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 价值定位和实施路径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H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初中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而劳动教育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全面教育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要确认其价值定位,根据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成长的需求来规划教育方法和途径,并且充分融合在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其在各种劳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阐述了劳动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价值,探索了实践路径。
   [关键词] 劳动教育;初中班级管理;价值定位;实践路径
  在我国新时期的发展下,劳动作为一种优秀的品质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动力,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其实施劳动教育也是国家发展的需求。而初中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教师要根据劳动教育的全面性、需求性以及恰当性来进行充分融合,在管理方法、条例以及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真正落实劳动教育,以提升初中生的全面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一、劳动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价值定位
  (一)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学校的教育是以社会的发展为基础的,也是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方面,需要以社会需求来实施教育,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才能,更要强化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力。而班级管理属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部分,劳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探索精神、创造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其次,新时代的发展更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劳动教育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从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勤奋、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班级服务和社会建设中,才能够从劳动教育中领会服务班级、社会和人民的重要性,才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班级作为一个小小的社会,在管理中实施劳动教育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从班级角度去了解社会发展和需求,能够引导学生从参与个人劳动、班级劳动和学校劳动的过程中清楚认识为社会服务和劳动的责任,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其从小树立服务大众的意识,以此推动社会人才培养计划的进行。
  (二)有利于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以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和趋势来看,初中学生的劳动教育价值定位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中,更应该延伸到社会与个体的关系中,立足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上,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社会化成长体系,这对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班级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管理的模型,学生需要在班级成长的过程中了解规则、遵守规定,也要勇敢付出才有收获,更要参与班级建设,将班级的荣誉和发展与个人发展联系起来,而这与学生的社会化成长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更需要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认识自己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认清劳动作为重要的缔结者,只有踏实劳动、勇敢奋斗、自立自强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才能够在时代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升华自己的人生。因此,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帮助其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可以正确理解自己和时代之间需要共同发展的真谛,树立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同时也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有利于满足当前教育任务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动的进程中,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初中的教育中,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充分融合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生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在管理理念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利于完善我国当下的素质教育机制,拓宽知识教育的渠道,也能够实现科学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高度融合。落实劳动教育也是深化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德智体美劳的创新教育都具有重要意義。初中学生处于成长和学习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教育需要从精神、品质以及知识等各方面着手,而劳动教育正好符合这些需求,对提高我国初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以劳动教育课程化落实劳动教育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不仅仅体现在平常的班级活动、班级规则等,还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管理。所以落实劳动教育就要推动教育课程化的发展,从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建良好的环境,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初中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具体的学科知识,还应该渗透大量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劳动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学习态度以及认知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对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创新管理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进行音乐、美术或者体育等艺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歌唱劳动歌曲、欣赏劳动人民工作的摄影作品或者了解我国体育健将的成功奋斗历程等去认识劳动的价值。并且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创造美术或者音乐作品,将劳动价值真正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促进其形成尊重劳动的意识和观念。
  另外,班主任还要积极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表现,在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劳动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所有的学科知识。例如:班主任可以每一周开展以不同学科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语文、数学或者英语等相关知识、发展历史以及生活中的现象等,促进他们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生活探究,将学习探索和劳动付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并且让学生能够勇于参与和发言,充分利用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学科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以丰富班级活动内容落实劳动教育
  初中学生通常会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班级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各种类型的活动时去理解劳动、体验劳动和享受劳动。首先,班级活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能力安排相应的活动,每个学生可以轮流做值日生,体会值日劳动,在为班级建设劳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推动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找到自己的价值。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劳动”的班会、讨论会等,让学生在探讨劳动、搜索有关劳动最光荣的故事和历史素材,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劳动达成一致的想法,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劳动的价值。其次,班级管理还需要延伸到校园活动中,学校可以根据社会或者自然的发展需求来创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建设和自然保护的过程中理解劳动、认识劳动,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未来责任,提高责任意识。比如,组织植树造林活动、垃圾分类普及活动等,紧跟社会政策需求和潮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还能够丰富其劳动体验,让其利用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真正落实劳动教育。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推动劳动教育发展
  初中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逐渐拥有更加高尚的人格和品行,从而可以积极面对学习,在班级中学会与集体和他人相处。因此,班级管理也应该延伸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培养其责任意识。同时综合实践课程能够为劳动教育提供宽广的阵地,也能够为其开发更多的教育渠道,还能够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需求来优化教育机制,完善劳动教育体系。而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和教师能够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班级管理目标充分结合起来,推动劳动课程化教育的发展,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例如:将劳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为社区进行服务,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丰富实验体验课的形式,让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劳动方法和途径,让其感受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而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其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将班级发展與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为班级和他人付出自己的劳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兵.农村小学劳动课程的开发路径与实践价值[J].教育视界,2019(3).
