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品德自主构建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问题
  1.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与研究,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课题组成员及学科教师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创新教学”的目的意义有所了解,基本上树立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一致的学科教学思想,较为自觉地运用新理念组织教学。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各类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研究。
  2.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改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的现实,努力提高德育实效,开辟一条从抽象的理论研究走向学生现实生活具体的重要路径。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以往的道德认知、情感态度的培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笔头上,一旦进入现实生活,却往往得不到预想中的效果,道德认知仍然游离于学生道德体系之外,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建构。现在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学为载体,全程调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育教学质量,这样可大大提高教育效益。构建起一整套“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探究型生活化教学”模式,为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提供经验范式。
  3.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运用教育创新的思想、教育系统论的观点从深层次上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突破与创新,藉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效益。以自主建构为主导学习方式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探究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必将有利于小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有利于小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4.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简单地从外部搬到自己的记忆中进行直接的翻版,而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自我理解、建立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学习的建构过程不仅包括具有相关性、比较概括的结构性知识的建构,还包括大量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的非正式经验背景的建构。诸多道德情境中的道德问题对学生的两方面建构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品德自主建构”则是指道德学习主体在教育者创设的特定情境中不断主动地改造自己的品德心理图式,不断提升道德人格的过程。探究性教学法:是利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教学呈现一种开放式的结构。探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自主创造精神,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引入探究性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在对道德问题的主动探究过程中获得认识的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二者不可或缺。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明确研究问题,形成研究课题,拟写方案。形成当前思品教学弊病调查报告。
  2.教学策略研究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6月)分别完成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探究型、生活化、主体自育型的教学研究。阶段成果:相关典型课例、案例,子课题报告,相关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全面总结研究的成果,通过平行对照班的终端对照实验假设,总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三、研究发现或结论
  1.传统思品教学的影响,导致教师观念的落后僵化
  长期以来。受教材设计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科教师的思想意识依然囿于一个狭窄的教与学的圈子内,课堂教学也固于一定模式之中,明显的弊端是教师道理讲得多,学生实际参与少;书面作业多,行为督促少。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亲和力,少有生气,枯燥乏味,致使“知”和“行”脱节,这种板着脸孔的说教方式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道德需要,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学生很难体会到道德教育的兴趣,因而降低了品德教育的质量。新课改以后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尽管在教材编写等方面对此有了相当的重视,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改观。同时,由于教师观念的偏差,也导致了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仍然落实在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标准上,而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
  2.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教师观念中有了“生活”,但缺乏与品德教育的整合。品德与社会课程把儿童的生活作为课程的第一来源,按照儿童的生活逻辑来构建课程结构,而且强调这种生活“是儿童所感受到的,所观察到的生活,是他们正在过着的生活”。另一方面,综合课程强调儿童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即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得经验,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体验与反思,因此,生活即是品德与社会课的目的与归宿。
  3.影响小学生道德自我建构的因素分析
  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我国德育界主要信奉的还是一种品德“转化”理论,即片面强调和无谓夸大“价值引导”的功能,认为德育过程就是一种学生观念的转变过程,否认自主建构的价值。
  四、分析和讨论
  1.开放性的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德教学的某些弊端,使品德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2.尝试生态化的品生、品社教學。生态化的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情境的自然和谐、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我们努力在品生、品社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追求这一理想目标,力争使我们的学科教学呈现出自然和谐的外显特征。
  3.设计与实施关注基点、重视践行的品德教学过程。 我们认为:“积极的自我概念”即自我肯定或自尊的需要是小学生自我建构德性的基点,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德育过程的轴心。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概念”,但这种对自我的认识可能是模糊、孤立和片面的。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对自我的认识越依赖于外界的评价。为此,我们从改革评价方式入手,重视过程性评价,加强自评。如我们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让学生记成长日记,充分运用自编的“人格发展辅导手册”,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建构。同时,学生道德的发展是教师化育和学生习得共同作用的结果。“情通理达践履”是自主建构的最终目的,为此,在日常的品德教学工作中,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强化:其一为两难判断。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创设“两难情境”,让学生进行选择和判断。
  五、建议
  通过研究过程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道德教育的真义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其中,“价值引导”是真实有效的道德教育的条件,“自主建构”是德育过程发生变革的本质。因此在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实现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相统一,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价值引导,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强化自主建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道德教育效果。而我们的研究,较多地关注了学生品德自主建构的途径、方法及策略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价值引导”的理论及策略研究,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而要学好这些重点,良好的思维能力必不可少。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人脑的功能,通过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其它过程来反映客观现象的能动过程.物理思维就是运用思维的一般规律于物
期刊
为了能够对农牧区小学教育状况有一定了解,我做出了简单的调查,并且发现本县牧区素质教育水平相对比较简单,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  一、农牧区小学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手段落后  在农牧区小学,由于很多原因,教师中民办转公办、代课考取函授而转正的占有很大比例。初中水平的底子相对比较好一些,他们会受到很多教师的指导,并且传授过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等相关内容。农牧区小学教师的
期刊
【摘 要】估算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估算 意识 能力  估算,顾名思义,就是对事物的数量作大致推算,初步估算。估算,是尝试性思维在数学上运用的策略之一,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估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在,数学的教学与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估算能力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学管理成为学校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通过传统文化完成较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了传统文化对教学管理的积极意义,然后分析了教学管理中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管理的相应建议,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积极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一、传统文化对注重教学管理的积极意义  1、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初中生处于较小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思
期刊
一、为什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承传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文本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依据,但现状却往往是老师对一篇篇课文进行详细分析,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学生却左耳进右耳出
期刊
一、研究缘起  从目前采用的小学英语PEP教材上来看,我们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比较多的阅读材料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即使从五年级开始有一些语篇,但是中间还是穿插了对话,且篇幅较短。而从教师平时的教学方式来看,重听说轻阅读的比较多,在词汇和对话教学中缺少对阅读内容的提前渗透,因此给英语阅读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外小学生的阅读输入量较少,对于有趣的阅读,他们接触的也是有限的几篇,除了课本之外,他们几乎
期刊
德育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德育即思想品德和道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纪律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方面,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德的教育。小学德育管理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认同社会而又被社会认可的人
期刊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的办学声望,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让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顺心。师生在教学的共同体中共同进步、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藏语文教师,将如何优化藏语文的教学呢?我从下面几点做些阐述:  一、讲述藏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藏语文的重要性,从古到今藏语文是藏民族的交流工具,是维系民族团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学习、纪律品质的教育者,生活疾苦、身体健康的关照者。要使学生品学兼优、茁壮成长、成功成才,班主任就非要下一番苦工夫  【关键词】初中生 自主管理  学生的发展直接受环境影响,而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基本组织结构,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关键是通过班级建设,以班级组织力量来对学生实施影响。那么,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如何通过班级建设来实现对学生的影
期刊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校本教研与科研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有效整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校本教研和科研的有效整合方面,发现当前学校教师对校本教研与科研有效整合的认识不清晰,校本教研与科研选题相脱节,学校校本教研与科研不能有效整合的问题。需要理顺校本教研与科研的关系,把教师培养成真正的反思性实践者、研究者,增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是重要把手,促进校本教研与科研整合的实用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