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热情寄语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_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挥“思想库”作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为河南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符合全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潮流,反映了全省人民的期盼和要求,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
  建设中原经济区,对于破解河南高等教育“四难”,推动河南高等教育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优化我省高等教育办学资源,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建设中原经济区,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将使中原成为“资本高地”,促使社会资本进一步流向高等教育,缓解高等教育资金压力。同时,也将为高校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二是有利于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破解“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中原经济区宏伟蓝图的实施,标志着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将进入飞速发展期。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空间,会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缓解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三是有利于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破解“质量怎么保”的问题。中原经济区建设将加速河南产业发展,就必然要求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与之相适应。这将促使各高校进一步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与高等教育的契合点,着力探索符合学校实际、体现时代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有利于推动我省高校可持续发展,破解“学校怎么办”的问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要实现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而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使经济长期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必将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加快实施高等教育“高层次突破”战略,把建设高水平大学纳入区域发展的战略中来布局,借助国家和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这将为我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建设中原经济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撑的重任,郑州大学将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搭建高水平的蓄积人才的平台。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河南省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提供人才支撑、引领科技创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
  二是发挥中原经济区建设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作用。郑州大学要面向河南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推动工业主导产业振兴计划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支持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基础产业,加强民生科技创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发挥中原经济区建设“思想库”的作用。郑州大学要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密切配合省委、省政府及各省辖市(县)重大决策开展调研,立足中原发展大局,创新思路,服务决策,推动发展。加强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理论和决策咨询研究,全方位承接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咨询课题,参与省、市重大发展规划的论证和实证研究,成为高水平决策咨询服务基地。
  责编:路 童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奋力实现中原崛起,需要有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河南高等教育在此过程中承担着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河南至今没有一所全国知名重点大学,这与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不相适应,与多年来河南经济迅速发展对人才、教育的强烈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等教育落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加快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步伐,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智囊”作用。
  第一,发挥重点高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以点带面,从而实现全面发展。河南大学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将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将其建设和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予以重点建设,优先发展,尤其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河南大学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中西部高校行列,使我省高等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布局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第二,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支持。继续发挥河南省政府投资的主体作用,安排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经费、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专项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帮助我省高校获得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国家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省部共建教育部经费、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经费,以及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经费支持。帮助解决我省高校尤其是重点建设高校的债务问题,缓解各高校面临的沉重还贷压力,使高校能够轻装前行、快速发展。
  第三,不断加快自身发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了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大学制订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提出了“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主线,努力实现河南大学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中原崛起能力的重大突破,确立质量立校、学科强校、人才兴校、开放带动、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学校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民航总局、胜利油田、中平能化集团等重点院所、大型企业合作,共同进行科技研发与生产。
  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河南大学实施了“人才攀登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后备梯队培育计划”等,着力延揽和造就以院士为代表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建立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责编:赵 东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核心战略资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发展河南经济、造福河南人民的重要平台和战略支撑,能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中原崛起,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凸显“人才强省”战略、打造人才集聚高地。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集聚优秀人才的阵地,在吸引、稳定、集聚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高校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在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上下大工夫、做足文章。
  第一,要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去谋划人才集聚高地。高校应该用好、用巧、用足关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相关政策,最大程度地营造吸引、稳定、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良好环境,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聚得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选人、用人要紧盯国内、国外两个资源,要坚持国际化、开放性战略导向,着眼世界范围延揽全球精英,特别要有计划、分层次引进水平一流、数量适度、结构合理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第二,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意识去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要勇于破除育人、用人、进人、留人方面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集中有限资源“筑巢引凤”,切实做到“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建立起有利于提高人才资源开发效能和优秀人才迅速成长的长效机制,以良好的事业氛围、浓郁的学术氛围、温馨的生活氛围为人才开辟用武之地,使人才施展才华有舞台、干事创业有平台。
  第三,要以高层次创造型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为“龙头”,发挥好人才集聚高地的示范、辐射和拉动作用。高层次创造型领军人才是人才之中的稀缺资源,是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的重中之重。高层次创造型领军人才代表着整体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缺少“高人”也就无所谓“高地”。要坚持引人与引智相结合,通过“一人一策、一事一议”重点引进和培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让领军人才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领跑中原经济区建设。
  责编:路 童
  
