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老保姆,一生守候一个家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xq1357130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阳节,是“高孃”高玉清的96岁生日。
  刘家老三刘健鸣一大早就伺候着“高孃”洗漱,为她梳理稀疏的白发,让她干净妥帖地坐在寿宴厅老寿星的座位上,等候刘家三代十几口人从四面八方赶回成都,欢聚一堂。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喜悦:刘健鸣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买了当地的小吃当寿礼;刘家老大拉着老寿星的手,泛红双眼回忆过往:“高孃那会儿最疼我,我去当兵时,她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哭,还偷偷塞了5元钱给我。”85岁的刘家老太太则凑到她耳边大声吼道:“高姐,生日快乐!”
  高玉清其实已听不到人们的声音,但祝福和说笑,她能看得分明,“我都懂”的幸福,清清楚楚写在她的脸上。
  谁能知晓,这位福寿绵绵的老人不过是61年前刘家雇佣的保姆?
  35岁,找到容身之处
  1954年,35岁的高玉清来到刘家。主人刘致台和许曼云都在成都新津县政府上班,因为工作繁忙,他们迫切需要为尚未出生的儿子找一位保姆。
  高玉清则急需这份工作。丈夫解放前就去世,她独自为丈夫守灵三天;夫死从子,两个孩子却先后夭折。没了丈夫与孩子,婆家将她扫地出门。回到一贫如洗的娘家,多一个人的口粮,就会增加一分弟弟这个家中唯一劳力者的负担。
  她看得出婆家对她的恐惧,娘家多养她一人的为难,更敏感地察觉出邻居们的避而远之,“克夫克子”,这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否定。高玉清对“家”心生绝念,拒绝父母提出的再嫁请求后,她背着行囊一个人出了家门。
  卑微到尘埃里的人最怕失去。第一次见到主家,她对着女主人毕恭毕敬低下头,称呼了一声“太太”;进门后不停给自己找活儿干,生怕拖沓半步便被人厌弃,丢了糊口的饭碗;她话很少,除了询问每天吃什么,再无更多的语言。
  看着高玉清生活得如履薄冰,许曼云感到不适应和心酸。她一把拉过高玉清坐到身边: “高姐,你帮助我们,我感谢你,千万别把自己当下人,大家都是同志关系。”
  “同志?”高玉清刚要缩回去的手僵住了。这是一个她听过许多次、却从不敢往自己身上套的称呼。在女主人的要求下,高玉清开始和雇主一家同桌吃饭。她拘谨地往嘴里扒饭时,女主人拿过她的碗夹满了菜,“想吃什么吃什么。”


  家的温暖渐渐消融了高玉清的自卑,她急切地想做更多的事以回报对方的善意。许曼云生产后奶水不多,孩子饿得啼哭不止,高玉清急得彻夜难眠,四处打听催奶的方子。一位朋友介绍了都江堰的一位郎中,“有个很灵的偏方。”新津到都江堰有100多公里远,找不到车,她一咬牙,揣了点口粮竟徒步走去都江堰拿回了那个方子。
  孩子终于吃饱,打着奶嗝甜甜入睡。看着高玉清长满水泡的双脚,许曼云哽咽着说:“姐,以后我们就是亲姐妹。”
  对这句“亲姐妹”,她百感交集。有欣喜,更多的却是怀疑。谁会真把保姆当亲姐妹?
