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琪:“我因出口古陶瓷高仿品曾遭海关通缉!”

来源 :收藏·趋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在忽悠中国》绝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
  本刊从2012年1期开始,每期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本期为选载内容之十。
  相信一个个真实的调查将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
  采访时间:2010年8月30日15时~18时
  采访地点:北京古玩城藏珍阁
  受访人:李广琪,著名仿古陶瓷艺术家、电视连续剧《雾里看花》文物总监。
  特长:高仿明清两代外销瓷器,曾因出口自己仿制的明清两代外销瓷,被疑为“走私珍贵文物”嫌疑人,受到海关通缉,逃亡一年之久。他在上世纪仿制出口的“明清外销瓷”,近年经常被国人从海外市场高价回购、上拍。
  吴树:李先生,早就听过您在仿古陶瓷领域里的大名。景德镇一些高仿者多半隐居乡村,而您却“大隐隐于市”,公然在北京古玩城开店……
  李广琪:哈哈,那是因为我心中坦荡,“制假”不卖假。至于别人拿我的产品去拍卖、去骗人,那不是我的错!
  吴树:能给我讲讲高仿瓷的一些事情吗?
  李广琪:高仿瓷自古就有,从晚清到民国更甚。包括中国陶瓷鉴定顶级权威、故宫耿宝昌先生的师傅孙瀛洲,早年都做过高仿艺术品,其中包括明清官窑器和外销瓷,当时做出来都是从琉璃厂销往欧美国家,挣了很多钱。
  没想到一个轮回60年过去了,孙瀛洲等老先生当年做的那些高仿明清官窑瓷器又重新被国人从国外拍卖公司、古董商那里买回来了,而且连本带利花了数百倍的钱。据我所知,有一只几十厘米的清早期大盘,那时候是1000大洋卖出去的,头些年被人花几百万人民币拍回来了。
  现在我们的文物市场上,包括拍卖公司的那些所谓回流的东西,相当一部分是当年从琉璃厂卖出去的仿品。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叫“父债子还”!当年我们蒙了那些洋人的钱,现如今小洋人反过来蒙我们的钱,一个轮回,笑话!所以我的儿子我不让他玩古玩,我的徒弟我也不让他们涉足古玩,你学做新工艺品就是工艺品,别去沾古玩……
  吴树:(笑)免得也“父债子还”,遭报应是吧?
  李广琪:……其实,仿古瓷本来也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品门类,只是被人当成赝品去炒作才改变了艺术家的初衷。我非常反感××电视台的《××收藏》栏目,凡是新东西就“咣当”一声砸了。这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诉观众:老东西值钱,新艺术品不值钱!
  现在的媒体不宣传中国文化,盲目忽悠人们炒作古董,只要是老的就值钱,新东西不好,要砸。其实新中国成立后,那些新艺术品为国家挣了不少外汇,一个鼻烟壶几毛钱、一个瓶子几块钱,那时候我们有多少东西可以出口赚外汇?就这个,有功之臣啊!
  吴树:我们还是来谈谈您自己的事儿吧!很多圈内人,包括孙学海、李宗扬两位老前辈也告诉我,您是仿造中国明清外销瓷的第一高手,是吗?
  李广琪:究竟第几我不敢说,我研究景德镇明清外销瓷器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自1993年开始,我用了大量心血从国外购买有关资料和实物,花费了几十万资金。我开始研究这个东西的动因是什么?历史上,丝绸、茶叶、瓷器这三大产业是支撑中国经济的三角支柱。明清外销瓷器在世界各地的人群当中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可以说比官窑瓷器的影响面大得多,我为什么不可以重操老祖宗的旧业,一方面不让外销瓷的技艺失传,一方面赚点老外的钱?
  我自己做的东西,内销部分主要就在这里卖,开诚布公地告诉收藏者我这些官窑、外销瓷都是仿造的工艺品。有些藏家进来看了说:“您就别蒙人了,这明明是真东西,怎么就告诉人是假的呢?”不管人家怎么看、怎么说,我还是按照工艺品的价格收钱。我现在不缺钱花,我就是想传承外销瓷文化,绝不坑蒙拐骗!
