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词缀“可”的构形和虚化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类词缀的出现是汉语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现象。“可”在意义逐渐虚化的过程中成为“类词缀”,其作为类词缀有两种构形方式。“可”成为类词缀是由实到虚过程中的过渡状态,“可”的虚化体现了“语法化”的规律。
  关键词:可 构形 类词缀 虚化 语法化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所谓形态变化,指的是语言单位在不同结构关系中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两类:一类是词形的内部变化,另一类是词形的外部变化。词形的外部变化通常由虚词来表示,比如英语中的将来式,需要在原形动词前加will或shall,这种用虚词来表示语法关系的手段在汉语中并不罕见。词形的内部变化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个词的变化,比如英语单词go、goes、going、went、gone,以不同词形体现不同的语法结构;又如book和books,同一个词的形式不同,表示与不同的词组合时的不同变化。词形内部变化的另一种情况是,一个词以改变词形的方式改变词性,比如teach接-er变成名词、beauty接-ful变成形容词、quick接-ly变成副词。在以上两种词形的内部变化中,第一种是所谓“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汉语缺少的正是这种词形变化,这在印欧语系中反而是常见的,因此这一点也是汉语同英语等印欧语系最重要的区别之一。不过,汉语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附加语素,可以通过和它们结合改变词形并改变词性,所以汉语并非完全没有词形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汉语即使存在一定的词形变化,与印欧语系相比也有很大不同。从词形的构造方式来看,印欧语系词形的典型构造是“词根+词缀+词尾”,而汉语则是“词根+附加语素”,大部分“附加语素”的作用相当于“词缀”,这些“附加语素”没有实在意义,位置固定,有些与词根结合后构成的新词具有新的词性,大部分语法书将这类“附加语素”统称为“词缀”。汉语中“词缀”虽然只是少数,但大都是从实词虚化而来,许多词缀还保留着实词词义。由于这些“附加语素”虚化的程度不同,因此在称谓上有一定区别,虚化程度比较彻底、完全失去实在意义的“附加语素”叫作“真词缀”,如“老”“子”,没有完全失去实在意义的“附加语素”叫作“类词缀”。而“类词缀”的特殊性就在于是一种处于过渡状态的“词缀”,一方面还保留着实词意义,且其实词意义在语言使用中保持着非常活跃的状态;另一方面,具有词缀的一些特性,在同一些词结合时不再具有实在的意义,且位置固定,与其结合构成新词的词性也与原来的词根词性不同。这种“类词缀”在汉语中的数量逐渐增多,它们的虚化是汉语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现象,特别值得关注。
  “可”属于汉语中的基本词,东汉时期就有了对这个词的认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可,肯也。”即“可”表示允许、答应、准许、许可的意思。这个意思在今天用“可以”这样的构词形式表示,“可”是这个双音节词意义的主要负载者。随着“可能”“可是”等凝固格式的词的出现,“可”的使用越来越多地被定位和类化,进一步出现了“可爱”“可恨”“可口”“可见”等构词形式,在这些双音节词里,“可”已没有十分明确的意义,与它结合的单音节词在构成新词后词性发生了改变。这些都证明“可”已经有了一定的词缀特点。以下从形态变化的角度来谈谈“可”在意义虚化后的构词情况,并对“可”的虚化作简单分析。
  关于“可”的构词,我们从词根的性质和成词以后的意义范围两方面进行归纳。具体来看,“可”的构词情况大致有两种:
  1.“可”与单音节动词词根结合,构成具有形容词性质的新词,在意义上表示一定的意愿和情感态度。例如:
  A.可靠 可观 可笑
  B.可悲 可爱 可怜 可惜 可耻 可怕
  在A、B两组词中,A组能够与“可”结合的动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如“靠”“观”“笑”等,组成的新词意义与原动词词根义有一定的联系,可以找到相关引申性,同时类词缀“可”带有“值得”的意味,不仅强调了动词词根所代表的意义,而且使构成的新词词义在原词根义的基础上加强了肯定。B组动词多为表示人的情感的动词,与“可”构成的新词从意义上看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表示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主观判断。目前能够与类词缀“可”构成新词的单音节动词,大部分是这类动词。
  2.“可”与单音节名词词根结合,构成具有形容词性质的新词,表示合适、恰当、满意的意义。例如:
  A.可口 可人 可身
  B.可意 可心
  A组和B组都是名词词根,只是在名词的小类上不同,A组词根为表示名物的名词,如“口”“身”“人”等,B组为表示人的心理活动的抽象名词,如“意”“心”。不过,这两组词在意义上都含有与人的意愿或愿望相符合的意味,多用来形容使人感到满意的情况。
  从构形的角度来说,“可”已经具备了作为词缀的特性。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作为实词使用的“可”仍然存在,因此,虚化的“可”本质上是“类词缀”。
  “可”在汉语使用中一直是一个高频动词,其高频率使用,证明了它配合其他词类构成新词的能力非常强大,因而相对来说更容易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被虚化。例如,“可”的使用在后来出现了能够放在动词前,表示“正好”“恰好”的现象:“可正是清明时候”(《李逵负荆》),这一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可”字的使用已经有了向修饰成分转化的迹象。随着“可”的修饰性功能增强,它的实在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开始消失,甚至在有些句子中“可”只表示强调的语气而完全没有了实际意义,如“你可来了!”。