  可孩子过“百天”那天,许曼云叫上她一块儿去了相馆,“拍全家福。”摄影师招呼大家站好时,见她还杵在一边不动,许曼云又一把把她拉到了身边。
  活了35年,高玉清有了人生第一张照片。两条麻花辫儿,侧身站在“妹妹”许曼云身后,露出腼腆的笑容。从这一天开始,刘家的每一张全家福里都有她的身影。
  她终于相信了那句话:说是亲姐妹,就真的是亲姐妹。
  我帮你们撑起这个家
  不久,刘致台调到郫县工作,高玉清的户口有机会落户刘家并一起迁到郫县。刘家的户口簿上从此多了一页,“保姆,高玉清”,这页纸一直保留至今。
  高玉清认定了这个家,她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了刘家的孩子,像亲妈一样给他们亲手缝制衣服、做好一日三餐、督促学习……
  她做的其实比亲妈更多。十年动乱,郫县也没能幸免。作为干部的刘致台与许曼云每天戴着牛鬼蛇神的高帽游街受批斗。精神和肉体折磨让许曼云心生绝念,那天游街回来,她摘下前同事给她戴上的批斗牌,伏在桌角大哭。高玉清煮了一碗荷包蛋端到她面前:“你要挺住,家里还有5个孩子。”荷包蛋的氤氲热气与这句朴实的话,给了她活下去的决心。
  没多久,许曼云和丈夫被关到“牛棚”进行改造。停了工资,5个孩子每人每月只有10元的生活费。许曼云一边流泪一边绝望地劝高玉清离开:“高姐,我们没有资格再留你,有好的着落你就走,我不怪你。”
  她没有多少文化,但做人的道理她比谁都明白。没人给她发工资了,高玉清还是坚持留了下来。越是艰难时刻,她越不能走。既然把这个家当做了自己的家,作为家里唯一的大人,此刻她就是孩子们的主心骨。
  没了家长,没了收入,一家人的生计全落在了高玉清一个人身上。孩子们饭不够吃,她就买来大筐的红萝卜煮饭。吃不饱,这是刘健鸣最深刻的记忆。几个孩子都在长身体阶段,红萝卜饭只能撑过上半月,下半月高玉清就带着他们去地里挖野菜。
  日子陡然清贫,跟在一个保姆身后挖野菜的孩子们,却并没失了章法,反而因心疼高孃提早成熟:再饿也会排队盛饭,吃完第一碗心满意足地抹嘴巴,没人去盛第二碗。在他们心中,高孃瘦弱的脊背是唯一一座不会倒塌的山。
  祖传玉镯和豆瓣鱼
  高孃为孩子们卖掉祖传玉镯的事,在刘健鸣心底耿耿于怀了几十年。冬天,连野菜都找不到了,最小的孩子饿得嗷嗷哭。不久后,刘建鸣突然发现高孃左手腕空空荡荡。“高孃,你的手镯呢?”“卖了。”高玉清随口回答。
  玉镯不仅是珍贵的祖传之物,更是高玉清关于35岁前生活唯一的纪念。但在求生的年代,它就只值5元钱。
  可在高玉清看来,没有什么比孩子更宝贵,没有哪一样东西比爱更值得珍惜。这份爱也有严厉的时候。为了让弟妹们吃饱,老大跑去别家的菜园里偷菜,事情败露,高玉清痛打了他一顿。他不服气,给外地“改造”的母亲写信告状,母親却这样回信:“我不在,高孃就是你们的妈妈,她怎么教育,你们就怎么听!”   生活终究恢复了正常,5个孩子把高玉清当妈妈对待,外人眼里,她还是刘家的保姆。1980年代,她于文革期间忠义护主的事传开后,有人开出每月80元的高薪“挖角”,却被她拒绝。“我在这里多自在。”她像捡了宝贝一样地笑。
  后来许曼云夫妇给她介绍了不少对象,包括条件上佳的南下干部,却都被高玉清拒绝,既是舍不得离开孩子,也因上一段婚姻的阴影:“怕再遇到一个容不下我的婆家。”
  她习惯了跟着刘家人走。1992年,刘致台工作调动到成都,高玉清户口再次随之迁移。在她的照顾下,孩子们渐渐长大,当兵、求学、结婚,她和许曼云送走了每个孩子。
  可刘家人只要在成都的,每个周末都要回家聚一聚。因为每到周五,他们都会接到高孃的电话:“周末早点回来,给你们做好吃的。”
  这是属于妈妈的味道的时候。每次高玉清都会给孩子们做一道豆瓣鱼。鲫鱼多刺,小辈们不爱吃,可每次端上桌,五兄妹都会谈兴大发。这是一道有故事的菜。在吃不上肉的年头,熟悉农村生活的高玉清跑到乡下的田里,亲手抓回鲫鱼。郫县出豆瓣,那时的调料最美味的就是豆瓣,厨房里传出豆瓣鱼浓郁的香气,是5个孩子对美食的所有想象。
  看着不再年轻的孩子们叽叽喳喳,高玉清安静地坐在一旁含笑看着他们。所有的执着付出,不正是为了此刻眼前这个完整温馨的家么。
