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视域中的人权:从特殊走向普遍

来源 :理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马克思认为,人权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观念,具有历史性。在世界历史视域下,人权的发展经历了从特殊走向普遍的进程。在资产阶级市民社会,人权在成为普遍观念的同时,其实质则是资本自由与平等地剥削劳动力的特权。当世界历史向纵深发展为共产主义,以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来扬弃资产阶级私有制时,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特殊”的人权就必然发展为“普遍”的人权,即每个人都享有人之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关键词〕 世界历史,人权,历史性,特殊性,普遍性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2-0052-04
  人权是启蒙运动的价值旨归,对于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马克思而言,对于人权最初是赞颂,但在“莱茵报”时期经历了自由理性与物质利益相互纠缠的“苦恼的疑问”之后便转向祛魅,并实现了人权问题上的观念变革。其变革过程主要体现在《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资本论》等主要著作中。他从世界历史的立场出发,把民族间的普遍交往看作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直接动力,把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特殊”的、“消极”的人权发展为“普遍”的、“积极”的人权,即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既是对康德与黑格尔在人权问题上世界历史理念的继承,同时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实证科学的高度超越了他们。
  一、人权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观念,具有历史性
  理性总是具有一种追求形而上学的冲动。康德与黑格尔秉承着自由理性的精神为人类整体的生存探寻和谐的共同体秩序。在康德的《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世界历史”作为一个哲学范畴,主要指的是各个民族与国家在自由理性原则的支配下进入相互依存状态,呈现出人类自由意志整体化的和谐的世界共同体状态,康德称之为“各民族的联盟”、“国家共同体”或“普遍的世界公民状态”。 〔1 〕 (P12,18,19 ) 而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世界历史”是“自由的观念”作为普遍的世界精神借助于人类的热情并通过特定的民族精神等各种特殊因素,在历史上提高并完成自己,或者说,成为人类“历史的绝对的最后目的” 〔2 〕 (P73,21)。由此看出,康德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念都蕴含着发展原则和历史理性(自由意识的进步)原则。在他们的视域中,“世界历史”状态的出现,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康德那里,“漫长”是“大自然的一项隐蔽计划的实现”,〔1 〕 (P16 )为的就是充分发展大自然赋予人类身上的全部禀赋——自由。而在黑格尔那里,它是“理性的狡计”,是“自由观念”借助于“人类热情”来实现自己,“这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历史的经纬线” 〔2 〕 (P21 )。
  康德与黑格尔的理性主义立场上的世界历史观念在深深影响马克思的同时,却又遭致其颠覆。马克思的立场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物质的经验的行动。这样一来,康德与黑格尔的理性主义立场上的世界历史观念就被去精神化了。具体来讲,世界历史的产生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结果。“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3 〕 (P88 )在马克思那里,世界历史观念的去精神化,一方面,就主体而言,意味着资产阶级是开创世界历史的主体力量,它所建立的大工业以及所开拓的世界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就客体而言,意味着世界历史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资产阶级所建立的大工业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商品交换这一交往形式使得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安家落户,从而在推行自己的文明的同时造就了巨大的生产力,形成了特殊的资产阶级的市民社会。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伴随着物质生产的世界历史化的同时,精神生产也在世界历史化,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这意味着,伴随着世界历史的产生,哲学、政治、伦理等观念则从黑格尔所言的特定的“民族精神”日益转变为一种超越民族局限性的普遍的观念,由中世纪的荣誉与忠诚的特权观念转变为资产阶级时期的自由与平等的人权观念。换句话说,伴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人权便真正在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粉墨登场。基于此,马克思指责青年黑格尔派分子施蒂纳只懂得玩弄“天赋人权”的概念游戏,而不去研究“在政治上表现为特权的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利、平权的现代的生产方式”。 〔4 〕 (P375 )这样,当马克思把近代人权观念根植于资产阶级的交往方式时,他有理由借助于黑格尔的口吻讲到:“‘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 〔5 〕 (P142 )这就是说,人权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观念,具有历史性,它是人的特定的生产方式在观念上的逻辑规定。