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自说自话”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乌鲁木齐市青少年独特的言语现象为语料,分析了青少年言语现象的特征、来源,探讨了其社会性征。语言是生活的反映,从青少年语言中可以分析出他们的独特心理,以此深入了解青少年,使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能与青少年进行更好的交流。
  关键词:青少年 自说自话 言语行为
  
  笔者近期在和乌鲁木齐市一些中学生近距离接触时,发现他们当中流传着一些成人世界从不使用的言语,有时根本就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比如,他们一般从不说“非常”,而是用“超”来代替,如“超好、超帅、超大、超冷”等等,有时“超”也会换成“巨”。还有“无言、歹歹的、飘远、稀罕、哦吼”等等。在语音上也有很大的变化,“胡说八道”一般念成“hu fei ba dao”,“你说什么呢”的“说”一般念成“fuo”。
  这些言语和社会流行语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暂时叫它“青少年的自说自话”。流行语是指某个时期某些人广泛使用的言语形式,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由于青少年追求时髦,乐于创造,喜欢标新立异;同时,他们交际面广,交往频繁,生活和工作学习压力大,容易产生群体认同的价值符号,因此,流行语非常容易在青少年中产生。流行语经过一段时间会被其他的流行语取代,而青少年的“自说自话”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它并不像青少年“流行语”一样可以逐渐被多数人理解和接受,一部分还可以进入普通词汇。“自说自话”从产生、传播直到消失,始终没有进入成人社会。而且“自说自话”中的话语也不像“流行语”那样反映社会方方面面的状况,它只折射与青少年相关的生活内容。
  
  一、青少年“自说自话”的言语特征
  
  青少年“自说自话”几乎是由单词和短语构成,具有很鲜明的特征:
  (一)泛化性。青少年常对某些词的语意和语用加以变化,使其超出原有的意义和使用范围。比如上文举例的“超”原本是形容词,表示“大”“伟”“宏”,但青少年把它当作副词用,“巨”取代了“很、分、非常、极其、相当”等程度副词。
  (二)简约性。青少年常将一些常用语缩减,比如他们把“无所谓”称作“无所”,把“二百五”简为“二”,把“闭嘴”说成“咔”。除了减字,他们还减音,即将短语中的各个字音浓缩成新的音。比如把“不要”说“表”。
  (三)转义性。有些词被青少年使用时,完全和原本的意思不同了。比如“天才”和“偶像”原来都是可用作夸赞他人的词,但青少年赋予它们的却是“天生的蠢材”和“呕吐的对象”之意。“蛋白质”原来是生物用语,但在他们当中却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意思。
  (四)新异性。青少年常使用一些组合新奇且怪异的词,这些词有的是汉语中原来就有的字词的重组。比如“笑歪”“帅呆”“土毙”等,这些词的核心是词语中占位置靠前的词,比如“笑”“帅”“土”,“歪”“呆”“毙”都当作附加词使用,起强调或夸张作用。这些核心词和附加词之间很难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另外一种情况是借用外来的词,比如“哇塞、欧耶、哦吼、很印”等。“哇塞、欧耶、哦吼”是从港台或国外传入的表示惊叹的语气词。而“印”是英文“in”的直接音译,表示时髦或新潮的意思,“很印”就是说“很时髦”“能跟上潮流”。
  (五)特定性。青少年只在同年龄人中使用这些特殊词语,甚至只是在群体的特定活动范围中使用。比如他们只在学校或与同学交谈时用这样的词语,在校外,对家长、老师或其他成年人,就不使用。
  
  二、青少年“自说自话”的来源
  
  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背景,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小说的流行,再加上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多语言、多方言,都为青少年“自说自话”提供了富饶的土壤。
  (一)来自网络语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语言的影响也显而易见。青少年喜欢求新求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喜欢使用在互联网上看到的新鲜词语。网络小说通俗易懂,内容多和爱情有关,在中学生之间广泛流行,也影响着他们的语言。比如“恐龙、青蛙、靠、东东、high、happy”等等,都是来自网络语言。
  (二)来自港台影视作品。现在的中学生感叹时绝对不会用“哦哟”,那会被同龄人笑话“土得掉渣”,挂在他们嘴边的都是“哇塞、欧耶、哦吼”,港台味道十足。什么“矬、不爽、I服了you”等都是随着港台影视走进青少年语言当中的。
  (三)维语和汉语、英语的混合语言及其他新疆地方土话的影响。青少年非常具有创造力,在语言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常挂在中学生嘴上的一句俚语“啊囔死给every day”就是维语和英语的混合体。
  三、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的社会性征
  “自说自话”现象虽然具有语言学层面的内涵,但它的产生和传播却有非常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因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人类以语言为媒介进行活动,其感知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和情感意志,直至个性无不烙着语言的轨迹”(黄仁发,1996)。我们不妨从当今的社会性征和青少年的心理性征入手,来剖析青少年“自说自话”现象的产生及传播根源。
  当今社会以多元文化的迅速交融为背景,区域与区域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来往越来越频繁,从政治接触,到科技交流,到生活方式的渗透,无不需要借助语言,可以说文化时尚最鲜明的体现就是语言的变迁。外来文化对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冲击,势必反映在语言上。在引导文化潮流,以及引进外来文化的过程中,电视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诸如“哇赛、印、耶”等词就是从屏幕走到年轻观众群中的。而网络的出现和普及,又给语言的更新和交汇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当今社会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愈来愈宽松的环境,新事物能够勃发发展,没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是不易实现的,宽松的社会环境促使事物处于层出不穷的激变中。各种现代思潮都在不断地发展,并创造着自身,这也导致现代思潮的载体之一——语言,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涌现出新鲜词汇。青少年虽然还未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但社会的变化仍会强烈地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大胆地创造和使用各种“新词”。
  今天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一个能充分张扬个性的社会,才会蕴涵高度的创造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类内在的潜力。个性的塑造溶入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样体现在语言中。独特鲜明的个性,要求使用独特鲜明的语言;独特鲜明的语言标示着独特鲜明的个性。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青少年自然会不断追求最能标榜自己特性的话语。
  青少年中这些独特的言语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是社会的发展变迁在语言词汇中留下的时代特性。如果承认社会在不断发展与前进,那么,我们就应以宽容的心态看待这些专属于青少年的特殊话语。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自说自话”之所以能产生和流传,其实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的反映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和语言研究者应认真剖析这些话语后面到底蕴涵了青少年怎样的心路历程。若以平常之心探究和看待这些话语,或许能更深入地了解青少年,通过与他们更好地进行沟通,从而引导他们更健康地成长。另外,对那些不文明的语言俚俗,家长及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从而规范青少年的言语行为。
  