  创建一流农业高校 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的“五新”目标中的第一个“新”就是“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主体功能格局”的第二个“格局”是“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这里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强调,不仅将为河南农业发展带来极大利好,也将为我省涉农领域特别是高等农业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为我省唯一的本科高等农业院校,河南农业大学秉承“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校训,坚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质的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奋斗目标,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曾经在国内首创了同一地块“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1524.74公斤的超高产纪录,形成了具有河南区域特色的粮食增产技术体系,为支撑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河南农业大学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创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等正在快速推进,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三农”能力不断提升,这些都将为河南从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向农业强省、人才强省转型,为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宏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农业高校施展才华的时机已经到来。河南农业大学将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以培养更多一流的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更多一流的科技成果和一流的社会服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路 童
  
  履行大学使命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原经济区承载着亿万中原儿女的美好愿景和无限期待。致力于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全国新兴城镇化的试验区、华夏文明传承的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将构筑中部具有强大集聚作用的增长极,促进中部崛起,强化内陆战略支撑,完善全国经济布局。
  作为人类智慧之花,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使命,并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以来,河南科技大学坚持把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和追求,不懈努力,凸现成效:学科优势更加明显,专业布局更加优化,目前拥有26个学院、79个本科专业、1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和教育学等10大学科门类;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在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数分列全国高校第59位和第67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近3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重要科研项目89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申报发明专利320项,授权专利123项,被确定为洛阳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主体之一,与企业联合成功申报河南省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第三所综合性大学,我们将以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己任,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尽快实现从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到涵盖知识、能力的全面素质质量观的转变,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大学生创新体系建设,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实现从“支撑”到“引领”的转变,积极发挥学科门类多、综合性强、工科积累深厚的优势,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深入开展基础、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力争使学校成为知识创新的发源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坚持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使中原经济区成为学校与社会对接的纽带,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高新技术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在吸引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的同时,加大培养力度,选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深造,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实践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由此汇集更多优秀创新人才,打造更多创新团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责编:路 童
  
  理工科大学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作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把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伟大事业带入新的历史阶段,也赋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工业强省的道路,河南理工大学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
  在人才支撑方面,要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尤其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发挥3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的优势,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培养装备制造等战略支撑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能源、交通等战略基础产业紧缺的专门人才。二是发挥27个国家级、22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深化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在技术支撑方面,要围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工业强省过程中工业企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快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主要依托“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基础性、创新性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构建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加强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主要依托“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院士工作站和“先进技术制造与装备”等11个教育部、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探索基础研究”等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培养与引进并重,加大支持,加强培育,努力形成一批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工业强省提供科技支撑。
  责编:路 童
  
  发挥工大特色学科优势,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
  
  建设中原经济区发挥了河南优势,填补了河南国内区域规划的空白。无论从全国发展大局还是从河南实际来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河南是国家粮食主产区,肩负着全国粮食安全的重任。不能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是国家对河南不可改变的基本定位。河南应在这种特色定位中找到最适合发展农业和粮食产业的工业体系。发展农业,一方面依靠国家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依靠农业自身的发展。要想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就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要让农民通过种粮得到实惠,这就要靠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做大做强粮食深加工来实现。依托农业优势来搞粮食深加工,应继续成为中原经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国粮食深加工产业主要存在粮食加工产业链短、资源增值转化能力不足、深加工效益低等问题。举几个例子:1斤小麦只能卖1元钱,而1斤方便面就能卖5元钱;现在流行的功能食品由于不含热量,让人们在享受到食物美味的同时,又不用担心身体发胖,还有调节生理的功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利用淀粉制成的淀粉胶、淀粉油漆,既性能好又绿色环保,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粮油食品行业及河南省重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基地。学校在粮食深加工领域和粮食储运方面特色鲜明,申报的“粮食深加工”和“粮食储运”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已顺利通过评估,实现了省内高校在此领域的突破。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发挥特色优势,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全国约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70%的小麦加工企业、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的都是河南工业大学提供的技术,河南工业大学为行业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学校肩负的使命更加重大。学校今后要对现有学科进行整合,构建学科群,进一步突出学校在粮油、食品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为提高我省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努力。
  责编:赵 东
  
