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中帑先生,中国古文字艺术学会会长,宏印创造人,中华商务学术设计师。从事电影美术师工作20餘年,现为中国书法协会、香港书法爱好者协会、友声印社、香港文化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会员,书爱会、荷梦画会艺术顾问,多间社团、艺术团体书画评审,是集诗、书、画、印之才能於一身的艺术家。
他是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摄影艺术之大成者,在艺术的道路上执著耕耘六十餘载,造诣之高令人敬佩!在他身上,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用双手去经营一个艺术人生,他做到了;在他心中,有一份情怀,那就是将传统古文字传承发扬,他做到了;在他骨子里,有一种使命,一种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艰巨使命。
他——就是中帑先生,一个拥有独特魅力和崇高品格的人,一个为传承艺术、弘扬文化献身半个世纪的艺术家!
甲骨梦:美术设计奠定了他的艺术人生
“喜逢艺能甲天下,乐庆美学贯古今。千秋甲骨正前史,万代笔刀启後昆。”在中帑先生的众多佳作中,这幅《喜逢艺能甲天下》着实让人印象深刻。寥寥数十字,皆由甲骨文篆刻而成,撇开艺术本身,其所彰显出的文化底蕴和甲骨精神,已足以证明中帑先生对古文字尤其是甲骨文的爱之切与研之深。
在古老国家中,古埃及、巴比伦、玛雅的文字已经失传,唯有中国的甲骨文,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流传千年而不衰。其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中华书法艺术之大美。作为以传承中华古文字之精髓为己任的中帑先生,在视觉艺术的领域里勤勤恳恳耕耘了六十多载,终其一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献心献力。
中帑先生祖籍山东,出生於吉林省长春市,因少时就对文化艺术兴趣浓鬰,便和同龄朋友一起学习素描水彩,对毛笔、宣纸和墨水並不陌生。80年代以前,中帑先生在长春电影製片厂担任美术师,参与拍摄《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战洪图》、《沙家浜》、《奇袭白虎图》、《红牡丹》等影片近四十部。由於那时候对篆刻已经是热情高涨,他就利用业餘时间在吉林省著名书法艺术家周昔非门下学习篆刻,为日後研修篆刻艺术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年的特殊经历,让中帑先生的艺术之心变得更加敏感和通透,因为电影拍摄所选取的题材纷繁多样,无论是城市、农村、古代、现代都有涉及,丰富多变的选材就要求美术师必须涉猎广泛,甚至对於化粧、服装、道具等美术系统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也正因为如此,中帑先生苦逼自己每天在书海里畅遊,甚至四处奔走学习,只为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搜集多种多样的电影题材,日子久了,他所知道的东西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他的梦想,奠定了他的艺术人生。
自80年代移居香港後,中帑先生开始专注於中国水墨、各体书法、甲骨文篆刻等研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每项专业进行深度练习,艺术造诣更上层楼。在他投身於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从事美术设计,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他傑出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赏识,遂有幸成为香港、澳门特区护照设计绘製者之一。2006年,即在荣休三年後,中帑先生再次被选为“第二代香港电子护照”特邀设计绘製人员,此代护照内页里最明显的特徵之一,是每页中间的“华”字,均採用不同的书法字体表达出来,给护照增添了很强的艺术气息。
甲骨跡:世界留下他走过的背影
中帑先生的艺术道路,从来都是自悟的。少年时期,他就已经开始学习书法和篆刻,日子一长,他的篆刻技艺一天比一天成熟,後来索性将它变成一门专业课去学。那时候,学校並没有开设专门的诗词、摄影和书法专业,所以对於自己喜欢的课程,中帑先生都只能借用业餘时间去学习,日子久了,他积累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也深谙诗、书、画、印、摄影和古文字之道。
来港後,中帑先生发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以其拥有独特的魅力而佔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蓦然醒悟,诗书画印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缺一不可,他将融会贯通的艺术称之为“姊妹艺术”。他言,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扎实的诗词功底,那麽刻出来章、画出来的画就没有内涵,专业的鉴评者一眼就能看出来。於是,他利用閒暇时间随从老师学习古诗词创作,历经四年的刻苦钻研,终於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上取得了突破。
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让中帑先生的艺术创作日臻化境,时至今日,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已经风雨无阻地跋涉了半个世纪,其中的辛酸与苦累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但正是对传承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念,让他“也无风雨也无晴”。
中帑先生酷爱诗词、国画、书法篆刻,尢擅彩墨画,在艺术界声名鹊起、影响深远。1998年,其创作的120多幅作品,在纽约、洛杉矶、香港举办巡回大展;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远东经济评论、天坛大佛永久展览厅和私人所收藏;自2004年起,《中帑篆刻》、《中帑水墨》、《中帑书法》三部精装画册,在美国连续几年荣获“印刷界奥斯卡”的“富兰克林Benny Award”大奖、金奖及全场大奖等,同时《中帑篆刻》荣获金奖和卓越印廊全场大奖(The Best of Best IAPHC),《中帑水墨》在香港第十六届印刷大奖评比中荣获冠军,又於亚洲荣获全场大奖。其人曾应香港无线电视台邀请,开展书法示范讲座,亦常常受邀参加国内外等地的美术交流展;曾为前原港督卫奕信、彭定康及首任香港特首董建华伉俪治印;已刻名章、閒章诗句等,直至今年留存已近一千五百餘方......
