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师幼互动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师和幼儿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的言行促进和影响着幼儿,幼儿的举动也影响和调节着教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教学的最佳契机,真诚地与幼儿交往,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构建新型的师幼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抛砖引玉,有待于同仁们一起商榷。
【关键词】 预设生成;因材施教;问题情境;师幼互动;以幼为本
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改革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充分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和导向意识。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是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凡是缺乏师幼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笔者借此平台,浅谈师幼互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收获,期盼大家予以慷慨地斧正。
一、兼顾预设生成,奠定师幼互动基础
加强预设与生成的有机整合是师幼积极互动的前提条件,其中教师的预设主要包括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基本过程的设计,幼儿生成活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其本身。实践证明:幼儿的学习兴趣高,所获取生成活动内容的渠道也越多。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教学情境和幼儿的活动生成及时调整预设内容,无论是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现象,都可以成为幼儿需要的内容,并喷发出师幼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的火花。
例如,笔者在组织幼儿参与的“美好的春天”这一主题活动中,许多幼儿联系春节里左邻右舍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紧紧围绕“春节放鞭炮”“春节真热闹”“春节好开心”等话题展开了讨论。由于“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是幼儿特别陶醉的佳节,所以孩子们都热衷于谈论“春节”的话题。为了奠定师幼互动基础,我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创设了师幼共同参与的“新闻特写” 场景,鼓励、引导幼儿积极走进“电视节目”,从而给他们提供了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有的孩子谈论春节的贴春联、舞龙与放鞭炮;有的孩子畅谈了购买新衣、穿新衣的体会;有的幼儿描述了收到长辈们压岁钱的快乐之情,这些都是生成幼儿兴趣的热点素材。可见,我们只有兼顾预设生成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师幼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二、坚持因材施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参与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当幼儿的心中顿生疑惑时,往往用充满好奇的眼光注视着老师。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真正让他们成为师幼互动的主人。
例如:有一次,笔者在引导中班幼儿参与室外活动时,发现有几个男孩围在一起观察“排水洞”,他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议论纷纷:小李首先发问:“这些小洞派什么用场的啊?”小兵回答道:“里面全是脏臭的废水,可能是虫子的老窝吧!”小杨兴高采烈地补充说:“大家看,洞里面有很多小虫在爬行呢!”一个比较活泼的小胖子在地上捡起一根小木棍,往洞里一边捅一边大声喊:“小洞里还有很多垃圾呢!”……面对孩子们的各种观点,我笑着点拨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小洞无处不在,大家只有细心观察与思考,才能找到这些小洞更多的秘密。”此时,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欢快的笑容。为了拓宽幼儿的探索视野,笔者陆续举办了《聪明的小伙伴》《我的妈妈》《欢乐的动物园》《蓝色的大海》等主题活动,由于这些活动来源于现实生活,从而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他们积极联系个人的生活经历,甚至在父母的帮助下查找各类资料,收集相关图片,从而使活动更加生机勃勃。
三、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提问是师幼互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科学、合理地提问能荡起幼儿创新思维的涟漪。其实,一个比较成功的师幼活动虽然原因很多,但也体现了教师一“问”激起千層浪的妙用。当然,提出一个问题随手可得,但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并非易事。如果教师盲目地提问,那么就会压缩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在师幼活动中,既要精心预设问题,又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设问。由于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各有千秋,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思考的问题比较单纯,教师提问除了具有逻辑性以外,还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铺垫”的途径,逐步搭建阶梯式的提问平台。
譬如:笔者在执教小班数学“学习分类”一课时,先开门见山地提问:“谁能把圆形和三角形卡片分别送到游戏活动区域?”在孩子们按形状分类的基础上,我又提问:“针对这些圆形卡片,大家能否按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话音刚落,他们迅速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二次分类。最后,我做出了深层次的提问:“你们可以按卡片的大小进行分类好吗?”于是,孩子们积极参与了第三次分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分类的基本知识。