  附 注:
  ①本文所列举的青少年自说自话中的词汇均来自笔者所搜集的乌鲁
  木齐几所中学学生的日常用语。
  参考文献:
  [1]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上海:三联书店,1980.
  [2]陈原.新词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3]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胡妍丽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 83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汉越词为突破口,探讨了汉语和越南语在语音、语调上的对应规律。  关键词:汉语 越南语 语音 语调 关联性    作为一种拼音文字,越南语可能是世界上标记符号最多的语言,除了对固有的拉丁字母在形式上有所修改外,还在元音字母上把声调加以标记,使初学者感觉单字多变,容易混淆,甚至造成拼写错误。  越南语虽是表音文字,但受汉语的影响却是非常明显的。汉语对越南语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词汇上,越南语中
期刊
摘 要:发声是播音主持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理论与实践不结合、气息与声音脱节、刻意追求声音共鸣等问题。在姚喜双老师的课上,他用两“松”两“紧”来解决学生在发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关键词:发声 气息 下巴 松 紧    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发声的掌握尤为重要。不管是广播媒体还是电视媒体,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听”,也就是“有声语言”。在新兴的网络媒体中,“有
期刊
摘 要:本文综述了沈家煊先生近十年的相关研究,简单介绍了沈家煊先生运用认知语言学原理进行研究的相关论文,重点阐述了语言的主观性及汉语语法教学方面的论文。“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主观性 汉语语法教学    一、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是跟生成语言学一样代表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路向(ap
期刊
摘 要: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人类思维方式。空间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最基本的认知。本文比较了英汉词语“天/sky”的空间隐喻,发现英汉语言中关于“天/sky”的三维空间隐喻和二维空间隐喻多于一维空间隐喻,并且分析了该现象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 天/sky 空间隐喻 比较    一、引言    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人类思维方式。虽然有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隐
期刊
摘 要:漫画中的象声词使用频繁,种类繁多,是漫画情节的需要与象声词的特点共同决定的。漫画中的象声词具有两种修辞效果:其一,通过补充声音,增强画面的形象性,借以弥补纸质媒介的局限性。其二,推动情节的发展,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象声词 漫画 《加菲猫》 修辞    漫画是以图像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平面无声的作品,每个画面之间藉由框格之间的扣连产生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漫画已经形成了
期刊
摘 要: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几”和“多少”可以互换使用的句子,这容易给他们带来误解,认为“几”和“多少”在意义和使用上是一样的。本文立足于语料库研究方法,针对汉语二语习得,对表示疑问的“几”和“多少”作简要分析,力图找到其中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几 多少 表疑问 数量 动量    一、前言  关于“多少”和“几”在表疑问时用法上的异同,王力先生曾在《中国语法理论》里指出:“古代
期刊
摘 要:《走进汉语》是短期培训系列教材之一,《读写本》和《听说本》配套使用。教材的话题选择和顺序安排精当,内容丰富,语言点简洁明了,与课文配合自然,版面设计新颖,人性化的目录设计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学习者的使用。  关键词:短期教材 《走进汉语》 教材编写    一、引言    在世界掀起“汉语热”的大环境下,每年来华进行短期汉语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根据朱志平等(2008)对1998年到2008年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拉康的“他者”理论出发,通过“我是一个他者”和“我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来分析意识语言中认知性隐喻和体验性隐喻产生的心理原因,揭示隐喻是无意识的结构,这种无意识结构在意识语言中产生了大量的能指游戏,即隐喻。  关键词:隐喻 拉康 他者 无意识 能指    一、引言    随着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在其奠基之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把隐喻定义为“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期刊
黄树先教授致力于汉藏语研究,而以文章名世。与同行学者比,其不少文章似在“雕虫”,多实证。凡喜读其文者,多因其论从史出。中国传统语文学素重实用。然而重实用则有时难免望文生训,结果越是难通之处越多歧解,所以古书中语词歧解者颇多。黄树先教授的文章发奥赜而辨疑议,解决了不少聚讼纷纭的问题,很值得读。  众所周知,我们至今没有自己的语言观与方法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思想方法原非土生土长,用于汉语研究多方枘圆凿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句法——语义界面入手考察英汉结果构式的Rpastp制约,旨在借助词义分野和语义互动探究其语义缘由。研究发现:第一,过去分词承继了根词的语义结构,并对其进行凸显和侧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义结构:隐性[+事件]义和显性[+状态]义,两者在句法相关性和Rpastp制约强度上存在差异;第二,Rpastp制约是语义互动和竞争的结果,通常,过去分词的[+事件]义与结果补语的[+状态]义存在冲突,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