儘管已是殊荣迭至,中帑先生卻始终不愿停歇。他的足跡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艺术造诣闻名於整个艺术界,但他仍在努力地前行着,不为功,不求名,只求给世界留一个执著走过艺术之路的背影。
甲骨心:独特技法的探索让篆刻艺术升华
古语云:“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意为学习书法的人,刚开始因为技艺不熟而讲求技艺,後来因为掌握了技艺而讲求不囿於技艺限制,不囿於技艺限制,才是技艺的极致。其实,不仅是书法,所有的艺术皆是如此。中帑先生深得创作要领,所有作品皆是摆脱思维和技法的限制,挖掘出别人所没有表现过的内涵,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著名美术史论家、批评家薛永年教授讲中帑篆刻:“路数极多,夸张疏密,变化虚实、方圆互补,多变而不做作,气派流动而不浮华。”中帑先生的作品确是如此。他善於在篆刻中施展多变的手法,娴熟运用冲刀、切刀的效应,赋予作品灵气和金石韻味。他讲究方与圆的错落,主张在文字大小、疏密、章法和虚实等的变换中实现整体的和谐,虽字字独立卻笔断意连,彰显出简约大气而又自然流动的美感。 艺术家的创作是其内在思想和情感的体现,中帑先生的作品恰如其分地展露出他的智慧与人格。如他颇有成就的绘画,一幅《四季飘香》,用缤纷的色彩绘製成农家山庄,一片片花草树木,似飘着芬芳的香味,整幅画面让人如同回归自然,散发着浓鬰的田园气息;一幅《春回塞北》,意境辽阔悠远,色彩丰富而不失质素,纵是鹤乘落日归也显得朝气蓬勃;一幅《朝阳圣雪》,没有冰天雪地的严寒,卻有明澈如镜的雪景,仿佛这冰冷的雪给人带来的卻是温暖美好的感觉……
中帑先生的成就不仅见於他的创作水平,还表现在他的创新意识上。几十年的苦心钻研,让中帑先生摸索出两个独特的技法——宏印和龟板篆刻。宏印,即特大印,将诗词或名言警句等,刻在同一个印章之内,不被“方寸之间”所困扰,而在六寸以上作功夫。由於石大、字大,便可清晰地表达古今文化艺术。中帑先生曾经把260字的《心经》用小篆字体雕刻在石料、再印在宣纸上,成品出来後被屡屡称奇。宏印改变了印章在书、画作品中只作为陪衬的“配角”地位,而是让它们各自成为“主角”,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从而独立表现出印章的自我魅力,将篆刻艺术的潛能无限升华。
其次是龟板篆刻。龟板篆刻即是用龟片篆刻甲骨文,是形体与内容最为恰当的结合。龟板篆刻与普通石质篆刻,在刻製的质感、硬度、速度、刀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虽然雕刻文字的时间並不长,卻要花费许多工序、时间和精力,需要极强的耐心。中帑先生一笔一划地篆刻着,像经营他的人生一样,将一个个充满美感的文字篆刻出来。短短四年间,80多片龟板,1600多个文字,这於艺术界,是一个海量的数字,於他自身,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甲骨情: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弘扬甲骨精神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如他的作品《群龙会》中展现出来的那样,中帑先生对中华文化尤其是甲骨文的情结已经深深地印烙在他的心里。作品中,一条条龙体盘旋、腾飞,皆由中帑先生用篆刻的手法变现出来,再刻上这传唱不朽的歌词,作品淋漓展现龙的精神、中华精神和甲骨精神。中帑先生曾经说过,学习、继承、探索与创新是他的心声,他要学习和继承的就是甲骨文。於是,他於2004年创办了中国古文字艺术学会,利用自身的力量感召了无数热衷艺术的人,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
渐渐地,中帑先生发现,香港社会出来教隶书以前的古文字,诸如甲骨文、大篆、小篆、鸟虫篆等的老师为数不多,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年轻人练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对古文字的认知更是极其浅薄,这对於中华文化的弘扬尤其是古文字的继承非常不利。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中帑先生在倾力篆刻之餘,还开办了一个书画班,亲自进行古文字教学,其他书法、绘画则由学生来教。当时,跟随中帑先生学习书法绘画的学生已有四五百人,组成四个班。在此基础上,中帑先生又於2012年开办了专门的古文字班,为的是能夠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古文字老师,到社会上开展古文字教学,将这一优秀的文化瑰宝传承下来。
