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的争执中挖掘课程资源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13632594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师对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意识也得到了提升。我园虽然在挖掘幼儿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方面做了初步尝试,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缺乏对资源适宜性的考虑,未能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充分发挥生活中课程资源的价值。一次挖红薯活动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我园的“小农庄”每到春秋季便会成为幼儿园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在红薯成熟的季节,中二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一次挖红薯活动。然而,这一普通的生活体验却引发了幼儿的争执,并成就了一次有意义的微课程活动。
  ●活动重现
  “小农庄”的红薯又到了收获时节。负责管理的中二班孩子们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分小组、划区域、找工具、备篮子。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孩子们便开启了他们盼望已久的挖红薯活动。在一番忙碌劳作后,孩子们原本空荡荡的篮子都被装得满满的。孩子们开心地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可就因为一句“我们组挖得最多”引发了一场争执……
  [镜头一]争执:哪一组挖的红薯最多?
  第一组的乐乐望着篮子里堆成小山似的红薯大声说:“看,我们组挖的红薯最多啦!”听了这话,第二组的东东不乐意了,他瞥了一眼自己组挖的红薯,挺起胸膛不甘示弱地说:“哼,我们组挖的红薯比你们的大,肯定是我们组挖的红薯最多!”很快,这两组的孩子们争执起来。只有第三组的孩子显得有些沮丧。他们望着只装了半篮子的红薯,小声地嘟囔着:“唉,我们挖到的红薯怎么这么少啊!”看着情绪失落的孩子们,我忍不住打量篮子里个头很小但数量并不少的红薯,笑着安慰道:“你们不也挖到不少红薯了吗?怎么还垂头丧气的?”一旁的豆豆气馁地说:“他们两组的篮子都堆满了,我们组的只有这么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我对孩子们说:“你们有的说自己组挖的红薯最多,有的说自己组挖的红薯最少。到底谁多谁少?光争吵可不行,你们要证明给大家看哦!”听了我的话,孩子们逐渐安静下来。这时有孩子说:“那我们数一数,比比哪组挖的红薯最多!”此言一出,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围绕自己组挖的红薯,开始数了起来。
  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孩子们对“哪组挖的红薯最多”产生了争执。这反映出中班孩子在判断物体数量时,仍会受物体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如果教师适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排除物体大小的影响,正确感知物体数量,远比直接进行教授要更及时有效。
  [镜头二]探索:怎样才能数清楚?
  “哎呀,小点儿声,我们都不知道数到几了!”第一组的然然终于忍不住涨红着脸大声喊道。然而,此时其他组的小伙伴都在埋头数着自己组收获的红薯,没有人理睬她。然然只好带着自己组的小伙伴往远处挪了挪。不一会儿,吵闹声又传来了。然然皱着眉头大声说:“哎呀,你们又吵了!让我先数,然后你们再轮流数,这样数就不会乱了!”
  第二组的红薯一个比一个大,堆在一起就像一座小山。孩子们先是从上往下数,但是由于有遮挡,所以怎么数也数不清楚有几个。于是,孩子们又试图分开堆在一起的红薯,可总有几个孩子乘机将移开的红薯偷偷抱在自己怀里,嘴里念叨着“这个是我挖出来的”。这样一来,每次点数不是漏数了这个,就是少数了那个。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多多出了一个主意:“我们把红薯都拿出来,大家一起数,数一个就放一个到篮子里。”
  第三组的红薯虽然个头小,但数量却不少,可大家在籃子里数来数去,每次数出的数量都不一样。到底谁数的是准确的呢?小伙伴们争执不下。此时,豆豆对着大家喊道:“我有好办法了。”只见她数一个就将数过的小红薯放到篮子的另一边,大家看到她的操作都安静下来,并跟随她一同数起来。
  孩子们面对急于知晓答案的问题,往往更加积极主动。他们可以在不断的试误中寻求答案,在相互协商中探寻解决方法。孩子们通过反复操作、探索,发现了点数物体时大家轮流数会更有秩序;每数一个物体就把已数过的物体放在一边,这样就不会漏数或重复数。这些经验都是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发现的。可见,把握教育契机,有利于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镜头三]发现:大的不等于数量多!