师幼互动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师和幼儿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的言行促进和影响着幼儿,幼儿的举动也影响和调节着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真诚地与幼儿交往,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构建新型的师幼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预设生成;因材施教;问题情境;师幼互动;以幼为本
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改革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充分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和导向意识。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是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凡是缺乏师幼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笔者借此平台,浅谈师幼互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收获,期盼大家予以慷慨地斧正。
一、兼顾预设生成,奠定师幼互动基础
加强预设与生成的有机整合是师幼积极互动的前提条件,其中教师的预设主要包括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基本过程的设计,幼儿生成活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其本身。实践证明:幼儿的学习兴趣高,所获取生成活动内容的渠道也越多。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教学情境和幼儿的活动生成及时调整预设内容,无论是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现象,都可以成为幼儿需要的内容,并喷发出师幼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的火花。
例如,笔者在组织幼儿参与的“美好的春天”这一主题活动中,许多幼儿联系春节里左邻右舍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紧紧围绕“春节放鞭炮”“春节真热闹”“春节好开心”等话题展开了讨论。由于“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是幼儿特别陶醉的佳节,所以孩子们都热衷于谈论“春节”的话题。为了奠定师幼互动基础,我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创设了师幼共同参与的“新闻特写” 场景,鼓励、引导幼儿积极走进“电视节目”,从而给他们提供了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有的孩子谈论春节的贴春联、舞龙与放鞭炮;有的孩子畅谈了购买新衣、穿新衣的体会;有的幼儿描述了收到长辈们压岁钱的快乐之情,这些都是生成幼儿兴趣的热点素材。可见,我们只有兼顾预设生成的辩证关系,才能为师幼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二、坚持因材施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参与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当幼儿的心中顿生疑惑时,往往用充满好奇的眼光注视着老师。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真正让他们成为师幼互动的主人。
例如:有一次,笔者在引导中班幼儿参与室外活动时,发现有几个男孩围在一起观察“排水洞”,他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议论纷纷:小李首先发问:“这些小洞派什么用场的啊?”小兵回答道:“里面全是脏臭的废水,可能是虫子的老窝吧!”小杨兴高采烈地补充说:“大家看,洞里面有很多小虫在爬行呢!”一个比较活泼的小胖子在地上捡起一根小木棍,往洞里一边捅一边大声喊:“小洞里还有很多垃圾呢!”……面对孩子们的各种观点,我笑着点拨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小洞无处不在,大家只有细心观察与思考,才能找到这些小洞更多的秘密。”此时,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欢快的笑容。为了拓宽幼儿的探索视野,笔者陆续举办了《聪明的小伙伴》《我的妈妈》《欢乐的动物园》《蓝色的大海》等主题活动,由于这些活动来源于现实生活,从而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他们积极联系个人的生活经历,甚至在父母的帮助下查找各类资料,收集相关图片,从而使活动更加生机勃勃。
三、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提问是师幼互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科学、合理地提问能荡起幼儿创新思维的涟漪。其实,一个比较成功的师幼活动虽然原因很多,但也体现了教师一“问”激起千層浪的妙用。当然,提出一个问题随手可得,但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并非易事。如果教师盲目地提问,那么就会压缩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在师幼活动中,既要精心预设问题,又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设问。由于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各有千秋,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思考的问题比较单纯,教师提问除了具有逻辑性以外,还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铺垫”的途径,逐步搭建阶梯式的提问平台。
譬如:笔者在执教小班数学“学习分类”一课时,先开门见山地提问:“谁能把圆形和三角形卡片分别送到游戏活动区域?”在孩子们按形状分类的基础上,我又提问:“针对这些圆形卡片,大家能否按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话音刚落,他们迅速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二次分类。最后,我做出了深层次的提问:“你们可以按卡片的大小进行分类好吗?”于是,孩子们积极参与了第三次分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分类的基本知识。
师幼互动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师和幼儿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的言行促进和影响着幼儿,幼儿的举动也影响和调节着教师。我们一定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真诚地与幼儿交往,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构建新型的师幼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