如今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中帑先生依旧年轻康健,浑身上下无不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息。随着名气的大增,师从中帑先生学艺的学生越来越多,他在閒暇之餘,也会对古文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近日,受甲骨文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之邀,中帑先生的新作——《中帑甲骨文篆刻》出版,书籍作品图、文(中英文)並茂,为现代实体龟板八十餘块,亦有仿古篆刻和牛胛骨、猪骨等。考虑到现代大部分年轻人对古文化欠缺深入了解,中帑先生还特意在作品中著述了论文,将自己学习甲骨文的缘由和经历一一叙来,供年轻人参详,此书落定於2014年8月出版,必将在艺术界掀起新的浪潮。
“承前启後传文明,中华甲骨贯天下”,六十餘载光阴,中帑先生始终执著於在艺术的道路上做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为了达成自己的信念,追求心声本色,他坚定热忱、敢为天下,给艺术界留下数不尽的文化瑰宝。歌不尽,是他深深烙上历史痕跡的甲骨情怀;咏不完,是他奉献给世人而能传之不朽的艺术精神!
中帑先生,中国古文字艺术学会会长,宏印创造人,中华商务学术设计师。从事电影美术师工作20餘年,现为中国书法协会、香港书法爱好者协会、友声印社、香港文化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会员,书爱会、荷梦画会艺术顾问,多间社团、艺术团体书画评审,是集诗、书、画、印之才能於一身的艺术家。
他是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摄影艺术之大成者,在艺术的道路上执著耕耘六十餘载,造诣之高令人敬佩!在他身上,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用双手去经营一个艺术人生,他做到了;在他心中,有一份情怀,那就是将传统古文字传承发扬,他做到了;在他骨子里,有一种使命,一种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艰巨使命。
他——就是中帑先生,一个拥有独特魅力和崇高品格的人,一个为传承艺术、弘扬文化献身半个世纪的艺术家!
甲骨梦:美术设计奠定了他的艺术人生
“喜逢艺能甲天下,乐庆美学贯古今。千秋甲骨正前史,万代笔刀启後昆。”在中帑先生的众多佳作中,这幅《喜逢艺能甲天下》着实让人印象深刻。寥寥数十字,皆由甲骨文篆刻而成,撇开艺术本身,其所彰显出的文化底蕴和甲骨精神,已足以证明中帑先生对古文字尤其是甲骨文的爱之切与研之深。
在古老国家中,古埃及、巴比伦、玛雅的文字已经失传,唯有中国的甲骨文,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流传千年而不衰。其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中华书法艺术之大美。作为以传承中华古文字之精髓为己任的中帑先生,在视觉艺术的领域里勤勤恳恳耕耘了六十多载,终其一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献心献力。
