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曾为毛皮而疯狂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mitere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柯南·道尔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失落的世界》中,野性的丛林美女维罗尼卡很张扬地穿了一套兽皮做的比基尼装。这也许还说得过去,但是现在如果你在英国或美国穿兽皮做的衣服,很可能会像《欲望都市》里的萨曼莎一样被人泼得满身红色油漆。
  
  被刺激的需求
  人类自古以来就穿戴兽皮,但是从来没有像20世纪上半叶这么疯狂过。自从1670年,英国人在美洲设立了哈德逊湾公司之后,毛皮贸易不断增长。正如卜正民在《维梅尔的帽子》中所写道,海狸皮帽子风靡欧洲。19世纪中叶之后,海狸毛的帽子需求逐渐减少,但是不论对男人还是女人来说,毛皮大衣还是最时尚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绅士们把毛皮当里衬,而女士们的大衣则用毛皮修饰袖口、领子和底边。维多利亚女王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毛皮衣服由世界知名的尼古拉斯父子公司提供,该公司成了欧洲皇室的毛皮供应商,甚至那些帝王的加冕服,比如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沙皇那件黑色的狐狸皮斗篷,也是他们公司供应的。
  
  20世纪初的欧洲人为毛皮所代表的浪漫而欢呼。1908年,法英两国毛皮展在伦敦召开,著名的法国毛皮公司雷弗林·福斯树立了四幅巨型画。一幅展示了在加拿大哈德逊湾的毛皮贸易船破冰而行,一幅描绘了一处美洲遥远的毛皮贸易点,第三幅是中亚城市布哈拉的毛皮市场,最后一幅是全身被毛皮包裹的女人坐在剧场里。1920年至1921年,雷弗林·福斯公司还赞助了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的拍摄,该纪录片拍摄了北极圈附近因纽特人穿着毛皮裤子抵御北极的寒风,建筑圆顶屋,猎杀海豹和海象的情景。
  
  与此同时,英国作家埃莉诺·格林开始写那些消费型的时尚坏女孩,并创造了如今也很时髦的“IT Girl”,引起了轰动,IT Girl指的是性感、品位出众及性格乖张的女孩。投身好莱坞之后,格林的编剧对推广裘皮大衣立下了汗马功劳。
  
  20世纪初的欧洲有着令人惊奇的古怪时尚,女人穿的外套和帽子上会用一只鸟、一个小猫头或小松鼠来装饰,在1900年左右拍摄的照片上,即使是家境不富裕的女人也在炫耀她们的露出动物尾巴的宽披肩。当时动物权利主义已经出现,英国一位动物权利主义者和期刊《我们的动物兄弟》的编辑伊迪丝·卡林顿出版了一些名为《为哑巴原告申诉》《狗:他们的权利和过错》等小册子宣传动物权利。1911年英国出版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标题是《裘皮时尚:它们是如何制作的》揭露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事实。虽然反对为了获取羽毛而让热带鸟类灭绝的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裘皮时尚突飞猛进,日常吃熏肉和油煎牛排的人们看不到毛皮贸易有什么残酷的。用美国作家艾格尼丝·劳特的话说,20世纪初人们对毛皮的追求堪比17世纪的郁金香狂潮。
  
  一战后,女性独立的趋势引起了整个社会的不安,人们指责女人们在男人们蹲在战壕里的时候却在追求裘皮大衣。当时新兴的电影也刺激了女人对毛皮的热爱,20和30年代的电影明星总是穿着高领的貂皮或者狐狸皮大衣,全身都裹在动物皮毛中。对很多女人来说,毛皮大衣代表着幸福生活。在1937年的电影《轻松生活》中,富有的银行家和妻子在争吵的过程中把妻子的紫貂皮大衣扔出窗口,正好落在一个贫穷而又努力工作的女孩玛丽身上,结果她就像灰姑娘变成了公主。
  
  对战后的英国女人来说,一件裘皮大衣,最好是水貂皮的,代表最高级的奢华,是每个女人的终极梦想。在流行文化中,毛皮大衣就是女人味的符号。一些漫画对这一现象冷嘲热讽。《笨拙》杂志一系列名为“第一件水貂大衣”的漫画表现出女人在夏天、在鸡尾酒会上甚至在做家务的时候也不愿脱下那件貂皮大衣。还有幅漫画则表现一个小女孩,穿着妈妈的毛皮大衣,虽然衣服下摆拖到地上,但是小女孩望着镜子中的自己幸福地微笑。
  