  吴树:据我所知,您在景德镇有窑厂,就您这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面能卖出去那么多东西?
  李广琪:我做外销瓷主要是销往国外,开始国内人不清楚,只知道我在做外销瓷,但没见我卖这些东西,都觉着奇怪:李广琪的高仿瓷哪儿去了?现在我可以公开这个秘密了,都卖到国外去了。开始销往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美国,后来扩展到整个欧洲市场。
  吴树:您有没有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您制作的外销瓷,一共销出去多少?
  李广琪:我在欧美主要国家都有代理商,大概先后一共出口几十万件仿明清外销瓷。一个20厘米的仿乾隆粉彩盘子卖到80美金!
  吴树:呵,几万件东西加起来,您也是当年的“美元侯”啊!
  李广琪:那时候我第一个做,卖得可好呢!挣起钱来像流水一样!
  吴树:我在琉璃厂看到一位外商卖的明清外销瓷,跟你店里的这些东西十分相像。
  李广琪:他们是哪个国家的?
  吴树:是××国的。
  李广琪:(笑)那是我销售外销瓷最多的国家,但那一家有没有我卖出去的东西我不知道,我没去看过,不好妄下结论。
  吴树:您这个乾隆粉彩人物盘子多少钱一个?
  李广琪:几百块钱。
  吴树:跟那里的一只一模一样!我在那家老外的店里提出想买,他给我的优惠价还要2万多!
  李广琪:(笑)那当然,在我这里是仿古工艺品,在他们店里卖的就是乾隆本年的古董价格了!
  其实我看到很多事情,都不点破。比方说,头些年我曾经花了三个月的工夫,做了一对仿乾隆粉彩大瓶,运到美国卖了6000美金。两年后,国内一家单位花了近百万人民币从另一个国家将这对瓶子买回来。我的徒弟发现后回来告诉我:“师父,您做的东西又回来了!”我去看了一眼,都不敢吭声,吓死我了!后来那家单位又将瓶子卖给了别人,卖了100多万人民币……
  这能点破吗?不能啊!许多人以为自己的眼力好,花大价钱去国外乱买东西,其实许多所谓回流的外销瓷都是不同时期的仿品。
  吴树:像您现在这样,做仿品而不卖赝品,怎么挣钱啊?
  李广琪:有人进门就习惯性地问:“您这儿有没有老东西?”我说您看看吧,这里面就数我最老,其他都是工艺品!我做得非常到位,您可以买回去摆看、欣赏!价格不贵。   还有人问:“您不卖老东西为什么这店名叫藏珍阁?”我开玩笑说,藏珍藏珍,“真”东西藏起来卖假的、卖复制品呗!哈哈……
  吴树:您这样说东西还卖得出去吗?
  李广琪:是啊,人家不信你的真话,撇下我几百、几千块钱的高仿品不要,到别人家去买几万、十几万块钱的“真品”。哪儿来的官窑真品?还是买了低仿品!没办法,做这一行生意,好的商人挣差价,坏的商人靠欺诈!
  吴树:您有没有统计过,您做的仿品,有多少被人当真品卖了?
  李广琪:这无法统计。反正是常有的事,年年都有,国外更多见。我有一个洋徒弟,他爸爸是美国华人收藏协会的会长。那年我烧制的一只青花玉壶春瓶摔断了头上一截儿,被他要去摆在美国的寄卖店里,给一个当地人看中了,认为是老东西,花2000美金买回去。两周后,那个美国人打电话给我徒弟,说经鉴定你那只玉壶春瓶子是新仿品。徒弟说:“我没有告诉你那是什么时候的东西,我看不懂。您觉得是仿品就拿回来退钱呗!”
  又过了一周,那人没来退货,徒弟出于诚信打电话告诉他,那只“割头玉壶春瓶”有可能真是仿品,您赶快拿来退钱吧!您猜那人怎么讲?他说:“不退、不退了,我拿去大英博物馆鉴定,人家说是货真价实的元青花玉壶春瓶残件,付给我十几万英镑买去收藏了!”