  发挥财经政法院校优势,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呈现多元化、特色化趋势,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握时机,适时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战略,为中原崛起提供了新思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和各种发展矛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建设中原经济区,改进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河南高等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量。长期以来,河南高等教育事业为河南各个领域提供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振兴河南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构建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河南高等教育仍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优势,继续落实“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为河南又好又快发展再建新功。
  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法律等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同时,经济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迫切需要学术科研力量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学校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促发展、以发展育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实践特色,毕业生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河南很多行业尤其是经济、法律行业都活跃着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优秀人才;在学术科研方面,学校拥有一批影响很大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产业经济研究、中部经济区研究、生态经济研究和法学研究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一大批科研成果被河南省、部分地市以及广大企业所应用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将充分发挥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优势,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言献策,为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责编:路 童
  
  坚持“三个服务”办学导向,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贡献
  
  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鼓舞人心,令人振奋。高校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河南是农业大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高等教育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责无旁贷,大有可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以水利和电力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是省部共建高校、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近年来,我们坚持服务中原崛起、服务水利事业、服务社会发展的“三个服务”办学导向,贯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共赢求合作”的发展思路,瞄准地方经济和行业重大需求,统筹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实现学校更高水平的发展。现有的水利类、土建类、能源动力类、地矿类、农业工程类、机械类、管理类等专业和学科实力雄厚,优势突出,在河南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大有用武之地。目前,学校正在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固本强基,抓内涵提升,抓特色发展,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同时,学校也在认真研究“十二五”期间如何准确定位、主动融入,找准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结合点,为中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责编:路 童
  
  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贡献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从河南实际出发,将河南发展置于全国发展大局中谋划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在我省这一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新兴工业大省里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我省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抓手;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平台和载体。它因应国家中部崛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需,正当国家实施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之时,恰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之势,顺应亿万人民思发展、念发展之盼,吹响了新形势下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号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高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分展示的舞台,找准定位、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河南高校自觉履行高等教育职责、自觉按照教育规律办学的应有之义。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具有55年办学历史的高等院校,中原工学院在强烈感受到构建中原经济区条件下河南包括河南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举全校之力,充分发挥工科的特色和优势,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在纺织、服装、机械、电信、材料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聚集的智力优势,充分利用功能纤维材料研发、精密制造技术、超硬材料工具制备、空调节能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智能电网等科研平台,积极服务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积极服务纺织服装玩具等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联盟,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提高学校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的“贴近度”和社会贡献力。同时,我们将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科学发展”的发展思路,围绕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做文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路 童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原崛起贡献力量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战略构想,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这代表了河南人民的热切期盼,是造福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最佳载体和平台。目标催人奋进,任务光荣而神圣。在此,我代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5万多名师生员工衷心祝福中原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有幸置身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之中,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深感责任与义务的重大。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无论是中原崛起,还是实现“人才强省”战略,都亟须高等教育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将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战略机遇,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机制体制,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原崛起、加快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愿中原经济区建设与郑州航院的发展比翼双飞,共同实现中原崛起的宏图伟业,谱写河南振兴的华彩乐章。
  责编:路 童
  
  构建中原经济区应优先发展高等教育
  
  当代高等教育与以往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改变了过去那种“经院式”的封闭办学模式,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直接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在向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过程中谋求自身的发展。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目标,河南高等教育在构建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必将大有作为。
  一、构建中原经济区,必须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河南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需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内在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库”“技术库”和“思想库”的作用,为中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技术、人才支撑。
  二、构建中原经济区,必须发展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中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的生命力是否旺盛直接取决于其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是“提高质量”,这就意味着国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要重点强调“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好”,要鼓励和支持高校逐步提高其质量和内涵。中原经济区的构建需要大批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构建中原经济区,必须发展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多样化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突出特征,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结合目前河南高等教育的实际,应着力解决好高校的趋同化问题,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要实现办学主体的多样化,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学;要实现办学层次和类型的多样化,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和非学历性质的培训;要实现质量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建立起高等教育多类别、多元化的科学评价机制。
  责编:赵 东
  
