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省悟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ao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让我做个假设:如果梅贻琦先生穿越时空来到今天,身为一位大学校长,他将如何管理一所大学?或者换个说法,作为一个卓越的教育家,他将如何在追求数量的时代里,造就有质量的人?为了解答这个虚拟问题,有必要整理一下梅贻琦先生的教育理念。
  他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实用的,同时又是超越实用的。他所定下的清华大学教育方针,可谓简洁之至,即“造就专门人才,以供社会建设之用”。与此关联的是,他很看重学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在他看来,假若学生没有用途,于学校是很大的损失;于学生,受过相当训练,而不能展用他的才能,生活上受影响,精神上受损伤,是一件极悲惨的事。(《校庆增刊》1932.4.29)只要梅校长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会是21世纪一位让人交口赞誉的好校长。
   不过,梅贻琦先生没有在此止步。1927年,他在赠别即将留美的学生时说,无论研究哪种学问,考察哪种事业,都要保持着科学家的态度,然后才能得到真实的学问,才能对于美国的事物得到允当的了解。这科学的态度是什么呢?他总结为:第一要不预存成见;第二要探究事实;第三要根据事实,推求真理;第四要对于真理忠诚信守。虽是说治学态度,实则是要学生需有对“真”的尊崇、对“善”的信守。这可说是西方教育的传统。即如苏格拉底训练年轻人的目的,不是让他们能力杰出,而是启发他们的尊崇和节制。否则,苏氏认为,让年轻人能力杰出而不具备尊崇与节制,简直就是向他们灌输有害的东西。
  更进一步,在梅先生看来,大学教育的最大目的是在个人修己,进而与社会相生相育。(《清华学报》1941.4)此点则地无中外,时无古今,都是相通的。西方大学教育的本源在古希腊的人生哲学,追求“一己之修明”(know thyself);儒家传统里则说,学问的最大精神,是在“明明德”“新民”。 一句话,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在“立人”。
  了悟教育的终极目的之后,才可以倒推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现代教育体制,原本就是个体倾向与普遍标准之间的一个妥协。批量生产式的教育,较容易忽视个体个性,从而不易深入形态各异的人格、自由和创造力的人性领域。不过,话说回来,教育发展的本身,乃是人类文化日积月累的过程,其中每一项新的增添自有其永恒存在的一面。任何一个神志清楚的人,不会轻易贬低一个世纪以来的教育成就。但现代教育成倍增长的严重病症——工具化、功利化,受困于政治风向和一时浮华,尤其是过去十来年的教育扩张运动,为大学增加了许多感伤的失败记录,和无数困扰心灵的疑问。
  可以想象,如果梅贻琦先生乘愿再来,他面临的是比半个多世纪前更为严峻的局面。这个社会里布满内心充斥着各种各样焦虑和不安的人们,对权力与成功的欲望使他们疯狂;如何在大学里教育年轻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向智慧和美德致敬,而不是效忠权力和服务,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毫无疑问,这个社会的未来系于教育,而不是GDP。
其他文献
繁华喧闹的南京中山北路上,云集了国民政府几乎所有重要部门。而不远处的萨家湾,闹中取静。不少高官把寓所安在这里,既方便上班,又坐享愉悦。外交部长王正廷也不例外。  1928年12月13日,这里的宁静被一阵喧闹撕碎了。  数以千计的民众高举反日标语,高呼反日口号,浩浩荡荡开进萨家湾,群情汹汹,矛头直指外交部及其掌门人王正廷。这是首都反日会组织的反日市民大会。本来是请愿的,但人数太多,情绪失控。一些人冲
期刊
文革是个多事之秋,许多摄影师为求自保都不愿意冒险拍摄红卫兵组织的造反集会和游行活动。中央文革小组、省革委会宣传组曾多次下令摄影师上交“给文化大革命抹黑”的底片,不少摄影师听从命令,致使大量文革底片难逃毁灭的命运。当时是何种信念驱使你拍摄并保存了这么丰富的文革照片呢?    当年,我冥冥之中意识到应当将自己亲历的时代记录下来,但并不清楚我这样做是为了革命,还是为了自己,或是为了将来。我拍欢呼的、歌颂
期刊
