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料朱轶”摇身变为“拍卖师”
“有人说《一槌定音》操纵市场,说这话的人也许曾经操纵过市场吧!”
“我是朱轶。”在咖啡厅张望了一圈后,穿着花衬衫、鲜艳牛仔裤、扣着瓜皮帽的朱轶试探性地向记者走来。和荧屏上比,不穿西服的朱轶更加年轻、时尚。
《满汉全席》、《超市大赢家》、《朱轶说计》等生活类节目大家耳熟能详,朱轶还因此被称为 “少妇杀手”。不过,从去年开始,“大料朱轶”摇身变成了财经频道《一槌定音》节目里的“拍卖师”。
“我得借你们杂志做个宣传。很多藏友抱怨报不上名,原因有二,一则是报名人数实在太多,二是符合节目需要的宝物比例较少。譬如康雍乾的官窑瓷器我们很欢迎,还有品相好有特点的民窑瓷器、名人字画等等。真正有代表性的和存世量较少的宝贝报名《一槌定音》,入选节目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自从做了这档节目后,朱轶每天上午都得把手机调成静音,因为有很多亲戚朋友会打电话来要求上节目。当然,得到的答复都是“踏踏实实走报名流程”。“因为我的同事一定会认真看每份资料。没有选取的我们也实在没有足够的人手一一回复,向各位热心藏友说声抱歉。”
《一槌定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鉴宝类节目,不是辨真假,而是鉴价值。说到收藏,朱轶自称是个门外汉。在主持这档节目之前,朱轶还会经常去王刚的节目做做嘉宾猜猜宝物,但“基本上没怎么猜对过”。
在朱轶看来,这档节目是为了提倡观众理性收藏、发展爱好,但是却引来了诸如“操纵市场”之类的骂名。“请大家明鉴,《一槌定音》有诸位业内最顶级专家的同场把关,还有多家知名拍卖公司的客观估价。况且,我们在节目现场进行的是高质量的模拟交易。如果说对市场能有什么影响,像我们这样的节目最多也许只是‘干扰’了某些圈内的既得利益者的话语权吧。”
说相声的主持人
“原本想在央视锻炼两年就回武汉,没想到一干就是12年!我希望我在节目里说的每一句话尽量不是废话,不是装模作样的话,尽量是说观众都懂的话。”
朱轶是个实在的人,不端着、不掩饰,能说的不能说的全痛痛快快地说了,完了补上句“你酌情用吧!”
非专业出身的主持人并不少见,但是相声科班出身的便少之又少了。在父亲的熏陶下,朱轶从小就爱听相声,自我评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口琴、萨克斯比我父亲吹得还好那么一点点”。除了这些,武汉人朱轶在想当年还有一个突出优点——普通话说得好。
“我初中时是学校的播音员。”朱轶略显得意地说道,“每次运动会我都在主席台中间解说”。在音乐老师向柏林的慧眼下,朱轶被推荐报名考试并开始了科班相声的学习。遗憾的是,学成归来却无用武之地。
父亲在《武汉晚报》上看到“武汉电视台首届司仪大赛”的消息让朱轶去试试。报名第一天,朱轶去报名处打听,报了一千多人,吓得扭头就跑;第二天去,三千多人,又被吓跑了;最后朱轶拉上哥们儿壮胆,终于报名了,六千多人。初试那天,朱轶穿上父亲结婚时的西服,搭早上第一班公交车去了考点。“紧张得不行。但慢慢看到身边的人普通话都讲得不好,立刻自信了一截。”
“最后第几名?”“当然冠军啊!”朱轶得意地说道,“那时候春风得意了一阵子。可惜最后电视台没要我,本来说前三名都要的”。“所以说,年轻人永远别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朱轶特正经地感慨道。
在朋友的推荐下,朱轶给湖北卫视做兼职主持人,而且居然一年之内做上了四档节目,慢慢地在湖北已经小有名气,就在准备转正时,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邀请他来北京试镜。“特别高兴,他们给买了机票,第一次坐飞机。当时第一印象就觉得央视的人办事挺客气的。结果没‘面’上,我也没什么难过的。”隔了两个月,朱轶又接到了央视《生活》栏目组的电话,这次试镜成功了。朱轶从此开始了“北漂生活”。
对于自己每档节目的起止年月,朱轶记得一清二楚。更让他自豪的是,这些都是“接地气”、“和观众内心合拍”的节目。随着专业水准的提升,翻开早期的节目,朱轶都有想销毁的冲动。“真没法看,特可怜那时电视里的我,太傻了。”他认真地批判着当年稚嫩的自己。
“我依然相信电视是艺术,不是活儿!”