基于此,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把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看作是作为交换主体的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强调它的存在的基础是每个市场主体都必须承认“通过自己的劳动进行占有的规律”,即“劳动和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所有权”规律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展开了“劳动和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所有权”规律与自由和平等之间关系的探讨。他从社会生产的“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出发,通过对“人们在需要上和生产上的差别”而导致交换从而满足对方的需要的分析揭示了以自由与平等为核心内容的人权观念的横空出世。具体来讲就是:交换不仅确立了主体之间在意志方面是否同意的自由,而且确立了主体之间在物质材料所有方面付出的平等。这就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劳动和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所有权规律”与交换主体之间的交换活动及其所体现出来的自由和平等原则之间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即“所有权、自由和平等的三位一体”。 〔6 〕 (P362 )
  二、资本主义交往方式决定了其人权的特殊性,即“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人权”   这意味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仅给无产阶级的诞生创造了历史条件,而且也赋予它神圣的历史使命,推动“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在马克思看来,当资产阶级“还保持着它的特殊民族利益”,“从自己的特殊地位出发,从事社会的普遍解放” 〔3 〕 (P12 )即从事政治解放的时候,它是不能真正完成世界历史这一历史重任的,而这一历史重任只能由无产阶级来完成,从而实现人类解放。这是因为,无产者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但是,单个无产者活动的自主性与强加于他的生活条件之间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使得他们自身的生活条件、劳动及其劳动的结果变成一种自身不能控制的偶然的东西,“他们同生产力并同他们自身的存在还保持着的唯一联系,即劳动,在他们那里已经失去了任何自主活动的假象,而且只能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他们的生命” 〔3 〕 (P120 )。因此,无产者为了实现自己的自主活动,就应当消灭他们迄今面临的生存条件,即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基础上的异化了的雇佣劳动。唯有如此,无产者劳动的自主性才能得到积极的发挥。马克思认为,这才是无产者的真正的权利诉求。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无产阶级本身的利益具有普遍性,其权利诉求就不再是“特殊”或“历史”的权利,而是“普遍”的人的权利。“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出来、从奴役制的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别以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 〔3 〕 (P51 )为了实现自己的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就必须通过联合而占有生产资料。这样,无产者自己的劳动及其所创造的生产力才能归无产者本身所支配,并且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需要指出的是,当马克思以“人类解放”来扬弃“政治解放”,以“普遍的”人的权利来超越“特殊的”历史的权利时,他没有完全否定自由主义所强调的“消极自由(免于……干涉的自由)”,而是在充分肯定公民的言论、信仰、选举、监督等公民权的基础上,使得自由主义所强调的“消极自由”中的财产权由特殊阶级的垄断发展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占有。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讲未来社会是“重建生产资料个人私有制”。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享有人之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这就是马克思所强调的劳动者的平等权利。
  对中国共产党所强调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的主张,有人单纯地从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方法论的角度去否定它们,认为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就会导致国家全能主义或对人的自由的否定。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提出,更多的是借鉴了那种基于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方法论所理解的人权在实践中的教训。马克思早已从异化劳动的角度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方法论意义上的资本对劳动的奴役与剥削的特殊人权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确立,标志着人权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由消极权利向积极权利的演进,但这并不是对个人自由为根本内容的消极权利的否认,它是对以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积极权利的主张。那种认为人在贫困状态中谈论自由是奢侈的、无意义的观念或认为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就会导致对人的自由的否定的观念都是不可取的。