中帑先生祖籍山东,出生於吉林省长春市,因少时就对文化艺术兴趣浓鬰,便和同龄朋友一起学习素描水彩,对毛笔、宣纸和墨水並不陌生。80年代以前,中帑先生在长春电影製片厂担任美术师,参与拍摄《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战洪图》、《沙家浜》、《奇袭白虎图》、《红牡丹》等影片近四十部。由於那时候对篆刻已经是热情高涨,他就利用业餘时间在吉林省著名书法艺术家周昔非门下学习篆刻,为日後研修篆刻艺术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年的特殊经历,让中帑先生的艺术之心变得更加敏感和通透,因为电影拍摄所选取的题材纷繁多样,无论是城市、农村、古代、现代都有涉及,丰富多变的选材就要求美术师必须涉猎广泛,甚至对於化粧、服装、道具等美术系统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也正因为如此,中帑先生苦逼自己每天在书海里畅遊,甚至四处奔走学习,只为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搜集多种多样的电影题材,日子久了,他所知道的东西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他的梦想,奠定了他的艺术人生。
自80年代移居香港後,中帑先生开始专注於中国水墨、各体书法、甲骨文篆刻等研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每项专业进行深度练习,艺术造诣更上层楼。在他投身於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从事美术设计,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他傑出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赏识,遂有幸成为香港、澳门特区护照设计绘製者之一。2006年,即在荣休三年後,中帑先生再次被选为“第二代香港电子护照”特邀设计绘製人员,此代护照内页里最明显的特徵之一,是每页中间的“华”字,均採用不同的书法字体表达出来,给护照增添了很强的艺术气息。
甲骨跡:世界留下他走过的背影
中帑先生的艺术道路,从来都是自悟的。少年时期,他就已经开始学习书法和篆刻,日子一长,他的篆刻技艺一天比一天成熟,後来索性将它变成一门专业课去学。那时候,学校並没有开设专门的诗词、摄影和书法专业,所以对於自己喜欢的课程,中帑先生都只能借用业餘时间去学习,日子久了,他积累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也深谙诗、书、画、印、摄影和古文字之道。
来港後,中帑先生发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以其拥有独特的魅力而佔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蓦然醒悟,诗书画印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缺一不可,他将融会贯通的艺术称之为“姊妹艺术”。他言,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扎实的诗词功底,那麽刻出来章、画出来的画就没有内涵,专业的鉴评者一眼就能看出来。於是,他利用閒暇时间随从老师学习古诗词创作,历经四年的刻苦钻研,终於在诗词歌赋的创作上取得了突破。
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让中帑先生的艺术创作日臻化境,时至今日,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已经风雨无阻地跋涉了半个世纪,其中的辛酸与苦累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但正是对传承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念,让他“也无风雨也无晴”。
中帑先生酷爱诗词、国画、书法篆刻,尢擅彩墨画,在艺术界声名鹊起、影响深远。1998年,其创作的120多幅作品,在纽约、洛杉矶、香港举办巡回大展;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远东经济评论、天坛大佛永久展览厅和私人所收藏;自2004年起,《中帑篆刻》、《中帑水墨》、《中帑书法》三部精装画册,在美国连续几年荣获“印刷界奥斯卡”的“富兰克林Benny Award”大奖、金奖及全场大奖等,同时《中帑篆刻》荣获金奖和卓越印廊全场大奖(The Best of Best IAPHC),《中帑水墨》在香港第十六届印刷大奖评比中荣获冠军,又於亚洲荣获全场大奖。其人曾应香港无线电视台邀请,开展书法示范讲座,亦常常受邀参加国内外等地的美术交流展;曾为前原港督卫奕信、彭定康及首任香港特首董建华伉俪治印;已刻名章、閒章诗句等,直至今年留存已近一千五百餘方......
