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c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为了使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世界教育接轨,适应当代科技、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在进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素质教育改革方案。在当前新课改环境小,作为一个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素质教育呢?这将是一场挑战,又是一次机遇。总结我几年来历史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点去做:
  1.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成败地关键。提高教师的素质,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1 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文化素质。历史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它贯通古今、包罗万象、时空跨度大、知识内涵丰富,涉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的学科。这要求历史老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必须有很高的水平。刚开始任教时,我认为以自己大学时的专业知识就可以自如应对初中历史教学。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足以够用。但后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能很好应对学生的需求。殊不知,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不是教师凭借以往知识所能解决的,需要教师不断对知识的更新。教师“一桶水”的容量需要不断地增加和提高。教师不断为自己的知识“充电”,扩大“水”的容量,提高它的深度。面对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备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鉴别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各种分类史的知识、与史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等。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还应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充实提高,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活水源头”。一名年轻教师要熟悉新教材,学习新教法,充实新知识,同时要钻研新标准。要适应中学历史教学不断发展的需要。
  1.2 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处理“教与学”关系上,历史知识如何“教”,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在课改精神指导下,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转变,“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夫,如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动手操作等。
  历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的活动痕迹显著,具体而丰富多彩。历史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用准确的、形象的、逼真的、生动的、优美的、幽默的语言,充满激情的情感,再现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曲折多变的历史事件。在讲述时,历史教师要有敏锐的教育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能正确判断、恰当处理。更要驾驭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做到教学结构科学完整、教学方法得当灵活、教学秩序有序热烈。
  1.3 适应新形势,要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做全面复合型教师。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方式、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和现代化。历史教师应掌握计算机、投影仪、互联网的使用方法,现代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够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新时代学生的需要。
  此外,也要尽可能地学习和了解其它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但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掌握独自一门学科的知识已远远不够了。科目学科之间逐渐走向综合性,边缘学科越来越多,要教好历史,光有史学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除本学科外,还需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政治、地理、语文、经济、法律等知识,主动地实现学科知识的交叉与综合,成为全面复合型教师。这样才能适应时代需要。
  1.4 教师要有良好的基本素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名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觉悟、要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很好地履行教育教学工作,才可能搞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要全身心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工作时间,要全身心投入,给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要让良好的师德感召学生,让这无言的“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将来也能成为有着良好职业道德是优秀学生。教师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养。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现实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仍起着很大的作用,主要是历史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做法已为学生所不满乃至厌倦。如何实现新课改环境下历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了摆在所有历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要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点已成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所不同的是,传统的教学着重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的课程改革则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在学习知识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认识学生主体作用,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则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学生主体,还必须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主体,创设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
  2.2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随着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特别是一些陈旧的历史观点和结论,已经明显的过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不同主张和见解。对于这些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要多方面鼓励和表扬,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们勤于思考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着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的精神。
  2.3 历史教学评价要多样化。传统的历史教学,评论学生的主要标准是考试成绩的好与坏,它虽然反映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又是不全面的。特别是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因长期受不到表扬,他们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强调,评价学习的学业成绩,除考试外,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课上参与情况应在学期历史总评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考查、演讲等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成为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历史评价的多样化,就是要老师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给学生以肯定,从而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评价自我,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历史。例如,我让学生将家乡近10年来的变化写成历史小论文,在期末成绩中计入总分。结果学生激情高涨,小论文质量很好,历史学习劲头很高。
  3.利用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体会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兴趣是最好的历史。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改变历史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的问题。很重要一点就是让学生感觉到学历史有作用,有价值。当然方法很多,我觉得结合乡土历史教学资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存在,历史就在身边。例如,我在上中国古代历史课时,就充分利用我们咸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众多的帝王陵,历史文化名人等。学生学习兴趣非常的高。在上中国近现代历史课时,利用三原县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故乡,结合于佑任的爱国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富平的习仲勋,乾县的王炳南等进行革命教育和爱国教育。我还利用时事热点问题,“历史上的今天”,等形式联系现实进行历史教育。这样就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悦中掌握历史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出路在改革,关键在实行素质教育。历史教学应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值、学有所用等方面找出历史课程素质教育改革的出路,从而体现历史教学的特色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赵克礼:《历史教学论》,陕西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
  [2] 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 教育部制定《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4] 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收稿日期:2012-11-06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学生学习外语效率低下的现状,文章剖析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以人为本”的新思路,调动学生对外语的积极性。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教师亟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关键词】新课堂;多媒体;英语创新教学;提高效率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且被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罗平布依民间故事流传性特征作了比较明析的阐述。即:指出罗平布依民间故事大都是布依人自己编织出的风物传说,其特征表现在:解释性、地域性、民族性、传奇性。罗平布依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透露出神性意识;罗平布依民间故事的流传,促进了本民族内部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由罗平布依民间故事引起的思考。  【关键词】民间故事;风物传说;神性意识;情感因素;流传性  罗平地处滇东高
期刊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5年,我指导学生写的作文发表在全国各地各级刊物上已有57篇了。总结自己这方面的经验,我认为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有“九多”,即多爱学生,多看书报,多听讲,多说话,多想象,多活动,多写作文,多改作文,多投稿。  多爱学生。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爱护学生,爱护学生才觉得学生可爱,才觉得学生聪明,才觉得学生能够写好作文,才有信心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多看书报。要求学生多看儿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批评,代之而起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参与式学习”。 在近几年课改实验的具体实践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了较大的改变。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把“探索性学习”这一新的 教育 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 总结 和把握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创造性思维;探索性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创新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
期刊
所谓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所以“探究式”教学同时也完全符合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当代教学原则。此教学内容的选材依托于课本中的内容:“由祖暅原理和圆柱、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可得球体积公式 ”。尽管教材中未给出该公式的严格推导过程
期刊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译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孙幼军。课文讲的是鸟儿历尽千难万险寻找朋友树的故事。读后让人痛惜之余是深深的感动,感动于鸟儿的执着,感动于友情的可贵!  文章语言清新浅显,故事简单易懂,但文字中流淌的情感却深切而动人。如何使学生受到感染、体味情感,朗读成为本课中达成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有效地指导学生读出感悟,我在教学本课中做了如下尝试: 
期刊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育实践证明,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1.全面关心学生,体现“主观能动,结合实施”的原则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教师应当时时处处为学生着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是针对一、二年级的儿童开设的,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让一、二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我认为上好一、二年
期刊
【摘 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好奇;宽松;大胆;质疑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皆有之。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