  很快,各组就有了答案。第一组挖了9个,第二组挖了11个,最让孩子们惊讶的是,第三组虽然只装了半篮子的小红薯,但居然有15个。第三组的孩子们沸腾了,大声地叫着:“耶,耶,我们赢了!”第一组、第二组的孩子们难以置信地嚷嚷道:“不可能,他们一定数错了!”“他们的篮子都没有装满,怎么会比我们的多呢?”“是他们多数了吧!”看着大家不信任的目光,第三组的孩子们不服气地说道:“我们没有骗人,就是有这么多。不信,我们数给你们看!”话音一落,第三组的孩子们又一次娴熟地运用一边点数一边移动红薯的方法,逐一点数篮子里的红薯。随着大家的点数声落在15上时,第三组的孩子们自豪地说道:“怎么样,我们没有骗人吧?”看着第一组、第二组孩子们疑惑的眼神,我忍不住说道:“要不你们也再数一次?看看有没有漏数的?”很快,第一组、第二组的孩子们当着大家的面,用各自的方法又重新数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
  面对这样的结果,有不少孩子露出了疑惑的眼神。我也故作疑惑地说:“奇怪,满满一篮子的红薯怎么没有半篮子的红薯多呢?”沉默片刻,孩子们似乎想到了什么,试探着说道:“我们组的红薯大,第三组的红薯小?”我将问题抛给孩子们:“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有孩子坚定地回答道:“大红薯放在篮子里就装满了,小红薯放进去就装不满。”我说:“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说罢,我请孩子们分别将自己组的红薯排成三排,这一排却发现数量最少的居然排出的队伍最长。我问孩子们:“怎么回事?现在到底谁最多?”孩子们看看排的最长的9个大红薯,再看看排的最短的15个小红薯,不确定地小声说:“小红薯最多吧?”“可大红薯队伍这么长呢!”一个孩子忍不住反驳道:“可15就是比9要多。”听了孩子们的争执,我对他们说:“我们重新给红薯排排队吧!”于是我将每排红薯一一对应重新排列,这下孩子们清楚地看到15个红薯排出的队伍最长,数量最多!很快,一场红薯争霸风波就这样平息了。可不经意间,我听到有个孩子小声地嘟囔道:“数量多有啥了不起的,我们组的红薯肯定是最重的!”忽然,我眼前一亮,下一个活动……   面对幼儿的争执与疑惑,教师要做的就是及时挖掘争执中的课程资源,并将幼儿感到疑惑的问题展示出来,再通过问题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寻求答案。当孩子们对点数结果产生疑惑时,教师引导幼儿再次点数,一方面是进行集体验证,另一方面也是交流不同的点数方法。同时,教师还借助一一对应的方法给红薯排队,帮助幼儿获得数量守恒的经验。可见,孩子们的争执与疑惑中隐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懂得倾听,把握教育契机,及时给予支持与引导,就能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促进幼儿发展。
  ●活动思考
  1.转变教育观念是发现课程资源的前提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是机会的制造者、活动的支持者。大部分教师对这一教育理念都是认同的,也能够熟练地理解与运用。然而,在幼儿园各个活动现场、活动环节中,当出现与事先设计的活动环节不同时,教师容易本能地直接为孩子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失去了发掘课程资源的机会。当然,教育理念转化为本能反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与掌握,而且需要教师长期的实践、反复的思考与总结,如此才能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准确把握教育契机。
  2.聚焦幼儿生活是拓展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向
  幼儿的学习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展开的。幼儿自己的生活既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当把握教育契机,既要关注幼儿生活内容本身,也要学会将生活中引发的矛盾、问题转化为课程资源加以利用。“红薯争霸赛”虽然并不在原先的活动计划内,但教师可以迅速地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将其转化为新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一步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即使点数时遇到了漏数、重复数等问题,也能不断尝试与探索,直到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幼兒对话题的争执往往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孩子们之间发生争执是常有的事。无论是哪种争执,只要教师善于分析争执的焦点,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就能将争执转化为适宜的教育素材,形成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活动。在“红薯争霸赛”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幼儿运用科学的方法比较数量的多少。解决问题的过程蕴含着科学、社会、语言等领域的教育素材,只要教师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往往就能收获预期之外的教育效果。争执作为幼儿园常见的现象,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教育资源。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放手,就能为幼儿营造探索发现的机会,提供幼儿成长的支架,助推幼儿的发展。
