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你难以割舍

来源 :雲爆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ning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在前面的一个小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他自称对咖啡因上瘾,中学开始每天就大量饮用咖啡(雀巢速溶)和可乐,那时候的理由是每天学习费脑子,需要咖啡因来提神,于是大家都很佩服他,觉得他很牛逼。尤其是那时候大家都是在教室前面的饮水机接热水,他每次在饮水机旁将可乐一饮而尽,然后用可乐瓶冲咖啡再在饮水机旁边把咖啡摇均匀。
  我一直不明白为啥他就不能在座位上把可乐喝完再去冲咖啡,或者回到座位上再摇,而是必须在教室最前面摇,还要做皱眉目光眺望窗外状。后来我看到一些女生的桃花眼之后我就理解了。他大学之后越来越胖,但还特别喜欢吃甜食和高脂肪食品。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在想他究竟是对咖啡与可乐里面的咖啡因上瘾,还是对咖啡里的植脂与可乐里的糖分上瘾呢?因为他从来不喝黑咖啡和无糖可乐。
  矫情也会上瘾
  人类对于病态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实在是审美的一大讽刺。从东方的裹小脚到西方的束腰,贵族们为了让脸显得很白而涂砒霜等,由于精神的空虚导致总会有很多人担心自己活得太久,所以互相攀比自我伤害的程度。
  而当一种病态的行为成为文化之后,就会被无数人牵强附会在自己身上,和星座、有机农业、田园牧歌这些东西一样,人们往往将情怀与事实分不清楚。而对于情怀的追逐使得人们开始变得表里不一,最典型的表现是人们越是追求的越是要抱怨和批评。比如说一个白领常常在微博上和同事聚会中抱怨自己工作忙碌常常加班顾不上别的事情,你觉得他真的是在厌恶工作憎恨老板吗?不不不,如果让他对着老板他都能汪汪叫摇尾巴,让他辞职会比他亲爹死了都痛苦。所以他的抱怨本质上是一种炫耀,炫耀自己有工作能力,炫耀自己被重用而忙碌,炫耀自己的“商务劳顿”。
  同样在现代社会里你如果不患点什么心理疾病或者对什么上瘾,你都不好意思出席社交场合。当你的朋友故作哀怨谈起她的厌食症和失眠,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一天活蹦乱跳啥都能吃沾枕头就睡呢。
  这其中的深层心理因素可能源于社交的目的是令双方尽快磨合,而最好的磨合方式便是互相高效率降低警惕性(至少面上降低警惕性)。就如同动物们表现友好的方式是露出腹部一样,很多猫狗都喜欢主人抓挠自己的肚皮,因为腹部是动物最脆弱的部位,所以不保护腹部是一种信赖对方的表示。同样主动坦白自己的弱点,讲述自己的上瘾史或者心理问题,这也是短时间内获取对方信赖的方式。
  但其实你也知道这些都是他们编出来的。
  说自己咖啡上瘾的那个人其实每天喝不了几杯咖啡,他真正上瘾的是用咖啡勺轻轻在陶瓷杯里搅拌然后装作漫不经心用英文说出咖啡品牌时别人的崇拜感;说自己飞叶子上瘾的那个人可能只飞过一两次,他真正上瘾的是在其他没接触过这玩意的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老道和开放时别人那瞬间欣羡的眼神;说自己旅行上瘾的那个人可能去趟卫生间都要自拍十多张,他真正上瘾的是写旅行日志给别人看顺便在青旅打不花钱的炮。
  没多少人真的上瘾,人们唯一永恒上瘾的是矫情和交配。而真正上瘾的人,不会把自己的伤痕轻易亮出来给人看,能给人看的不叫伤痕,叫纹身,装逼用的。不知道你听没听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姓叶的古人,他说他喜欢龙。
  危险的诱惑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如果你对一个女人很好,那你在她眼里仅仅是无害的,她会把你当作朋友甚至知己,但不会作为恋人;而你只有给予一个女人危险,她才会爱上你,因为危险中人才会有对于“安全感”的选择,才会产生性的吸引力。
  虽然是心灵鸡的咕咕叫,然而却很有道理。