  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建设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是关键,人才建设是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高等教育显然还存在着整体水平不高、特色优势不明显、高层次人才匮乏、办学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河南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本科院校,其办学依托是煤炭与纺织这两大全省支柱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可谓大有作为。学院将积极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加快发展,重点突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坚持走特色兴校之路,发挥在煤炭和纺织方面的传统优势,充实内涵,强化特色,抢占行业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更好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二是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紧扣社会需求,积极进行调整和完善,扩大人才培养范围,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发挥学院与行业、地方联系紧密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搭建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桥梁,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四是不断提升现代化教育水平,积极推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动自身办学水平的迅速提升。
  责编:路 童
  
  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撑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着眼全国区域发展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搭建好中原经济区这个载体和平台需要强有力的支撑,而人力资源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之一。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就要把“优先发展教育”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切实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把我省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高等教育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省的高等教育也将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大力推进开放办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还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依托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优势,搭建科研创新平台,组建科研创新团队,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践,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对策研究,提出科学决策建议,解决科技创新难题,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
  责编:赵 东
  
  立足中原崛起,培养创新型医学英才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我省“十二五”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亿万中原人民的热切期盼。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其中人才支撑是关键。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变人口大省为人力资源强省,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校大有作为,而且必须大有作为。
  新乡医学院有着近90年的办学历史,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为我省经济社会服务的宗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万多人,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学校设有16个本科专业,拥有5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医学、理学、文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六大学科门类,承担着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别的培养任务,是河南省医学类博士后研发基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校上下正积极改革创新,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快速发展,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实用型医学人才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为河南省医药卫生类人才的本科教育基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编:路 童
  
  提高质量,增强特色,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构想描绘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为我省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作为一所省属本科院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认真制定好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是靠专业支撑的,而专业又是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固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人才。洛阳师范学院近几年从地方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师范性等几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动员全校上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对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了大的改革,加大了实践性课程和课程中实践性环节的比重,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范围,通过“名师实验班”“翔梧班”等形式探索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方式、新途径,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了明显改观,职业意识与素养有了显著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调整专业设置和科学研究的方向,提高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地方院校长期以来囿于旧的思维方式,习惯于向重点大学看齐,片面追求一些评价指标,导致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吻合度不高,服务能力不强。近几年,我们从洛阳市及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增设了文化产业管理、动漫设计、演艺策划、播音与主持艺术、光伏科学与技术、金融服务外包等专业(专业方向),设立了应用科学研究基金和教师教育研究基金,建立了软件学院,培植了一批应用性科研项目,与洛阳市的企业、学校建立了近百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的实践锻炼得到保证,也使学校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三要坚持“提高质量,提升层次,增强特色,增进效益,增加活力”的发展观,努力化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是地方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尤其是高校的债务压力已经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如何化解?答案是:只能在“两提三增”上想办法,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想办法。我们这几年尝试走出校门,主动向企业、学校等用人单位靠拢,不仅使我们具体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情况,更使我们得到了很多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就能得到的实惠。比如,通过实习支教的方式,我们赢得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他们不仅为学生的实习安排指导老师,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从而有效保证了学生实习的质量。
  责编:路 童
  
  建设中原经济区,我们责无旁贷
  
  在中共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绘就了“十二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建设中原经济区,承载了亿万中原儿女的热切期盼,是新时期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加快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河南高等教育肩负着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中原经济区建设也为河南高等教育大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安阳师范学院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责无旁贷。学校将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研究新情况,迎接新挑战,开启新征程。在校党委确立的“一个目标、两大跨越”的战略任务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方向,突出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培育校园文化,不断推进内涵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全面提升,实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一定会豪情满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克难攻坚,谱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时代篇章。
  责编:路 童
  
