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呈现日益繁荣之势,受到了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是不能缺少的一个施工环节,其质量与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控制和管理好建筑工程的质量。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现本文就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不当,会造成很多的质量通病,对混凝土工程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给建筑工程造成安全隐患,阻碍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质量通病的防治和处理,减少因混凝土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而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1 常见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1.1 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高度过高,使混凝土离析,造成石子集中。(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2 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3 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难以到位,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高度过高,振捣不到位、不充分,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1.4 强度不足,均质性差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2 防治的措施
2.1 蜂窝的防治措施
2.1.1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设计和严格的控制,并要做到经常检查,目地是使计量呈现准确的状态;还要做到混凝土的充分拌和,并达到均匀的状态,适合的坍落度;如果混凝下料超过2m的高度,那么就应该设计串筒或溜槽;应该分层下料浇灌,振捣的过程中也要分层进行,还要避免漏振的现象出现;还应该严密的堵塞模板缝隙,在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的支撑情况要做到随时的检查,目的是防治漏浆的问题出现;基础、柱和墙根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要在下部浇完后1个小时到1.5小时之间,当下部的混凝土沉实之后再进行是上部混凝土的浇筑,“烂脖子”现象能够得到有效的避免。
2.1.2 在洗刷干净小蜂窝在之后,使用水泥砂浆将其抹平压实,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砂浆比值是1:2或者是1:2.5;而对于较大的蜂窝,首先要将其蜂窝处薄弱松散的颗粒凿去,然后进行洗刷,待洗干净之后,刷素水泥浆,再使用级别较高的细石混凝将支模填塞捣实。对于深度较深的蜂窝,清洗的难度会较大,这时候可以使用排气管和压浆管,在表面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结束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2 麻面的防治措施
2.2.1 在施工过程中,要清理干净模板的表面,不得粘有杂物,例如像水泥砂浆类的干硬物质,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要在模板上浇水,使模板充分湿润,还应该使用油毡纸或腻子将模板的缝隙堵严;还要使用长效的模板隔离剂,并将其均匀的涂抹在模板表面,严禁存在漏刷的现象;同时还要分层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并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振捣结束的标志是混凝土内气泡完全排除。
2.2.2 如果是表面是无粉刷的,首先用水将麻面浇湿,保证其得到充分的湿润,然后在使用事先配比好和的混凝土将其麻面抹平填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原配比好的混凝土中的石子砂浆要去除。
2.3 孔洞的防治措施
2.3.1 使用细石混凝土浇灌钢筋密集的部位或者是复杂的部位,并做到充满模板,在分层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保持认真,使混凝土呈现均匀紧实的状态,孔洞还要预留出来,孔洞两端的下料要同时进行,还要加开浇灌门在侧面,漏捣的现象一定要得到有效的避免。还应该及时的清理误入混凝土中的粘土块等杂物。
2.3.2 凿除孔洞中周围松散的混凝土,同时也要将软弱浆膜凿除,然后进行清洗,而清洗用水主要是压力水,待其充分湿润之后,用强度等级较高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最后将其捣实。
2.4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防治措施
2.4.1 所选购的水泥要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并且确保没有结块的现象,未过期。所有水泥一定要先进行复试,只有通过复试合格才可投入使用。而且在砂石材料的级配、粒径、含泥量等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达到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能在计量上有任何差错;在拌制混凝土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操作,确定搅拌充分,达到搅拌所规定的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这样混凝土质量更能得到保证。此外,还要对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做好成品保护,夏季高温时避免曝晒,冬季不能让其早期受冻,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覆盖、浇水、保温等养护措施,进入冬季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同时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试块制作,并且养护和管理好混凝土的试块。
2.4.2 如果发现混凝土强度偏低,应利用超声波或者回弹仪法等非破损方法对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强度进行测定,如果混凝土强度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由设计单位根据其实际强度对结构进行安全校核,并应严格按照设计单位出具的结构处理方案,对相应部位进行加固补强处理,以确保结构安全。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与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进行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治理,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结构安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赫.建筑工程事故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吴先智.新建项目混凝土浇注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2002(8).
