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巴蜀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小波:道教影像是你这十几年非常重视的一个题材,也花费了很多功夫。
  王达军:我刚开始接触道教完全是偶然的。2003年,《四川画报》准备连续做两期介绍四川古镇的报道。我记得这天是农历五月二十八。上午10点左右,我们来到三台县郪江古镇,还没进街口,就听见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城隍庙会。
  陈小波: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经道教演衍为地方守护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
  王达军:道教是一个多神教,有天神和地祇。城隍属于地神,负责管理城镇一方平安,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出巡。城隍出巡的场面十分壮观,非常精彩!我刚开始拍摄的时候,来这儿的摄影者还不多。 我那时拍的画面很干净,乡土味儿很浓。
  2004年,《四川画报》第6期用58个页码做了“蜀中问道—四川道教文化寻踪”的大选题。


  陈小波: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我们的医学、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都与道教有关。中国人很多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行为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王达军:你说得对。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德”为最高追求,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为宗旨,以“方术”为修持手段。道教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教导人们累功积德、崇善助人,对人的思想和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
  东汉末年张道陵来鹤鸣山修道,创立 “五斗米道”,设二十四教区,也称二十四治,道教作为宗教正式确立。历经近两千年的风风雨雨,道教文化在巴蜀民间的影响依然留存,不少地方的道教文化形态非常丰富,这就为摄影家用图像的方式进行创作提供了绝好的题材。


  陈小波:对你来说,确实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王達军:2011年,我们四川30个摄影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花椒欲望》摄影展,你是策展人。当时你看了我道教的一些图片就说不错,但我却没有满足。你看,我又拍了近8年时间。
  陈小波:你那时基本上是按记录的方式拍摄的,现在有些不同了。
  王达军:这些年国际交往多了,特别是好友钟维兴在做一个拍摄当代世界摄影大师肖像的项目。我们经常接触和交往的都是国际级摄影大师,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思想观念、拍摄手法和影像呈现方式。
  摄影的基本特性是记录和瞬间,是摄影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最基本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尝试,探索摄影的多种可能性,拓展摄影艺术创作的空间和潜力。我们过去更多的是强调摄影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我觉得应该坚持,否则就可能误导公众。可是作为摄影艺术创作那就不一样了。摄影由于自身的特性,做到相对客观比较容易,但是要真正达到高水平的主观呈现却比较难。我认为摄影首先是主观的,因为任何一个摄影者,他拿着相机去拍照的时候,为什么只选择这一点不选择那一点,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按下快门,而不是在另外一个时候按下快门?所以说他这一瞬间是主观的。但是主观的东西区别非常大,在呈现的图像上你的主观表达水平如何,艺术性多高,不同的拍摄者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因此,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摄影师,应该充分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大胆使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让你的作品更独特、更具艺术个性、更有艺术魅力。


  陈小波:我赞成你这种思考,所以你现在拍的道教与过去拍的人文题材就有所不同。
  王达军:道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能够体现民族特色,把道教精神、道教理想以及道教在巴蜀的状态用图像做出独特和主观的艺术解读。
  比方说我爱用慢速拍摄,因为我过去拍风光几乎都要用三脚架。可是现在是拍人,而且要一次把它拍成。快门速度到底用多少?1/15秒?1/8秒?还是更长时间?快门速度太高,画面没有动感效果;太低,主体又模糊了。因此你一定要使用合适的快门速度,而且要有预见性,准确把握好拍摄时机。道教的斋醮科仪是庄严、神圣和严谨的,绝不能干扰它。
  陈小波:就好像我们要敬畏和尊重大自然一样。
  王达军: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晚秋时节,青城山上清宫后边的一个平台上铺满了落叶,一位年轻的道长在上面悠然地弹着古琴,远处飘逸着一点淡淡的烟雾,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你看我拍的这张八卦图,阴阳八卦里面隐约能够看到白发老子像,这就是采用了多重曝光。还有一张高功做法事的照片,整个画面有一种虚虚实实的感觉,这也是用了多重曝光。多重曝光在技术上非常讲究,要尽量减少多次曝光的痕迹,画面中不出现过多的重影。
  陈小波:你还用其他方法吗?
  王达军:我现在用得最多的是闪光灯,不光室内使用,大多时候室外也用。除了机身上的小闪光灯外,另加1个便携式的大闪光灯,由摄影助手操作,你拍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拍摄时快门速度稍慢一些,利用闪光灯将瞬间凝固,再根据需要晃动相机。这样虚实效果就出来了,可能就会有道教那种“玄之又玄”的神秘感觉。有时看到拍出来的图像,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
  陈小波:这说明方法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王达军:其实方法和原理并不复杂,一说大家就知道,关键是你要去大胆尝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方法一定要为题材和主题服务,一定要跟你所表现的内容相吻合,否则,就可能不伦不类。我们还是要讲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方法和形式一定要适合题材内容的需要。我现在拍的照片虽然有客观真实的一面,但已经不是那种纯记录性的东西了。它体现的是我对道教的艺术理解,是自己的独特视觉和主观的呈现方式。


  陈小波: 达军,今天这个谈话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回溯你、还原你、分析你,让我对你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并找到你为什么在中国摄影界具有既独特又重要的位置的原因所在。
  这么多年,你把摄影当着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既有坚持又追求创新。你敬畏大自然、感恩时代和社会,所以能更自觉地完成一个个新的目标。你这十几年默默做的道教题材,已经不是简单的记录与呈现,而是来自心灵、来自情感、来自你独一无二的艺术基因。
  我一直以为,历史会站在那些贡献出优秀影像的摄影人一边,在那儿,影像将比我们活得更长久。

