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这几年的高中教学,我发现许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错,单元考试成绩很好,但做高考题总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并不是题目太难,而是学生做题时,由于紧张易犯错误。这刚好中了出题者设的陷阱。再加上高考生物题量少、分值大。所以,成绩不理想就在所难免了。
下面是我对高考中学生容易犯的一些知识外的错误的分析,以及我认为应采取的对策:
一、未认真看完,便开始答题
由于学生平时复习已做了大量的题,高考中难免有类似题,就按照平时的要求和经验去做,没有去扣字眼,殊不知题目已稍有变动。
对策: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途径,同样会考查人的态度和细心情况,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题,一定要仔细,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要认真、仔细,争取不丢分。
例如:2010年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综4题
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时污染了青霉菌,发现在一个青霉菌菌落附近还残存一个带金属光泽的深紫色的菌落,其余区域内都没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青霉素使大肠杆菌不能生存
B.这个残存的菌落是大肠杆菌菌落,因为大肠杆菌能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金属光泽。
C.这个残存的菌落,其拟核DNA很可能发生了抗青霉素的基因突变
D.培养基中青霉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的增加都是二分裂来完成的
分析:本题是一个极简单的题目,抗青霉素的抗性基因不在拟核,而在质粒。青霉菌是真核生物,不进行二分裂增殖,C和D均不对;许多同学选B答案,因为书上有这个例子,殊不知少了四个字“代谢产物”,应为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金属光泽。故选A.
二、对实验设计题目,答题不规范
实验题是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题目上以及材料和用具会暗示答题的方向和要求,如不按要求答题会被扣分。
对策:首先看清楚该实验的类型是验证类还是探究类,找到变量,然后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题目,材料和用具中会提供实验结果的检测方法,别添油加醋,答题时尽量模仿出题者的方式答,能用原话的尽量用,对于实验原理、结论(结果)、名称等,尽量从原题找。
比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二)32题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试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和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度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
(2)实验步骤
1.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2-------------------------------------------
3-----------------------------------------
4-------------------------------------------
(3)结果预测-------------------------------
(4)结论----------------------------------分析:这是一个验证类实验,变量是不同的酶,根据材料可知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预测应只有一种:反应底物与酶相对应的2支是砖红色,其他2支则没有。这就是实验结果。结论则是实验的目的: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另外材料中的两个水浴锅,37度的是酶催化反应的用的,沸水的则是加入斐林试剂后用的,这样实验步骤中的2和3就应该知道了,4是观察试管中的现象。
三、看曲线图时,不认真、仔细
曲线图是高考的必考题,这是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综合考查,这不仅丰富了卷面,也增加了难度。
对策:首先看清楚曲线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其次是看清楚曲线变化的大致状况、起点、拐点、交叉点,再分析拐点、交叉点出现的原因。
例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理综(二)31题
(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 ? (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横坐标是CO2浓度,纵坐标是CO2净固定量,在400ul/l时曲线交叉,说明此时两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400ul/l以前,植物A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显示大于植物B,所以(1)选A植物,(2)题中密闭的玻璃罩内CO2浓度低,而在低浓度CO2 条件下,400ul/l前植物A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显示大于植物B,所以,首先受影响的是B植物,原因的回答也顺理成章了。
四、题目复杂,因紧张看不懂题意
现在高考为了增加难度,题目故意设置过长,转弯较多。这不但需要理解归纳能力,还要耐心,
对策:要静下心来,相信题目并没有超纲,只是增加难度而已,多读几遍题目,还可以在草稿纸上简要画出题意的转变过程。
例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理综(一)5题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分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 ,则有芒为b。只要根据题意转变过程写出流程图,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时间分配不合理
对策:平时多做题目,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先做自己平时有把握的或者见过的类似题,不要先在自己本来就掌握不好的知识的题上纠缠不清。这既浪费时间,又使自己大脑变得不清醒,收效甚微还会使自己变得紧张。力争把自己能拿的分数先拿下,避免后悔。最后再做你认为难的题,能攻下就是突破,若失败也没什么后悔的。尽量先做同学科的题,减少思维转移。
比如:有的同学本来生物学得不错,但由于时间安排不恰当,导致位于试卷最后的生物填空题没有时间做或者随便做。
六、缺乏抓分意识
对自己不会做或者认为难的题目,完全放弃,一字不写。若改卷宽松,你会失去得分的机会。
对策:争取卷面不留空白,即使不会做,根据自己的理解能扯多远就多远,说不清楚、具体的可把范围说大一点,简要一点;能套步驟的题可说步骤;开放性试题更是不能留空白。
比如:实验设计题中的实验步骤是有规律的
1.分组编号。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
3.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反应)一段时间。
4.观察统计结果。
若实验的具体思路、步骤不知道,可直接写出以上过程。或者根据步骤和题意加字套。
以上是我对学生做生物高考题时易犯错误的剖析,这主要是针对那些有一定的基础,但缺乏经验和方法的同学。其实,方法固然重要,主要还是有基础,心理素质要好。这里提出我的见解,主要是供大家探讨。
下面是我对高考中学生容易犯的一些知识外的错误的分析,以及我认为应采取的对策:
一、未认真看完,便开始答题
由于学生平时复习已做了大量的题,高考中难免有类似题,就按照平时的要求和经验去做,没有去扣字眼,殊不知题目已稍有变动。
对策: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途径,同样会考查人的态度和细心情况,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题,一定要仔细,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要认真、仔细,争取不丢分。
例如:2010年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综4题
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时污染了青霉菌,发现在一个青霉菌菌落附近还残存一个带金属光泽的深紫色的菌落,其余区域内都没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青霉素使大肠杆菌不能生存
B.这个残存的菌落是大肠杆菌菌落,因为大肠杆菌能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金属光泽。
C.这个残存的菌落,其拟核DNA很可能发生了抗青霉素的基因突变
D.培养基中青霉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的增加都是二分裂来完成的
分析:本题是一个极简单的题目,抗青霉素的抗性基因不在拟核,而在质粒。青霉菌是真核生物,不进行二分裂增殖,C和D均不对;许多同学选B答案,因为书上有这个例子,殊不知少了四个字“代谢产物”,应为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金属光泽。故选A.
