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格作文”的完形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中,感觉、知觉和思维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用来解说写作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我们可以解释成对个别的写作技巧的认识;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我们可以解释成对文章写作的整体情境的把握: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我们可以解释为写作者对写作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写作积淀,可以不通过对具体事物写作技巧或模仿文章的感知,直接在大脑中进行文章创作:直觉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活动,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然后与显意识突然沟通。于是一下子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解释为写作者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关于写作的事物、现象、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直接呈现出语言作品的过程。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感觉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在这里,“写作文”的能力是人的思维达到知觉层次(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的能力(有的写作高手达到了直觉的层次)。而我们的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多数处在“感觉层次”(对事物个别部分的认识)上。写作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训练语言知觉能力的平台,“仿格作文”提供的一篇篇、一个个专题的文章就能搭建这个平台。这里说的“构成的整体”、“整体的内在特性”,就是我们的课题中的“格”。即蕴含着审美意蕴和哲恩才情的文章。也就是为写作提供的模仿的蓝本,教师的写作教学必须在学生的“知觉层次”上做文章。阿恩海姆也告诉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认知领域都是知觉思维”。孤立的写作技巧只是一个个“感觉层次”的东西。是“经验的现象”。是“简单的元素”。写作教学最需要的是达到“知觉层次”的“格”。进而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写作技巧。写作思维的形成才是写作能力形成的标志。
  格式塔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将香蕉挂在房顶上,猴子是无法找到梯子去摘香蕉的。猴子只有在梯子、香蕉都在视野内的情境中。才能做出判断。用梯子爬上去取香蕉。孙建军教授在著作《写作思维导论》中说:“语言文字形式成为完形思维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在完形思维过程中,思维由原来的‘万涂竟萌’状态渐趋统一,实现序化,语言文字形式就是实现统一序化的工具。语言文字形式具有无限组合能力,在写作完形思维阶段。语言形式组合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作品。”
  笔者认为:构成的“整体情境”和“语盲文字形式”就是“仿格作文”的“格”,即蕴含着审美意蕴和哲思才情的文章。“香蕉、梯子”的单个的要素就是一个个写作技巧,而教师的写作教学只有为学生呈现各个写作要索融汇的“整体情境”,学生才能在写作中整合各种写作要素顺利而快速地作文,这个“整体情境”只能由“仿格作文”中的“格”来提供。
  比如我和学生一起写作200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绿叶对根的情谊”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讲如何构思。如何结构。学生的选材和构思总是停留在对生活中的平实事件的转述上面。当然对生活上的平实事件,如果学生有好的语盲功底的话,那么也可以写出生动的文章来。可是大部分学生是没有过关的语言功底的,这就需要学生们在构思上下一番工夫。课堂上有的同学说写妈妈对我的爱,我要回报妈妈,比如洗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之类的事件。我说。这些事件当然可以写,但是如果语言功底薄弱的话。就无法拿到高分,还是要向精巧的构思发展。于是我呈现了迟子建的散文《灯祭》,文中怀念父亲是中心,而作者却以灯为线索。写父亲给小时候的“我”做灯、父亲去世后没有人给“我”做灯、最后上坟的时候“我”给父亲买了一个灯,这样就使文章的构思新颖起来了。接着我又展示了我的下水作文《叶祭》。我用叶子为线索来怀念父亲。父亲是林业工人,给小时候的我采叶子,长大后我发现了父亲的一个叶子标本,姐姐上大学时我给她送叶子,上坟时写父亲坟上的树叶,也是用叶子贯穿全文,这样的构思使文章增色不少。模仿范文和教师下水作文,有的学生写父亲自行车上的“三脚架”。三脚架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的写母亲为“我”开灯,“我”又为母亲开灯。“灯”成了贯穿文章的线索。
  其实,提供范文《灯祭》。就是为学生提供模仿之格,也就是学生写作思维“完形”的模版。可以说。学生开始的思考都是部分的、零碎的,当我们给学生提供一篇成品的文章的时候,学生的思考点就和这个范文(格)形成了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最终范文的形式或模式就将学生思维点接纳。形成一种新的“完形”。就像那个猴子在“场”中做出了用梯子去取香蕉的决断。在这里猴子取得了香蕉。就是学生写作文的成功。学生经常阅读精美的文章,实际上就是为学生写作思维完形铺平了道路。
其他文献
金融支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现有的投融资体制已出现了许多与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更符合宁夏实际的投融资体制,将直接影响宁夏农业及农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农村居民消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必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课堂提问方式和提问质量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一些提问方式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氛围是一种境界.一种境界孕育一种成果。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必定为学生语文学习提升兴趣,增添动力。高中的学习是紧张的。学生的时间绝大部分消耗在学校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有篇贾平凹的作品《月迹》,描述的是一家几个孩童中秋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的是一群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力.以及他们为共同拥有美
"一国两制"构想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偶然提出的,更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如能另辟蹊径,进行反向思维的训练,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结论,直接从已有结论的对立面来思考问题,往往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  所谓反向思维,是指在某个正向立论点的基础上,向与之相反的方向来思考的一种思维形式。例如学习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后,大多数学生从琵琶女沦落风尘的悲惨身世、人老珠黄的冷落境遇、转徙江湖的凄凉孤独中,得出“琵琶女让人同情”这样一个正向思维的立论点。如果教者反弹琵
练习设计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按部就班,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的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致使练习面临最大的困境——低效、甚至无效。  教学实践中笔者在遵循有效练习设计的原则上,对自主性作业进行了创造性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几乎每篇文言文的学习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人生的真谛,更有助于我们积累文言素养,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也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中,基本上都有文言文阅读的“倩影”,分值多在18~20分左右。要想取得中考大捷,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笔者将用“理论﹢实践”的形式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明确复习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第二条对教师课程开发和利用提出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写作文的目的是什么?给自己看,更是给别人看,给更多的人看。试想,一篇文章只有一两个读者,那写作的意义又有多大呢?  每次作文我都让学生的作文在班级“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