  吴树:哈哈,您可得小心别成为外国人的文物公敌呀!
  李广琪:我的东西卖到外国去,运货单上写的就是仿古工艺品。人家非得当老东西买卖,那我也控制不住呀,不是吗?”
  吴树:您怎么看现在的中国文物市场?
  李广琪:中国文物市场现在就是一个金字塔形,从玩民窑到玩官窑、玩宫廷器、玩极品,当大家都爬上8888米的高度后,进入盲点,路在何方?无路可走了,没什么可玩的了!最后玩的不是挖坟掘墓就是造假作弊、坑蒙拐骗!我觉得我现在做仿古艺术瓷是在弘扬中国文化,是倒金字塔,由真品开始精细复制,逐步推广开,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会欣赏中国古代文化、买中国的文化,而不是为了急功近利倒卖赚大钱。但是只要你的东西做得好,得到国内外客户的认可,钱也没少挣。这样的路我觉得会越走越宽!
  吴树:我很欣赏您这种境界,您不仅是个优秀的商人,听上去更像是一个非常有见地的文化人!您给《雾里看花》摄制组当文物总监,是不是也有您的文化目的?
  李广琪:是呀,我协助拍摄电视连续剧《雾里看花》,给他们当文物总监,帮助他们一起修改剧本,耗费了几年时间和大量精力,目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物市场现状,看穿其中各种欺诈手段。在大家都昧着良心靠卖假货去赚黑钱的时候,你一个圈内人单刀单枪去挑战市场主流,去戳穿别人的骗术、敲别人的饭碗,压力的确很大。但是有时候一想啊,看不过去啊,这么乱的市场!
  吴树:您对中国文物鉴定业的情况怎么看?
  李广琪:总体不看好。目前中国鉴定业处于一种特别混乱的状态!首先是国家对专家队伍的业务水准、道德修养都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没有监督。目前很多专家学者搞理论的多,没有多少实际经验。只要学历够了,工龄30年,研究员;20年,副研究员。这些人就会写文章,搁在市场上实战立刻就死。而像我们这些真正从文物市场的血与火中拼杀出来的人,不在体制之内,国家看不上眼,一个都不要。
  其次,有些专家不是专业水平不够,而是道德品质差。不管是真是假,只要交钱就给证书,开一张证书两三千块钱。
  其实总的来说,鉴定中国文物当然我们国内的行家要比国外的专家要强,毕竟我们拥有大量的资料和实物。但是,我们国内的专家没有人家那么敬业、那么一股子钻劲。比方说,一个官窑的款识,国外研究中国瓷器的专家都要列出大量的数据,做各方面的考证、比照,全方位研究,找出细微的差距作鉴别。而国内专家的研究就不可能这么细致。
  再一个,外国专家的专业性很强,分工很细,主攻什么就是哪方面的专家。不像我们国内的专家什么都懂,什么都懂不透,只要给钱,什么都敢认,研究瓷器的敢去鉴定玉器,研究书画的敢去鉴定青铜器!
  吴树:在我们中国几大类文物当中,有哪些是可以准确鉴定的?哪些比较难鉴定?
  李广琪:不管是陶瓷器、玉器,还是金银器和青铜器,哪一行都有一些非常杰出的人才,为了做好文物复制品,他们可谓是呕心沥血。就如同我当年做高仿瓷一样,首先从源头找到乾隆时期的官窑瓷片,带到上海硅酸盐或北京历史博物馆去做科技测试,进行化学分子分析,取得各方面的数据,再按照机检出来的结果整理出配方。回景德镇后,再按照配方和泥,调好了烧成瓷饼子再拿去上机检测,哪里不对又返回重配。如此反复多次,直到与乾隆本年的配方完全一致了才最后拉坯成器。
  吴树:您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就可以顺利通过机器测试了?
  李广琪:可以呀,我下工夫做的每一件东西都不怕您拿去做机器测试!
  吴树:可是这样做出来的高仿品成本也不会低吧?假若不当真东西卖,岂不是会亏本吗?
