水平的配音,从翻译配音到替代配音,这些配音的演员们需要对配音的技巧进行合理的展示和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完美的诠释。  关键词:影视配音;情感表达;影视作品;艺术  一、影视配音中的
期刊
摘 要:从历史上的多数画作来看,花鸟画在我国的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从绘画风格又渐渐分化成工笔和写意两种表现风格。写意画本身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注重画作的神韵和所表现的意境。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写意花鸟画中包含的抽象因素,主要从写意画的创作和审美两个层面来说明。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审美特征  引言  写意花鸟画的产生是花鸟画发展的结果。徐熙的点染法最注重画作的“神”、“意”的表现和笔墨情趣,
期刊
摘 要:2000年,在第73届奥斯卡电影节中由李安导演指导的《卧虎藏龙》获得了10项提名,其中获得的“原创音乐奖”和“最佳主题曲奖”使这部带有浓郁东方色彩的电影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对提升中国的电影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部电影很好的把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结合到了一起,使之既有东方独有的魅力也具有西方豪放的情调。  关键词:卧虎藏龙;积极作用;相互融合  在电影《
期刊
摘 要:黄自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黄自的艺术歌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对中国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艺术歌曲《春思曲》就是以中国现代诗词为题材的作品之一。本文将重点对艺术歌曲《春思曲》的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黃自;春思曲;演唱技巧  一、演唱技巧分析  声乐作品依靠演员有声的二度创作实现其审美价值。演唱者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一路发展到唐代,诗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诗人多如繁星。唐王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交流。君主重视,人民爱好。文学艺术,相互促进。唐代诗歌创作之所以如此繁荣,是因为经济的富足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决定因素,思想较为活跃,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以诗赋取仕。唐代的绘画艺术集前人技法之大成,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全国统一后,各地画家
期刊
《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是徐有富教授的一本旨在培养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书,全书共十讲,分别是:怎样选题、怎样查资料、怎样做社会调查、怎样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怎样判断资料的价值、怎样鉴别资料的真伪、治学方法举要、论文写作方法、治学态度。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讲授获取知识的手段,告诉大学生如何去读书治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需要的不是个别的知识,而是要得到那个研究学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
期刊
摘 要: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以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位书家都可以通过书法来表现抒发自己的情感,书法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并不单单是点画的堆砌,而是将自己的情感与学养融入其中。传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等每一幅佳作,都是书家心境的表现,本文以《书谱》中“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为论点,来印证书法家作品中的情感传达。  关键词:艺术;情感;书家;心境;传达  一、孙过庭其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