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统一民族战线优势,帮助粤北民族地区实现精准扶贫,促进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统一战线服务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战线服务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统一战线 民族地区 民族经济
一、引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公报显示,目前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735万人,占比8.54%,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民族自治县(旗),占我国的大半壁江山,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一大难题,少数民族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
广东,30多年来民族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少数民族不多的地区,成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人口342万,其中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60万,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但是地处粤北的欠发达少数民族偏远山区,社会经济依旧落后。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统一战线思想工作上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工作是全局性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以,需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搞好民族团结,先富带动后富,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帮扶贫困民族地区富裕起来。
二、统一战线服务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表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思想,开辟了属于无产阶级自己的行动纲领。在特定的背景下,无论何种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可为实现既定的共同目标达成的政治联盟。(范文娣,2013)指出从我国的建国发展初期到革命建设再到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一直服务于中国发展,并在实践中进步,形成了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丁晓丽,2008)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建设是由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自身需要决定的;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建设是提高共产党领导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王廷深、王国麟,1989)指出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统一战线作为上层建筑的产物,为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团结工作服务。归根到底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到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粤北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广东经济发展的短板,是急需统一力量帮扶的贫困地区之一。我们要将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结合,做好粤北民族地区基层统一战线统筹工作,进一步推动粤北地区统一战线工作发展;促进地区间的平等、团结,为粤北民族地区稳定和经济建设提速创造条件。
三、统一战线服务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依据
截止2015年底,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329.15万人,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了3个民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7个民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三水瑶族乡、怀集县下帅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较之过往,粤北民族地区经济虽有所增长,但仍属于脱贫减贫工作的重要对象。
1.粤北民族地区人才匮乏。根据第六次的人口普查,广东省有少数民族干部11300多人,其中3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干部4030多人。广东省有少数民族各级人大代表282人,政协委员272人。而连南,在2015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中,新进县四套班子党外人士仅1名,新提拔副科实职干部3名。足见少数民族地区统战人才的稀缺。“老,幼,边,穷”是粤北民族山区的普遍特征。人口素质有待提高又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重要因素之一,表现在文化水平低,文盲多,不少民族聚居地尚有文盲存在,致使这些地区经济文化难以发展,人民生活穷苦潦倒,发展落后致使劳动力外流,周而复始,若此问题不予解决,必将扩大与先进的汉族地区的贫富差距,这种地区间经济上的差距不仅影响民族间的心理平衡,也不利于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人才结构失衡和人才总量不足并存的问题,人才的结构失衡体现在地区上,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的一些较大城市,而农村和小城市的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小。人才总量不足主要是指在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多数的区域,人力资源却是薄弱区,存在人口总量与人才总量不同步的问题。(汤夺先、李静,2013)民族地区在老龄化和劳动力外流的影响下,经济发展乏力,没有人才的引进,农业发展也非常艰难。对比目前城乡现状,贫困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紧缺,人才培养速度更是远远落后于城市,出去的人才很多也不愿返乡,农村人力资源不均以及素质参差不齐成为目前限制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2.粤北民族地区资金匮乏。广东省统计局2016年的区域经济数据显示,GDP最高地区为珠三角占比79.3%,西翼占比7.6%,东翼占比6.9%,最低是粤北地区仅占6.2%,其中包含了连山、连南、乳源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目前,能够合作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还较少,急需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涉农扶持政策上指标较少,门槛过高“够着了也吃不饱”。当前一些地方财政资金支持规模和扶持面仍然较小,且多限于部分示范社,“硬件”条件不足的难以得到资金扶持。粤北瑶族地区处于粤北山区经济圈,虽然自然生态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其发展主要受珠三角地区辐射和带动,与广大其它地区相比,粤北山区缺乏区位优势,吸引资金和人才是一大难题,进而造成的结果是相对滞后。