  发挥人才优势,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坚强的基石作为支撑,而基石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给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河南高等教育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南阳师范学院将积极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着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要求,认真研究社会需求,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素质教育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在这种服务中,高校不仅能够强化人才培养的效果,而且能够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我们将充分发挥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水北调源头区域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质资源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的作用,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承接科研项目,把生物学、环境保护等研究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学校汉文化研究、玉文化研究等优势,参与文化强省建设,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能代表中原经济区形象的文化品牌,为提高中原文化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赵 东
  
  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共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吹响了河南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号角,鼓舞着全省人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来。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人才和智力的支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的重要基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人才和科技显得更为重要。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构想,实现这些构想向高等教育提出了大量的人才培养需求、科技攻关需求、成果转化需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需求、高科技产业化需求、社会决策咨询需求等。这些需求为嫁接高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提供了四通八达的桥梁和纽带,这些需求为高校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科技优势、智力优势等巨大潜能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这些需求为高等教育全面拓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是高校办学质量的展示,也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重任,高校要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找准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着力点。一是人才培养。当今区域经济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发现靠人才,技术发明靠人才,产业开拓靠人才,组织协调靠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是基础。高素质人才匮乏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要发挥优势,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样才能破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进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是核心。地方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科技的创新和进步。只有创新和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才能提高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才能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三是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通道。高校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效、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四是物质资源服务。物质资源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高校的科研基地、科技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就能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周口师范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及早研究、科学安排、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赵 东
  
  高校要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中共河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描绘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与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一同构成了河南发展的总体战略,突出了科学发展的主题,体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坚持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战略,提升了发展思路,强化了发展举措,拓展了发展平台。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发挥和体现河南独特优势,有利于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必将为河南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重要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要靠人,靠大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核心是靠高素质的拔尖人才,根本是靠教育,教育必先行。为此,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把河南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基础作用。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责,发挥着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履行着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和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任务。
  洛阳理工学院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在组建之初学院党委就明确提出了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型优质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中心,勇于承担为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重担,发挥优势为河南建材行业作贡献。3年多来,经过整合资源、规范制度、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内涵,学院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伟战略中和“十二五”期间,洛阳理工学院将认真贯彻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重在内涵、凸显特色、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培养振兴河南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学院还将遵循教育规律,关注社会需求,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实现河南由人口大省到人力资源强省作出我们的努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路 童
  
  充分发挥高校“三库”作用助推中原经济区快速腾飞
  
  构建中原经济区是科学发展观在中原大地的伟大实践,是加快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强化东西联动、服务全国大局的伟大战略谋划。中原经济区不仅关系到河南省和整个中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事关中华民族崛起,是一个具有全局性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在全省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河南高校应该应时应势而起,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思想库”“人才库”和“智囊团”,为中原经济区快速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一是凝聚高等教育力量和智慧,充分发挥好中原经济区建设“思想库”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第一次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的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高校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高校要以服务经济区建设为目标,以推动经济区发展为己任,利用高端人才集中优势,发挥专家学者的研究专长,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并发挥好学术引领作用,不断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发展战略建议以及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的对策。
  二是结合实际大力开展产学研,发挥中原经济区建设“智囊团”作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在区域经济创新体系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区域经济建设较为关键。而知识和创新是区域经济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地方政府都在这个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其中大学起着“核心资源”的作用。因此,高校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地方,而且要主动融入地方,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高校应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科研特色,提高高校科技支撑和科技辐射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实现本地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从而为区域经济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是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发挥中原经济区建设“人才库”作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同地方或区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高校依托地方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地方从高校获得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长郭庚茂强调指出:“如果教育办好了,一亿人口就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就能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水平则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作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中能够大有作为、也必须有所作为的河南高校,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必将能够担负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义务和责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责编:赵 东
  
  工科院校发展要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
  
  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但给我省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机。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提出,要“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以质量为核心,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尤其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一所工科本科院校,安阳工学院在2008年就提出了“实现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建设为主转变”的工作思路。内涵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方针实施三年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工科院校在发展中一定要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办出自己的特色。安阳工学院已经确定了“打造特色鲜明的本科大学”的目标,确立了“以办学特色取胜”的方针,几年来,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为契合。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展开,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充足的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证。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我们将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责编:路 童
  