  李广琪:是啊,来回折腾,时间、精力、经费全耗进去了,如果不“杀猪”(卖假),不说亏本,利润也不会多。人家从我这里当工艺品几百、几千块钱低价买去,然后当真品拿去倒卖,甚至上拍,几十万、几百万成交!
  吴树:像这种能过机器检测关的,眼学专家就更没办法识别真假了?
  李广琪:怎么识别?全瞎了!从我这里出去的高仿品,有的被国内外大收藏家收藏,有的甚至被国内大博物馆收藏。给你讲个笑话吧,那年我从××海关出口几十件外销瓷,被负责文物鉴定的专家断定为国家二三级文物,说我违法走私,并且发出通缉令。这事别的专家做过鉴定,你自己是百口莫辩、很难讲清楚。害得我东躲西藏,等风声过去才敢回家。躲过风头以后我告诉他们,我在景德镇开了工厂,专门复制明清两代外销瓷器,不相信我带你们去实地察看!
  吴树:(笑)您自己卖出去的东西您自己能认得出来吗?
  李广琪:我自己当然能识别呀!我自己造出来的儿子我能不认识吗?
  吴树:您仿造的艺术品,尽管您没有骗人,可是被别人当真品拿出去骗人,面对那些上当受骗者,您有什么办法让他们避免上当受骗吗?
  李广琪:(笑)我没有办法,只有一句话劝告那些搞收藏的朋友,别买古董了,喜欢它就当新东西买吧!
  吴树:据我所知,已经加入淘宝大军的人,是不会听您这种劝导的。解铃还需系铃人,难道就没有别的路子识别高仿品了?
  李广琪:(摇头)我有一个朋友,是拿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顶尖级科学家,应该很聪明吧?人中之杰啊!多年前就开始搞收藏,他家里除开我送给他的两个清代民窑青花罐子是真的,收了一屋子假货。我也真心想帮他呀,让他别买了,可是没用!隔一段时间没去,又买了一大堆,屋子里都摆满了,厕所、客厅到处都是。我让他老伴劝他,他老伴也无可奈何,说:“反正买得都不贵,只要他开心就行!”我一想这样也行啊!所以我只有劝告那些搞收藏的朋友,实在好这一口,千万别买贵东西,往往贵东西高仿的多,更不靠谱!
  吴树:对于那些热衷艺术品投资的富豪藏家,您能给一点建议吗?
  李广琪:最好是别搞,万一要收藏,我建议这些人如果自己不懂,必须依靠信誉好、眼力好的艺术品经纪人,依靠他们为自己掌眼。对于中产阶级和普通藏家,最好是别玩了,要当做投资一定会亏本,现在基本上没漏可捡!再不听劝告,只有上八宝山,谁都救不了!你想啊,如同上面讲的那位高级科学家,要论智力有多少人赶得上?可一搞收藏他就瞎了。好在他现在不买了,为什么?没地儿放了,送给别人都没人要!
  吴树:谢谢广琪老弟,泄露了这么多“绝密档案”!