陈独秀,被人称为“终身的反对派”:反清、反袁、反军阀;批孔、批党、批“国际”。反对“威权”的后果很严重,环顾他的一生,他创建“中国共产党”却被开除党籍,创刊《新青年》却被诬为“汉奸”,发起新文化却不得最终之“觉悟”,提倡新道德却因私生活被诟病,担当五四“总司令”却在凄苦中客死异乡。    2010年10月18日,安庆,陈独秀出生之地。  秋日里的安庆,已显示出萧瑟之气,与安徽南部其他城市不同的是,
期刊
1890年的整个冬天,波士顿律师萨缪尔·沃伦都感到很苦恼,他的妻子——德拉瓦州参议员的女儿在家中举办了几场私人舞会,却招来了当地报纸绘声绘色的八卦。    萨缪尔·沃伦并不是唯一为此感到困扰的人。当时,几乎所有的名流与明星都被报纸不厌其烦地报道过隐私。    19世纪后期,正是美国的“镀金时代”,所有人都在为制造经济膨胀而疲于奔命,在工作之余人们想要获得一些轻松有趣的消遣。报纸作为当时最主要的讯息
期刊
1948年,费正清在他的《中国与美国》一书中问道:“美国人迫切想要得出答案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商人阶级,不能冲破对官场的依赖,以产生一种独立的创业力量呢?”中国近代商业史,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开始的。    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任意设厂,从那时开始,清政府也允许民间办厂。这是19世纪洋务运动以来经济与社会互动的结果。事实上,在中法战争后,张謇就认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
期刊
大清三百年,位于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弓箭大院,曾是皇家特设的兵工场。清代以武功定天下,把骑射作为八旗之本,历朝帝王都强调“国语骑射”。因此清代弓箭生产极受重视。    鼎盛时期的弓箭大院有四十多家作坊,三百多名工匠从事弓箭制作,每月产量达五百张以上。除补充八旗兵丁的武器装备外,主要供应皇朝贵族的狩猎玩乐之用。大院的从业者以满族为主,制作的产品均上交兵部、礼部、户部等,不得外卖,定期由宫中按人数发放
期刊
不同阵营的马英九、蔡英文,都是台湾大学法律系出身;都留学美国;都受“总统”提拔;都在台湾的“大陆委员会”(台对陆事务最高权力机构)任过职,却对大陆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也是热血保钓运动分子的马英九,甫自台大法律系毕业。1970年代,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的蒋经国,正推行“十大建设”及“十二大建设”,带领台湾经济起飞。这时的台湾高校掀起一股留美风潮,  “来来来,来台
期刊
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  对于自1901年以来就实行新政改革,兴办新学的晚清帝国来说,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十年改革期间,帝国各地政府兴办新学五万余所,招收新生逾一百六十多万人。清华学堂区区二三十名教师、三四百名学生,不过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但就是这么一所不起眼的新学堂,竟然和之后中国的命运紧紧勾连在一起,成为推动中国革新不可忽视的力量,不可不谓是一个传奇。  清华学堂诞生之初,就显现出不同
期刊
从一个庄稼汉到天国“弼天豫”,再摇身一变为清军悍将,程学启逢战请先,杀太平军比当年杀清军还要凶猛。可是,一到半夜时分,他就痛苦得几欲自杀。    这一刻,程学启决定立即投向曾营,叛离天国。  他的上司叶芸来派来的那8名太平军战士就在面前,他们手持令牌命程学启进安庆城去见叶芸来。这情势下,程学启想,也许自己与湘军暗谋之事败露了。  还需几日才到与湘军里应外合之时,叶芸来这样一逼,看来是等不到内应曾氏
期刊
在以柯南·道尔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失落的世界》中,野性的丛林美女维罗尼卡很张扬地穿了一套兽皮做的比基尼装。这也许还说得过去,但是现在如果你在英国或美国穿兽皮做的衣服,很可能会像《欲望都市》里的萨曼莎一样被人泼得满身红色油漆。    被刺激的需求  人类自古以来就穿戴兽皮,但是从来没有像20世纪上半叶这么疯狂过。自从1670年,英国人在美洲设立了哈德逊湾公司之后,毛皮贸易不断增长。正如卜正民在《维梅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