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课堂教学程序刍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应形成初步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但目前的古典诗歌教学仅停留在一般的阅读教学上。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去进一步把握诗中潜在的更多含义,抓住“诗眼”进行“细究”达到“鉴赏”目的。课堂上,可采用“激趣——诵读——理解——细究——再背”这一程序进行教学。
  关键词: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程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时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这一精神可以看出,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形成初步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但目前的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仅停留在一般的阅读教学上,即教师只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字面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远远不够的。鉴赏要比一般的阅读高一个档次。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透过字面意思去进一步把握诗中潜在的更多含义,体会表达的妙处。这样才能拓展诗歌的鉴赏空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课堂教学程序而言,可采用“激趣——诵读——理解——细究——再读”五步法,下面就此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一、激趣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难读懂,要学好,首先是学生必须“乐意学”。这就要求在学习每一首诗时,老师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实际选取。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然后自然引入曹操这一人物,让学生谈谈对曹操的看法后,教师便点出他写的诗《观沧海》,板书后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是非常有兴趣学习这一首诗的。又如,在学习《木兰诗》一诗时,教师可先自己唱或由学生唱,或播放录音——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娘子军连歌》,接着,教师点出其中两句歌词“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提問学生是怎么一回事,自然引入诗的学习,板书“花木兰”。这样,学生学习这一首诗的气氛肯定是浓郁的。
  二、诵读
  如上所述,古典诗歌鉴赏,先要读懂。而要读懂,最重要的是背诵。“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对诗的内容才能有所感悟,才能谈上鉴赏。 “激趣”之后就要“诵读”,诵读的方式要灵活多变。首先要由教师作示范朗读。不但能起到让学生模仿的作用,而且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然后,要按诗作的朗读要求来指导学生朗读,并让学生齐读(齐读的次数不宜过多),接下去由学生自由诵读,直到基本会背诵为止。
  三、理解
  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是进行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在对诗歌相当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多读,细加体会,才能有效地鉴赏诗歌表达的意境及妙处。这一步骤可分为“自研”“议论”“讲解”三个环节进行。
  1、自研。“自研”是自己独立研读。当学生在诵读到基本会背诵时,老师要求学生各自研读诗歌。让学生看注释或查工具书疏通生字词,扫清理解诗的障碍。进而,根据语境对字词句进行推敲、揣摩,深刻感悟诗的内容。当然,教师也可适当引导学生带着疑难问题去研读。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可提出下面的要求让学生研读诗歌:(1)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生活情形?(2)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劳作了多长时间?(3)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4)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又如,在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可提出下面的要求让学生研读诗歌:(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3)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这样,学生能对词句进行感悟,对诗句的记忆也就随之巩固了。
  2、议论。“议论”是学生在基本能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也可在“自研”的过程中),学生以几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自学,对一些不会理解的知识提出来,跟同一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排疑解惑。同时,教师也可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又紧扣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切磋,相互沟通。如,学习《花木兰》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1)木兰停机叹息时的心境怎样?(2)木兰奔赴前线途中是什么心情?(3)木兰还乡后与亲人团聚,重着女儿装的心情怎样?
  这样,教师设疑让学生自由讨论,既有针对性,又使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更多火花。再者,又为学生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有联想和想象,才能把诗读活。
  3、讲解。“讲解”,即由老师讲(也可在“诵读”之前),教师讲的内容,总的来说,是排除难点。难点排除了,学生对诗的内容才能有所感悟。内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议论”中还不能解答的问题或者是不明确的问题,诗的时代背景及典故等。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和王维的《使至塞上》的时代背景不可不讲。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时,作者及与作品有关的背景知识必须介绍。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诗经>两首》时,元曲和《诗经》的有关知识也应讲。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诗时,典故必须讲。讲,能引领学生进入阅读诗歌的天地,引入诗歌情境。讲的过程,是学生准确理解诗歌的过程。
  四、细究
  “细究”是学生在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由字面意思进入关键语词的潜在含义,对诗句本身的含义,结合诗人的实际进行分析,或者从诗句的语言信息中分析出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鉴赏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评点、旁涉、对照、妙悟、辨析、诗评等。这一步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研究“诗眼”,将上面已掌握的知识转换成鉴赏能力。如,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提出下面问题让学生细加体会:本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后,教师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得最精彩。因为这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教师分析后,让学生口头或用笔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又如,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可提出下面问题让学生品味:“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指定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后,教师分析,让学生明确:每句中的第二字用得好,群山渐渐远去,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野,着一“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这种观感,是由抒情主人公的视点(李白坐的船在前进)不断移动形成的。长江滚滚远去着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上述例子说明,学生的鉴赏只有达到了这一阶段,才能被认为具有了鉴赏能力。
  五、再读
  “再读”就是重新诵读。它与上文“诵读”的区别是:“诵读”是为“理解”奠定基础;而“再读”则是“细究”的延伸,是“诵读”的深入(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能背诵诗歌,使学生养成读一首背一首的习惯)。所以,在“细究”后,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再读”。通过“再读”,指导学生更进一步体味诗歌的创意美,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以达到更有效地完成诗歌鉴赏任务的目的。
  综上所述,“激趣”“诵读”“理解”是古典诗歌教学的一般步骤,而要“鉴赏”,还必须抓住“诗眼”进行“细究”,进而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古典诗歌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在小学语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可以体现语文的综合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可以从日记中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日记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的辅导,从而实现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并坚持学习,最终实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从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日记教学重要性    作文在小学语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实作文不但是语文教学的
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2003年8月13日一次雷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高原雷暴的电荷结构特征并从微物理角度讨论了其主要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高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的目标基点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适合的时代教育,适合本人特点的教育与发展。不少有识之士由此提出,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40岁奠基。因此,我们的教育由此也包括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为发展方向和能力倾向不尽相同的每一个学生奠定终身学力都得到培养,而分层教学是一个好的举措。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个性化分层递进因材施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对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本文试
2004年12月27日,印度洋发生海啸的次日,南方周末决定派出四名记者分赴海啸灾区采访:周俊和王轶庶(摄影记者)去泰国,刘鉴强去斯 On the next day of the tsunami in the Ind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本质和发展趋势的体现,素质教育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做到: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引导质疑,培育创新萌芽;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创新引导 主动性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创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创新。培养学生的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A)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60例CSCA
摘要: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同样的,中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语文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興趣,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关键词:兴趣语文说演争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课后很少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语文,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悲哀。究其原因,是学生觉得上不上语文课都差不多,考试照考不误。事实上也是如此。这就给
目的:近年来许多报道表明,miRNA与一些肿瘤的发病息息相关,其其表达失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肿瘤的进展。检测mir-26a在子宫肌瘤组织和肌层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究其对子宫肌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创造性地运用诵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鉴于诵读教学的尴尬现状,我们应该把提高诵读教学提上日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在语文课堂实施诵读教学,切实提高阅读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成了我们要抓的一件大事。  曾经的语文课上,占据课堂中心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也局限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他们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习惯性地肢解分析,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