  [2]张绣琴.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55).
  (责任编辑:刘莹)
其他文献
学生进入一年级,写作业拖拉没有规划,学习生活一团糟,每天忙忙碌碌效率低,是许多家长和班主任面临的难题.不如尝试指导孩子做好时间规划,慢慢地给予自主权,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本文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为理论基础,指导孩子们做好时间规划.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怎么操作的吧.
[摘 要]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及教师的教风与教学风格,学生的学风与课堂学习状态等是构成教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信息化5G、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促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巨大变革,也导致了教学管理的变革、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将发生变化,使教学文化的形成路径发生改变。未来学校管理需要研究新的教学文化形成的路径,不断变革教
一对一约谈违纪学生,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采用心理咨询中的感受分析技术,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行为改善,达成教育引导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八个谈话步骤,按照“实际事务—学生心理感受—学生对教师的共情—实际事务和学生意识和行为—总结”逐层推进.教师谈话结束前听取学生对谈话过程的反馈,谈话结束后关注学生的后续行为表现.
[摘 要] 学校如何更好地实现教研“为了教学”的目标?应坚持“以促进更好育人为使命”“以优化教学活动为旨归”“以立足教学实践为根本”“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线”“以深化课堂改革为重点”“以统一校本师本为途径”及“以坚持潜心教研为常态”等七项基本原则。   [关键词] 学校;教研;七项基本原则  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基础教育教研“保障基础
交流分享活动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一个环节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但在交流分享活动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园户外混龄游戏中多元化分享的研究实践,以期更好地发挥交流分享的教育实践作用.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开始,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中学时代是学生确立对自我对他人对万事万物的态度和观念的关键阶段,也是德育工作者倍感辛劳的阶段。农村德育相对薄弱,农村中学的德育队伍建设还有很多棘手问题,突出表现在重视、培训、组织和合力上,学校管理者必须从思想意识到实践行动抓紧解决,厚植德育队伍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队伍建设  一、重视的高度  “重视”就是认定特定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教师的发展是关键,学校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对其加强重视。
[摘 要] 学校管理越位,工作落实随意,奖罚不明和教师长期不流动,致使不少农村教师消极倦怠、出工不出力。要让教师出工更出力,校长应做好教师发展的引路人,多赏识,敢担当,讲实效;用好激励政策,提振教师的“精气神”。进一步营造安心、舒心、静心的执教环境,从而不断提升农村学校的育人质量。   [关键词] 职业倦怠;提振“精气神”;出工出力;走出困境  近几年,在参与不同类型的多所农村学校督导评估时,有
[摘 要] 新形势下,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身心都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希望通过努力探索未知的魔幻世界,丰富生活经验。但是,在实践中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德育工作精细化的主要体现就是“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建设。因此,本文以初中学生为基础,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和问题,其次,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引入精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上升幅度较大。但是,由于竞争意识的增强,学生心理压力也有增无减。这就需要各科老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策略:一是通过轻松、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愉悦学生心理,培养乐观、旷达情怀;二是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