  人们对于危险的崇拜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当时的原始人们一直被恐惧包围着,因为那时候的人类实在是太弱小了,比山猫大一点的动物都可以袭击人类,一场小小的流感就可以毁灭一个部落的人。所以当时的人类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危险崇拜”,具体表现就是自残。
  你可以理解为“外边已经这么危险了,我还敢自己伤害自己,看我多勇敢。”
  或者是“我把自己伤害成这样,你要敢跟我对抗,我就是你的下场。”
  这种奇怪的自残心理象征着过人的勇气与胆识,比如原始人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刺青纹身,这是一个有趣的仪式,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要忍受痛苦,承担皮肤感染的风险(这种风险在没有破伤风针的时代是致命的)。而能够经受得起这种危险考验的人被认为是有勇气的,才有资格在身上纹上部落的图腾或者一些象征勇气的图案。这种把纹身当作危险崇拜的做法一直持续到今天,尽管纹身已经变得非常不危险而且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但在人们内心中依然残存着一点点的危险痕迹,认为纹身象征着勇气。所以纹身最常见的人群就是:军人、黑帮、囚犯、街头青年。
  而人们对于极限运动、吸烟、拼酒和大麻之类软性毒品的热衷也是因为这样一种危险崇拜,因为到了现代社会普通人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少,人们迫切需要一些东西刺激自己来让自己成为被危险崇拜的对象。换句话说,对大多数身上除了阳具之外哪里都是软绵绵(可能阳具也是软绵绵的)的男人来说,必须有一些方式证明自己的强悍与勇气(我都不忍心写这两个词了)。
  于是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些危险崇拜的替代品,那就是抽烟拼酒,我相信很多青少年学会抽烟都是一种模仿,因为会抽烟的社会青年很成熟很有范儿,能够承受抽烟呛嗓子的人也被认为是男子汉,这也是正在发育期的青少年急需得到的。所以模仿抽烟变成了自身强悍的表现,而香烟生产厂家和影视剧中也不时流露出吸烟者的颓废或者硬汉这两个极端的形象,对于年轻小孩来说都是一种吸引力。
  你能想象约翰·列侬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只吃有机蔬菜和全麦面包吗?
  你能想象肖恩·康纳利不喝烈酒,而是喝鲜榨果汁和无咖啡因的咖啡吗?
  你能想象古惑仔们不是聚成一圈吸烟,而是一起嚼口香糖吗?
  你无法想象,因为那样就太不男人了。
  或者说,你希望看到他们去做点什么有风险的事情,进而满足你心里对于雄性激素萌发的期待。   虚幻的男子汉
  拼酒文化是危险崇拜的一个特别体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量饮酒都被认为是充满男子气概的事情。而有趣的是,同样无论东西方,大量饮酒都被认为是下层民众的行为,上层往往是小杯品酒。在西方上层人小口品尝葡萄酒或者烈酒,在东方士绅阶层饮酒也是流行小杯甚至还要热饮。而西方的下层社会则是大杯痛饮冰镇啤酒,很快这一传统传入了东方,在此之前东方人流行大碗痛饮自制的粮食酒,很浑浊度数很高而且是热的。
  那么为什么在下层民众中会流行大量饮酒的习俗呢?这是因为下层民众多为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表现自己强悍的方式便是展示力量,能大量饮酒一方便体现自己够粗犷,能够承受得了酒精的麻痹,另一方面证明自己肚量大。所以人们对于能大量饮酒的崇拜多还伴随着对大量进食的崇拜。饭量很小的人或者喝酒容易醉的人会被嘲笑,认为男子气概不足,本质上也是认为这些人肚量很小而且不太能承受酒精。
  但比试喝酒中有一种现象是被倍加崇尚的,就是有酒胆,能够超越自己能力所限去喝酒,简单地说就是有勇气伤害自己的胃。人们看到那些酒量不好却敢喝的人总是会带着崇敬,如同看着大卫面对哥利亚一样。
  当然在大卫之前,不知道死了多少勇士。
  为了满足人们的心态,啤酒变得越来越淡了,人们也开始学会在红酒或者烈酒中兑各种软饮料,香烟开始出现焦油和尼古丁含量很低薄荷味的女士香烟。这些都是为了在尽可能降低对人体伤害的前提下,极大程度满足人们弱不禁风的好胜心理。你可以跟朋友们吹嘘你喝了一箱啤酒,虽然度数是十年前啤酒的一半,并且是小瓶装的。你可以面带颓废状地跟小女生们说自己一天至少要一包烟,虽然是焦油含量最低的那种细长型香烟,就像那些柔弱男人的阳具一样。