  从狐狸皮到貂皮
  一个女人如果足够幸运,她那有钱的丈夫或者护花使者就会给她买一件貂皮大衣。乔伊斯在写给妻子的情书中,就不断提到自己的钱足够给她买件貂皮大衣了。在那个时代,裘皮被认为是奢华之梦,是顶级时尚,是舒适和成功的标志和渴望。
  
  紫貂是最昂贵的毛皮,超出了一般工薪阶层妇女的想象,为了满足梦想工薪阶层的妇女就用别的毛皮,比如兔子毛、松鼠毛等等制作的毛皮大衣替代。一位研究英国毛皮贸易的作者估计,在20年代英国的任何一个城市的任何一个街道上,三个女人中有两个穿着毛皮大衣或者毛皮装饰的衣服。
  
  20世纪30年代伦敦作为世界毛皮贸易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因为欧洲的形势日益恶劣,伦敦还成了欧洲和犹太毛皮商的逃亡之地。匈牙利的大毛皮商卡尔曼·林克斯也搬到了伦敦。一些毛皮技工和大的代理商把店铺开到了裁缝和洗衣店之间。这些人在广告上把自己的技术夸耀得无所不能,从驴子到水牛一切活物的皮都可处理。
  
  自1934年后,伦敦毛皮贸易协会每年举办“帝国毛皮周”,1934年毛皮周期间的毛皮拍卖记录显示,哈德逊湾公司拍卖了成百上千的狐狸皮、貂皮、海狸皮和水貂皮。当时的销售记录显示被剥皮的动物种类太广泛了,包括獾、臭鼬、狼、松鼠、麝香牛、猴、海狸鼠、浣熊、袋熊和袋鼠。即使仓鼠和家猫的皮也被剥掉制作毛皮服饰。
  
  在欧洲和斯堪的纳维亚对于海狸皮的需求差点让这种动物在18世纪灭绝。美洲的海狸差点在19世纪绝迹。考虑到在其它洲诱捕、运输毛皮的成本太高,欧洲决定在本土进行养殖。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狐狸皮的需求达到顶峰,商人们转而去养殖那些令人垂涎的品种,尤其是银色、蓝色和白色的狐狸。在1933年英国毛皮贸易年鉴上仅是银色狐狸品种就有150种。
  
  据说毛皮特别能彰显女人的妩媚,虽然实际上对动物的杀戮需要雇个男人来做。电影画面显示当时的人们对这一残忍行径毫无同情心。比如,小狐狸在绳索下绝望地挣扎,这时一个柔软的声音响起,“身为一个柔软的狐狸是很不幸的,虽然到最后它会成为一个温暖的围脖,环绕在某位女士的香肩。”
  
  20世纪30年代对狐狸皮的需求看起来永不会降温,但是二战之后这一时尚热度迅速下降。相反,水貂皮成了最受女人欢迎的毛皮。克莱曼·林克斯的儿子J.G.林克斯反思了时尚的变幻无常。他写道,“人们焦急等待一万张柔软的狐狸皮在伦敦拍卖的时光一去不返了。”赤狐皮现在竟然无人问津,他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一张堪察加赤狐皮,闪烁着特纳画中那种金红色的光芒,柔软柔顺的毛皮,我的收购价都要几磅,但是现在几先令也没人买”。到了50年代,林克斯估计,水貂皮的销售额是其他所有毛皮销售额的三到四倍。当时貂皮每年的产值达到600万英镑。
  
  二战后英国的水貂时尚到了什么程度呢?一个女人如果买不起貂皮大衣,那她最起码要有一个貂皮披肩,围脖、水貂胸针,甚至一副水貂耳环。水貂的威望还影响了其他时尚行业,女人们还购买含水貂成分的化妆品,或者香奈儿以白色水貂命名的香水。当玛丽莲·梦露穿着一身水貂比基尼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的时候,在英国引起了巨大轰动,不过梦露后来承认她的不过是兔毛而已。
  
  水貂皮也会成为明日黄花吗?林克斯曾经指出,在狐狸皮之前流行的臭鼬皮早已经一钱不值,他建议那些还有臭鼬皮的手筒或者披肩的人,在它们成为虫子窝之前赶快烧掉。狐狸皮也该如此处理。但是林克斯说水貂皮不会过时。如果女人们连水貂皮都不穿的时候,那她们也就没什么毛皮可穿了。这样的事,自有文字记录几千年来还从来没发生过。
  