3.粤北民族地区科技欠缺。粵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模式仍以农耕为主,尚以依赖天时地利,而现今农业科技手段还有待在该地区加速普及。粤北地区农业科技扩散力缓慢、科技含量低的主要因素除了资金成和人才之外,另一方面是传播途径受限,粤北地区农民获得农技知识的主要途径:首要方式是“向邻居及亲朋好友请教学习”,其次方式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简要推广,最后则是通过“广播电视的科技频道”自助学习。科技是影响粤北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一大因素,然而传统特色农业缺乏科技含量,在农业市场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周劲松、赵东兴、陈林杨,2016)中国的农业科技扩散率仅为30%~40%,平均贡献率仅为48%,贫困山区更是不到40%。中国每年约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被研发,但仅有30%~40%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得不到及时扩散和利用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纯粹依靠传统农耕手段而欠缺科技造成百姓收入得不到提升,进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是限制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问题。 四、统一战线服务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要更好地为粤北民族经济建设服务。民族地统战部要从实际出发,紧密围绕统战大局,切实着手各县、乡经济发展问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刘望舒,2013)首先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入手,要组织各阶层的力量发挥统一战线提供力量支持的优势,增强统一战线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其次要争取港澳台的海外力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资纳智,充分发挥好统一战线提供智力和凝聚人心的优势。 经济是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任何工作离开了经济基础,就不能向预定的方面推进。所以,统战工作与经济发展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1.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智力支北、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大量历史实践证明,爱国统一战线汇聚着各方面、不同层次的人才,他们有较高的素养和文化水平,各自拥有社会人脉,在经济建设中是一支不可多得骨干力量。统一战线中的工作中,可借助团结工作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素质,培养人才,发挥“智力库”的优势。(陈琛,2015)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统战工作上,培养一支既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又懂专业技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搞好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关键,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好的人才从好的教育中走出来,要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为培育优秀民族人才创造条件、创造环境。人才培育中要拓宽民族工作的视野,实施“走出去”战略,别“闭门造车”。随着网络发展,统战人际网络的建设将更加完善,有利于粤北民族地与外界建立联系,为民族地区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2.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 要招商引资、资源整合利用。粤北民族地区在广东拥有特殊的民族地位,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具有发展潜力和可塑性。(杨艳楠,2013)民族地区发展要坚持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国家的持续扶持,二是要与发达地区的对口引援,三是本身的拼搏创新发展。如乳源、连山等民族地区,境内森林、水力、物产、矿产资源丰富,水质和空气质量达标率均为100%。那么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利用好当地资源,需要借助统一战线力量,提高海外华侨以及港澳同胞,引入相应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资源,达到与发达地区互利互惠,更好地共同发展。
3.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 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技扶贫,帮助农民开辟致富门路。人们常常感叹疑问,贫困民族地区好山好水,有着多种丰富的资源,为何贫困,应当说缺乏科学技术是一个根本的原因。统一战线要为民族地区发展搭建了智力桥梁,把丰富的地区资源与科研人员结合,通过实践和尝试,发挥资源优势,将智力优势转化成产能。例如深化发展“互联网+”农业,把互联网作为农业信息化搭建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变成农业科技发展的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创新。目前,粤北已有稻田鱼、瑶寨腐竹、瑶秀等特色民族产业和连南南岗千年瑶寨、乳源云门山梯田花海等特色旅游景区。应该在此基础上,去发挥群策群力的统战精神,组织力量把产业做大做强,发展科学养殖、科学种植、科学旅游,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提供更多岗位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五、结语
伴随时代的进步与商品经济加速发展,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而统一战线的潜在力量和优势将会更加显现,用于民族地区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事宜将逐渐增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粤北民族地区现今经济發展状态,仍处于实践中摸索,需要学会团结各阶层力量,合作共事,积极调动积极性,才能为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实现粤北民族地区地区精准扶贫和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范文娣.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丁晓丽.论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3):24-28.
[3]王廷琛,王国麟.浅谈统一战线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9,(04):21-24.
[4]汤夺先,李静.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民族地区发展的负效应[J]. 宜春学院学报,2013,(08):22-29.
[5]周劲松,赵东兴,陈林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6,(06):97-103.
[6]刘望舒.辽宁省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D].渤海大学,2013.
[7]陈琛.少数民族地区统一战线工作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2):25-26.
[8]杨艳楠.新世纪统一战线中的民族问题对策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6):40-42.
作者简介:陈海滨(1990—)男。广东梅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经济。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统战理论课题:“统一战线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017TZ03).
