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慧教室是智慧学习环境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在国内外智慧教室的建设方兴未艾之时,本研究深入研究“智慧”与“智慧教室”的概念和特征,并结合智慧教室的研究现状探讨智慧教室建设中智慧的意义。并提出,智慧教室建设中智慧的意义首先是把学习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智慧教室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学习者的发展;其次智慧教室中的学习资源、智能化工具以及信息技术应该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学。
关键词:智慧;教学;智慧教室;学习者
1.问题的提出
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在2008年被提出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等相继出现。[1]因此,智慧教室作为智慧学习环境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人们话题。创建智慧教室、转变教育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内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正如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到:“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他们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学校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置这样的环境以影响成员的智力和道德倾向”,[2]近几年来看,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大学纷纷开始智慧教室的建设。本文拟对智慧和智慧教室的已有文献中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基于此提出智慧教室建设中“智慧”的意义,为智慧教室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2.“智慧”的内涵
要探究智慧教室中“智慧”的涵义,首先必须明白智慧一词原本的内涵。国内很少有文献专门论述智慧,智慧一词最早出现在《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3]早期的智慧往往将“智”与“慧”分开来论述。如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偏爱用“知”代替“智”,在著作《论语》中,“知”共出现了116处,译为智慧的就有25处,有才智、智慧、聪明等含义。如:“知者不惑、知者不失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荀子的“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5]指出“智”来源于后天,有了浓厚的知识才能有“智”。到了汉代,人们论智沿着德行与认知两条路走,此后宋、明、清时期论智都重视德行与闻见[6]。
在现代,不同学科均对智慧有解释。一是哲学视角,冯契认为智慧是人自身体验和前人经验的积累,而对人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坚持物质和精神并重。[7]二是从社会学视角度上来讨论智慧,认为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发生社会中,我们的智慧体现在,其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遵循社会的规则以及符合大众的认知,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服务社会。[8]三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智慧是其知觉、习惯和低级的感觉在运动机制中产生出平衡模式。在心里活动中,智慧起着主要作用;智慧具有适应性;智慧还具有逻辑性。[9]四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易祯和吴美玉认为智慧意味着有“聪敏、有谋略、有见解”。[10]五是从信息技术角度理解,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构建智慧的教学环境。[11]六从教育学视角出发,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因此智慧是培养学习者的智慧,使其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12]
综上,在现代社会中,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以及不同领域对智慧的理解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来说,所有学科对智慧的探索都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不同点在于,从哲学来说,智慧是人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从生物学来说,“智慧”更强调人的先天生理遗传和后天发展情况;从心理学来说,强调智慧是人更好的适应环境的过程;从信息技术领域来说,智慧更强调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将知识、信息、资源以更智能的方式呈现给接受者;而教育学角度强调人才的培养。不同学科对智慧的解释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之,智慧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技巧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判断与选择,智慧指向人的实践能力或者实际本领,是进行具有实践、创造和探索的活动。
3.“智慧教室”的概念
关于智慧教室的概念,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从信息技术的视角探讨智慧教室的内涵,黄荣怀认为智慧教室有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促进课堂交互开展、便利学习资源获取、具有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五种特点”。[13]何文涛则认为配置多种现代媒体技术以提供给教学使用的物理和信息的新型空间就是智慧教室。[14]二是学习环境视角,黄照翠和祝智庭认为以适当的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测、评价和跟踪,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智能化的识别学习者特征和情景,向学习者提供最佳适配的学习任务,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发展和智慧型行动的新型学习环境。[15][16]三从学习者视角,钟国祥等认为智慧教室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匹配相应的工具、技术、媒体、教材等支持学生学习,一个开放的、智能的、集成化的学习空间,支持学习者自主构建。[17]祝智庭认为智慧教室是以学习者为核心,打造智能学习环境,实现对学习者数据的记录、分析与评估。[18]四是从教学的视角,吴永军从教育教学视角出发提出,智慧教室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之间互动下的产物,是师生之间互动共生的过程与结果。[19]