  换我放不下她
  1998年,高玉清终于结束了刘家的保姆生涯。男主人刘致台过世,兄妹几人心疼母亲与高玉清,给她们请了保姆。高玉清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你们不要我了。”一家人赶忙哄她:“怎么可能,我们绝不会让你离开。”
  做了45年保姆,高玉清与许曼云一起成了家里被侍奉的对象。8年后,她的一场病让几个孩子意识到,给高孃养老不只是请个保姆那样简单。
  正在洗澡的高玉清昏迷在了浴缸里,右边身体瘫痪。看着病床上头发凌乱、面色枯黄、两条枯藤般的手臂埋在宽大病号服里的高孃,刘健鸣的眼泪唰地掉了下来。
  和电影《桃姐》一样,如何养老的问题也横亘在子女们面前。有人提议高孃病好了,给她找个好点的敬老院。刘健鸣与二哥一起反对:“高孃伺候了我们一辈子,就是亲妈,哪个子女舍得让身体瘫痪的母亲住敬老院?你们就不心疼吗?”她最后拍板:“接到温江来,我退休了,看病也方便。”
  作为夹在中间的孩子,最容易被父母忽略。可她在高孃这里得到了完整的关注和爱,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最亲密。
  丈夫却忍不住给妻子泼冷水。女儿还在上初中,高孃手脚完全不能动,大小便要靠人帮忙,他对照顾老人没多大信心。“你帮我抬轮椅就行。”刘健鸣坚定地说。
  高玉清搬到了温江,刘健鸣买了张小床给女儿,自己跟高孃睡大床;高孃大小便不能自控,刘健鸣每夜起身好几次给她接尿,翻动身体;从卧室到客厅装有方便器的特殊座椅不过5米远,但高孃每每在这短短的距离里弄脏裤子,刘健鸣每天忍着异味给她换好几次衣服;听朋友说针灸能治疗偏瘫,她又每天推高玉清去理疗。
  高孃的身体渐渐有了知觉,连丈夫也在一次陪老人去医院理疗后兴高采烈地和妻子分享好消息:“高孃的脚有反应了,有力气了!”
  不是亲女,胜似亲女,2015年,刘家人和高玉清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采访的媒体络绎不绝。接受《家人》记者采访那天,刘健鸣夫妇正陪高孃在楼下散步,96岁的老人头发丝毫不乱、神态安详。她带大的老三在右边搀着自己,女婿蹲在她脚边,双手抬着她的脚往前“迈步”。
  “再走一步。”他们鼓励高玉清。高孃身体左斜,吃力地抬起右脚,脚步落地,她抬頭看着刘健鸣,笑得像个求表扬的孩子。
其他文献
不以幼稚评判孩子的行为,不把孩子的话当玩笑,你也可以培养出8岁就能创办报纸的女儿。  8岁女童办报纸?这听起来简直像天方夜谭。然而,美国8岁小女孩希尔德,却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她出生在美国锡林斯格罗夫镇,从去年12月起开始出版月报《橙子街新闻报(Orange Street News)》,一手包揽了从采访、写稿、摄影到送报的工作,堪称“美国最年轻的报纸发行人”,在当地是赫赫有名的小人物。  如今,这份
期刊
人们不愿意把钱存银行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银行利率低,而在于不了解如何利用存款方式获得高收益。  在低利率时代,股市不给力,宝宝类产品收益不乐观,P2P投资平台又常常跑路……理财者们心灰意冷,却仍然不愿意把钱存在保险的银行。其实,把钱存“宝宝”不如存银行,只要妙用存款方式,就能得到比宝宝类产品更高的收益。技巧一:阶梯存储法  适合人群:想要为即将读大学的子女积累教育基金的工薪家庭。  方法:如果有3万
期刊
如果你已年老,你应该想尽办法去一次阿拉斯加;不过你要是还年轻,请远离阿拉斯加。因为阿拉斯加的美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宏大,过早经历最美的东西将使今后的人生索然无味。  ——国家地理协会总裁Henry Gannett  一提及去美国,很多人都会想到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等自然奇景,或是迪士尼、拉斯维加斯等人造乐园。其实,美国最值得去的地方是阿拉斯加。那里有惊艳的极光、唯美的蓝色冰川、刺激的悬崖火车……