关键词:统一战线 民族地区 民族经济
一、引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公报显示,目前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735万人,占比8.54%,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民族自治县(旗),占我国的大半壁江山,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一大难题,少数民族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
广东,30多年来民族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少数民族不多的地区,成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人口342万,其中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超过260万,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但是地处粤北的欠发达少数民族偏远山区,社会经济依旧落后。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统一战线思想工作上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工作是全局性工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以,需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搞好民族团结,先富带动后富,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帮扶贫困民族地区富裕起来。
二、统一战线服务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表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思想,开辟了属于无产阶级自己的行动纲领。在特定的背景下,无论何种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可为实现既定的共同目标达成的政治联盟。(范文娣,2013)指出从我国的建国发展初期到革命建设再到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一直服务于中国发展,并在实践中进步,形成了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丁晓丽,2008)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建设是由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自身需要决定的;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建设是提高共产党领导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王廷深、王国麟,1989)指出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统一战线作为上层建筑的产物,为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团结工作服务。归根到底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到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粤北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广东经济发展的短板,是急需统一力量帮扶的贫困地区之一。我们要将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结合,做好粤北民族地区基层统一战线统筹工作,进一步推动粤北地区统一战线工作发展;促进地区间的平等、团结,为粤北民族地区稳定和经济建设提速创造条件。
三、统一战线服务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依据
截止2015年底,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329.15万人,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了3个民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7个民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三水瑶族乡、怀集县下帅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较之过往,粤北民族地区经济虽有所增长,但仍属于脱贫减贫工作的重要对象。
1.粤北民族地区人才匮乏。根据第六次的人口普查,广东省有少数民族干部11300多人,其中3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干部4030多人。广东省有少数民族各级人大代表282人,政协委员272人。而连南,在2015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中,新进县四套班子党外人士仅1名,新提拔副科实职干部3名。足见少数民族地区统战人才的稀缺。“老,幼,边,穷”是粤北民族山区的普遍特征。人口素质有待提高又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重要因素之一,表现在文化水平低,文盲多,不少民族聚居地尚有文盲存在,致使这些地区经济文化难以发展,人民生活穷苦潦倒,发展落后致使劳动力外流,周而复始,若此问题不予解决,必将扩大与先进的汉族地区的贫富差距,这种地区间经济上的差距不仅影响民族间的心理平衡,也不利于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人才结构失衡和人才总量不足并存的问题,人才的结构失衡体现在地区上,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的一些较大城市,而农村和小城市的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小。人才总量不足主要是指在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多数的区域,人力资源却是薄弱区,存在人口总量与人才总量不同步的问题。(汤夺先、李静,2013)民族地区在老龄化和劳动力外流的影响下,经济发展乏力,没有人才的引进,农业发展也非常艰难。对比目前城乡现状,贫困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紧缺,人才培养速度更是远远落后于城市,出去的人才很多也不愿返乡,农村人力资源不均以及素质参差不齐成为目前限制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2.粤北民族地区资金匮乏。广东省统计局2016年的区域经济数据显示,GDP最高地区为珠三角占比79.3%,西翼占比7.6%,东翼占比6.9%,最低是粤北地区仅占6.2%,其中包含了连山、连南、乳源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目前,能够合作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还较少,急需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涉农扶持政策上指标较少,门槛过高“够着了也吃不饱”。当前一些地方财政资金支持规模和扶持面仍然较小,且多限于部分示范社,“硬件”条件不足的难以得到资金扶持。粤北瑶族地区处于粤北山区经济圈,虽然自然生态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其发展主要受珠三角地区辐射和带动,与广大其它地区相比,粤北山区缺乏区位优势,吸引资金和人才是一大难题,进而造成的结果是相对滞后。