“电视的本质其实就是‘小型电影’,但是很多做电视这行的人都忘了。现在电视其实被做糙了!”
对于电视和主持人,非专业出身的朱轶有自己的理解。“电视其实是小型电影,而主持人其实也就是演员的一种,是角色之一,而不仅仅是报幕的。”
“专家做专家该做的事儿,主持人也做好主持人的分内事儿。没必要不懂装懂!”
朱轶依然记得做《满汉全席》的头半年什么都不懂,“简直就是传话筒”,“为什么鱼要裹上淀粉?”等最初级问题把专家问得够烦。于是朱轶买了《烹饪原料学》、《烹饪化学》等专业烹饪教材。朱轶特熟练地说了一大串,“直刀、斜刀、麦穗花刀、荔枝花刀……”
表面上看起来,朱轶似乎很大条,也自称“不求上进”,但面对工作,却认真而且用心。2002年底“首届全国电视烹饪大赛总决赛”,频道领导对这档节目十分重视,特别安排他和当时早已是大腕的王小丫联袂主持。朱轶很紧张,提前十几天就扎进节目组,买了一大包A4纸,找15位选手一一交流,每人聊上5小时并一一做笔记。这包手稿,朱轶至今都留着。
不管什么节目,朱轶都做得有声有色。“我不会炫耀我懂收藏,我可能就在旁打岔,抖包袱。说笑话这本事在哪都管用。主持人都该学点讲笑话的技艺。”
“我大致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不爱给自己找压力。我内心还是觉得电视是门艺术,艺术不是被逼出来的,需要点机缘巧合,不是坐在那眉头紧锁就能想出来的。”
朱轶调侃自己是“以主持人为业,供养摄影”。“摄影这事儿,哥们儿真懂!”最近,朱轶正偷空完成他的第二本书,暂定名《朝三暮四集》,有摄影,也有杂文。书里有这么一段观点——“人活着,不论你做什么职业,总得和音乐、美术、体育沾点儿亲。条件所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觉得很多事情做不了,但是还有那么多可以做的,让自己充实的东西。”
大家都来@朱轶
贺炜@朱轶
我从没有见过一个比他还爱足球的非体育节目主持人。除了第二天有工作,他几乎每场球都看。我解说时,有时候中场休息还能看到他给我发来短信,和我交流。我们主持人足球队踢球,他每次最纠结的就是上场时间,希望能多踢会儿,我要是主教练,一定满足他,我们开玩笑说他是“柱形中锋”。他最擅长的就是高抬腿,原地不动。当然,我们都不是专业运动员,运动运动、晒晒太阳就行了。只要你爱足球,一定会喜欢朱轶。
父亲
他从小到大就没什么心机,心直口快。他对自己要求其实挺高的,只要是喜欢做的事情就会把它做好,口琴吹得比我好,喜欢做的节目也特别下工夫。他媳妇把家里收拾得很好,所以家里的事儿他基本都不用操心。他自己有困难都埋在心里,怕给我们增加负担。他爱好摄影,也投了不少资,但拍出来的效果还不错,所以我们也不反对。他最开始最拿手的就是蛋炒饭,但是他回家,我们一般不让他动手。有一次他坚持要露一手葱烧海参,做得很投入,味道也不错。当然,之前我们也没吃过,不知道人家做出来什么味儿。
贾乃亮
认识朱哥十三载,虽见面不多,却一直用各种无线电保持联系。打开电视,总能看到他潇洒幽默的主持,看得出这“孩子”热爱生活,而且幽默、亲和、不失风度。朱哥小眉不浓,但眉宇之间尽显岁月的故事。据说摄影是他的爱好,也不知是用来捕捉美女还是美景,我想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