  上瘾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背后其实是人类日渐脆弱不堪,已经无法承受危险,所以只能用烟酒这种虚拟的危险来炫耀自己。当然这种危险也不完全虚拟,也有人因为喝酒导致胃出血,因为抽烟导致肺癌。
  世界的坐标原点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当中谢尔顿曾经感慨他为什么那么钟情于沙发上一个固定的座位,坚决不许别人坐,因为他认为在这个宇宙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和运动,而这个座位就如同一个永恒不变的坐标原点一样。
  我想很多人的精神上瘾也是因为此心理,太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不会轻易上瘾,因为他总能找到更新的刺激,不会对任何东西产生太久的依赖性。而那些不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更愿意保持一种长期固定的爱好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依托,也就是所谓的安全感。在这个不怎么美好甚至乱七八糟的动荡世界里守护属于自己的一点不变的东西。
  所以我们看到影视剧里面的人物形象设置,对烈酒上瘾的人往往是中老年硬汉,这些人要么饱经沧桑要么受过很大打击,所以在酒精的上瘾中麻醉自己,而酒精对他们来说并非是一种嗜好,而是变成了一个世界的坐标原点,对他们而言是唯一永恒不变且可以信赖的东西。还有在战场和监狱中,香烟和大麻成为了世界的坐标原点,在遥遥无期的麻木和折磨中,也许只有火光点点和烟雾缭绕以及那吸入肺中微微的烧灼感才能缓解这种空虚,让人感觉时间还在流动,日子还有盼头。
  而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年轻人急速衰老,二三十岁开始怀旧,开始回忆往事,也开始在生活中找寻属于自己的世界坐标原点。当然在这种颇为文艺甚至矫情的情怀之外,更多的人慢慢会在生活中失去上瘾的资格。当你有了老婆孩子,可能烟瘾酒瘾就全没了;当你心脏开始出毛病,可能喝咖啡就改成喝茶了;当你为了买车买房必须攒更多的钱,你也就一下子戒掉了所谓旅行和极限运动的瘾。
其他文献
啤酒是每个游离失所的年代里最耀眼的旗帜  那天玛丽·莫尔菲像往常一样替三岁的儿子托马斯做了几块面包,大麦是隔壁那个胆大又喜欢钓男人的伊丽莎白从临街的Meux’s酒厂里偷来的。伊丽莎白比她小三岁,虽然27岁了依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不过在玛丽看来顶多是个一副穷酸样却在竭力引人注意的卖花少女。儿子托马斯此刻正趴在一个旧酒桶上打着轱辘,至今他走路仍然有些扭扭歪歪的,玛丽始终认为是临街的啤酒味把自己的小宝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tries to make clear the meaning of “assessment” and “test” to an EFL classroom practitioner, and then briefly introduces Dynamic Assessment (henceforth DA for short), its th
期刊
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是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义务教育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突出表现在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更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接受义务教育。但至今为止,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辍学情况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农村学生的辍学直接影响了“普九”进程,制约了教育发展,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有