[3]向华.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J].建筑,2003(9).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不当,会造成很多的质量通病,对混凝土工程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给建筑工程造成安全隐患,阻碍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质量通病的防治和处理,减少因混凝土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而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1 常见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1.1 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高度过高,使混凝土离析,造成石子集中。(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2 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3 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难以到位,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高度过高,振捣不到位、不充分,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1.4 强度不足,均质性差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2 防治的措施
2.1 蜂窝的防治措施
2.1.1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设计和严格的控制,并要做到经常检查,目地是使计量呈现准确的状态;还要做到混凝土的充分拌和,并达到均匀的状态,适合的坍落度;如果混凝下料超过2m的高度,那么就应该设计串筒或溜槽;应该分层下料浇灌,振捣的过程中也要分层进行,还要避免漏振的现象出现;还应该严密的堵塞模板缝隙,在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的支撑情况要做到随时的检查,目的是防治漏浆的问题出现;基础、柱和墙根部位的混凝土浇筑要在下部浇完后1个小时到1.5小时之间,当下部的混凝土沉实之后再进行是上部混凝土的浇筑,“烂脖子”现象能够得到有效的避免。
2.1.2 在洗刷干净小蜂窝在之后,使用水泥砂浆将其抹平压实,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砂浆比值是1:2或者是1:2.5;而对于较大的蜂窝,首先要将其蜂窝处薄弱松散的颗粒凿去,然后进行洗刷,待洗干净之后,刷素水泥浆,再使用级别较高的细石混凝将支模填塞捣实。对于深度较深的蜂窝,清洗的难度会较大,这时候可以使用排气管和压浆管,在表面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结束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2 麻面的防治措施
2.2.1 在施工过程中,要清理干净模板的表面,不得粘有杂物,例如像水泥砂浆类的干硬物质,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要在模板上浇水,使模板充分湿润,还应该使用油毡纸或腻子将模板的缝隙堵严;还要使用长效的模板隔离剂,并将其均匀的涂抹在模板表面,严禁存在漏刷的现象;同时还要分层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并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振捣结束的标志是混凝土内气泡完全排除。
2.2.2 如果是表面是无粉刷的,首先用水将麻面浇湿,保证其得到充分的湿润,然后在使用事先配比好和的混凝土将其麻面抹平填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原配比好的混凝土中的石子砂浆要去除。
2.3 孔洞的防治措施
2.3.1 使用细石混凝土浇灌钢筋密集的部位或者是复杂的部位,并做到充满模板,在分层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保持认真,使混凝土呈现均匀紧实的状态,孔洞还要预留出来,孔洞两端的下料要同时进行,还要加开浇灌门在侧面,漏捣的现象一定要得到有效的避免。还应该及时的清理误入混凝土中的粘土块等杂物。
2.3.2 凿除孔洞中周围松散的混凝土,同时也要将软弱浆膜凿除,然后进行清洗,而清洗用水主要是压力水,待其充分湿润之后,用强度等级较高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最后将其捣实。
2.4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防治措施
2.4.1 所选购的水泥要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并且确保没有结块的现象,未过期。所有水泥一定要先进行复试,只有通过复试合格才可投入使用。而且在砂石材料的级配、粒径、含泥量等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达到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能在计量上有任何差错;在拌制混凝土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操作,确定搅拌充分,达到搅拌所规定的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这样混凝土质量更能得到保证。此外,还要对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做好成品保护,夏季高温时避免曝晒,冬季不能让其早期受冻,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覆盖、浇水、保温等养护措施,进入冬季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同时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试块制作,并且养护和管理好混凝土的试块。
2.4.2 如果发现混凝土强度偏低,应利用超声波或者回弹仪法等非破损方法对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强度进行测定,如果混凝土强度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由设计单位根据其实际强度对结构进行安全校核,并应严格按照设计单位出具的结构处理方案,对相应部位进行加固补强处理,以确保结构安全。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与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进行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治理,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结构安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赫.建筑工程事故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吴先智.新建项目混凝土浇注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2002(8).
[3]向华.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J].建筑,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