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sds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是“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于课题“地方高校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从理论上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内涵、层次及能力结构。针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层次
  
  1,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1986年6月,中国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在他的《宏观人才学》一书中对人才定义是:“社会上一般将德才兼备的人或有一定专长学问的人叫做人才”;“教育学上将经过学校教育,在德智体诸方面具备了一定素质,基本上可以适应某种工作的人叫作人才,实际指获得了中专、大专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现代汉语辞海》将人才定义为“品德才干蒹优的人;有特长的人。”《中国大百科全书》也将人才定义为“德才兼备,并有某种特长的人。”可见,人们关于人才的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本质上说,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是由社会分工的不同需要所决定的。一般而言,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根据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可以将人才大致划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
  所谓研究型人才,是指发现旅游经济规律、创新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以旅游的客观规律为研究对象,从事学术性的工作,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求旅游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关系不是很直接。
  所謂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扎实且结构合理的旅游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具有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从事旅游专业工作的一般技能和从事旅游相关岗位的核心技能的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将理论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运用旅游学科的科学原理服务于旅游社会实践。
  
  2,应用型人才的层次
  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在旅游社会实践领域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与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等三个层次。
  (1)工程型人才
  工程型人才主要依靠所学专业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科学原理及学科知识体系转化为可以直接运用于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经营管理实践的人才。在现实中,像旅游职业经理、营养师等就属于工程型人才。
  (2)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把决策、设计、方案等变成现实,转化为不同具体形态产品的人才。他们主要从事具体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例如加工制造、提供服务等具体的操作工作。在旅游行业,服务人员等就属于技能型人才。
  (3)技术型人才
  技术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一种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一样,技术型人才也处于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但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组织管理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技术工作的人才,诸如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在现实中,那些在服务现场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才就属于技术型人才。
  如果按照所受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不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则可以细分为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等。
  
  二、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
  
  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究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已是旅游教育界多年来探讨的热门话题。在旅游行业的生产实践中。作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知识的获取与再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指大脑对知识的吸收、加工、储存能力。在现代社会里,每天的知识与信息成几何倍数增长,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在博大精深的学科领域里,能捕捉到多少有益的成分,这与一个人的知识获取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强,接受新信息、新知识就快,知识面就宽,反之接受新信息、新知识就慢。
  知识再现能力指一个人面对实际的学习情景或工作情景对知识的回忆与表现能力。它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机械性的功能回忆,即面对新的学习情景或具体的工作情景,回忆起过去所学知识。第二个层面是简单的知识加工,即将所已有的知识进行简单加工,用于解决一般性学习问题或完成一般性工作任务。第三个层面是知识创新层面,即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深度加工、重组,形成新知识用于解决比较复杂的学习问题或实际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再现形式。
  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而言,在知识上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即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应用性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科技、方法论、财务、管理、社交等方面的知识。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的东西非常多,这就需要通过有限的课程让学生获得一种应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2,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将知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因此,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
  (1)组织工作能力
  应具有科学指导和组织实施工作的能力,能把上层指示与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结合起来的能力,研究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
  (2)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型人才应当熟悉和掌握旅游行业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即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这种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之后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运用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来处理工作对象中的实际问题,表现得直接具体的是对实际工作对象进行动手操作。操作的结果应该是满足旅游行业领域要求的工作成果。
  (3)谋划决策协调能力
  旅游市场讯息万变,在谋划决策时做到明察、多谋、机智、善断、勇为。具有机敏决断的能力。
  (4)调查研究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而对所从事的工作和实际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不主观臆断,不盲目指挥。
  
  3,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指不墨守成规,不循规蹈矩,力求推出新构思、新设计,运用新方法、新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热爱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事业。这是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最突出的表现。   
  4,协同能力
  协同能力表现为人与人合作的能力。旅游业的工作客体往往比较复杂,完成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协同配合,这种配合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上。维持事业的旺盛生命力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来自团队的创造力、团队的合作精神、团队的进取心,因而信任、信用、合作以及默契等协作精神应是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必备品质。
  
  5,交流能力
  旅游业是一个外向型行业,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己发生变化,懂得国际运行规则和具备国际交往与运作能力的人才倍受旅游企业欢迎。因此,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特别是要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
  
