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锁在烟雾中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一个男人知道能用一滴眼泪换取什么,那么他就会多得几分爱。
  ——亚历山大·小仲马《茶花女》
  看一本书,有时候就像在看一部电影一样。《茶花女》像那种发黄的老电影一样,有一种陈旧却不失清新的审美感受。电影的第一幕,像是有一只手,拂開了巴黎上空的烟雾,镜头放近,直到视野内出现以一束茶花为饰的女人,清晨漫步在香榭丽舍大道上。
  镜头一转,这天的昂坦街格外热闹,因为已故的巴黎上层交际花玛格丽特·戈蒂埃余下的所有物品将于今天全部被拍卖,目的很简单,为了还清她这短短一生所欠下的债务。购下其中一本旧书《玛侬·列斯戈》的叙述者回家后收到了一张名片,上面印着:
  阿尔芒·杜瓦尔
  镜头或许该倒退回几年前。从相遇开始,仿佛命中注定一般,阿尔芒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玛格丽特,然而与这样的女人在一起,恐怕是注定要破产的。这些法国上层的交际花时而为了一样东西就轻易地以身相许。有些人为了她们倾家荡产,却一无所得,而有些人或许用一束鲜花就得到了她们,如阿尔芒。
  赢得了一颗没有谈过恋爱的心,就等于进入一座没有设防的城市。赢得一个妓女真实纯洁的爱情,对阿尔芒来说是多么幸运。这个全巴黎男人都趋之若鹜的女人,现在便在他怀里。玛格丽特或许一直都是不快乐的,但如她所言:“直到我遇见了你,一个热情而幸福的青年,我就试图把你变成我在喧闹的孤独中呼唤的那个男人。我在你身上所喜爱的,不是你现在的这个人,而是你应当成为的那个人。”
  好景不长,好故事总不会讲太久。玛格丽特年纪轻轻便欠下许多债款,原因是需要维持自己奢靡的日常生活,而如今,她连维持普通生活的费用都不够。她不愿接待富有的公爵、伯爵,刺激阿尔芒热烈敏感的心,更不愿离开他,于是只有变卖自己的马车、珠宝勉强度日。这还不是最痛苦的煎熬——阿尔芒父亲的来访将她狠狠地打入地狱。她和阿尔芒不得不分开,而此时的阿尔芒还被蒙在鼓里。接到分手信的那一刻,他满腔只有怒意和恨意,完全失去了理智。
  从那之后,阿尔芒开始处处针对玛格丽特,处处使她尴尬痛苦。当阿尔芒最终得知事情的原委,知道玛格丽特为他做了或许是亲人都做不到的奉献时,他才明白她所有的苦衷,所有的爱。然而一切都迟了,肺病晚期的玛格丽特终究没能见上心爱之人最后一面便撒手人寰,给阿尔芒也留下了一生最大的遗憾。
  电影便谢幕,那装饰着茶花的姑娘挽着一位金发碧眼的白衣青年的胳臂,走尽红尘阡陌。一路上,开满茶花。
  我喜欢这本书。是的,这本书揭示了那个时代法国上层人士的糜乱生活,揭示了世界对于真情无动于衷的冷漠。但在我看来,这本书如此成功并成为名著的原因,是因为小仲马在小说中描绘的那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玛格丽特,我们叫她茶花女吧。“茶花女的爱情观”,或许这个短语的修饰词由“茶花女”改成“交际花”便会使许多人发笑:一个以卖身为生的风尘女子,有什么资格奢谈爱情?但茶花女不仅有自己的爱情观,而且还胜过许多冠冕堂皇的人。当这样一个没有得到过、享受过真正纯真爱情的女子被那样美好的爱情虏获时,她就如伊甸园里的夏娃一样,最纯真,也最美好。她的爱情观很简单,却十分崇高,那便是为了心爱之人甘愿付出所有,即使被人误会,受人侮辱也不在乎。她心里很明白,阿尔芒越是侮辱她,便越是爱她,而他侮辱得越深,知道真相的那一刻便会觉得自己越崇高。你们知道山茶花的花语是什么吗?是理想的爱,谦让,谨慎,了不起的魅力,抑制的美德,还有高洁的理性,这或许正是玛格丽特喜爱茶花的真正原因。
  比起茶花女,我更喜欢阿尔芒,因为他更真实。他冲动、情感热烈、占有心强、敏感热情。在爱情中,他的理智被自己过于感性的性格吞没,若要简单概括,便是在最好的年华遇到最爱的人,然后奋不顾身,如飞蛾扑火一般好好地爱。在人们的指指点点和强大的舆论攻势下,阿尔芒显得弱小无助,不假思考,与茶花女的付出相比,他顯得渺小脆弱,但他也是一个值得爱的人,因为他能发现一个在别人眼里糟糕的女子的纯真之处,而且无论她病重或健康,都能不离不弃,这便是阿尔芒·杜瓦尔,作者的投影。或许他有些举动是愚蠢的,但他的认真执着却能为他赢得最美好的爱情。
  极目所见,巴黎尽锁烟雾中。
其他文献
Akilla。浙江杭州人。现旅居德国。博士生在读。自08年起开设博客进行网络书写。0  宿舍申请表交得晚了,心理学院的宿舍区又由于离市中心最近而每学期都爆满,所以我会被安排到其他学院的宿舍楼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拿到宿舍分配表时我还是有点傻眼——米迦勒区修道院路53号709室。  啧。神学院的宿舍楼啊。  等等。那个……不是在山上么……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等我大包小包搬进新宿舍楼,才终于对这句
期刊
