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主体因素之一,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正是形成良好学风、培养凝聚力,进而塑造高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今天,作为高校教师,当我们提出学生管理这个命题时,感觉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而脚下又是如履薄冰。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心智的成熟度,家庭成长的背景,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这些因素都使得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认识及管理方式必然发生一些变化,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管理方和被管理方,不再是线性的传者和受者的角色,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感性益友和理性良师,以建立一种新型的感性与理性并存的互动型关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5-0070-02
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学风
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核心要素,以学生为本,是指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目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大学生在高等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及文体活动必须充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成才而设计和组织,充分尊重当代大学生的鲜明的个性特点,尤其注重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中要营造积极向上、良好和谐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人格独立。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带动各项因素的全面激活,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如在两年前的夏天,宿舍有同学闹事,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建议将学生宿舍中小寝室的电路分成两路,一路控制照明,一路控制风扇,在炎热的季节熄灯后,风扇的电路保持畅通。诸如此类之事,我们须时时替学生着想,处处以学生为本。
二、以丰富的教学方式建立学风
1.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教育管理工作者,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是学生发展的主导者和设计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执行,很少有主动的和创新的部分。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的教育管理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身份必须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引导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①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要用制度进行约束和管理,比如考勤制度、宿舍的夜不归寝制度、考试的奖学金制度等。高年级的同学实施专业引导的工作方式,以各种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专业的能力。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如我们的英语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水平开设分门别类的英语班。③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对于危机群体,要找出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逐步改变不良习惯。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个别学生还存在较重的自卑心理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或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发其潜在的各项能力。如上课时多向学生提问,可以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课后多布置一些作业、测验等学习任务,可以解决其不自觉学习的问题。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风格,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学生的自信心自然就能逐渐的树立起来。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多方面心理压力,许多学生都具有挫折感和孤独感,内心比较敏感,做事容易冲动,个别同学还会自我否定,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工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地研究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心理特征的同学,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询活动。尤其在课程设计上增加一些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在课堂上通过心理学的知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正确地疏导,为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特性,引导学生克服矛盾心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解情绪,促进其全面发展。
3.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要素,是独立学院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力量,是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积淀的主要体现。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促进校园文化作为大学软实力的建设,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散见于学校生活的点滴之中,凝聚成教育学习的氛围和力量,可以升华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规范人的行为。创建积极进取、催人奋进、开拓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良好的氛围中收到激励、鞭策,使学生通过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第一,通过各种渠道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聘请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讲座,举办学术论坛、沙龙,召开各种形式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使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第二,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省优秀个人、国家奖学金、发展学生党员等。第三,构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团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如举办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文化艺术节、女生节、五四大合唱、校运动会等。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的活动创建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将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多种管理模式改善学风
1.自我管理和学院管理相结合
一要充分落实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是学生,又是成年人。因此,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工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自主判断的机会和各项平台,切实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学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判断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二要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给予必要的引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在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的学生管理模式形成过程中,我们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作用。对于懵懂的大学生而言,老师为其设立的大学四年的总体目标是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尤其是新生,帮助和引导其形成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所需要的。如我校在广播电视学院进行试点的“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通过为期一年的晨读、晨练和晚自习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逐步营造良好的大学学习氛围。
2.多渠道充分了解学生情况
充分地了解学生是教育好和管理好他们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需要系统而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各项信息,通过多种方式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建立信息及时反馈的高校工作机制,比如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机制、辅导员(或班主任)——任课教师机制、辅导员——班长机制、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公寓机制等,比如学生生活的根据地——学生公寓,是一线教学工作的后方保障,因此科学而合理的学生公寓制度,并能认真贯彻执行是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学生每天除了学习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各个方面的压力,在宿舍里不同的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学生在自习室学习很晚才回宿舍,简单洗漱后就寝睡觉,充足的睡眠正是他们第二天能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去学习的保障。通过各种各样的文明宿舍活动、评比活动,鼓励所有同学严格遵守公寓的各项制度,按时就寝,带动大家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促进学风的建设。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个体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尤其是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有一定问题的学生,以及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技能和环境适应能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5-0070-02