  三、正确认识应用型人才
  
  1,应用型人才不是低层次人才
  人才类型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尽管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之分,但不同的人才类型却不存在层次的差异。从概念本身而言,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人才而言的,他们只是类型的差异,而不是层次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说研究型人才是高层次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低层次人才,也不能说应用型人才是高层次人才,而研究型人才是低层次人才。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旅游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院校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当中的技能型人才上。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这些学校大多生源质量较低,社会声誉不高,名气不大,地位明显低于普通旅游本科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将应用型人才认同于低层次人才。
  
  2,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不是低层次教育
  人才类型并不决定教育类型,一种人才类型可以通过一种教育类型培养,也可以通过多种教育类型培养,而且某一种教育类型也可以培养多种类型人才。旅游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某种教育类型培养多种类型人才依据之一。
  我国的大学一般被分为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可以将研究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也可以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同样,研究型人才可以成为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也可以成为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一般而言,重点院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类学校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它们之间并没有高低之分,每一种类型的教育都有可能成为一流,也有可能降为末流。
  
  3,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要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人才与创新的关系
  (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是两大学习要素。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既要重视应用技能的掌握,又不能降低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这里所要求掌握的应用技能,是指具有宽厚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作支撑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掌握应用技能,不能排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应用技能的形成。
  (2)应用与创新的关系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人才,不论是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创新都应当是其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应用型人才固然需要更多的从事经济社会实际工作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需要创新素质。恰恰相反,应用过程中需要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一名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四、我国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末,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历经大发展后,现进入稳定提高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不断探索各种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体制、政策、资金和传统观念认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总量短缺,高级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同时培养能力不足。
  
  1,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制不完善
  由于体制和观念等多方面原因,旅游管理应用人才教育培养仍然沿着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体制,各主体间没有形成合力,无法形成有效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导致社会急需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不能更多更快地培养出来,与旅游业的需求差距极大。
  
  2,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缺乏深刻认识
  很多研究性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培养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偏重于学术性、理论性。研究型大学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法和手段都偏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大学仍然过分强调知识质量观,重视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单一的人才观念和单一的评估体系导致一些教学型院校不去扎扎实实研究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是盲目追求办学层次的升格以及办学规模的大而全,人才培养规格还是强调学术性、研究性,学生的实际工作中能力相对不足。
  
  3,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培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共同做法。但在具体实践中,虽然增加了实践环节(甚至某些高校的旅游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占总学时一半以上),但只是在教学时间上进行了保证,而收效并不理想。实验硬件环境差;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手段落后;教学目标、要求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教学组织形式落后等因素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4,师资队伍建设与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中的部分教师是从其它学科专业转过来的,往往本身就缺乏实践的经验,缺少对旅游企业一线的完整了解和掌握,而研究型大学往往对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但却没有高学历的企事业人员不屑一顾,也很少给以兼职教师的机会,由此也就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旅游高专教育飞速发展,而承担高职教育的主体是通过“三改一补”建立起来的高职高专院校,许多高职旅游院校建校时间不长,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规模发展。
  此外,目前国内旅游高校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活动的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在職称评定、人才选拔等方面仍然强调高学历、多论文。并未充分强调“双师”素质及实践能力。这样就使得许多教师埋头于提高学历,搞理论研究、为评职称去努力,不重视实践环节的锻炼;而许多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由于在学校职称评定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认可,加上外界的不断诱惑,纷纷离校而去,这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5,教学手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差距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关系的变革与创新,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目前,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都停留在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简单的结合上,只是教师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灌输书 本知识,形成新的“满堂灌”,没有体现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6,特色培养的力度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存在着“普教化”的倾向,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缺乏职业特色。一些高职院校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抄袭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成为普通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翻版。有的培养计划中尽管增加了实践环节,由于缺乏教师、经费、实训基地等条件而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种状况与社会迫切需要高职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背道而驰。
  
  7,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有效的沟通平台未充分搭建和利用
  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来说,产学研联合不足,旅游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缺乏牢固的链接,平台的和谐性体现得不是很明显,表现在:产学研结合的内在动力不足;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思路不够开阔,一是把开展产学研结合仅仅作为解决原有模式下的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二是许多学校仍然套用过去安排实习的方式。学校自身实力不足,制约了产学研结合的开展;目前旅游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更多地还只停留在学校与社会的层面上,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做得不够,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
  
