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魏晋时期,隐逸之风盛行,因为时事、命运的荒谬而出现了一大批隐逸的文人,但是在这些人中,却有一人与他人不同,那就是陶渊明,本文就以他的《归园田居》(其一)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隐逸情怀,分析为什么说陶渊明是开创了“田园之隐”。
  关键词:隐逸情怀;陶渊明;田园之隐
  作者简介:吴琪(1995-),女,辽宁省大连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文、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1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在41岁时所作的一首诗,诗文内容平实、简单易懂,但却由平实处见瑰丽,由淡泊处见奇趣。在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时,不仅要让学生弄清楚这篇诗文的内容为何,更要通过这篇诗文,让学生们进一步去认识和了解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到底为什么被称为“田园诗人”,解读出陶渊明独特的隐逸情怀。
  一、诗文解读
  (一)解诗题、析诗眼:“归”——主动归去而非被迫离开
  诗题为《归园田居》,显然“归”字作为全诗的诗眼出现在了题目中,自然全文都是围绕着“归”来展开的: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这句话点明了自己从一开始就不愿进入官场的执着,一个“无”字,一个“本”字,这朴实无华的字句把诗人从小的志趣,人生原本的秉性,和与官场格格不入的刚正生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性本”两个字,正是道出了诗人真正要回归的是自己的内心,是自己的本性。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一个“误”字、一个“三十年”,道出了陶渊明心中对自己进入官场的悔恨,写尽自己对于归去田园生活的渴望。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旧林”和“故渊”也就显然是代指进入官场以前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而“恋”和“思”更是说明了自己对往日自己的生活的思念。这里的“羁鸟”和“池鱼”则点出了官场中陶渊明的生活状态:不自由、受束缚,与前一句中的“尘网”和第一句中的“俗韵”,共同为我们勾勒出了魏晋时期官场的经年日久、尘封网结的污浊环境、又写出了这样的环境对陶渊明这样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束缚之强烈,这样的比喻看似信手拈来,及其浅显好懂,但是却恰如其分、寓意深刻,告诉了读者自己为什么一定“归去”。
  (二)“守拙”:守住自己本心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句话分两句看,前一句画面感极强,让人一读就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穿着务农的衣服,头顶着大草帽,扛着锄头,到南山下去开荒,开垦出自己的一片小园子;而后一句,诗人则匠心独运,一个“守拙”,道出自己全部的高洁情操:拙的本义是愚笨,是一般人所避之不及的形容词,而在此处,诗人却说自己要固守着愚拙,这也恰恰说明了诗人对于“巧”——官场中勾心斗角、心思机巧的厌恶,而诗人此时的归去,表面上是愚笨,实际上,则是固守自己清高的本心,固守自己不与世俗的官场同流合污的决心,固守着自己高洁傲岸的品质。
  (三)“归后”:淡泊宁静,安贫乐道
  作者接下来几句,以白描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园之景,但是很多学生难免会带入现代生活的情境,不免会产生认为陶渊明家中十余亩田,八九间屋,桃树李树很多,是生活非常悠闲且有钱的这种误解。《晋书·陶渊明传》中提到陶渊明出仕的缘由:“以亲老家贫,起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解归”,陶渊明因“亲老家贫”而出仕,“不堪吏职”而归隐,41岁归隐的陶渊明虽然还算不上太穷,也一定算不上是过着富足生活,这一点从他在自己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介绍就能够看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况且,魏晋处于乱世,全中国人口在那个时期大幅下降,所以十余亩田地在当时实在是算不上很多,八九间茅草搭成的屋子也只能体现出他当时生活的窘迫。
  二、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陶渊明此诗本为田园诗作,其情如月照人间,冲淡深邃。所以,孙绍振老师才说“陶渊明的诗,不太相同,好像没有什么激情似的”。[1]但是,就是这样的诗,这样的诗人,确是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
  的确,陶渊明之前,魏晋隐逸之风就已经兴起了。汉末灾害连年,战争不断。掌权者对于文人在政治方面的迫害不停,当时士人稍有不慎就会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惨遭杀害,严酷的社会现实使得士人的希望完全破灭,为避免罹谤遇祸,不得不消极避世。 嵇康曾作《幽愤诗》:“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2]阮籍也曾作《咏怀诗·其三》:“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3]从上述诗文中都可以看出,政治的迫害给文人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恐惧,为了避祸,只能隐居以待时运了。[4]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陶渊明之前的文人确实也形成了隐逸之风,但是他们的隐逸,是迫于时政的隐逸,他们虽身隐与山林,但是素日饮酒作诗所谈内容却全都与时事相关,这是他们与陶渊明的隐逸最大的不同。而受陶渊明的影响,后世又出現了许多山水田园派的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等,在仕途不平顺时,就学着陶渊明,把自己的内心寄托于山水田园,去纵情享受山水之乐,苦闷与享乐这两种情感的不同,将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史中“田园诗派”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陶渊明的隐逸情怀与魏晋其他的隐逸诗人的情怀不同,虽不能完全说是为时事所迫,但是大部分的原因却是实实在在的心向往之,这样的情怀,不仅与陶之前的隐逸之风不同,而且与陶之后的纵情享乐与游玩也不同,是一种发于内心的想要在田园生活的渴望,而这一点,就算是在田园诗派中,他也是最为独特的那一个。
  注释:
  [1]孙绍振:《没有外物负担又没有心灵负担的境界——读陶渊明〈饮酒〉(其五)与〈归园田居〉(一)》,《名作欣赏》2010:(31).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中华书局,1983.