其他文献
一  近日一张照片又火了,是央视播放的一则新闻被人截了图。图中一位头戴耳机的参会者聚精会神读着的会议手册被“拿反了”,于是被网友讽刺为“倒看如流”。一些网友分析“会议手册封面装订错了”,另一部分则猜测是“刚刚拿起来,还没来得及翻正”。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倘若我们多一秒钟的耐心,把这张截图稍微放大一些,就能看见手册另一面的英文版本是正的。但在如瀑布般飞流直下的“照片流”中,似乎没有多少人愿
期刊
茅理翔最近在忙着一件事,那就是办一所专为家族企业培养接班人的学校,这是茅理翔把方太集团的经营管理权交接给他儿子后,准备用毕生精力来办的一件事,他把这件事定为他整个人生旅途中的第三次创业。  “我之所以要办这么个学校,是因为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大多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创业,现在大都到了60岁左右,都到了交接班的年龄,我费有很大力气算是交接了,但我的一些同行们有许多却没有我这么幸运,他们的接力棒没有合适的人接
期刊
关于《2084计划》  《2084计划》继续了王居延作品中一贯的反乌托邦语境,如副标题“奶牛、碉堡与无名地景”所指,包括了一张有奶牛的图像,一张有碉堡的图像以及没有指向性的废墟、海景和山景。这个系列并不展现线性叙事,取而代之的是王居延作品中一如既往的受难氛围和纪念碑式的庞大且富有隐喻的地景。关于《2085计划》  俯视作为一种观看方式似乎总是夹杂某种权力语境。如果要把荷兰画家希罗尼穆师·博斯(Hi
期刊
子曰:“敬鬼神而远之”,是避而不去谈论,不会是“要远离”这样的泛泛释意。先秦时代尚未有文化人类学科目,所以,孔夫子接着又说:“可谓知矣”,不谈才是明智。  陈独秀却要弄个究竟。“主张无鬼之先,对于有鬼之说多所怀疑”,连珠炮八题追问。其中第三问说道:“鬼若有质,何以不占空间之位置,而自生障碍,且为他质之障碍?”又,五问曰:“鬼即非质,何以言鬼者,每称其有衣食男女之事,一如物质的人间耶?”云云。五四学
期刊
我的作品是运用传统中国绘画的形式表现当代中国的面貌,中國是一个在不断的发展着的国家,具有巨大的创作资源,我的作品阐述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具有符号化的东西最能说明我们发展的一些现象,如前期的《中国景观》里面的绿色防尘布。而这组仍在创作的新作是我找到在都市里面的“小广告”、“条形码”、“二维码”等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东西。  我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使世界形成良性转变。我们必须保护环境,我们努力工作
期刊
摄影术发明之初,风景就已是摄影师们热衷的拍摄题材。直到现在,风景或风光,还是大多数刚接触摄影的爱好者最常拍摄的主题,往往也会成为他们摄影的起点。在中国,因为风景摄影与中国的山水画一样都以山川自然为描绘的对象,所以没有哪一个摄影门类像风景摄影那样承载了如此多的摄影爱好者,甚至一些专业摄影师对艺术的理想和对世界的理解,正因如此,风景摄影也一直是国内研究者们讨论的重要话题。  风景摄影或风光摄影对应的英
期刊
一直以来,张宝全就在EVD与电影这两根钢丝上旋转。  早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师从著名导演谢飞,并于1992年毕业。据说,张在毕业之后即失业,既没有人来投资他拍电影也没有找到他合适的剧本,一怒之下,张宝全就抛弃了导演这个行当,南下海南,成了一名炒房者。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为张氏日后进入北京地产界积累了宝贵而难得的经验。    蓝光之争  无论是作家也好,还是书法家也罢,真正让张宝全着实在媒体面前
期刊
魯迅先生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我们现在很多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行为方式,都或多或少受到道教的影响。面对如此厚重的民族文化题材,怎样做到既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覆盖面,又不至于把切入口子开得过大,让自己能够充分驾驭这个题材呢?通过一段时间的拍摄和梳理后,我决定只拍摄四川和重庆境内的道教。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第一,巴蜀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历史上产生过很多
期刊
华为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我们已经连续数年大量招收新员工,壮大队伍。新员工进入华为,第一眼看到的、处处感受到的就是华为的艰苦奋斗。一些人对此感到不理解。他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华为为什么要艰苦奋斗?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另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华为为什么能活到今天?华为将来靠什么活下去?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是当时的落后救了我们   世间管理比较复杂困难的是工业,而工业中最
期刊
一  看到魏壁的这些作品,我马上想到的,是黄公望、倪瓒、沈周、王蒙们的山水图像。他的这些画面,从其外在形式看,多取长宽比或竖横比悬殊的比例,或呈水平向,或呈垂直向的形式,都会令人想起传统山水画的形式。其水平者,有黄大痴《富春山居图》之妙,其垂直者,则得倪云林之神。而从其传达的气息与境界来看,其疏朗与萧索时,更有倪云林之气质,而密匝时,也带上时以细密见长的沈石田之风。然而,“枯”的山水,却与他的心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