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的母亲与记忆碎片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们身处的时代:金钱与物质崇拜统治了一切,地区性战争永无停日,爱滋、SARS成为人类生命不断更新的敌人,以美国为代表的所谓现代生活方式在冲击遍及世界各地区原有的文明与禁忌,哲学的精神已经彻底丧失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人类丧失了自我判断和批判的能力,更不用说还有能力用诗的思维去回忆未来。虽然,人们也在怀疑在这个被工具理性掌控的星球,科技并不能给我们一个人性化的未来,但现代以其资本、权力、技术确立的“世俗统治”却如离弦之箭,你能改变它的方向吗?或许没有人有空停下来,冷静地凝视着充满危机的显示,或许他们已被快速飞逝的生活画面,清空了回忆的大脑,而无暇再追问生存的意义,或许这种质疑本身就无意义,人类的灾难、危机、甚至毁灭不一定就发生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纪或现在正拼命活着的人的生命之中,或许这才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人类在表面上,清除了一切天敌,而最大的危险却存在于自身的创造之中,当我们已经被物欲冲昏头脑而在集体无意识中丧失了对自然的恐惧,在张扬人性而摒弃神性之时,人类正在面临种群的失落。我们需要诗人,需要荷尔德林那样的诗人带领我们“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
   杰潘·德·维利埃尔斯即是这样一位具有诗性思维的艺术家,他创造的世界超越了物质化的现实,摆脱了艺术自身的束缚,清醒地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图景,在那里人类依然怀有纯真与敬畏,他们期待全体的母亲庇护他们神秘的存在。
   他创作的神秘人物将我们带到时光河流的上下游,以记忆的碎片方式整合出一个先于铁器、青铜器和石器时代的文明,揭示出黑暗的根源,原始的思想,大地的歌唱和初始的梦想,这种文明被法国著名批判家亨利·龙塞称为“树时代”文明,在这个被维利埃尔斯追忆的时代,人类生存于原始繁茂的森林之中,以树枝和树叶为生,他们了解死亡的仪式,戴着单一的面具,狩猎劳作,最后学会了书写语言并尝试在天空中飞行。
   这些作品很难简单的称之为雕塑或装置,因为其构成材料非常奇特和个人化,维利埃尔斯开列了一个诡异的材料单:树根、各种树叶、鸟的翅膀和语言、书写的木板、青铜、铁器、粗陋的木箱、麻绳、粗麻布、粘土、灵芝、石头、沙子、树皮、自制面具,这个材料单非维利埃尔斯作品的全部,但正是这些奇异的散发泥土特质和森林气息的材料展现出关于树时代的记忆片断。
   他的作品更像原始的手工作品,保持着古朴纯净的特质,那些自制的古老弓箭、奇异的战车、保存记忆的时光木盒、纪念亡灵的仪式书写、简陋的弹弓、象征存在与流逝的时光之舟、代表巫术的头顶枝蔓,无不体现出纯粹手工制作的天真意趣和手的智慧。传达出对宇宙间一切生命的内在品质的尊重。其作品本质是针对物质主义和科学实用主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反的主张,即以诗性的方式看待世界,追求超越个体关怀的宇宙生命境界,从而建立一个超越物质享用之上的以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创造为生命目标的新文明。
  他创造的森林世界和精灵人物传达出的正是生命的诗意性和神秘的宇宙无限性,或者说借助神性实现了对万物的超越。他令人物直面死亡,揭示其渴望不朽的冲动,通过惊惧的双眸,展现了生命循环不息的神秘秩序。
  初识维利埃尔斯的作品是2002年春,在巴黎蒙马特高地的疯人美术馆(此美术馆的展览宗旨是推出非专业艺术家),当时正在举行维利埃尔斯新作展览的开幕式,这些作品置于不同的神奇光线之下产生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仿佛在上演一幕幕来自另一星球的戏剧。看着这些小小的奇异作品,心里暗自惊讶这世界上毕竟还有人如荷尔德林所言,敢于并能够“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也许只有艺术家,极其少数的艺术家依然保持着对现世的警醒,并有能力催醒已被物化的空洞灵魂。他依然相信:人类的心灵的母亲,带领我们劳作与歌唱,令我们崇敬亡灵的世界,庇护个体的惊恐与畏惧,珍视生命留痕的记忆。他创造了这个母亲,一个悲悯至上的存在,在她的怀中,人类进入纯真的安眠。我一直在想,如果把维利埃尔斯的作品安置于20世纪现代艺术馆或考古博物馆里,效果会怎样?或许它会成为每一个拥有它的城市的骄傲。
  或许在很多年以后,森林完全消失了,那时的孩子们在这些作品面前聆听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到处都是深深的密林,人们生活在一个有母亲庇护的时代,每到冬夏二季就聚集在一起歌唱,敬仰神灵和向死亡致敬……。人们也逐渐忘却了维利埃尔斯,只保留了一个关于森林精灵的永恒记忆。
  维利埃尔斯的一位诗人朋友这样形容他的作品:“不是苹果掉了下来,而是树在飞。”
其他文献