  衰落
  没有人预见到裘皮时尚在20世纪后半叶衰落如此之快。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一般来说,人们会认为是动物保护组织的反毛皮运动改变了大众的观念。激进不妥协的动物解放阵线成立于1976年,善待动物组织(PETA)成立于1980年,动物福利信托组织“山猫”成立于1984年。PETA之类的组织关闭了很多生产皮毛的养殖场,并把一些残忍行为曝光,如给水貂注射除草剂等。
  
  “山猫”在80年代通过高效的广告和招贴画,发起了反对皮草运动的新高潮,其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摄影家大卫·贝利制作的照片,展示出一位模特穿着滴着血的毛皮大衣在走猫步,画面上写着“就为了让一个人穿穿,40只不会说话的动物丧命。”该组织受到了反对穿皮草的上流人士的支持。到了1990年左右,一些大的百货公司的皮草专柜撤消了。2002年,动物养殖场在英国成为非法的。
  
  动物权力运动会让皮草绝迹吗?当然不会,世界上还有很多大型毛皮动物养殖场,欧洲大陆和其他很多地方的女人还是很骄傲地炫耀她们的毛皮大衣。
  
  对于动物权利组织的反对之声,皮草行业自有应对之道,根据加拿大皮革会的说法,皮革贸易殃及的动物仅仅占北美每年用于吃、穿等动物的0.25%,该组织还称,有两倍于此的宠物遭到遗弃和人道毁灭。
  
  有些名流虽然参与反对穿裘皮的宣传活动,但是多是做做样子。黑人超模纳奥米·坎贝尔参加了“我宁愿什么都不穿,也不穿裘皮”的推广活动,不过她随后就为芬迪公司展示起裘皮服装。这家制作豪华皮革制品的意大利公司,创建于1918年,近年来该公司把皮革染色,改变生皮的使用方式,这样很难分辨它们是真正的动物皮还是仿制品。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激进的动物保护运动开始之前,50年代左右,水貂皮的价格就直线下降,制作一件皮衣的价格超过了原材料的价值。很多从事这项生意的商人都觉得貂皮大衣是社会地位的标志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大规模集中供暖的日益普及,也可能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毛皮的需求,在寒冷的冬天,自然动物的皮毛最能保暖,当屋子已经非常暖和的时候,毛皮大衣就显得很累赘了。
  
  但是毛皮大衣的式微,最根本上的原因在于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曾经是奢侈和高贵的缩影的毛皮大衣过时了,毛皮大衣透露出老式的不时髦和依赖性过强的气息。虽然林克斯坚持大多数毛皮都是丈夫为妻子而不是为情妇买的。但是在流行文化里,毛皮大衣成了情妇、交际花、妓女的重要标志。
  
  因此毛皮对于60年代的年轻女人没一点吸引力。英国流行歌手阿尔玛·科根出名之后,买了两件貂皮大衣,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她妈妈,她本来还想给妹妹桑德拉买一件,但是她妹妹坚持要当一个严肃的演员和垮掉的一代,只穿粗呢外套。
  