3.粤北民族地区科技欠缺。粵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模式仍以农耕为主,尚以依赖天时地利,而现今农业科技手段还有待在该地区加速普及。粤北地区农业科技扩散力缓慢、科技含量低的主要因素除了资金成和人才之外,另一方面是传播途径受限,粤北地区农民获得农技知识的主要途径:首要方式是“向邻居及亲朋好友请教学习”,其次方式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简要推广,最后则是通过“广播电视的科技频道”自助学习。科技是影响粤北地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一大因素,然而传统特色农业缺乏科技含量,在农业市场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周劲松、赵东兴、陈林杨,2016)中国的农业科技扩散率仅为30%~40%,平均贡献率仅为48%,贫困山区更是不到40%。中国每年约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被研发,但仅有30%~40%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得不到及时扩散和利用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纯粹依靠传统农耕手段而欠缺科技造成百姓收入得不到提升,进而地区经济增长缓慢是限制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问题。 四、统一战线服务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要更好地为粤北民族经济建设服务。民族地统战部要从实际出发,紧密围绕统战大局,切实着手各县、乡经济发展问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刘望舒,2013)首先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入手,要组织各阶层的力量发挥统一战线提供力量支持的优势,增强统一战线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其次要争取港澳台的海外力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资纳智,充分发挥好统一战线提供智力和凝聚人心的优势。 经济是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任何工作离开了经济基础,就不能向预定的方面推进。所以,统战工作与经济发展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1.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智力支北、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大量历史实践证明,爱国统一战线汇聚着各方面、不同层次的人才,他们有较高的素养和文化水平,各自拥有社会人脉,在经济建设中是一支不可多得骨干力量。统一战线中的工作中,可借助团结工作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素质,培养人才,发挥“智力库”的优势。(陈琛,2015)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统战工作上,培养一支既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又懂专业技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搞好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关键,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好的人才从好的教育中走出来,要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为培育优秀民族人才创造条件、创造环境。人才培育中要拓宽民族工作的视野,实施“走出去”战略,别“闭门造车”。随着网络发展,统战人际网络的建设将更加完善,有利于粤北民族地与外界建立联系,为民族地区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2.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 要招商引资、资源整合利用。粤北民族地区在广东拥有特殊的民族地位,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具有发展潜力和可塑性。(杨艳楠,2013)民族地区发展要坚持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国家的持续扶持,二是要与发达地区的对口引援,三是本身的拼搏创新发展。如乳源、连山等民族地区,境内森林、水力、物产、矿产资源丰富,水质和空气质量达标率均为100%。那么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利用好当地资源,需要借助统一战线力量,提高海外华侨以及港澳同胞,引入相应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资源,达到与发达地区互利互惠,更好地共同发展。
3.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 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技扶贫,帮助农民开辟致富门路。人们常常感叹疑问,贫困民族地区好山好水,有着多种丰富的资源,为何贫困,应当说缺乏科学技术是一个根本的原因。统一战线要为民族地区发展搭建了智力桥梁,把丰富的地区资源与科研人员结合,通过实践和尝试,发挥资源优势,将智力优势转化成产能。例如深化发展“互联网+”农业,把互联网作为农业信息化搭建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变成农业科技发展的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创新。目前,粤北已有稻田鱼、瑶寨腐竹、瑶秀等特色民族产业和连南南岗千年瑶寨、乳源云门山梯田花海等特色旅游景区。应该在此基础上,去发挥群策群力的统战精神,组织力量把产业做大做强,发展科学养殖、科学种植、科学旅游,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提供更多岗位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五、结语
伴随时代的进步与商品经济加速发展,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而统一战线的潜在力量和优势将会更加显现,用于民族地区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事宜将逐渐增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粤北民族地区现今经济發展状态,仍处于实践中摸索,需要学会团结各阶层力量,合作共事,积极调动积极性,才能为粤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实现粤北民族地区地区精准扶贫和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范文娣.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丁晓丽.论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3):24-28.
[3]王廷琛,王国麟.浅谈统一战线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9,(04):21-24.
[4]汤夺先,李静.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民族地区发展的负效应[J]. 宜春学院学报,2013,(08):22-29.
[5]周劲松,赵东兴,陈林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6,(06):97-103.
[6]刘望舒.辽宁省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D].渤海大学,2013.
[7]陈琛.少数民族地区统一战线工作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2):25-26.
[8]杨艳楠.新世纪统一战线中的民族问题对策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6):40-42.
作者简介:陈海滨(1990—)男。广东梅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经济。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统战理论课题:“统一战线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2017TZ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