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中,诗歌诞生最早,普及最广,成就也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均属名篇佳作,文化内涵丰富,都有较高的思想性。因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诵诗言、入诗境、品诗味、感诗情,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习鉴赏融于一炉,就能使学生在愉悦中受益提高。
  1. 诵读——感受美
   诗歌遣词造句凝练、含蓄、优美,节奏鲜明,讲究变化,富有音乐美,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鉴于诗歌本身具有形之声的特性,故较其他文学样式更适宜于诵读。针对诗歌语言的特点,从诵读入手,让学生感受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于诵读中,眼到、口到、耳到,终能心到。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音字咬合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顾盼期待、悲惨忧郁的凄凉心境;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长短错落之中,我们感受到了“谪仙人”李白的豪放过人。君不闻“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君不闻“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一个是柔笔抒情,一唱三叹,写离愁别绪;一个是引吭高歌,怀古思今,抒报国之志。在读中寻找情感的交汇点,在情感指导下寻求朗读的切入点。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想其神态,仿其语气,品其心态,在这样的情感下,又怎能不神思飞扬,沉浸在与作者的情感的交融与共鸣之中呢!
   诵读使静止的诗变成听得请、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可以将学生更快更深地带入诗境,去领略那震撼人心的音乐美、图画美、思想美。反复诵读,于有声去体味无声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走入诗境,撞击出心灵的共鸣!
  2. 品读——理解美
   诗文中的名篇佳作,是千百年来滋养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优秀的诗歌承担着丰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而这种潜藏的美,需要深入挖掘,听“弦外之音”,品读进而理解美。
   品,不是逐字逐句、扒皮抽筋似的解剖,而是教师投石击浪似的指点。要想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还必须从文本出发,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联想和想像,来探求和再现古诗文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恰倒好处的点拨,指导学生抓住一首诗的“诗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匠心、诗词内蕴、诗人的品格和情怀,从而使学生在诵读感受美的基础上,入诗境,与诗人产生思想的共鸣,把诗的意象具体化、形象化,领悟诗作的言外语、画外音、景外语。
  3. 评析——鉴赏美
   诵读便于感受美,品读便于理解美,而评析则为学生插上了创造的翅膀。
   语文审美教育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本阅读过程是审美体验过程,文本创作过程则是审美创造过程。评析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恰当地述诸笔端,在对美的感觉、追求的基础上进而再创造。文以载道,古为今用。古诗文所反映出的普遍真理,是蕴含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古诗文若能联系现实生活,在拓展中认识生活,积累素材,也不失为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有了心灵的深刻思考,文字的理性拷问,学习就上升到了审美创造的新层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诗是美的艺术,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全过程,也就是教师教学走上审美化的过程。从古诗词入手探索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与语文学科亲密接触的绝好机会,更是使教学走上审美化的绝好途径。
  收稿日期:2012-04-12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坚强的意志与学业成绩及个人事业成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意志是在人生道路上最能体现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对学习、体育锻炼以及事业起着定向、动力、维持和调节控制的作用。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年龄阶段,对于意志力的培养,如果给与相应的重视,并科学地指导,必然会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终身受用。  1. 体育教学对中职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
期刊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教
期刊
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主动求知的表现。我们发现孩子在三四岁时,经常缠着父母问这问那,他们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的小问号,进入小学低年级,他们尚能问一些问题,但到了高年级,问题逐渐少了,等到升入中学、大学,他们就不愿意提问题了,最后竟然忘了怎样提问题。于是,就有了中美大学生的比较中,中国学生不爱提问、不会提问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
期刊
在高中物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提到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要掌握知识,更应侧重于应用知识。学生的知识量并不一定与应用能力成正比。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做起。  1. 学生思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   1.1 存在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虽然思维定势在很多时候能帮助人们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但有些时候,也会出现错误。比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基础。教育教学更需要创新,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何创新思维,是我们这个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小学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课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以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内在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
期刊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过程,其中“理解”和“记忆”是“运用”的两个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从理解层面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运用层面的“积极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很高很陡的台阶。如何帮助学生跨越这一台阶呢?笔者认为,语文课上要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读写实践机会,在加强朗读与背诵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尝试运用范文的语言,内化所学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广泛推广和运用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运而生,而且已经融人现代教育技术,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电教媒体己不再限于视听范畴,而是呈现出多媒体化、超文本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新特点。因而,应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最可贵的。《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分别提到:“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探索,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1. 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探索创新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
期刊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观察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如: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微生物世界;英国的胡克受列文虎克的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在对生命现象观察的过程中,生物学家们积累了大量感性材料,经大脑思维加工形成了理论
期刊
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有效地改变学习素材的呈现方式,极大限度地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能最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还能够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更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课例浅析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辅助作用。  1.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