  貂皮大衣曾经在最昂贵的百货公司供人仰望,但是如今人们更多的是在旧货市场和车库大甩卖中见到它的身影。
其他文献
战乱所及,庐舍为墟,遍地瓦砾。江南地处风暴中心,“被难情形较他省尤甚,凡不忍见不忍闻之事,怵心刿目,罄笔难书,所谓铁人见之,亦当堕泪也!”天国将士们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人间天堂”,但他们掀动的滔天巨浪退去后,留下的却是一种难以复原的历史变动。    1862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夜,江苏吴江大地主柳兆薰“夜半下行李毕,宿在舟中”,次日清晨,举家乘船前往上海。  柳家有田2740亩,世居吴江汾湖镇大胜港村
期刊
繁华喧闹的南京中山北路上,云集了国民政府几乎所有重要部门。而不远处的萨家湾,闹中取静。不少高官把寓所安在这里,既方便上班,又坐享愉悦。外交部长王正廷也不例外。  1928年12月13日,这里的宁静被一阵喧闹撕碎了。  数以千计的民众高举反日标语,高呼反日口号,浩浩荡荡开进萨家湾,群情汹汹,矛头直指外交部及其掌门人王正廷。这是首都反日会组织的反日市民大会。本来是请愿的,但人数太多,情绪失控。一些人冲
期刊
文革是个多事之秋,许多摄影师为求自保都不愿意冒险拍摄红卫兵组织的造反集会和游行活动。中央文革小组、省革委会宣传组曾多次下令摄影师上交“给文化大革命抹黑”的底片,不少摄影师听从命令,致使大量文革底片难逃毁灭的命运。当时是何种信念驱使你拍摄并保存了这么丰富的文革照片呢?    当年,我冥冥之中意识到应当将自己亲历的时代记录下来,但并不清楚我这样做是为了革命,还是为了自己,或是为了将来。我拍欢呼的、歌颂
期刊
陈独秀,被人称为“终身的反对派”:反清、反袁、反军阀;批孔、批党、批“国际”。反对“威权”的后果很严重,环顾他的一生,他创建“中国共产党”却被开除党籍,创刊《新青年》却被诬为“汉奸”,发起新文化却不得最终之“觉悟”,提倡新道德却因私生活被诟病,担当五四“总司令”却在凄苦中客死异乡。    2010年10月18日,安庆,陈独秀出生之地。  秋日里的安庆,已显示出萧瑟之气,与安徽南部其他城市不同的是,
期刊
1890年的整个冬天,波士顿律师萨缪尔·沃伦都感到很苦恼,他的妻子——德拉瓦州参议员的女儿在家中举办了几场私人舞会,却招来了当地报纸绘声绘色的八卦。    萨缪尔·沃伦并不是唯一为此感到困扰的人。当时,几乎所有的名流与明星都被报纸不厌其烦地报道过隐私。    19世纪后期,正是美国的“镀金时代”,所有人都在为制造经济膨胀而疲于奔命,在工作之余人们想要获得一些轻松有趣的消遣。报纸作为当时最主要的讯息
期刊
1948年,费正清在他的《中国与美国》一书中问道:“美国人迫切想要得出答案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商人阶级,不能冲破对官场的依赖,以产生一种独立的创业力量呢?”中国近代商业史,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开始的。    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任意设厂,从那时开始,清政府也允许民间办厂。这是19世纪洋务运动以来经济与社会互动的结果。事实上,在中法战争后,张謇就认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
期刊
大清三百年,位于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弓箭大院,曾是皇家特设的兵工场。清代以武功定天下,把骑射作为八旗之本,历朝帝王都强调“国语骑射”。因此清代弓箭生产极受重视。    鼎盛时期的弓箭大院有四十多家作坊,三百多名工匠从事弓箭制作,每月产量达五百张以上。除补充八旗兵丁的武器装备外,主要供应皇朝贵族的狩猎玩乐之用。大院的从业者以满族为主,制作的产品均上交兵部、礼部、户部等,不得外卖,定期由宫中按人数发放
期刊
不同阵营的马英九、蔡英文,都是台湾大学法律系出身;都留学美国;都受“总统”提拔;都在台湾的“大陆委员会”(台对陆事务最高权力机构)任过职,却对大陆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也是热血保钓运动分子的马英九,甫自台大法律系毕业。1970年代,时任台湾“行政院长”的蒋经国,正推行“十大建设”及“十二大建设”,带领台湾经济起飞。这时的台湾高校掀起一股留美风潮,  “来来来,来台
期刊
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  对于自1901年以来就实行新政改革,兴办新学的晚清帝国来说,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十年改革期间,帝国各地政府兴办新学五万余所,招收新生逾一百六十多万人。清华学堂区区二三十名教师、三四百名学生,不过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但就是这么一所不起眼的新学堂,竟然和之后中国的命运紧紧勾连在一起,成为推动中国革新不可忽视的力量,不可不谓是一个传奇。  清华学堂诞生之初,就显现出不同
期刊
从一个庄稼汉到天国“弼天豫”,再摇身一变为清军悍将,程学启逢战请先,杀太平军比当年杀清军还要凶猛。可是,一到半夜时分,他就痛苦得几欲自杀。    这一刻,程学启决定立即投向曾营,叛离天国。  他的上司叶芸来派来的那8名太平军战士就在面前,他们手持令牌命程学启进安庆城去见叶芸来。这情势下,程学启想,也许自己与湘军暗谋之事败露了。  还需几日才到与湘军里应外合之时,叶芸来这样一逼,看来是等不到内应曾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