Mr. Liu Yuanchang, my loving-teacher and master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belongs to the latter type. His whole life is attached to fire, glaze and soil, creating human civilization using different p
期刊
主持人语:  肖像雕塑,是人类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一种方式。从外貌特征、内在心灵、标准理想诸多方面,肖像雕塑有着更为直接的表现力。在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中,肖像雕塑相对比较薄弱,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文化中更多重视的是文字对精神面貌的记载。历史上虽然有些雕塑在神貌刻画上富于特征,但往往是某一类人的共性体现。佛教雕塑更是带着理想的造型,在慈悲的情态中程式化了。上个世纪初叶的现代雕塑兴起,是以学习西
期刊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easeless improvement of China's urban construction scale and standards, a specific urba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can be large as implemented for a whole city or a
期刊
初踏雕塑领域,勤奋的浙江嘉兴青年雕塑家陆乐四处闯荡,木雕、石刻、铸造、焊接、治印、竹刻……他无不喜欢亲手尝试摆弄,民间工艺、架上雕塑、肖像雕塑、纪念碑和环境艺术等也无不涉猎,别出心裁的麻杆雕人物造型便是他80年代初发明的,朋友们都称其为“巧手”。  然而其实陆乐不仅“手巧”,且敏思好学。1988年从美院带回来世界雕塑幻灯片是陆乐宝贵的珍藏,他不时翻阅着希腊、摩尔、布朗库西及中国古代汉刻魏塑的资料,
期刊
As General Manager of Zhejiang Tiancheng Plastic Arts Co., Ltd., undertaker of the 9th China Sculpture Forum, Mr. Pan Jianbo had received regula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Chin
期刊
People in Dawu County of Chaozhou, Guangdong absorb the local customs of Hanjiang River Region and immerse the scene of Ling Dung Area.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 large batch of clay sculpture mast
期刊
佘国富,福建人,1958年出生。现任教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为福建省美协会员、厦门市美协常务理事。先后就读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和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创作题材广泛,追求多样性的表现手法。 《黎明前的勇士》厦门市鼓浪屿 《母亲》
期刊
自有文明社会以来,艺术品充斥在人类活动的各个空间,宏伟需仰望的雕塑固然伟岸,陪伴在身前身后、信手可拈的杯盘碗碟更是有着无限可亲的魅力。陶艺追求质朴,在作品中糅合火与土,呈现每一件作品的精髓在您最贴近的生活当中。  韩国陶艺家李仁镇就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李仁镇,1957年韩国出生,中学时代随父母移居美国。他对泥土存有一种天生的依恋,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喜欢泥土,喜欢触摸它的感觉,喜欢置身于泥
期刊
老子曰“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意为“空则为器”。道家认为器皿有了虚空的空间,方可起到盛物之用。这与禅宗崇尚残缺与简素的美学观不同,它主张“物体的不完整形态和有残缺的状态”的理念。禅宗希望超越物体现象而去关注其精神,发现精神世界中的规律与变化,从而达到精神与想象的统一。  因为不足,所以才有增进的空间。故现代陶艺常利用器皿的残缺形态,让欣赏者去联想、补充这不完整的空间,同时体现出一种残缺之
期刊
殷俊峰或许注定就是一个自我灵魂上的叛逆者,因为他所承受的磨难和痛苦太多,多年来他的灵魂时常想在挤压与抗争中挣脱,期望抓住某种适合于自身的生存状态,然后给自己一种精神上的解放,使得自己既远离现实,又在冥想中寻找到一个可以给自己带来欢乐的世界。所以,殷俊峰既向往道家的回归自然,又崇尚释家的内心禅定。  “到清凉处,生欢喜心”——殷俊峰一家在庐山脚下起屋、建窑、烧陶,过起了隐居般的世外桃源生活,这么一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