  发展体育事业,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和建设必将对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体育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等生产力条件的制约,也对经济发展有着能动的反作用。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经济的发展也受惠于体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所带来的高效率。
  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和建设将会进一步提升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体育消费水平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会带来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加大人们的心理压力,减少人们的体育锻炼时间,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大力开展体育活动,普及终身体育观念,引导人们合理增加体育消费,倡导健康生活新理念,将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保证人们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提高生产力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责编:赵 东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是造福河南人民、实现中原崛起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前,中国产业布局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河南的区位、市场、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日益凸显,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而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引进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关键在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努力实现我省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高等职业院校必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承担起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迎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势力雄厚、特色鲜明。尤其是近10年,学院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依托水利服务社会,形成了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办学格局,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学院现有水利、测绘、机电、自动化等18个院(系、部)、63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4个;全日制专科生1.6万余人,教职工900多人;学院占地面积1400多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2亿;开辟校内实验、实训场地255亩,拥有各类校内实验、实训场馆148个。学院与50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中原经济区有1.7亿人口,面对如此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学院有能力、有责任、有决心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责任,适应并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学院主动服务河南经济发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校企深度合作。例如:与洛阳中信重工集团合作开展“订单”教育,建立校内人才培养基地,服务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与奇瑞汽车集团河南分公司合作,在学院建立了联合办学基地,培养汽车制造业人才;与河南测绘工程院联合开展20多项生产性测量项目,在汤阴县、邓州市等地服务新农村建设;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院先后派出以机电系师生组成的抗震救灾突击队、以测绘系师生组成的灾后重建测量突击队前往灾区,以技术服务的形式支援灾区……
  我们相信,随着中原经济区规划的顺利实施,学院将会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术服务方面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学院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机遇。
  责编:路 童
  
  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体系,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是客观存在的,是历史的必然。“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第一资源。高等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人才队伍的重要阵地,着力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和育人作用,必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确立民主法治的管理体制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体系的首要前提。高等教育的主要使命和本质特征决定了其管理体制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特点。要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协调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建立依法治校与教师治校有机结合的内在制度,保障师生在高校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实现公平正义的资源配置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要维护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努力缩小不同地区之间高校质与量的差距,及时调整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结构,进一步加大对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将高等教育资源增量部分主要投放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并从法律上确保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建设厚重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高校要努力营造“潜心学术、健康成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服务社会、引领文化”的浓厚氛围,建设“诚信友爱、和谐相融、感恩社会、报效国家、胸怀人民”的主流校园文化。坚持“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服务”的办学思路,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双向联动机制,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实现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保障。坚持“政府宏观引导、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类型、层次、科类、区域和结构,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专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分类体系及相应的公平竞争机制,引导学术研究型大学、教学应用型院校与职业技术型院校之间合理分工,促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合理定位,从而做到既相互竞争又共同发展。
  责编:路 童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河南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而中原经济区建设也必将有力地带动河南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作为驻马店市唯一的省属本科高校,黄淮学院办学38年来,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训,发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实用、管用、好用”的应用型人才,各项事业取得飞速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呼唤和历史机遇,黄淮学院必将大有可为。学校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与科学谋划学校“十二五”发展结合起来,把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结合起来,主动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责编:赵 东
  
  培养优秀人才,全面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兴则中原兴。建设人才大省是河南崛起之基、转型之需、竞争之本、创新之源,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证。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高等教育,高校更应站在时代的潮头,顺应改革发展大势,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优秀人才,加快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的转变,努力建设人才资源高地。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将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中,郑州华信学院放眼全国、展望未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主动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了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医学院及信息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外语系等五院三系,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和“校企一体、产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并以齐全的教学生活设施、完善的网络服务和优雅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报效祖国的莘莘学子。建校13年来,在校学生由几百人发展到两万多人,学校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今后,我们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经验,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创新培养体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设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国家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优秀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责编:路 童
  