二、对实验设计题目,答题不规范
实验题是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题目上以及材料和用具会暗示答题的方向和要求,如不按要求答题会被扣分。
对策:首先看清楚该实验的类型是验证类还是探究类,找到变量,然后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题目,材料和用具中会提供实验结果的检测方法,别添油加醋,答题时尽量模仿出题者的方式答,能用原话的尽量用,对于实验原理、结论(结果)、名称等,尽量从原题找。
比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二)32题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试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和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度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
(2)实验步骤
1.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2-------------------------------------------
3-----------------------------------------
4-------------------------------------------
(3)结果预测-------------------------------
(4)结论----------------------------------分析:这是一个验证类实验,变量是不同的酶,根据材料可知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预测应只有一种:反应底物与酶相对应的2支是砖红色,其他2支则没有。这就是实验结果。结论则是实验的目的: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另外材料中的两个水浴锅,37度的是酶催化反应的用的,沸水的则是加入斐林试剂后用的,这样实验步骤中的2和3就应该知道了,4是观察试管中的现象。
三、看曲线图时,不认真、仔细
曲线图是高考的必考题,这是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综合考查,这不仅丰富了卷面,也增加了难度。
对策:首先看清楚曲线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其次是看清楚曲线变化的大致状况、起点、拐点、交叉点,再分析拐点、交叉点出现的原因。
例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理综(二)31题
(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 ? (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横坐标是CO2浓度,纵坐标是CO2净固定量,在400ul/l时曲线交叉,说明此时两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400ul/l以前,植物A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显示大于植物B,所以(1)选A植物,(2)题中密闭的玻璃罩内CO2浓度低,而在低浓度CO2 条件下,400ul/l前植物A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显示大于植物B,所以,首先受影响的是B植物,原因的回答也顺理成章了。
四、题目复杂,因紧张看不懂题意
现在高考为了增加难度,题目故意设置过长,转弯较多。这不但需要理解归纳能力,还要耐心,
对策:要静下心来,相信题目并没有超纲,只是增加难度而已,多读几遍题目,还可以在草稿纸上简要画出题意的转变过程。
例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理综(一)5题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分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 ,则有芒为b。只要根据题意转变过程写出流程图,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时间分配不合理
对策:平时多做题目,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先做自己平时有把握的或者见过的类似题,不要先在自己本来就掌握不好的知识的题上纠缠不清。这既浪费时间,又使自己大脑变得不清醒,收效甚微还会使自己变得紧张。力争把自己能拿的分数先拿下,避免后悔。最后再做你认为难的题,能攻下就是突破,若失败也没什么后悔的。尽量先做同学科的题,减少思维转移。
比如:有的同学本来生物学得不错,但由于时间安排不恰当,导致位于试卷最后的生物填空题没有时间做或者随便做。
六、缺乏抓分意识
对自己不会做或者认为难的题目,完全放弃,一字不写。若改卷宽松,你会失去得分的机会。
对策:争取卷面不留空白,即使不会做,根据自己的理解能扯多远就多远,说不清楚、具体的可把范围说大一点,简要一点;能套步驟的题可说步骤;开放性试题更是不能留空白。
比如:实验设计题中的实验步骤是有规律的
1.分组编号。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
3.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反应)一段时间。
4.观察统计结果。
若实验的具体思路、步骤不知道,可直接写出以上过程。或者根据步骤和题意加字套。
以上是我对学生做生物高考题时易犯错误的剖析,这主要是针对那些有一定的基础,但缺乏经验和方法的同学。其实,方法固然重要,主要还是有基础,心理素质要好。这里提出我的见解,主要是供大家探讨。