  “可”的意义不断被虚化的同时,它的构词能力也在发生变化。首先,“可”虚化后在构词中的位置开始固定,多在动词或名词之前,这是受到“可”在句中常处于修饰位置上的影响;其次,虚化后的“可”依附能力加强,更具有粘着性;再次,由于语言认知上的“类推机制”,即通过仿造已有词语构成规则创造新词,使得以“可”作为词缀的新词不断出现。此外,“可”虚化后开始成为形容词性的标记,说明其语义虚化但语法功能增强。这些都使得虚化后的“可”具备了词缀的特性,然而其实词意义并未消失,因此只能说它处于由实到虚的过渡状态,由此称之为“类词缀”。
  类词缀“可”的出现,反映的是汉语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即“实词的虚化”,或者叫作“实词的语法化”,就是原本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意义的、只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虚化的“可”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变为“类词缀”体现了“语法化”的规律:
  第一,根据“语法化”的“频率原则”,实词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虚化。“可”作实词时是高频动词,特别是它能够作助动词,能够在表示询问、请求的祈使句中使用,这类句子是汉语使用中较为常见的句子,高频率的使用为“可”的虚化创造了条件。
  第二,“可”在虚化为类词缀后,本身的实词意义还存在,这种虚实共存的现象,符合“语法化”的“滞后原则”,即语形的变化滞后于语义的变化,因而同一个词形既表示实义又表示虚义,说明“可”在虚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以类词缀的形式出现。
  第三,“可”作类词缀构成的新词,如“可靠”“可爱”等,从语义上看,虽然“可”此时已虚化,但仍含有些许“值得”的意义,与实词“可”的意义有一定关联,符合“语法化”的保持原则。以上分析都说明,“可”的虚化是“语法化”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斌.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5).
  [5]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J].中国语言学报,
  1995,(6).
  
  (弋丹阳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710032)
其他文献
基于鸭线粒体细胞色素Cyf b基因建立了肉制品中的鸭源性成分检测real-time PCR方法,并对模拟样本和市售样本进行了检测分析,检出限低至1%,适用于实验室的鸭源性成分的鉴定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孝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孝经译注》为其作详细注解,这在弘扬孝道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很有意义,但个别训释有失偏颇,如因、丑、复等。经过考察发现,“因”当释为“凭借
为了获得一种富含过氧化物酶(POD)的植物,本研究利用循环催化流动分析法(RCFA)初步筛选了15种植物样品,对样品中POD活性最高的沙田柚皮粗酶液进行了硫酸铵盐析和Sephadex G-200凝
对嗜酸乳杆菌JQ-1胞壁蛋白酶(CEP)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胞壁蛋白酶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粗酶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溶菌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法对胞壁蛋白酶进行提取,得
木兰拳集太极、气功、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在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思想和健身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融人了现代健身娱乐理念.既具有传统健身项目的一般功能特征又具有适合和满足
从"离骚"到"风骚","骚"字的含义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骚"字的演变中,元明清时期变化最显著,从《牡丹亭》中"性爱风骚"这个用以诋毁北方少数民族的词开始,"骚"便开始带上了负面的
虚假语用顸设,作为一种与常规语用预设相关但不相同的概念范畴,是日常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重要语用策略。其下属范畴主观性虚假语用预设策略体现了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的目的性和意图
新闻事件11月1613,第14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开幕式。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分别制备了二氧化钛(TiO2)和钴元素修饰的二氧化钛(Co/TiO2)光催化剂,并利用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仪等仪器对样品进行形貌和结构的表征,以甲基橙水溶液的紫外线光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