综上所述,关于智慧教室的研究兴起于近几年,从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对智慧教室的定义集中在这几个部分:以信息技术为前提、学习工具智能化以及学习资源丰富。即使是从学习者和教学视角出发的研究者也在强调信息技术在智慧教室中的作用,这表明技术在智慧教室的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4.智慧教室建设中“智慧”的意义
构建智慧教室的首要前提是明白智慧教室“是什么”,智慧教室中的“智慧”应该指人与技术的统称,并且应该更多关注人的发展。本文通过智慧与智慧教室的内涵的梳理,提出智慧教室中智慧的意义主体是指学习者,应该更多的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实现学者的智慧生成。
4.1智慧教室的建设应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
目前的智慧教室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机互动教室、虚拟桌面翻转教室、多视窗互动教室、网络互动教室、多屏研讨教室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室等。传统的教室借助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构建形成了智慧教室以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展,更多强调智能化的教室空间。智慧教室的建设全由国内从事信息技术行业的IT企业完成,由于行业限制导致智慧教室建设的主流模式注重先进技术、高科技装备的堆积,注重智慧教室环境布局和硬件设备的建设,[20]忽视了教师和学习者的教学和学习需求。根据线上线下的访谈发现,学校在智慧教室建设前期对学生的需求调研不充分。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够,从而建设出的智慧教室在某些程度上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王玉龙在其论文中提到了构建智慧教室的思路,即采取政、产、学、研合作共建模式,由政府出资,一线学校出需求,研究机构出方案,产业部门出设备的构建模式,加强了学术介入力度,切实从学校的需求出发,最大发挥了4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可实现人与技术、环境、工具、资源的融合互動的智慧教室。本文结合此观点认为,应该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时应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理念,根据其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年级及学科等,设计不同的智慧教室构建和使用的方案。智慧教室使用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积极性与创新性,从而实现“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实现“知、行、创”合一。 4.2智慧教室的建设应更好的辅助教学
与传统教室相比,智慧教室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高科技实现智能化,但是很多学校盲目的引进先进的设备将其“放在”教室中,如:可视化设备、纳米黑板、交互屏幕、3D可视化设备、指纹识别、FRID等等。诚然这些设备十分昂贵,然而,先进的设备真的提高了教室的智慧化水平吗?又真的有助于教学吗?笔者认为,先进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教学提供便利性,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并不是必须把所有的先进设备都放在教室里面。首先,应根据教学需要来建设符合自己学校定位和特色的智慧教室,如国外的DELL、麻省理工、加拿大( McGill)麦吉尔大学等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应用来选择智慧教室设备。如果学校一心热衷于为教师配置先进的设备,全套购买多种多样的设备,不做前期调查,无疑是不可取的。其次,智慧教室作为一种典型的教学环境,它一定是支持和辅助教师的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师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迷失”在眼花缭乱的先进设备中,为了使用这些设备而将简单化的学习内容复杂化。因此,智慧教室在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教师教学的需求。最后智慧教室的建设不仅要建好,更在于好用。教师是智慧教室中的使用主体,因此学校不能建完智慧教室之后置之不理,还应做好教师使用智慧教室的培训工作,激发教师使用智慧教室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从而回归到学生本身即实现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明盛.智慧的地球[J].中国企家,2009(01):48-50.
[2]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靖国平.论智慧的涵义及其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04(03):12-16.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荀子·解蔽.
[6]赵馥洁.中国古代智慧观的历史演变及其价值意义[J].人文杂志,1995(5):25-27.
[7]冯契.智慧的探索——《智慧说三篇》导论[J].学术月刊,1995(06):3-23.
[8]杨莎.智慧教育理念下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形态的实践探究[D].河北师范大,2017.
[9][瑞士]皮亚杰.智慧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0]易祯,吴美玉.信息化进程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24):121.
[11]周泓,张庆林.斯腾伯格的智慧平衡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2010(2):208.
[1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6):3-11.
[13]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4):39-45.
[14]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 ,2012(2):22-27.
[15]何文涛,杨开城,王亚平.智慧教室的媒体产品功能在协作式学习中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2):78-83.
[16]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17]钟国祥.采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一种智能学习环境学生代理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6(12):204—206.
[18]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01).