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学风
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核心要素,以学生为本,是指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目标,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大学生在高等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及文体活动必须充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成才而设计和组织,充分尊重当代大学生的鲜明的个性特点,尤其注重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中要营造积极向上、良好和谐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人格独立。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带动各项因素的全面激活,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如在两年前的夏天,宿舍有同学闹事,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建议将学生宿舍中小寝室的电路分成两路,一路控制照明,一路控制风扇,在炎热的季节熄灯后,风扇的电路保持畅通。诸如此类之事,我们须时时替学生着想,处处以学生为本。
二、以丰富的教学方式建立学风
1.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教育管理工作者,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是学生发展的主导者和设计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执行,很少有主动的和创新的部分。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的教育管理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身份必须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引导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①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要用制度进行约束和管理,比如考勤制度、宿舍的夜不归寝制度、考试的奖学金制度等。高年级的同学实施专业引导的工作方式,以各种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专业的能力。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如我们的英语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水平开设分门别类的英语班。③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对于危机群体,要找出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逐步改变不良习惯。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个别学生还存在较重的自卑心理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或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发其潜在的各项能力。如上课时多向学生提问,可以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课后多布置一些作业、测验等学习任务,可以解决其不自觉学习的问题。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风格,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学生的自信心自然就能逐渐的树立起来。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多方面心理压力,许多学生都具有挫折感和孤独感,内心比较敏感,做事容易冲动,个别同学还会自我否定,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工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地研究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心理特征的同学,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询活动。尤其在课程设计上增加一些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在课堂上通过心理学的知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正确地疏导,为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特性,引导学生克服矛盾心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解情绪,促进其全面发展。
3.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要素,是独立学院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力量,是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积淀的主要体现。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促进校园文化作为大学软实力的建设,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散见于学校生活的点滴之中,凝聚成教育学习的氛围和力量,可以升华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规范人的行为。创建积极进取、催人奋进、开拓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良好的氛围中收到激励、鞭策,使学生通过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第一,通过各种渠道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聘请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讲座,举办学术论坛、沙龙,召开各种形式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使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第二,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省优秀个人、国家奖学金、发展学生党员等。第三,构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团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如举办十佳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文化艺术节、女生节、五四大合唱、校运动会等。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的活动创建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将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多种管理模式改善学风
1.自我管理和学院管理相结合
一要充分落实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是学生,又是成年人。因此,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工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自主判断的机会和各项平台,切实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学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判断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二要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给予必要的引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在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的学生管理模式形成过程中,我们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作用。对于懵懂的大学生而言,老师为其设立的大学四年的总体目标是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尤其是新生,帮助和引导其形成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所需要的。如我校在广播电视学院进行试点的“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通过为期一年的晨读、晨练和晚自习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逐步营造良好的大学学习氛围。
2.多渠道充分了解学生情况
充分地了解学生是教育好和管理好他们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需要系统而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各项信息,通过多种方式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建立信息及时反馈的高校工作机制,比如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机制、辅导员(或班主任)——任课教师机制、辅导员——班长机制、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公寓机制等,比如学生生活的根据地——学生公寓,是一线教学工作的后方保障,因此科学而合理的学生公寓制度,并能认真贯彻执行是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学生每天除了学习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各个方面的压力,在宿舍里不同的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学生在自习室学习很晚才回宿舍,简单洗漱后就寝睡觉,充足的睡眠正是他们第二天能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去学习的保障。通过各种各样的文明宿舍活动、评比活动,鼓励所有同学严格遵守公寓的各项制度,按时就寝,带动大家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促进学风的建设。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个体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尤其是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心理有一定问题的学生,以及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技能和环境适应能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