  建设中原经济区高等教育必须优先发展
  
  人才和科技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加速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实现这个转变必须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一方面是通过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理论创新和文化引领,促进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解决,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此外,构建战略支撑体系,尤其是构建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以及加快推进中原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等都必须保障优先发展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必须科学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要突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保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统筹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科学发展必须是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内在统一的发展,新时期、新阶段的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二要统筹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努力搞好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产学研结合。三要统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扩大高等教育开放,保持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
  高等教育必须和谐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其可持续性来源于和谐。要保证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就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要保证发展面向的和谐,就是要紧紧围绕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使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更加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二要保证发展重心的和谐,就是以全面提升质量为核心,以主动适应中原经济区发展总体要求。三要保证发展方向的和谐,就是要调整好高校学科建设的方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主动服务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四要保证服务重点的和谐,就是要注重发挥理论创新和文化引领功能,突出重点领域,抓住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集中突破,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责编:路 童
  
  把医学教育事业做得更大、更好、更强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回眸“十一五”辉煌成就、展望“十二五”美好未来的历史时刻,建设中原经济区已成为吹拂中原大地的一股暖流。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国经济东西衔接、南北融合的节点,这一战略性概念的提出把河南推向了国家“十二五”经济建设大潮的重点,充分展示了省委、省政府高远的眼界和宏伟的气魄。这是大智慧引领下的大手笔,代表了河南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涵盖了河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未来愿景,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大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医疗保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中原经济区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河南亿万人民的医疗条件需要改善,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八方客商汇聚中原,他们的健康需要保障,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河南为数不多的医学院校的应有职责。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地处豫西南,是医圣故里唯一的医学类高校,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近年,南阳市委、市政府对南阳的医学教育资源进行了统一整合,使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构建了“西医为主体、中医为特色、中西合璧、优势互补、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办学实力跃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励精图治,奋力拼搏,把医学教育事业做得更大、更好、更强,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赵 东
  
  建设中原经济区,高职教育要担当重任
  
  让中原经济区从构想上升到国家战略,真正实现中原崛起,造福亿万中原百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实践过程,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创新过程,是一个勇于担当的发展过程。为此,我们要认真践行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将河南储蓄的巨大优势释放为动能、转化为胜势。
  经济的聚集发展需要人力、人才的支撑。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资源强省,也不是人才强省。转化的平台是什么?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经济社会和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任,能够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目前,我省高职教育虽已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整体内涵实力不强,品牌效应和公众的认知度不高。因此,我们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整体办学质量,锻造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品牌。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通过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愿与全省其他高职院校同人一道,借力中原经济区建设,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深入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机制,形成特色和品牌,从而助力、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中原崛起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基础。
  责编:路 童
  
  以蓬勃的朝气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献智献力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人杰地灵,山川俊秀,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无数仁人志士宛若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适逢“十二五”规划即将开局之时,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对河南乃至全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的优秀建设者,高等院校责无旁贷。
  一所大学是一个区域的文化森林,为整个区域提供丰厚的精神营养,成为一个区域的财富与骄傲,为区域的文明进步提供精神力量。现代大学最显著的特征是与社会交互发展,实现良性互动,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关系已经成为大学与其所在高科技园区相互作用最成功的典范。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科研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现有12个院(系)、40多个专业,教职员工600余人,教授30人,副高职称教师137名,在校生1.3万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2006年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又顺利通过了2010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契机,学院将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科学谋划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十二五”发展产业布局、产业发展重点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产业调整要求,改革管理体制,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优势,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模式,以企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引领学院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以蓬勃的朝气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振兴、中原崛起献智献力,努力承担一所地方高校应承担的责任。
  责编:路 童
  
  教育让中原的明天更美好
  
  大河奔腾,绵延千载华夏文明;中原崛起,泽被亿万河南民众。建设中原经济区,关系河南未来发展,百姓翘首盼;振兴时代伟业,高等教育重任在肩,敢为天下先。
  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中之重。新时期呼唤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务必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这一切都离不开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原发展描绘宏伟蓝图打下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通过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促进河南振兴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化解,实现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实现教育助力经济发展、促使河南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河南高校来说是百年不遇的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河南省第一所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在丹心办教育的八载风雨兼程中得到了省内各界人士的鼎力扶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伟业面前,学院更要不断努力,通过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众多兄弟院校一起奏响中原经济区建设乐章中的最强音,描绘“教育让中原的明天更美好”的瑰丽愿景。
  责编:赵 东
  