  五、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工程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实的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进行变革,因此,要把构建和创新有效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工程。
  (1)树立“大旅游”理念
  现代旅游是“大旅游”,它不应局限于狭隘的“旅游”行当,而是放眼世界的“大旅游”、“大市场”。与此相关联的现代旅游教育,应是一个融合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历史等学科的专业。在旅游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明确现代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特质。旅游教育从专业到课程建设都要摆脱为传统的、狭隘的“旅游”领域培养人才的束缚,着眼于“大旅游”、“大管理”、通过融会和创新旅游学科知识,为迅速发展壮大的各种类型的旅游企业服务。这种理念渗透到办学指导思想中,就不仅仅是满足于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一般培养要求,更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经营实践中所需要的发现问题、捕捉商机、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提升业绩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
  (2)不断完善以培养应用能力为重心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要求,构建以培养应用能力为重心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3)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创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应高度重视因材施教。当前国际社会一致认为中国肯定会成为21世纪的旅游第一强国,“中国旅游”正日益得到世界的认同,与此相适应,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必须融人世界经济的开放化、产品创新的个性化。这便要求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2,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是实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应当不断创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把教学内容从理论与实践脱节转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教学手段从单一转向多样化,将教学组织形式从一元转向多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获得知识和经验。除了一些共同基础课外,应当允许教师教学内容上的个性化,允许教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鼓励教师探索各种有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从体制上强化学生的读书、实践、实验设计等自主学习环节;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试考核方法,等等。
  
  3,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是实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特色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的当务之急。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相当的学术理论水平,而且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应建立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到人才激励的完善的用人机制。从目前旅游高校的师资现状来看,组建旅游管理教学科研团队是提高目前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组建旅游管理教学科研团队分为二个方面:
  (1)校校之间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校校之间组建教学科研团队科学选择团队平台是关键,可以以课题、精品课程和重点专业为平台组建教学科研团队。这又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全國性教学科研团队、区域性教学科研团队、全省性教学科研团队、校级之间教学科研团队和校内教学科研团队。
  (2)校企之间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校企之间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可以取长补短,在短期内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目前旅游行业具有一批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旅游管理社会师资群已经存在,组建校企之间教学科研团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另外,鼓励教师以出任顾问、开展咨询、帮助培训等多种形式参与旅游企业事务,让一些专业教师借助于上述渠道与企业保持较密切的联系,井能随时将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 围绕宠物经济产生了不少的新兴职业。探讨宠物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寻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t培养宠物类高技能人才十分迫切。  关键词 专业建设;动手能力;产学融合;途径    今天,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如何把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
期刊
摘要 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目前依然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在现今的教学中还存在课题研究太重“结果”,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脱离学科课程实际;缺乏人文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把握发现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相结合、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主与辅、精与泛、深与浅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模式;结果;人文素质;独立研究    研究性教学模式已经提了多
期刊
摘要 为适应现代高校自动化、通信与电子信息等专业的要求,结合《信号与系统》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对我院该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针对目前我院的实际,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信号与系统;课程体系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自动化、通信与电子
期刊
摘要 “基础课”教学应当摆脱单纯的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对空”教条式教学模式,回归到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生命的体贴,回归到生活化。“基础课”生活化教育就是既着眼于大学日常生活,强调大学的学风、社团活动、同学关系、同伴群体等非制度的、日常的社会关系;也着眼于非日常生活,重视制度管理、学習方法探讨、工作能力锻炼。”基础课”道德教育要从关心大学生独特的生活、关照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关注大学生面临的价值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育教学从思想观念到方式、内容、手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生力军的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如何,将直接决定和影响未来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未来创新人才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皖北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试图寻找出提升该地区师范生信息素养水平、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师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皖北地区;师范生;信息素养;现
期刊
摘要 观察能力是基本的物理学习能力之一,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利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观察;习惯;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
期刊
摘要 高中美术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网络;美术教育;教学    在信息时代,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  网络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资源,同时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基础,是高中学
期刊
摘要 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医学生物学教学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协作学习、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 医学生物学教学;网络;多媒体    我校选用人卫出版社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的《医学生物学》,作为初中起点升大专的五年制高护班教材。这本教材从内容上讲,既有医
期刊
摘要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课程的应变能力,本文从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构成、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来讨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区别。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区别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管从在校学生数还是从学校数来看,高等职业教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军队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出发,分析了以往军队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实践,总结了面向军队需要,培养高质量应用型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军队;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突破了我国研究生培養中的单一型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目前,全国计算机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