其他文献
Mojo mojo mojospy  Mojo mojo mojospy  Mojo mojo mojospy  Mojospy(Let’s go…)  这个世界五彩斑斓  真真假假迷惑我们的眼  用你的心认真去看  发现真相就在不远  Hey you good or bad 真真假假  逃不出这心灵的慧眼  带上你的所有勇敢  也许就能拯救这世界  Mojo mojo mojospy  Mojo
为向社会宣传科学保教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各地“小学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幼儿园去“小学化”,小学“零起点”成为社会共识。为了解各地落实幼儿园“小学化”治理情况,教育部委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派专家分东中西三路,到9省份调研。   因地制宜落实治理方案,堵引结合   《
回歸自然 绽放阳光
期刊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外表十分雄伟,由青砖和上等的木材建造而成,约有300多年历史。  陈家祠的大门口有一块红底黑字的门匾“陈氏书院”,这里原来是古人读书的地方啊!两边有一副对联:“情系恩龙义韵民间炫大器,岁达威虎书香祠畔展新图。”屋顶上装饰了许多吉祥如意的陶瓷彩浮雕。  进去经过几个大门,每扇大门都有精美的镂空浮雕,上面刻有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中间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面有几个可爱的铜像。其中
我刚接手了一个中班,开学后没多久,我发现班里几个孩子每次去盥洗室洗手总要洗很长时间。有一天吃早点时,其他孩子都洗完手了,还有几个孩子没出来,于是,我来到盥洗室,看到他们正开着水龙头在玩水。乐乐双手合拢放在水龙头下,任水哗哗地流到掌心,又从指缝间流走;源源用手掌去堵水龙头的出水口,结果水一下子喷了出来,溅到身上,他还乐呵呵地对同伴说:“快看,水喷出来了,太好玩了!”几个同伴也都兴奋地想试一试。看到这
在莫斯科,我弄到了一本详细的里海地图,便久久地“畅游”于(当然是在想象中)里海干旱无水的东岸各地。  还在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看地图。我可以一连几个小时坐在那儿看地图,就像看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一样。  我研究着神秘的河流和峥嵘险峻的海岸,深入到只用小圆圈标示着的几个无名猎业贸易站的原始森林,反复地念诵着那些像诗句一样朗朗上口的名字:尤哥尔斯基海峡、赫布里底群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因弗内斯、奥涅加湖和科
暑假到了!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到书海冲浪去吧!  冰心说:“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我爱阅读”为专题编排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
过后,我告诉幼儿可以自主看书了。不一会儿,我发现继续认真看书的已寥寥无几,大半幼儿拿起书本玩起了游戏。第一桌的幼儿在玩“让书站起来”的游戏,小杰叫得最欢,因为他的书竖立的时间最长,而且没用任何辅助物,他一连击败了好几位对手,小雨和小欣的形式最新颖,两人合作用书本搭建了一间小屋:第二桌的幼儿在玩“卷书筒打电话”的游戏,小宇的书筒卷得最紧最长,他毫不费力就能把它伸到同伴的耳边讲悄悄话,被同桌的幼儿称为
“看谁跑得快”是一个大班科学活动,其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斜坡高度与玩具汽车下滑速度之间的关系,获得比较玩具汽车下滑速度的正确方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让幼儿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经验,我先后多次修改教学方案,直至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的失败与成功,我觉得有几个观念误区值得关注。    操作环节越多越好吗    在开展实验操作型的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鼓励幼儿大胆尝
儿童散文绘本通常以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和意境表现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它的语言一般较简洁、形象、生动、富有童趣,图画一般也较清新、淡雅,有一种特殊美。幼儿园开展散文绘本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之美,也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文学语言核心经验的发展。那么散文绘本阅读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哪些文学语言核心经验的发展呢?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文学语言核心经验的发展?本文以散文绘本《快乐是什么》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