  以特色教育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深厚,可谓“中原兴则国家兴,中原富则国家富”。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战略的必然。
  中原经济区建设迎“天时”、携“地利”,而河南高等院校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贡献“人和”,必将为助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独立学院作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专业设置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因此必将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和支撑地方区域发展的一支劲旅。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的西医类独立学院,在7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坚持“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育医学英才”的“三全”办学思想,以培养学习型、人文型、创新型、实践型、发展型人才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特色人才培养之路,为社会培育了大批医学专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凝聚了智慧、积蓄了力量。
  面对我省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匮乏、医学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将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特色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为依托,坚持多元化探索,发挥自身优势,办出特色、办出品牌,继续凝聚文化、科技、创新力量,为中原经济区的文化繁荣和社会有序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学性、导向性服务。
  责编:路 童
其他文献
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和谐师生关系的教育特点在于其平等和民主,而不是靠压制学生的个性来实施教育。《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有的审美感召力、修养涵化力穿越时空深入影响人的心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沈从文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在教育领域也有独特的思考。在沈从文的视野里,教育的主要形态是“人生
期刊
1月21日,河南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下发《关于2010年民主评议省管大中专院校及部分中小学校行风考核结果的通知》,洛阳理工学院在全省34所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二,被授予“2010年度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这是该校连续第三年获此殊荣。  洛阳理工学院院长、学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关系学院的和谐发展,关系学院的社会声誉,关系学院的办学质量
期刊
自2009年11月18日2010年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校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而努力。就如何做好201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  记者:当前,国家和我省经济形势整体好转,201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如何?  蒋笃运:
期刊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河南机电高专”)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省属普通高校,从1999年起,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位居河南省专科院校前列,连年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9月,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专科院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6月,省政府在河南机电高专召开“全省普通高校学习推广河南机电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期刊
求职初期的失败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伤害,此时,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能否重拾信心和勇敢面对就业市场的考验,以及如何调整心态来应对在职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每年的考研人数都在大幅增加。在选择考研的学生中,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学生是为了继续深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延缓就业压力。事实上,毕竟只有部分学生能顺利通过这座“独木桥”走上继续深造的道路,大多数学生应该正确审
期刊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大,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生存、生活和成千上万个家庭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较上年增加52万人。河南省高校毕业生达36.5万人,较上年净增4万多人,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加上一些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性障
期刊
众所周知,思政课中的马列主义是非常枯燥的,那些深邃的理论往往不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也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再教育,这种继续教育正如理工科的实验环节一样,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更强调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践为载体,进入大学生真实的生活,开展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此,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前沿的辅导员,有着天然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将思想政
期刊
贺信一  河南省作协、省文学院、省诗歌学会、研讨会组委会:  辛卯初春,郑州古都,人杰地灵,诗歌研讨,宾朋满座,风流儒雅,可谓盛矣!均为治军先生志贺!  盛世昌诗,古今同揆;三元伊始,名家辈出;唐诗纪事,盛美并臻;入宋尤甚,千古流传。华夏昌盛,光昌伟丽,大振吟风。改革开放,峰回路转,万象更新。四海之友,无分耆少;挥毫击节,必写心声。  高君之作,才思敏捷,质高量丰;高山流水,奇观异景,纷至沓来。人
期刊
话题背景:  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考生人数再创新高——140多万。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考试结束就意味着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而注定的是,其中46.5万名幸运者将开始读研生活。他们跨进读研门槛时的心情都是愉快的,但进门之后的心情又将是复杂多样的。从他们师兄师姐们的现在,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们的未来。总有一些读研者会遭遇研究生“围城现象”:闲的想忙起来,忙的想闲一点。  在当前的研究生培养中,
期刊
创业教育是1989年12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由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就开始在大学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一直以来,英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大多由商学院开设,且多数只为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班学生开设。这种创业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其他专业学生学习创业技能的需求,为解决这一矛盾,近年来英国有很多大学开始尝试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并为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创业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