  就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而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同时,还应注重平等原则:一是政治平等原则。每个公民不论具体政治贡献如何,都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政治自由,共同决定国家政治命运。在我国,政治平等体现为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当家作主和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拔任用国家工作人员。二是经济平等原则。一方面,每个人不论劳动多少、贡献如何,都应该按人类基本物质需要完全平等地分配基本经济权利,使之享有生存的权利;另一方面,则应按照每个人所贡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分配给非基本经济权利,使之享有发展的权利。在我国,经济平等体现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经济制度的按劳分配以及在承认差别(不同所有制成分导致的)基础上的必要的社会保障。三是机会平等原则。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能、作出贡献、竞争职务和地位以及权力和财富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是全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平等拥有的。
  参考文献:
  〔1〕 〔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周 荣
其他文献
资源城市的转型阵痛,正引起新兴能源地区的警惕——他们不想再次成为蝗虫肆虐后的土地,于是憧憬着新一轮石油和煤炭开发,能带来央企和地方之间新的分利模式。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甘肃庆阳市,巨量石油与煤炭的开发,成为地方不肯再轻易错失的争利机遇,各方奔走周旋,只为不再遭遇“富裕的贫穷”。  这里是西北黄土高原最高处,海拔1600米。如果不是巨量的煤和石油的发现,这里很可能继续被人们所遗忘。  中国西部“能
在现代生活中,危害人类健康的痰病主要有哪些?仅仅是癌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仅仅是由高度物质文明带来的所谓“文明病”?不,不仅仅如此。笔者通过一系列调查、采访,郑重地劝告所有关注自身健康的人们:切不要忽视洪水猛兽般的人畜共患病。  警报:人畜共患病发病率明显回升!  北京,来自卫生、农业、商业等部门的专家和宫员,在近期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疾呼:“我国人畜共患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回升趋势,如果不下决心
数学课堂上,单凭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的。在数学课堂中灵活使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媒体课件既包含有丰富的知识信息,又包含有多彩造型等刺激情感的信息。多媒体教学以
拙作《磁铁·生活·健康》发表以来(按:该文见本刊1987年1~2月号和3~4月号),到1988年5月底止,我,已收到1600余封各方的来信(按:本刊收到有关这方面的来信、来稿亦达700封左右),范围波及29个省、市、自治区,还有一些是从美国、加拿大等地寄来的。新闻界对此亦很重视。就我所知,将近20家报刊、电台将拙作摘要转载或作了介绍,其中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报》、《老同志之友》、《求知画刊
笔者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工作两年期间,看到阿拉伯也门的新生小男孩,生后一周内一律要作包皮环切手术。这与信奉伊斯兰教有关。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并对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在制度上加以约束。他认为,小男孩出生后给予包皮环切是种“圣行”,是与污秽不洁进行斗争。  从医学卫生学角度上看,包皮环切术是非常可取的,是科学的。它可预防包皮炎、阴茎癌和嵌顿包茎等病的发生。  包茎或包皮过长为包皮炎的诱因,分泌物
苦菜,又称苦苣、苦荬菜、苦苣菜等。是野菜中常食的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据测定,每100克苦菜嫩幼苗,含蛋白质2.8克,脂肪0.6克,粗纤维5.4克,食物纤维5.8克,糖类4.6克,胡萝卜素540微克,维生素B10.09毫克,维生素B20.11毫克,维生素PP0.6毫克,维生素E2.93毫克,钾180毫克,钙66毫克,铁9.4毫克,锌0.86毫克,磷41毫克,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组氨酸、
摘 要:针对当前我国校园足球活动课程化的发展趋势,借鉴美国SPARK课程理念,开发小学足球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小学校本足球课程开发应遵循整体性、教育性、人本性、趣味性的原则;课程开发要素应表现为构建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拟定由课程大纲理念、教学指导纲要和比赛指导纲要构成的二阶段课程大纲,体现趣味性、实践性和拓展性的课程教材编写原则,采用课程内容教材化与教学化改造的课程内容
笔者和读者手中这份杂志的编辑是同行,终日伏案低首,用目光也用脑力爬着“格子”。这活儿虽有他人难知的辛苦,倒也是苦中有乐:结识一位作者,这世上便多了一位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打开一部书稿,这纷蘩的大千世界便向你;开启了一扇窗户:出版一本新书,有限的人生便因这“物化”生命的问世得到了延长。就在这样的自我慰藉中,笔者的“爬”龄不觉过了十个春秋。  生活是辩证法的课堂。苦痛往往会和欢乐相伴而生。笔者正值壮年
近年来,国外的癌瘤专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理论,认为体细胞之所以会发生癌变,是由于有遗传的“促癌基因”在起支配作用的缘故。专家们发现,在所有的正常的体细胞中,都潜伏着“促癌基因”。但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促癌基因始终处于休眠状态。如果它们被激活,那么,正常的体细胞就会变成癌细胞。  我国湖南医学院肿瘤研究室主任姚开春教授,证实人体确有促癌基因存在,并且还确定了它们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好端端的人体,居然
摘要:本文以《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例介绍了如何在语文诗词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诗词课堂高效率地发展,以期能够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教学经验,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主旨;营造;音乐;醉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2-0056-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