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播种在上面,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面对学生的个性需求,做到于情于理、情理交融、以情动人。心灵的沟通是架设学生和作品之间的桥梁,美术教师只有真正的理解情感教育,才能在教学中达到“教”与“学”的边缘关系得到有效的统一。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小学美术 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07-01
1.情感教育的意义
美术是聚集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力的一门艺术。在美术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素养、美术素养是同步發展和相互促进的。小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素养的同时发展,但是审美素养和美素素养也为高尚情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想要跳出仅仅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狭隘圈子,就必须在教学方案和祖师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调动起主观主动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让学生最大兴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满足感和渴求感、自豪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2.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方式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自身可塑性比较强。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因此好的学习环境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化主动,利用故事引入法、游戏引入法、情境引入法等进行创设环境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故事和游戏中去,萌发对艺术的好感。让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深入课堂,主动学习。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根据自身对艺术的感受进行表达自身的理解方式。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组织,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的机会,结合绘画,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情感。
2.2让小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学生感受和表现,创造更多艺术的机会,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不能够从艺术基础中养成发现美的潜力,才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最终提高了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并把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提高艺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在情感教育中帮助教师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素养,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性素质和激发对美术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交际方面的能力。当然师生之间的交流也需要视为重点,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美术的教学效果也有着实质上的提高。
2.3感受艺术情境,拓展情境
课堂气氛的良好对于小学美术的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理解作品,就需要学生更好的和作品进行心灵上沟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描述创造一个美术情境,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连贯画面,并相互连接。拓展情境式情感教育的核心和课堂高潮部分,可以通过独立创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材质之间带来的不同新奇和不同乐趣,从而更为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3.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
首先,美术与情感结合;艺术是感情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情感不会无语无辜的产生,教师要用真实的情感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这样才能达到净化心理提高思想境界的目的。
其次,美术和幻想的结合;小学美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艺术的种子,帮助学生在成长中怎么持久的对待生活、对到艺术的兴趣。带着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体验、创造。在学生心理上留下最美好的画面,通过幼小心灵去碰触世界留下的印记,增加学生创作动力。
最后,美术和文化的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不是鼓励的,都是需要一定的意境,创造者也不可避免被环境所影响。
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每一个艺术品的背后都有背景和情感在内,欣赏一个美术作品就要从背景和价值情感为基础进行展开分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不言而喻的,认识到美术教育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对自身素质进行提高,并重视教学环境创设,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并把这些思想融入到平时的美术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郭孔来.情到浓时,格外“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2]张秋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
[3]潘弘.小学德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与思路探析[J].中华少年.2017(22)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小学美术 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07-01
1.情感教育的意义
美术是聚集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力的一门艺术。在美术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素养、美术素养是同步發展和相互促进的。小学生高尚情感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素养的同时发展,但是审美素养和美素素养也为高尚情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想要跳出仅仅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狭隘圈子,就必须在教学方案和祖师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调动起主观主动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让学生最大兴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满足感和渴求感、自豪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2.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方式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自身可塑性比较强。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因此好的学习环境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化主动,利用故事引入法、游戏引入法、情境引入法等进行创设环境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故事和游戏中去,萌发对艺术的好感。让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深入课堂,主动学习。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根据自身对艺术的感受进行表达自身的理解方式。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组织,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的机会,结合绘画,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情感。
2.2让小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学生感受和表现,创造更多艺术的机会,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不能够从艺术基础中养成发现美的潜力,才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最终提高了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并把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提高艺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在情感教育中帮助教师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素养,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性素质和激发对美术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交际方面的能力。当然师生之间的交流也需要视为重点,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美术的教学效果也有着实质上的提高。
2.3感受艺术情境,拓展情境
课堂气氛的良好对于小学美术的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理解作品,就需要学生更好的和作品进行心灵上沟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描述创造一个美术情境,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连贯画面,并相互连接。拓展情境式情感教育的核心和课堂高潮部分,可以通过独立创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材质之间带来的不同新奇和不同乐趣,从而更为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3.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
首先,美术与情感结合;艺术是感情的表达,是灵魂的体现,情感不会无语无辜的产生,教师要用真实的情感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这样才能达到净化心理提高思想境界的目的。
其次,美术和幻想的结合;小学美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艺术的种子,帮助学生在成长中怎么持久的对待生活、对到艺术的兴趣。带着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体验、创造。在学生心理上留下最美好的画面,通过幼小心灵去碰触世界留下的印记,增加学生创作动力。
最后,美术和文化的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不是鼓励的,都是需要一定的意境,创造者也不可避免被环境所影响。
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每一个艺术品的背后都有背景和情感在内,欣赏一个美术作品就要从背景和价值情感为基础进行展开分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不言而喻的,认识到美术教育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对自身素质进行提高,并重视教学环境创设,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并把这些思想融入到平时的美术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郭孔来.情到浓时,格外“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2]张秋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5)
[3]潘弘.小学德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与思路探析[J].中华少年.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