詹姆斯·瑟伯 (James Thurber,1894-1961)美国作家,漫画家。做过记者、编辑,晚年执教于耶鲁大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寓言、故事、回忆录等,他曾为自己的第一部书《性是必须的吗?》绘插画,还把城市人描绘成沉溺于幻想而逃避现实的芸芸众生。作品有《沃尔德·米蒂的秘密生活》《我的生活和艰難岁月》《当代寓言集》。他的《瑟伯嘉年华会》曾于1960年被改编为舞台剧。瑟伯的文体简洁,对
期刊
《大地之灯》是这样的唯一,并且不可取代。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有这样的一盏灯火,无论是炙热的白昼,还是昏暗的黑夜,都持续的发出银白色的光芒,照耀着我们离散的未来。  ——题记  卡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  卡桑,一个生长在在雪域高原的孩子,她本应是无拘无束的,可以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的,会被父母捧在手心当成宝贝一样对待的一个可爱女孩。  那天,父母一如既往地向年幼的卡桑告别,去远方朝圣。卡桑望着他们的背
期刊
每个人好像都应该有一个家,家所在的那个地方,称为家乡,有朝一日离乡的时候,家乡就变成故乡。  我一直在想象一个画面。一个清瘦的少年,骑着自行车,在山地清冷的夜色中奔走。自行车前面绑着一个小小的纸箱,纸箱外边戳了几个孔,纸箱里头搁着一个襁褓,襁褓里是一个刚满月的不知世事的婴儿。那个清瘦的少年是我的舅舅,襁褓里的婴儿是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躲避计划生育,舅舅把我送到农村外婆家。他从县上的小镇出发,
期刊
有人说,人的前半生是在做加法题,后半生是在做减法题。  此言不谬,但也不完全对。  为何说不完全对?依我之见,做加法与做减法,未必就要分出个年龄段来,前半生照样可以做减法,后半生同样可以做加法。问题的实质,倒不在于何时做何题,而在于题的具体内容究竟为何。也就说,需要重点拷问的是,加应加什么,减该减什么。  人的前半生确实有点儿像是在做加法题:年岁在叠加,身高在增长,知识在累积,阅历在丰富,识见在扩
期刊
望着一片青青野草,与微风擦肩而过。就这样一转身,现在变成了过去。  ——题记  席慕容曾说过: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在于它的无邪与无暇,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然而我认为青春的美丽在于那份纯纯而又扑朔迷离的守望。  守望着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像主人公霍尔顿那样,让善良的人性在颓废中闪光,在那笼罩着的悲怆中沉淀出一份静美的岁月。读完全书,发现吸引我的并非是那文艺动听,让人情不自禁地想
期刊
虎,十二生肖排名第三,地支配属“寅”,谓之寅虎。凌晨三点至五点为寅时,老虎此刻下山捕食,最是凶猛活跃,所以这个时间也叫做虎时。甲骨文中“寅”字如箭矢状,呼之欲出;《说文》中“寅”字意为“阳气上升,虽上有冻土,必破土而出。”这与下山猛虎的阳刚威猛之气正相契合。  虎为百兽之王,民间传说中虎有多种形象:东西南北四象,白虎主西,道教纳四象为守护神,白虎成为“白虎神”; 财神赵公明的坐骑是黑虎;就连西王母
期刊
记忆中,所有难忘的事情都发生在那两张窄窄的课桌之间。  高中时代,就像台湾的小清新文艺片,我的眼前总是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窗外的知了在茂密的枝叶间不知疲倦地歌唱,数学老师在讲台上扯着嗓子,唾沫横飞地讲解一道道艰深枯燥的立体几何或三角函数题,头顶老旧的电风扇发出巨大的噪音,而我则目光呆滞地望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解题步骤,昏昏欲睡。这时,你用笔戳了戳我的后背,我旋即清醒过来,然而不到两分钟,却又
期刊
风自北来,寒透了离合悲欢,从前眼底那秋水似的澄澄澈澈,眸中粼粼烁烁的湖泊星罗,结成了物是人非的冰凌、凝成了霜雪的寒彻石灰的颜色,苍了鬓发,白了双颊,干涸不了的是泪光,眼睑在寂寞中同过往一起生疮,梦里往昔的楼台上,熟悉却早已辨识不清的姿影如盛夏般滾烫。  这冷清的气流里裹着太多或新或旧的伤感悲怆,文人曾慷慨赋诗,志士曾踏岸高歌,热血涌进风里,虽捂不热凛冽萧索,但那热忱杂着冰冷却也燃烧至今,只是我常觉
期刊
在文字深处  溯回于历史长河,我沉浸在博大精深的文学中,在文学的深处感受不凡的美感。  我束起长发,在楚辞汉赋深处领略悲壮的美。在战马铁戈的年代,我透过《史记》看到各路英雄豪杰,在战火纷飞的场上,骁勇善战,看到名利皆得的勇将一生曲折离奇。看到百姓安定,也看到了他们流离失所被剥削的残酷模样。我看《离骚》,看懂了屈原的抱负,也为他不得志的抑郁而惋惜。在这纪实的文学中,我睁眼望见了豪迈与遗憾的美。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