[19]陈婷.“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20]王玉龙,蒋家傅. 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教室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 6) : 99-105.
作者简介:蒋睿(1994.03.07-),女,汉族,四川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在读研究生,高等教育,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
关键词:智慧;教学;智慧教室;学习者
1.问题的提出
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在2008年被提出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等相继出现。[1]因此,智慧教室作为智慧学习环境下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人们话题。创建智慧教室、转变教育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内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正如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到:“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他们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学校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置这样的环境以影响成员的智力和道德倾向”,[2]近几年来看,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大学纷纷开始智慧教室的建设。本文拟对智慧和智慧教室的已有文献中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基于此提出智慧教室建设中“智慧”的意义,为智慧教室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2.“智慧”的内涵
要探究智慧教室中“智慧”的涵义,首先必须明白智慧一词原本的内涵。国内很少有文献专门论述智慧,智慧一词最早出现在《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3]早期的智慧往往将“智”与“慧”分开来论述。如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偏爱用“知”代替“智”,在著作《论语》中,“知”共出现了116处,译为智慧的就有25处,有才智、智慧、聪明等含义。如:“知者不惑、知者不失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荀子的“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5]指出“智”来源于后天,有了浓厚的知识才能有“智”。到了汉代,人们论智沿着德行与认知两条路走,此后宋、明、清时期论智都重视德行与闻见[6]。
在现代,不同学科均对智慧有解释。一是哲学视角,冯契认为智慧是人自身体验和前人经验的积累,而对人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坚持物质和精神并重。[7]二是从社会学视角度上来讨论智慧,认为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发生社会中,我们的智慧体现在,其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遵循社会的规则以及符合大众的认知,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服务社会。[8]三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智慧是其知觉、习惯和低级的感觉在运动机制中产生出平衡模式。在心里活动中,智慧起着主要作用;智慧具有适应性;智慧还具有逻辑性。[9]四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易祯和吴美玉认为智慧意味着有“聪敏、有谋略、有见解”。[10]五是从信息技术角度理解,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构建智慧的教学环境。[11]六从教育学视角出发,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因此智慧是培养学习者的智慧,使其具有创造力和创新力。[12]
综上,在现代社会中,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以及不同领域对智慧的理解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来说,所有学科对智慧的探索都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不同点在于,从哲学来说,智慧是人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从生物学来说,“智慧”更强调人的先天生理遗传和后天发展情况;从心理学来说,强调智慧是人更好的适应环境的过程;从信息技术领域来说,智慧更强调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将知识、信息、资源以更智能的方式呈现给接受者;而教育学角度强调人才的培养。不同学科对智慧的解释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之,智慧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技巧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判断与选择,智慧指向人的实践能力或者实际本领,是进行具有实践、创造和探索的活动。
3.“智慧教室”的概念
关于智慧教室的概念,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从信息技术的视角探讨智慧教室的内涵,黄荣怀认为智慧教室有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促进课堂交互开展、便利学习资源获取、具有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五种特点”。[13]何文涛则认为配置多种现代媒体技术以提供给教学使用的物理和信息的新型空间就是智慧教室。[14]二是学习环境视角,黄照翠和祝智庭认为以适当的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测、评价和跟踪,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智能化的识别学习者特征和情景,向学习者提供最佳适配的学习任务,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发展和智慧型行动的新型学习环境。[15][16]三从学习者视角,钟国祥等认为智慧教室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匹配相应的工具、技术、媒体、教材等支持学生学习,一个开放的、智能的、集成化的学习空间,支持学习者自主构建。[17]祝智庭认为智慧教室是以学习者为核心,打造智能学习环境,实现对学习者数据的记录、分析与评估。[18]四是从教学的视角,吴永军从教育教学视角出发提出,智慧教室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之间互动下的产物,是师生之间互动共生的过程与结果。[19]
综上所述,关于智慧教室的研究兴起于近几年,从文献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对智慧教室的定义集中在这几个部分:以信息技术为前提、学习工具智能化以及学习资源丰富。即使是从学习者和教学视角出发的研究者也在强调信息技术在智慧教室中的作用,这表明技术在智慧教室的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4.智慧教室建设中“智慧”的意义