儘管已是殊荣迭至,中帑先生卻始终不愿停歇。他的足跡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艺术造诣闻名於整个艺术界,但他仍在努力地前行着,不为功,不求名,只求给世界留一个执著走过艺术之路的背影。
甲骨心:独特技法的探索让篆刻艺术升华
古语云:“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意为学习书法的人,刚开始因为技艺不熟而讲求技艺,後来因为掌握了技艺而讲求不囿於技艺限制,不囿於技艺限制,才是技艺的极致。其实,不仅是书法,所有的艺术皆是如此。中帑先生深得创作要领,所有作品皆是摆脱思维和技法的限制,挖掘出别人所没有表现过的内涵,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著名美术史论家、批评家薛永年教授讲中帑篆刻:“路数极多,夸张疏密,变化虚实、方圆互补,多变而不做作,气派流动而不浮华。”中帑先生的作品确是如此。他善於在篆刻中施展多变的手法,娴熟运用冲刀、切刀的效应,赋予作品灵气和金石韻味。他讲究方与圆的错落,主张在文字大小、疏密、章法和虚实等的变换中实现整体的和谐,虽字字独立卻笔断意连,彰显出简约大气而又自然流动的美感。 艺术家的创作是其内在思想和情感的体现,中帑先生的作品恰如其分地展露出他的智慧与人格。如他颇有成就的绘画,一幅《四季飘香》,用缤纷的色彩绘製成农家山庄,一片片花草树木,似飘着芬芳的香味,整幅画面让人如同回归自然,散发着浓鬰的田园气息;一幅《春回塞北》,意境辽阔悠远,色彩丰富而不失质素,纵是鹤乘落日归也显得朝气蓬勃;一幅《朝阳圣雪》,没有冰天雪地的严寒,卻有明澈如镜的雪景,仿佛这冰冷的雪给人带来的卻是温暖美好的感觉……
中帑先生的成就不仅见於他的创作水平,还表现在他的创新意识上。几十年的苦心钻研,让中帑先生摸索出两个独特的技法——宏印和龟板篆刻。宏印,即特大印,将诗词或名言警句等,刻在同一个印章之内,不被“方寸之间”所困扰,而在六寸以上作功夫。由於石大、字大,便可清晰地表达古今文化艺术。中帑先生曾经把260字的《心经》用小篆字体雕刻在石料、再印在宣纸上,成品出来後被屡屡称奇。宏印改变了印章在书、画作品中只作为陪衬的“配角”地位,而是让它们各自成为“主角”,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从而独立表现出印章的自我魅力,将篆刻艺术的潛能无限升华。
其次是龟板篆刻。龟板篆刻即是用龟片篆刻甲骨文,是形体与内容最为恰当的结合。龟板篆刻与普通石质篆刻,在刻製的质感、硬度、速度、刀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虽然雕刻文字的时间並不长,卻要花费许多工序、时间和精力,需要极强的耐心。中帑先生一笔一划地篆刻着,像经营他的人生一样,将一个个充满美感的文字篆刻出来。短短四年间,80多片龟板,1600多个文字,这於艺术界,是一个海量的数字,於他自身,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甲骨情:在传承中华文明中弘扬甲骨精神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如他的作品《群龙会》中展现出来的那样,中帑先生对中华文化尤其是甲骨文的情结已经深深地印烙在他的心里。作品中,一条条龙体盘旋、腾飞,皆由中帑先生用篆刻的手法变现出来,再刻上这传唱不朽的歌词,作品淋漓展现龙的精神、中华精神和甲骨精神。中帑先生曾经说过,学习、继承、探索与创新是他的心声,他要学习和继承的就是甲骨文。於是,他於2004年创办了中国古文字艺术学会,利用自身的力量感召了无数热衷艺术的人,在这里学习、交流、成长。
渐渐地,中帑先生发现,香港社会出来教隶书以前的古文字,诸如甲骨文、大篆、小篆、鸟虫篆等的老师为数不多,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年轻人练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对古文字的认知更是极其浅薄,这对於中华文化的弘扬尤其是古文字的继承非常不利。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中帑先生在倾力篆刻之餘,还开办了一个书画班,亲自进行古文字教学,其他书法、绘画则由学生来教。当时,跟随中帑先生学习书法绘画的学生已有四五百人,组成四个班。在此基础上,中帑先生又於2012年开办了专门的古文字班,为的是能夠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古文字老师,到社会上开展古文字教学,将这一优秀的文化瑰宝传承下来。
如今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中帑先生依旧年轻康健,浑身上下无不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息。随着名气的大增,师从中帑先生学艺的学生越来越多,他在閒暇之餘,也会对古文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期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近日,受甲骨文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之邀,中帑先生的新作——《中帑甲骨文篆刻》出版,书籍作品图、文(中英文)並茂,为现代实体龟板八十餘块,亦有仿古篆刻和牛胛骨、猪骨等。考虑到现代大部分年轻人对古文化欠缺深入了解,中帑先生还特意在作品中著述了论文,将自己学习甲骨文的缘由和经历一一叙来,供年轻人参详,此书落定於2014年8月出版,必将在艺术界掀起新的浪潮。
“承前启後传文明,中华甲骨贯天下”,六十餘载光阴,中帑先生始终执著於在艺术的道路上做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为了达成自己的信念,追求心声本色,他坚定热忱、敢为天下,给艺术界留下数不尽的文化瑰宝。歌不尽,是他深深烙上历史痕跡的甲骨情怀;咏不完,是他奉献给世人而能传之不朽的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