其他文献
现在有些艺术家,自己把自己的作品分成两类,一类叫“我的创作”,一类叫“面向市场的作品”,而且还从题材上来划分三、六、九等。对此,藏家一定要清楚。——杨建国  《东方艺术·国画》执行主编杨建国先生,一直致力于挖掘、推荐年轻的国画艺术家,德高望重。圈儿内都习惯称呼他为“老杨”,他自己的方言发音是“老样(杨字的四声)”。杨老师好客,便在家中设了个“老杨茶馆”,朋友来了便可喝茶聊天。国画“水太深”,每个人
期刊
中国有着7000年的用玉历史,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型之众,做工之精,影响之深,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及。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汉代以后,玉的礼器功能慢慢减弱,玉器开始走向世俗化,装饰功能的玉器渐多。明清以后,玉器艺术步入了鼎盛时期,题材日益广泛,玉器基本上成为个人案头把玩的观赏品和装饰品,玉器从此完全走下了
期刊
清王朝取代明王朝入主中原后,其历代君王都极为崇奉藏传佛教。他们不仅广建恢弘梵刹、雄奇殿宇,还延请许多藏传佛教高僧来京弘法,并对这些高僧礼遇有加。汉藏两地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汉藏两地文化的结合越趋紧密,许多藏区民众信奉的神灵被引入到内地,并得到了内地藏传佛教信众的尊崇,汉族先民礼敬的神灵也被纳入到藏传佛教的神灵体系,获得僧人的虔诚敬奉,其中,尤以诸多战神为代表的威猛护法神灵最为凸显。笔者在参观第三届
期刊
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蒙克为艺术领域带来了持久不断的影响力,其作品魅力也经久不衰。这位在创作中倾注了灵魂和情感的画家在2012年对艺术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再度掀起了一场革命。  爱德华·蒙克于1863年在奥斯陆出生,家中共有5个孩子,完全依靠做军医的父亲一点微薄的收入过活。蒙克作品所呈现的对疾病、死亡和悲伤的印象与其动荡不安的家庭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在他仅5岁时,母亲死于结核病。姐姐Sophie在
期刊
或许,在当下的艺术圈里,熟悉于振立的人并不多,但在大连艺术界,于振立可是大名鼎鼎。于振立给我发的唯一一条短信,自称“大连老于”,我一看就笑了,这名头散发的江湖气、资深感、自诩味道,像极了于振立给我的感觉。于振立还让我想起北宋潘阆写观潮的两句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想,了解于振立艺术经历的人,都会有同感。于振立不仅“潮”,而且是名符其实的“弄潮儿”。  在20世纪60年代中的“文革
期刊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陶瓷和瓷器的烧造历史悠久,早在距今8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制陶工艺;至迟于东汉晚期,瓷器创烧成功。瓷器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对我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  本图集主要收录雍贵艺术博物馆藏清代、民国瓷器,涵盖青花、粉彩等多种典型工艺,器型、纹饰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粉彩是康熙时创烧的釉上彩绘品种,俗称“软彩”。雍正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
期刊
佛像因其无尽意的境界、生动的形象和精美的制作,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几年来,金铜佛造像在拍卖市场中受到了藏家们的大力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成为收藏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匹“黑马”。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火焰背光坐像更是拍出了1.23亿港元的天价,令人赞叹。  佛像素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高古佛像指明清之前的佛像,也称汉传佛像。经过三次大的灭佛运动,所以
期刊
在中国陶瓷史上,元青花对后世青花瓷器的烧造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纵观明清两代的官、民窑瓷器,无论是纹饰还是造型,无不宗法元青花,其以活泼、艳丽、明快的纹饰风格独树一帜,而莲纹则是元青花瓷器纹饰的典型代表。与其它传统纹饰相比,元青花纹饰中的莲纹新颖、独特,是最符合元青花历史性质的研究对象。历代学者把对元青花研究的重点一直放在青花的用料、配方,绘画的技艺、色调以及对瓷器装饰效果等工艺形式上面,而对青花纹
期刊
香港有街名摩罗,缘何起如此诡异的名儿,我懒得去考证。只是它是我寻常常去之所在。一般古玩行中人俱知其性质。听老辈人说,它以前是有地摊儿的,是否有鬼市儿,我没再追问。大略广东南方之性格习俗自与中原有不同,那条小街便亦有了自己的做派与潇洒的路数。  其虽逼仄,或者的,还有几分惭愧,与周围的中环的摩登,仿佛差得了一个世纪,可它有文化,一份纠结的,迷醉的,似乎还恍恍惚惚间有你依稀可辨认的那个曾经。尤其是黄昏
期刊
乌克兰艺术远没有他们的美女、足球盛名。2012年,作为欧洲杯的主办国之一,乌克兰一度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乌克兰“核弹头”舍甫琴科的进球曾让国内数十万观众彻夜难眠。其实,这份狂热大戏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就曾上演,不过当时的主角不是足球,而是苏联现实主义艺术。在那个红色年代,乌克兰艺术家列宾、雅布隆斯卡娅的现实主义作品在中国被奉为艺术圭臬,形成了一大批崇拜者,其中包括靳尚谊、冯法祀、詹建俊这批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