期刊
在这个星座成为学问的时代,不从星座角度解决肌肤难题,你就out啦!  众所周知,现在星座俨然成为了一门学问,12星座的美人们由于性格差异,连护肤观也是千奇百怪。整合中韩国际产品供应链、拥有深度彩护服务理念的薇妮(Vinistyle),从12星座的护肤观入手,将肌肤难题一网打尽。金牛座  04/20~05/20  性格与护肤观:金牛座稳重务实、追求安定,在护肤观上,她们固执地追求:我就是喜欢白,我一
期刊
用金钱激励孩子学习,会让孩子以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如今,“学习好,便一好百好”, 是家长们的共识。为了刺激孩子好好学习,家长习惯于把物质奖励作为条件,跟孩子谈判。“下次数学考试得90分,爸爸就给你买个足球。”“每天回家多做5道数学题,妈妈过些天给你买条漂亮的裙子。”  殊不知,这种有条件的奖励,会让孩子产生混乱的概念,以为物质便是学习的目的。而且,随着孩子
期刊
当你对感情绝望时,看一下同类的故事——不是看别人如何比你更凄惨,而是看比你更惨的人如何走出逆境。  很久以前,一个奇葩的家庭里生活着悲催的三姐妹,父亲离家出走,母亲与一只猫上吊,这个悲剧的开始预示着三姐妹此后各自不幸的人生:大姐是剩女,为自己不能生育而自卑,她一面拒绝相信爱情,一面又因控制不住欲望陷入一夜情的循环里;二姐是御姐,自视甚高,在爱与被爱中放弃了险些为她丧命的男人,待想回头却为时已晚,于
期刊
地震的时候,我第一个发现情况不对,于是对爸爸大喊:“地震了!”然后我爸赶紧对正在玩电脑的妈妈说:“地震啦,我们快走!”就拉着妈妈的手夺门而出,留下一个惊慌失措的我……  吃完饭后,我家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判定,谁输了谁去洗碗。我媽输了,然后对我爸各种撒娇,用手戳我爸的腰说:“哥哥,欧巴,哥哥,欧巴……”正当我在旁边笑岔气的时候,我爸转过来一脸严肃地跟我说:“快去刷碗!”  我们一家逛街时,突然下起了
期刊
“女神”奶奶和她的“继承者”  上世纪50年代,20岁出头的奶奶成了“国民女神”。她在电影《白毛女》中饰演的“喜儿”一角,成为那个时代最火的银幕形象。  奶奶回忆,当时,每次在露天坝里放这部电影,都是满村空巷,扶老携幼,屋顶上是人,墙头上是人,树杈上是人,草垛上是人。  到全国各地巡演,谢幕时,观众献给奶奶的鲜花都快抱不动了,可饰演黄世仁的陈强却一枝花也没有。有人想献给陈强一把花,一位老太太竟然大
期刊
不孝女?  张山走进调解室,女儿张依依已经坐在靠里的椅子上。他清了清嗓子,装作视而不见,在屋子的另一头坐下。  调解员的台词没多大变化,“毕竟是一家人,”他缓缓强调,“有些问题能私下解决又何必非要闹上法庭。”  做父亲的冷哼一声,“调解?能调解还上什么法庭!这种不孝女还能跟她讲道理!”  张依依闻言便怒了,破口就吼:“我是不孝女?你才是老顽固吧!不可理喻!”  张山当场砸了用了多年的不锈钢水杯,指
期刊
天子与旧臣  年初,销售部换了新总监。“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潜规则,在销售部行不通。作为销售御姐,陈薇是“三朝元老”。在大家心里,陈薇是当之无愧的“二把手”。  与历任上司不同,自称陈老师的新上司非常亲切。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他烧起“心灵学”,常把销售员聚在一起阅读、冥想和畅谈。陈老师从幼年的伤害和出身的卑微开始,一直谈到自己如何在心灵鸡汤和精神洗礼的作用下,逆袭成功,做到王牌销售。  这在陈薇看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