期刊
说起上瘾,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对象都是毒品或烟酒,但事实上,上瘾的对象类型可要比这些广泛得多。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行为中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上瘾的倾向。就算是上述所提到的盲目翻阅电视频道,在专门研究上瘾行为的学者眼里,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产生盲目翻阅电视频道的原因之一是此行为能让人们产生一种类似于赌博的快感,下一个节目对你来说永远是未知数,手指动一动满足的不仅是观影需求,更能带来一种将未知现实化的
期刊
湿婆的两件礼物  早在公元前1500年,大麻就已经出现在了印度文化中,这一点在印度教的《吠陀经》中得到了证实。大麻和印度教所崇拜的毁灭之神湿婆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人们认为她喜欢大麻。大麻不仅仅是人们侍奉神的供品,同时还被印度教中的力量之神所热爱,是力量之神给予其子弟的在学习宗教和音乐过程中的礼物。  不得不说印度能成为嬉皮士们的乐园也和大麻有关系,在经历了六七十年代迷茫和堕落之后,一些西方人开始
期刊
遁入虚无  这部片子很适合一个人晚上边喝酒边看。  这是一部很有争议的电影,喜欢的人奉若神片,不喜欢的人觉得根本不是电影。导演加斯帕·诺埃是一名不大受欢迎的导演,他的作品时常与臭名昭著等词语联系在一块,尽管不至于像地下实验电影那样去摧残观众,然而《遁入虚无》依然可以残害许多人的视觉神经。  全片大多时候由主观镜头所组成,镜头充当了主人公的眼睛,他嗑药跑路,灵魂上天,自由穿梭在几个世界。有吸食毒品后
期刊
北欧神话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与我们所知道的希腊、埃及、印度及中国神话色彩实在是很不一样。比如北欧神话中关于人类被创造的部分,首先被创造出来的是女人,且创造的材料不是大多数神话中所示的泥土,而是一根树枝。北欧神话的世界不是永恒的,它更贴近现实;神也是不完美的,其本身也要面临灭亡的命运。比如奥汀为了获得知识牺牲了左眼,被吊在树上九夜、饱受创伤后才得到了象征其力量的长枪。但世界上的一
期刊
凯伦?伊兰(Karen Eland)来自美国俄勒冈州,她就是那类用饮料和食物来作画的艺术家,如过茶叶、白酒和很多其它的东西。反正总的来说,除了我们所常见的传统颜料以外,她几乎都想试一遍。凯伦从小就喜欢创作,14岁时画的一幅肖像画意外将她推向了艺术的生涯。凯伦因咖啡画上了英国的《每日邮报》,文章中介绍她的作品评价颇高:“继法国达达主义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那幅《有胡子的蒙娜丽莎》之后,美国艺术家凯伦?
期刊
本期观点版块就“瘾”主题向读者征集个人经历并进行了采访,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读者受众的姿势水平和普遍心态,我们耐心地阅读了每一份读者来信和留言并选择性进行了回复。  为了表示对读者的重视,我们特别对部分读者留言内容向专业嘉宾进行了咨询。比如有一位读者来信说他对“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上瘾,我们的医学嘉宾判断他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还有一位读者留言说他对“在楼上用激
期刊
当啤酒被装入玻璃瓶中出售时,啤酒的纸商标其实还没有诞生。尽管纸张的发明比玻璃的发明要早900多年,但欧洲的玻璃税一直制约着纸商标的出现。这让酿造商们不得不在啤酒瓶上刻下记号,来区别于其它酿造坊的啤酒。直到十九世纪,欧洲全面取消玻璃税后,纸啤酒商标才慢慢取代了在玻璃瓶刻记号这样繁重的工作。但最初的啤酒商标十分简略,仅有产品文字名称就没别的了,涵义也就仅仅是表明产品的出处而已。后来欧洲工业革命兴起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