  [3]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
  [4]郭俊芳.论魏晋隐士的类型及隐逸之风兴盛的原因[J].《语文学刊》,2011(2):136-137.
其他文献
摘 要:庄子可谓先秦诸子中第一矛盾之人,庄子哲学也始终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心与身,灵与肉,无限与有限,超俗与随俗,不可言说与已经言说。清人胡文英曾言:“人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1]在庄子那些冷漠颓废、不动声色、看破一切的洒脱之中,其实饱含热烈、积极、绝望的深情。  关键词:庄子;生死观;悲剧意
摘 要:在“诗”的发展历史中,它的审美追求一直是诗人、学者、美学家们争论不断的话题,而“崇高”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倾向。本文则以当代先锋派诗人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一诗为例,探讨当代诗歌对待“崇高”的不同审美态度。  关键词:当代诗歌;崇高;先锋诗派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1  一、有关崇高  众所周知,谈论艺
基金项目:本文是内蒙古科技大学项目(项目编号:2015XYPYW07)空间视域下的伍尔夫作品研究成果。  摘 要:《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文中的拉姆齐夫人形象备受关注,对该人物的分析两级分化严重——“房中天使”般的完美女性还是完全臣服于男性的反面人物。本文从空间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禁锢在男权建构空间中天使身份之下,隐藏在楔形的黑暗内核中的拉姆齐夫人的真实自我。
摘 要:长篇小说《秦腔》以我国的西北民间生活为题材,将清风街所发生的一切琐碎小事串联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了传统文化日渐凋敝的景象。本文主要分析《秦腔》中的琐碎小事,从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传统道德沦丧两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的没落。  关键词:乡村世界;文化凋敝;《秦腔》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01  引言:  作家贾平凹的
作者简介:缪丽芳,文学博士,安徽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批评和文艺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2  对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现代都市女性而言,张爱玲无疑是一个“传奇”。不同寻常的家世、早慧的天才和颇有争议的感情纠葛都令人欣羡感叹不已。她奇幻的人生如同墨黑的夜空里肆意绽放的烟花,在惊彩绝艳之光震
摘 要:谭恩美是一位著名的华裔美国作家,是刻画母女关系的大师。她的作品《喜福会》于1989年在美国发表。这部小说生动地描述了四个中国移民家庭的故事。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分析小说《喜福会》各人物间的主要矛盾与冲突。在日常生活或者婚姻中,这篇小说中的母亲与女儿、女儿与她们的丈夫之间都存在着激烈冲突,有许多误会和争吵,这些冲突大多是由她们过去的经历和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引起的。母亲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摘 要:超句统一体是篇章的重要单位,本文以帕乌斯托夫斯基作品《一生的故事》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分析归纳俄语篇章中超句统一体的主述位结构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分析理解篇章有一定帮助,为进一步研究篇章语言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超句统一体;主述位结构模式;一生的故事  作者简介:李晓儒(1995.8-),女,辽宁省庄河市人,辽宁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
摘 要:评价理论是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态度、介入和极差组成。根据评价的对象,态度可以分为情感、判断、鉴赏三个子系统。本文尝试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作为研究工具,对化妆品的英汉文本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导致译文的“不忠实”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化妆品广告翻译;“不忠实”现象  作者简介:汪晶晶,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一年级,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建构与传承——赫斯顿对后世黑人女性作家的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70230SK。  摘 要:哈莱姆文艺复兴以及女权运动推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变革,从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风格等在20世纪都见证了长足的发展。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以其深入细腻的描写黑人女性内心觉醒而
基金项目:2016年度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项目号16JK1258)“陕西古代名人秘书的政治素养与文学创作”。  摘 要:唐宋时期,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秘书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文人入世也大多是从秘书起步,国家对文职官员的选拔也是以其所具备的秘书能力为基本依据。苏轼就是众多秘书文本中的一个重要代表,被人们称作是“名人秘书”,为此,文章以苏轼为基本研究对象,从秘书学的角度对古代作家苏轼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