构建智慧教室的首要前提是明白智慧教室“是什么”,智慧教室中的“智慧”应该指人与技术的统称,并且应该更多关注人的发展。本文通过智慧与智慧教室的内涵的梳理,提出智慧教室中智慧的意义主体是指学习者,应该更多的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实现学者的智慧生成。
4.1智慧教室的建设应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
目前的智慧教室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机互动教室、虚拟桌面翻转教室、多视窗互动教室、网络互动教室、多屏研讨教室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室等。传统的教室借助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构建形成了智慧教室以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展,更多强调智能化的教室空间。智慧教室的建设全由国内从事信息技术行业的IT企业完成,由于行业限制导致智慧教室建设的主流模式注重先进技术、高科技装备的堆积,注重智慧教室环境布局和硬件设备的建设,[20]忽视了教师和学习者的教学和学习需求。根据线上线下的访谈发现,学校在智慧教室建设前期对学生的需求调研不充分。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够,从而建设出的智慧教室在某些程度上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王玉龙在其论文中提到了构建智慧教室的思路,即采取政、产、学、研合作共建模式,由政府出资,一线学校出需求,研究机构出方案,产业部门出设备的构建模式,加强了学术介入力度,切实从学校的需求出发,最大发挥了4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可实现人与技术、环境、工具、资源的融合互動的智慧教室。本文结合此观点认为,应该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时应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理念,根据其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年级及学科等,设计不同的智慧教室构建和使用的方案。智慧教室使用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积极性与创新性,从而实现“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实现“知、行、创”合一。 4.2智慧教室的建设应更好的辅助教学
与传统教室相比,智慧教室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高科技实现智能化,但是很多学校盲目的引进先进的设备将其“放在”教室中,如:可视化设备、纳米黑板、交互屏幕、3D可视化设备、指纹识别、FRID等等。诚然这些设备十分昂贵,然而,先进的设备真的提高了教室的智慧化水平吗?又真的有助于教学吗?笔者认为,先进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教学提供便利性,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并不是必须把所有的先进设备都放在教室里面。首先,应根据教学需要来建设符合自己学校定位和特色的智慧教室,如国外的DELL、麻省理工、加拿大( McGill)麦吉尔大学等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应用来选择智慧教室设备。如果学校一心热衷于为教师配置先进的设备,全套购买多种多样的设备,不做前期调查,无疑是不可取的。其次,智慧教室作为一种典型的教学环境,它一定是支持和辅助教师的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师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迷失”在眼花缭乱的先进设备中,为了使用这些设备而将简单化的学习内容复杂化。因此,智慧教室在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教师教学的需求。最后智慧教室的建设不仅要建好,更在于好用。教师是智慧教室中的使用主体,因此学校不能建完智慧教室之后置之不理,还应做好教师使用智慧教室的培训工作,激发教师使用智慧教室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辅助教师教学,从而回归到学生本身即实现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明盛.智慧的地球[J].中国企家,2009(01):48-50.
[2]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靖国平.论智慧的涵义及其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04(03):12-16.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荀子·解蔽.
[6]赵馥洁.中国古代智慧观的历史演变及其价值意义[J].人文杂志,1995(5):25-27.
[7]冯契.智慧的探索——《智慧说三篇》导论[J].学术月刊,1995(06):3-23.
[8]杨莎.智慧教育理念下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形态的实践探究[D].河北师范大,2017.
[9][瑞士]皮亚杰.智慧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0]易祯,吴美玉.信息化进程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24):121.
[11]周泓,张庆林.斯腾伯格的智慧平衡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2010(2):208.
[1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6):3-11.
[13]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4):39-45.
[14]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 ,2012(2):22-27.
[15]何文涛,杨开城,王亚平.智慧教室的媒体产品功能在协作式学习中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2):78-83.
[16]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17]钟国祥.采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一种智能学习环境学生代理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6(12):204—206.
[18]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01).
[19]陈婷.“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20]王玉龙,蒋家傅. 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教室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 6) : 99-105.
作者简介:蒋睿(1994.03.07-),女,汉族,四川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在读研究生,高等教育,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